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帕金森病是什麼病

帕金森病是什麼病

發布時間: 2022-04-02 06:58:15

⑴ 帕金森病是什麼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特徵。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讓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帕金森的典型症狀有以下兩種;
1、運動症狀

常始於一側上肢,逐漸累及同側下肢,再波及對側上肢及下肢。

(1)靜止性震顫:常為首發症狀,多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位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入睡後消失。典型表現是拇指與屈曲的食指間呈「搓丸樣」動作。

(2)肌強直:被動運動關節時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強直」;在有靜止性震顫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轉動齒輪感,稱為「齒輪樣強直」。四肢、軀干、頸部肌強直可使患者出現特殊的屈曲體姿,表現為頭部前傾,軀干俯屈,肘關節屈曲,腕關節伸直,前臂內收,髖及膝關節略為彎曲。

(3)運動遲緩: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笨拙。早期以手指精細動作如解或扣紐扣、系鞋帶等動作緩慢,逐漸發展成全面性隨意運動減少、遲鈍,晚期因合並肌張力增高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難。

(4)姿勢平衡障礙:在疾病早期,表現為走路時患側上肢擺臂幅度減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隨病情進展,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轉彎時步態障礙尤為明顯,自坐位、卧位起立時困難。有時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動彈,稱為「凍結」現象。有時邁步後,以極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稱為前沖步態或慌張步態。
2、非運動症狀

也是常見和重要的臨床徵象,可以發生於運動症狀出現之前、甚至多年或之後。

(1)感覺障礙:早期即可出現嗅覺減退,中晚期常有肢體麻木、疼痛。

(2)睡眠障礙:夜間多夢,伴大聲喊叫、肢體舞動。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臨床常見,如便秘、多汗、溢脂性皮炎(油脂面)等。吞咽活動減少可導致流涎。疾病後期也可出現性功能減退、排尿障礙或體位性低血壓。

(4)精神障礙:近半數患者伴有抑鬱,並常伴有焦慮。約15%~3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發生認知障礙乃至痴呆,以及幻覺,其中視幻覺為多見。
帕金森的並發症:疾病晚期由於長期卧床可並發肺部感染、壓瘡、泌尿系感染、口腔炎和肢體廢用性萎縮等疾病。
帕金森在醫學上是屬於一種慢性疾病,可以採取中醫的保守治療方式。

⑵ 帕金森是什麼病,得了帕金森怎麼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退行性疾病,表現為震顫、肌肉強直、動作減少、姿勢和步態異常等。得了帕金森病首先要根據病情進行葯物治療,在葯物控制病情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康復訓練,帕金森病的康復訓練可有效防止並發症、擴大和維持關節活動度、減少廢用綜合征和誤用綜合征的發生,總之,康復訓練需要醫院和家庭相配合,在醫院進行指導性訓練之後,家庭訓練也要堅持進行。

⑶ 帕金森病是什麼病

帕金森病是退行性的神經的一種,出現壞死的這么疾病,目前來說這個疾病是無法根治的,一旦帕金森病得病之後,患者症狀會逐漸的加重,逐步的喪失運動的功能,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沒有根治的辦法,它只能夠對症治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絕症,但是這個疾病,它的進展是比較緩慢的,患者從起病到完全喪失運動功能,可以有十多年的時間,因此說,他積極治療之後,患者還是能夠得到比較大的獲益。

帕金森病的治療,它分為運動症狀的治療和非運動症狀的治療,運動症狀的治療有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對症治療主要就是緩解帕金森病的一系列症狀,比方說帕金森病的肌張力增高,還有運動遲緩、震顫,異常的姿勢、步態這些症狀,我們可以用一些多巴受體激動劑,或者是美多巴,以及膽鹼能受體的阻斷劑來改善症狀,對因治療的就是針對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經元的逐漸的減少、凋亡,採取一系列的神經保護的這么一個治療方法。

我們常用的方法就是B族維生素,還有一些神經生長因子定期的使用,來保護神經元,除了針對運動功能的對因和對症治療之外,我們還會根據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進行治療,患者在晚期會出現精神症狀,一些情感方面的問題,所以說我們會用一些抗精神病的治療,患者還會出現卧床,因此會有一些類似於誤吸、墜積性肺炎,等這一系列的並發症,還會針對並發症採取一系列的對症的治療方法。

