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帝王在哪裡

帝王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3-30 16:39:45

A. 帝王潔具的生產地是在哪裡是十大品牌嗎

四川的

B. 帝王潔具公司地址在哪裡

帝王潔具公司在高新區天府三街新希望國際15樓,廠房地址在簡陽市賈家鎮。

C. 歷代皇帝都在哪個城市建都的

一、夏朝

1、陽城河南登封

2、安邑山西夏縣西北

3、陽翟河南禹州

4、斟鄩河南洛陽偃師

5、商丘河南商丘

6、帝丘河南濮陽

7、綸城河南商丘東

8、原河南濟源

9、老丘河南開封杜良鄉國都里村

10、西河河南安陽東南

二、商朝

1、亳河南商丘南湯

2、囂河南鄭州仲丁

3、相河南安陽西河甲

4、耿山西河津祖乙

5、庇山東菏澤鄆城祖乙

6、陳留河南開封南庚

7、奄山東曲阜南庚

8、殷河南安陽小屯盤庚

9、朝歌河南淇縣紂王

三、西周

1、岐周陝西寶雞 文王

2、豐京陝西西安 文王

3、鎬京陝西西安 武王

4、成周河南洛陽 成王

5、犬丘陝西咸陽 懿王

四、東周

1、洛邑河南洛陽

五、秦朝

1、咸陽陝西咸陽東北

六、西漢

1、洛陽,河南洛陽

2、櫟陽,陝西西安

3、長安,陝西西安

七、新朝

1、常安,陝西西安

八、東漢

1、洛陽,河南洛陽

2、許昌,河南許昌

九、三國

1、魏:洛陽,河南洛陽

2、蜀:成都,四川成都

3、吳:建業,江蘇南京

十、西晉

1、洛陽,河南洛陽

十一、東晉

1、建康,江蘇南京

十二、南朝

1、宋:建康,江蘇南京

2、齊:建康,同上

3、梁:建康,同上

4、陳:建康,同上

十三、北朝

1、北魏

①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北

②平城,山西大同

③洛陽,河南洛陽

2、東魏

①鄴,河南安陽北

3、北齊

①鄴,同上

4、西魏

①長安,陝西西安

5、北周

①長安,陝西西安

十四、隋朝

1、大興,陝西西安

2、洛陽,河南洛陽

十五、唐朝

1、長安,陝西西安

2、洛陽,河南洛陽

十六、武周

1、神都洛陽,河南洛陽

十七、五代

1、梁:開封,河南開封,909年建都洛陽。

2、唐:洛陽,河南洛陽

3、晉:開封,河南開封

4、漢:開封,河南開封

5、周:開封,河南開封

十八、北宋

1、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2、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

3、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陽

十九、南宋

1、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

2、杭州臨安府,浙江杭州

二十、大遼

1、臨潢,內蒙古巴林左旗

2、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

3、遼陽府,遼寧遼陽

4、析津府,北京城西南

5、大同府,山西大同

二十一、金朝

1、會寧府,黑龍江阿東城東南

2、中都,北京城西南完顏亮

3、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

4、大同府,山西大同

5、開封府,河南開封

6、遼陽府,遼寧遼陽

二十二、西夏

1、興慶府,寧夏銀川

二十三、元朝

1、大都, 北京城

2、開平,內蒙古正藍旗東

二十四、明朝

1、南京,江蘇南京

2、北京,北京

二十五、清朝

1、京師,北京城

2、盛京,遼寧沈陽

(3)帝王在哪裡擴展閱讀:

著名古都:

1、北京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作為一個城市來說,它悠久的文化歷史以及他所承受的、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是世界上其他任何都市所難以比擬的。

這座大城市,從華北平原上最初的一個居民點發展成為我國北方一座重要的城市,最後崛起為整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是經歷了極其復雜而漫長的過程。

其時間不是以百年、數百年計,而是和我們祖國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這1128年起。金、元、明、清四朝在此建都。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跡。

現已開放的文物古跡風景游覽點有200餘處主要有故宮、北海、天壇、頤和園、八達嶺、十三陵等。

2、洛陽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洛陽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歷代帝王定都的首選之地,歷史上先後有九個朝代在此定都,所以又有「九朝古都」之稱。

