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什麼山水色
Ⅰ 遙望()()山水色,
遙望洞庭山水色;
西塞山前白鷺飛;
松下問童子;
也傍桑陰學種瓜。
希望能幫到你~
Ⅱ 遙望什麼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洞庭 )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Ⅲ 遙望什麼上水色
作品原文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解釋注釋:(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兩: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5)潭面:指湖面。 (6)相:相互。 (7)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8)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遙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遙望洞庭山水翠」一說。 譯文: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 。無風的時候,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迷濛的銅鏡。那月光下洞庭湖蒼翠欲滴的江山,從遠處看,就像是在白銀盤盛放著的一枚青色的釘螺。 中心思想:《望洞庭》中,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作品鑒賞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juàn)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liào)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盪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像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託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盪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只有真心觀察,才能讀出這首詩的情意。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著有《陋室銘》。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與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 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詞》、《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現存劉禹錫集古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代避暑山莊舊藏宋紹興八年(1138)董□刻本,題為《劉賓客文集》,屬小字本,今有徐鴻寶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陸游據董本重刻,稱「浙本」。明清以來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屬於這個系統。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蘭館所藏宋刻本,題為《劉夢得文集》,屬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務印書館縮印本。③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劉夢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兩代的毛晉、惠棟、何焯、馮浩、黃丕烈等人曾對劉禹錫集作過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數是抄本,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 劉禹錫的生平事跡,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
Ⅳ 遙望()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怎麼填
洞庭
Ⅳ 遙望( )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括弧里填什麼
遙望洞庭山水色
Ⅵ 遙望什麼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
作者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Ⅶ 遙望什麼山水翠
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Ⅷ 遙望( )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湖光與秋天的月光相融和,
水面風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綠,
好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Ⅸ 遙望( )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自劉禹錫的《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雲盤里一青螺
Ⅹ 古詩遙望什麼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