著名的文化古跡有龍門石窟、白馬寺、漢魏洛陽城遺址等。

3、南京

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歷史上先後稱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盡管幾番更換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燦爛的文化、雄奇的風姿、綺麗的風光,盛名百世。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且留下了璀璨的民族文化遺產。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夫子廟、明故宮、中山陵、靈谷塔等

4、開封

開封為七朝古都,名勝古跡眾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安邑遷往開封,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由此開始。

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均定都於此,經歷40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時,定都開封,長達168年之久,時稱東京,使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開封歷史上的鼎盛時代。

現在開封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大雄寶殿、倉頡墓、鐵塔、相國寺,禹王台、龍亭、岳飛廟等。

5、西安

陝西省省會西安,古稱長安,是世界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027年後,有西周、西漢、西晉、隋、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062年。

西安市及其周圍地區有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古跡,其中著名的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大明宮遺址、鍾樓等。

6、杭州

杭州古稱錢塘,是浙江省省會。隋朝開皇九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

民國元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1928年,將杭縣改為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現在杭州已成為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靈隱寺、雷鋒塔、六和塔、西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D. 五帝王首次在哪裡出現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紀》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斗樞》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五帝有以下各種說法: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E. 中國歷史朝代帝王的都城都是在哪

秦:咸陽 西漢:長安 東漢:洛陽 魏:許昌 蜀漢:成都 吳:建業 西晉:洛陽 東晉:建康隋:大興(長安) 唐:長安 宋:開封(汴梁) 元:大都 明:南京、北京 清:北京 民國:南京

F. 歷史上帝王的墳墓都在哪裡

一定要採納啊!!!!!!!!!!!!!
一,秦始皇陵
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歷時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經過數10萬人9年來大規模的修建,陵園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臨死之際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調查發現,整個墓地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築。陵寢的形制分為內外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關於其它皇陵資料很不好找的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盤古氏 上古時期 盤古 南海 純系傳說,具體情況無考
伏羲氏 原始社會 太昊陵 河南淮陽 湖北襄陽等 傳說之陵
女媧氏 原始社會 女媧陵 山東濟寧 山西趙城等地 傳說之陵
炎帝神農氏 原始社會(約公元前32世紀) 炎帝陵 湖南酃縣 傳說之陵
黃帝有熊氏或軒轅氏 原始社會(約公元前26世紀) 黃帝陵 陝西黃陵縣,山東 甘肅 河南 河北等地 傳說中黃帝陵很多,一般以陝西黃帝陵為准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會 少昊陵 山東曲阜 傳說之陵
顓頊高陽氏 原始社會 顓頊陵 河北高陽 傳說之陵
帝嚳高辛氏 原始社會 帝嚳陵 河南滑縣 陝西 陽等地 傳說之陵
帝堯陶唐氏 原始社會 堯陵 山西臨汾,山東東平等地 傳說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會 舜陵 湖南寧遠縣 傳說之陵
大禹 原始社會(約公元前22世紀) 禹陵 浙江紹興 傳說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後啟殺益自立,天下為私,進入了奴隸社會。大約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紀,共傳了十六帝。僅有個別帝陵有一些傳說的記載,大都不可考。由於夏代的歷史情況目前尚未得到考古發掘的證實,僅將各帝名稱列表於手,以供參考。
帝號及
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後啟 (約前2095--前2086年) 無考
太康 (約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 河南太康縣 傳說之陵
仲康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相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少康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杼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槐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芒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泄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不降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扃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廑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孔甲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孔皋 奴隸社會 孔皋陵 河南洛寧縣 傳說之陵
後發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後履癸(桀) 奴隸社會 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紀初,商湯(成湯)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約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歷時約六四五年,傳位三十帝,殷代情況已有了文字可考的歷史,也得到了考古發掘的證實。其後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陽殷墟等地有所發現
注:商代的貼不上~後期王陵基本在河南安陽
西周王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周文王姬昌 五十七年 文王墓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武王發 七年 武王陵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成王誦 三十七年 成王陵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康王釗 二十六年 康王陵 陝西咸陽 記載不確,應在今長安戶縣附近
周昭王瑕 十九年 昭王陵 河南登封 待考
周穆王滿 四十一年 穆王陵 陝西西安 待考
周恭王翳扈 十九年 恭王陵 陝西咸陽 待考
周懿王 二十四年 懿王陵
周孝王辟方 十三年 孝王陵
周夷王燮 二十九年 夷王陵
周厲王胡 三十七年 厲王陵
周宣王靜 前827--前782年
周幽王宮涅 前781--前771年 幽王陵 河南洛陽
東周王陵(春秋)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前720年 河南洛陽
周桓王林 前719--前697年 河南洛陽
周莊王佗 前696--前682年 河南洛陽
周厘王胡齊 前681--前677年 河南洛陽
周惠王閬 前676--前652年 河南洛陽
周襄王鄭 前651--前619年 河南洛陽
周頃王壬臣 前618--前613年 河南洛陽
周匡王班 前612--前607年 河南洛陽
周定王瑜 前606--前586年 河南洛陽
周簡王夷 前585--前572年 河南洛陽
周靈王泄心 前571--前545年 河南洛陽
周景王貴 前544--前520年 河南洛陽 王後穆氏
周悼王猛 前520
周敬王 前519--前476年 河南洛陽

東周王陵(戰國)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周元王姬仁 前475--前469年 河南洛陽
周貞定王介 前468--前441年 河南洛陽
周哀王去疾 前441 河南洛陽
周思王叔 前441 河南洛陽
周考王嵬 前440--前426年 河南洛陽
周威烈王午 前425--前402年 河南洛陽
周安王驕 前401--前376年 河南洛陽
周烈王喜 前375--前369年 河南洛陽
周顯王扁 前368--前321年 河南洛陽
周慎靚王定 前320--前315年 河南洛陽
周赧王延 前314--前256年 陝西鳳翔
秦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陝西臨潼 發現兵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陝西臨潼北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備注
西漢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漢高祖劉邦 前206--前195年 長陵 陝西咸陽市窯店
漢惠帝劉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陽市韓家灣 惠孝張皇後
漢高後呂雉 前187--前180 呂後陵 咸陽長陵東
漢文帝劉恆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東郊 孝文竇皇後
漢景帝劉啟 前156--前141年 陽陵 咸陽市張家灣 孝景王皇後
漢武帝劉徹 前140--前87年 茂陵 興平縣南位 李夫人
漢昭帝劉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陽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後
漢宣帝劉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長安縣東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後
漢元帝劉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陽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後
漢成帝劉驁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漢哀帝劉欣 前6--前1年 義陵 咸陽市周陵東
漢平帝劉 公元1--5年 康陵 咸陽市周陵西南
孺子嬰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陽王劉玄 23--25年

東漢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光武帝劉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陰皇後
明帝劉庄 58--75年 顯節陵 河南洛陽 馬皇後
章帝劉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洛陽 竇皇後
和帝劉肇 89--105年 慎(順)陵 河南洛陽 熹皇後
殤帝劉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陽
安帝劉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陽 閻皇後
順帝劉保 126--144年 憲陵 河南洛陽 梁皇後
沖帝劉炳 145年 懷陵 河南洛陽
質帝劉纘 146年 靜陵 河南洛陽
桓帝劉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陽 鄭皇後
靈帝劉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陽 何皇後 王皇後
少帝劉辯 189年
獻帝劉協 190--220年 禪陵 河南修武 曹皇
三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蜀昭烈帝劉備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後甘氏 穆皇後吳氏
蜀後主劉禪 223--264年 河南洛陽
魏太武帝曹操 後追封 高陵 河北臨漳 武宣卞皇後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陽陵 河南洛陽 文德郭皇後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後
高貴鄉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陽
魏元帝曹奐 261--265年
吳武烈帝孫堅 後追封 吳陵 江蘇丹陽 吳夫人
吳大帝孫權 222--252年 蔣 陵 江蘇南京 步皇後 潘夫人
吳會稽王孫亮 253--258年
吳景帝孫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當塗 朱夫人
吳末帝孫皓 265--280年 河南洛陽 滕夫人

西晉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晉高祖(晉世祖追崇) 宣帝 司馬懿 河南洛陽
晉世宗(晉世祖追崇) 景帝 司馬師 河南洛陽
晉太祖(晉世祖追崇) 文帝 司馬昭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265--290年 峻陽陵 河南洛陽 武元楊皇後
晉惠帝司馬衷 291--306年 太陽陵 河南洛陽
晉懷帝司馬熾 307--313年 河南洛陽
晉愍帝司馬鄴 314--316年 河南洛陽

東晉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晉元帝司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蘇南京 元敬虞皇後
晉明帝司馬紹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蘇南京 明穆庾皇後
晉成帝司馬衍 327--342年 興平陵 江蘇南京 成恭杜皇後
晉康帝司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蘇南京 康獻褚皇後
晉穆帝司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蘇南京 穆章何皇後
晉哀帝司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蘇南京 哀靖王皇後
晉廢帝司馬奕 366--371年 吳陵 江蘇吳縣 孝庾皇後
晉簡文帝司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蘇南京 簡文順王皇後
晉孝武帝司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蘇南京 孝武定王皇後
晉安帝司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蘇南京
晉恭帝司馬德文 419--420年 沖平陵 江蘇南京 恭思褚皇後
隋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況
隋文獻帝楊堅 581--604年 太陵 陝西武功 文皇後獨孤氏
隋煬帝楊廣 605--618年 煬帝陵 江蘇揚州

唐代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唐太祖李虎 後追封 永康陵 三原縣陵前
唐世祖李昺 後追封 興寧陵 咸陽市窯店東
唐高祖李淵 618--626年 獻陵 三原縣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禮泉縣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縣梁山
武則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縣梁山 夫婦合葬
唐中宗李顯 684(710)--712年 定陵 興平縣龍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撟陵 蒲城縣豐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縣金粟山
唐肅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禮泉縣武將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縣檀山
唐德宗李適 780--805年 崇陵 涇陽縣嵯峨山
唐順宗李誦 805年 豐陵 富平縣金瓮山
唐憲宗李純 806--820年 景陵 蒲城縣金熾山
唐穆宗李恆 821--824年 光陵 蒲城縣堯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縣陵前柴家窯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縣徐木桃溝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貞陵 涇陽縣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簡陵 富平縣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縣雞子堆
唐昭宗李曄 889--904年 溫陵 河南洛陽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東荷澤
讓皇帝李憲 惠陵 蒲城縣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後楊氏(武則天之母) 順陵 咸陽市底張韓家村

五代十國帝陵
帝號及姓氏 在位時間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況
後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陽 元貞皇後張氏
後梁末帝朱友貞 913--923年 河南洛陽 次妃郭氏
後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洛陽
後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陽
後唐末帝李從珂 935--936年 河南洛陽
後晉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顯陵 河南洛陽
後晉出帝石重貴 943--946年
後漢高祖劉知遠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後漢隱帝劉承佑 949--950年 穎陵 河南開封
後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開封
後周世宗柴榮 955--959年 慶陵 河南鄭州
後周恭帝柴宗訓 960--961年 順陵 河南鄭州
吳楊渥 907--908年 紹陵
吳楊隆演 909--919年 肅陵
吳楊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順德皇後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後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陽 太後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後宋氏
南唐李 943--960年 順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後鍾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陽
南漢劉隱 907--911年 德陵
南漢劉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漢劉玢 942年
南漢劉晟 943--957年 昭陵
北宋帝陵:河南鞏義
北宋除徽、欽二帝被金所虜,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鞏義。北宋帝王陵墓,從宋太祖趙匡胤父親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趙煦的永泰陵止,共計8陵,分布在鞏義市(洛陽附近)洛河南岸的台地上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4個鎮區,陵區以芝田鎮為中心,在相距不過十公里的范圍內。
(二)南宋帝陵:浙江紹興
南宋共有九個皇帝,除後三帝立於危難之中,倉皇間無法在此地建陵安葬外,有六個葬在紹興,他們是高宗(趙構)永思陵、孝宗(趙眘)永阜陵、光宗(趙敦)永崇陵、寧宗(趙擴)永茂陵、理宗(趙昀)永穆陵、度宗(趙禥)永紹陵。稱「宋六陵
明陵分布:
1 祖陵: 朱百六 德祖 玄皇帝 太祖高祖 不祥 胡氏 江蘇省盱眙縣管鎮鄉
朱四九 懿祖 恆皇帝 太祖曾祖 不祥 侯氏
朱初一 熙祖 裕皇帝 太祖祖父 不祥 王氏
2 皇陵: 朱世珍 仁祖 淳皇帝 太祖父親 64 陳氏 安徽省鳳陽縣西南
3 孝陵: 朱元璋 洪武 太祖 高皇帝 1368-1398 71 馬氏 南京鍾山南麓
4 長陵: 朱棣 永樂 成祖 文皇帝 1402-1424 太祖長子 65 徐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下
5 獻陵: 朱高熾 洪熙 仁宗 昭皇帝 1424-1425 成祖長子 48 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黃山寺一嶺下
6 景陵: 朱瞻基 宣德 宣宗 章皇帝 1425-1435 仁宗長子 37 孫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黑山下
7 裕陵: 朱祁鎮 正統 英宗 睿皇帝 1435-1449 宣宗長子 38 錢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石門山下
天順 1457-1464 周氏
8 景陵: 朱祁鈺 景泰 代宗 景皇帝 1449-1457 宣宗次子 30 汪氏 北京西郊金山下
9 茂陵: 朱見深 成化 憲宗 純皇帝 1464-1487 英宗長子 41 王氏、紀氏、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聚寶山下
10 泰陵: 朱佑樘 弘治 孝宗 敬皇帝 1487-1505 憲宗三子 36 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筆架山下
11 顯陵: 朱佑元 睿宗 獻皇帝 世宗父親 43 蔣氏 湖北鍾祥縣松林山(又名純德山)下
12 康陵: 朱厚照 正德 武宗 毅皇帝 1505-1521 孝宗長子 31 夏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蓮花山下
13 永陵: 朱厚囪 嘉靖 世宗 肅皇帝 1521-1566 憲宗孫 60 陳氏、方氏、杜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陽翠嶺下
14 昭陵: 朱載垢 隆慶 穆宗 庄皇帝 1566-1572 世宗三字 36 李氏、陳氏、李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大峪山下
15 定陵: 朱鈞翊 萬曆 神宗 顯皇帝 1572-1620 穆宗三子 58 王氏、王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大峪山下
16 慶陵: 朱常洛 泰昌 光宗 貞皇帝 1620 神宗長子 39 郭氏、王氏、劉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黃山寺二嶺下
17 德陵: 朱由校 天啟 熹宗 折皇帝 1620-1627 光宗長子 23 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潭峪嶺下
18 思陵: 朱由檢 宗禎 庄烈皇帝 1627-1644 光宗五子 35 皇後周氏、皇貴妃田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鹿山下
清陵分布:
努爾哈赤在沈陽的東陵 至沈陽舊城東五公里處原來是公園(清福陵)
皇太極在沈陽的北陵 皇姑區泰山路原來也是公園(清昭陵)
順治的陵墓 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 清孝陵東側1公里處(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 泰陵距易縣15公里的溫州市永寧山下(清泰陵)
乾隆的陵墓 以順治的孝陵為軸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慶的陵墓 位於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光的陵墓 位於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清慕陵)
咸豐的陵墓 位於裕陵之西 (清定陵)
同治的陵墓 在景陵的東南(清惠陵)
光緒的陵墓 泰陵東5公里 (清崇陵)
宣統就是溥儀 沒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寶山
備注:
夏:大多不可考,主要在河南省境內。
商:除成湯葬於山西萬榮縣境內(後於元朝沉入黃河底)以外都集中在河南安陽附近。
西周:大多在今陝西長安戶縣附近 ,自咸陽至西安周圍。
東周:除周赧王外都在今洛陽附近。
秦:陝西臨潼附近。
西漢:陝西咸陽西漢王陵群。
東漢:除獻帝葬於河南修武外,其餘集中在河南洛陽東漢王陵群。
三國:蜀昭烈帝劉備 —— 四川成都 蜀後主劉禪——河南洛陽
魏太武帝曹操——河北臨漳 魏文帝曹丕——河南洛陽
魏明帝曹睿——河南孟津 高貴鄉公曹髦——河南洛陽
吳武烈帝孫堅——江蘇丹陽 吳大帝孫權——江蘇南京
吳景帝孫休——安徽當塗 吳末帝孫皓——河南洛陽
西晉:河南洛陽
東晉:江蘇南京
五胡十六國王陵多不可考
南朝多葬於江蘇丹陽,北朝多葬於山西大同和河南洛陽
隋:隋文獻帝楊堅——陝西武功 隋煬帝楊廣——江蘇揚州
唐:分葬於陝西境內。
五代:河南開封洛陽附近
十國:多不可考,在當時各國首都附近。
北宋:河南鞏義(洛陽附近)七帝八陵,南宋:浙江紹興 七陵
遼:因其習俗多不可考。散居在內蒙巴林左旗內。
金:北京房山,後為河南登封
元:因其習俗多不可考。
明:太祖為江蘇南京,世祖後為北京市昌平共13陵
清:太祖太宗葬於遼寧沈陽附近,福臨後葬於於河北遵化及河北易縣清東西陵

帝王陵集中分布在
1河洛地區(包括洛陽 鞏義 登封 鄭州 開封等地)
2關中地區(包括西安 咸陽 等地)
3江南地區(包括南京 丹陽 紹興等地)
4燕山地區(包括北京 遵化 易縣等地)
5河東地區(包括安陽 臨漳等地)

G. 挖地小子魔獸帝王在哪

地下一千米 信鳳姐 得自信

H. 清朝帝王陵墓主要分布在哪幾個地方

清代帝王陵寢分為三處,一處是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一處是位於河北保定的清西陵、還有一外是位於遼寧沈陽的福陵、昭陵和撫順的永陵。其中位於遼寧境內的三座陵寢因位居關外,被統稱為關外三陵。

1、清永陵

永陵是愛新覺羅氏的祖陵位於遼寧撫順市新賓縣境內,陵內安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伯父禮敦和叔父塔察篇古。

清朝入關後,順治帝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稱為「肇興四祖」。永陵保存完好,僅地面建築略有損壞,現已修復完好。

(8)帝王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考古十大帝王墓:黃帝陵、秦始皇陵、越王墓、茂陵、隋煬帝墓、乾陵、成吉思汗陵墓、西夏王陵、明永陵、清東陵。

秦始皇陵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里,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但秦始皇陵墓什麼時候打開,是否打開,目前尚沒有時間表。因為發掘後,從技術上來說,不能保證能保護好這些文物。特別是壁畫、陶器、紙質、絹質、絲質等文物的保護現在還是難題。

另外,打開秦始皇陵也與我國「保護為主」的考古發掘政策不符。有關專家稱,如今幾乎沒一個國家主動開掘帝陵。「盡量不主動發掘」的理念在20世紀中後期已成為國際共識。

參考資料:網路-明清皇家陵寢

I. 求「帝王」一詞的出處。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帝王」一詞是在哪裡。

帝」原指天帝,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他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只在其《議兵篇》中稱堯、舜、禹、湯為「四帝」。《孫子兵法》有「此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稱(但梅堯臣謂此「帝」字系「軍」之訛)。《管子》及《莊子》所屢稱「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實人名。其實,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時記載神話和歷史傳說文籍中,先後出現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號,大抵居西邊的有黃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鯀、禹、四岳、稷(棄)、高圉、太王、玄囂、蟜極、昌意、青陽等,居東邊的有太皞、少昊摯、顓頊、高陽、高辛、堯、羿、浞、澆、俊(即舜、嚳)、契、冥、上甲微等,地區未明的有帝鴻氏、縉雲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後三者可能在東)等,由東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東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後裔八姓(如季連羋姓為楚祖)等等。《莊子·胠篋》列舉了古帝十二名及全書中屢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韜》列舉了古帝十五名,《逸周書》所列古帝多達二十六名。由於戰國後期五行說逐漸建立,凡事都要湊五為成數,於是在上述許多古帝王中,遂有羅列「五帝」的必要,並出現了下列五種五帝說。

熱點內容
感恩教育詞 發布:2025-09-19 01:46:11 瀏覽:26
江北語文網 發布:2025-09-19 00:51:35 瀏覽:370
七年級下冊地理同步 發布:2025-09-18 21:49:01 瀏覽:253
大學城英語 發布:2025-09-18 21:32:25 瀏覽:589
七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題 發布:2025-09-18 19:59:33 瀏覽:531
干電池化學 發布:2025-09-18 16:30:48 瀏覽:733
何猷君怎麼讀 發布:2025-09-18 16:07:13 瀏覽:158
2017個人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18 16:04:58 瀏覽:8
教師資格證統考一年幾次 發布:2025-09-18 14:01:59 瀏覽:922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