⑷ 帕金森是什麼疾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
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和抑鬱、便秘、睡眠障礙、認知障礙、自主神經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1、帕金森病
生活中總是不自覺的手抖和多方面因素有關,了解到這種情況應該進行身體檢查,看看是否和帕金森病有關。帕金森綜合征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出現了帕金森綜合症之後,患者常有的現象就是手部抖動。隨著病情的發展,其他不良症狀也會找上門來。因此,發現自己總是手抖明顯,應該及時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控制帕金森病的發展。只有帕金森綜合徵得到控制,手抖的情況才會好轉。
2、低血糖
總是不自覺的手抖有可能是低血糖引起。部分人平時沒有掌握正確的飲食方法,總是過度節食,過度節食的情況下除了營養供給不足之外,還會出現血糖明顯降低的情況。在血糖波動明顯時,手抖症狀就會找上門來。此時沒有足夠的能力物質提供身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缺乏能量之後手部就會不自覺的抖動,甚至會出現身體疲勞乏力,頭暈等情況,這些都是低血糖引發的不良表現。因此,留意到自己總是手抖,需要看看是否和低血糖有關,如果是低血糖引發的不良表現需要及時改善。
3、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總是有不自覺的手抖症狀需要警惕甲狀腺功能異常。在甲狀腺病變發展的過程中,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分泌出較多的甲狀腺激素。在甲狀腺激素分泌量過多時,代謝速度加快,身體變得亢奮,可能就會出現手抖表現。發現自己總是不自覺的手抖,應該警惕起來,了解是否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有關。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需要及時展開治療,恢復正常的甲狀腺功能。
4、腦供血不足
生活中不少人都出現了腦供血不足這種情況。腦供血不足嚴重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此時常有的表現就是手抖。在腦供血不足,大腦功能受損明顯時中樞神經受到傷害,讓大腦錯誤的發出信號,身體的循環代謝受到阻礙,可能會出現手抖症狀。年紀越大的人受到腦供血不足的影響出現手抖症狀可能性越高。因此,發現自己總是不自覺的手抖,應該警惕腦供血不足。
有可能是和過度的緊張,焦慮有關系,也有可能是和睡眠不太好或者頸椎問題壓迫,甲狀腺等問題有關系。首先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過度的疲勞,熬夜,減少低頭活動的時間,適當的參加有氧的戶外運動,可以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相關的檢查,確定病因以後再治療。
治療原則
1、 綜合治療:葯物治療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左旋多巴制劑仍是最有效的葯物。手術治療是葯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康復治療、心理治療及良好的護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目前應用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狀,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
2、 用葯原則:用葯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以較小劑量達到較滿意療效,不求全效。用葯在遵循一般原則的同時也應強調個體化。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職業及經濟條件等因素採用最佳的治療方案。葯物治療時不僅要控制症狀,也應盡量避免葯物副作用的發生,並從長遠的角度出發盡量使患者的臨床症狀能得到較長期的控制。
中醫治療
中葯、針灸等治療方法對改善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需到正規醫療機構,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⑸ 帕金森是什麼病,怎麼狀態

多數帕金森病患者以震顫為主要表現,出現手抖、下肢抖動或頭抖等症狀。此外,除震顫以外,行動遲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症狀。很多患者在家庭生活中可能會被發現,動作慢,包括起床、穿衣服,系扣子或做飯等。動作慢和血管病不一樣,血管疾病非常急,前一秒是好的,後一秒突然活動不靈,帕金森病的行動是非常慢,約3個月左右的時間。除行動遲緩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體征是步態障礙,很多患者走路步伐較小,但隨著走路時間延長,速度越來越快,停不下來。帕金森病有三個主要的症狀,即震顫、行動遲緩和步態障礙。

⑹ 帕金森病是什麼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特徵。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讓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帕金森的典型症狀有以下兩種;
1、運動症狀

常始於一側上肢,逐漸累及同側下肢,再波及對側上肢及下肢。

(1)靜止性震顫:常為首發症狀,多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位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入睡後消失。典型表現是拇指與屈曲的食指間呈「搓丸樣」動作。

(2)肌強直:被動運動關節時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強直」;在有靜止性震顫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轉動齒輪感,稱為「齒輪樣強直」。四肢、軀干、頸部肌強直可使患者出現特殊的屈曲體姿,表現為頭部前傾,軀干俯屈,肘關節屈曲,腕關節伸直,前臂內收,髖及膝關節略為彎曲。

(3)運動遲緩: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笨拙。早期以手指精細動作如解或扣紐扣、系鞋帶等動作緩慢,逐漸發展成全面性隨意運動減少、遲鈍,晚期因合並肌張力增高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難。

(4)姿勢平衡障礙:在疾病早期,表現為走路時患側上肢擺臂幅度減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隨病情進展,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轉彎時步態障礙尤為明顯,自坐位、卧位起立時困難。有時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動彈,稱為「凍結」現象。有時邁步後,以極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稱為前沖步態或慌張步態。

⑺ 帕金森病是什麼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發生於中老年的一種漸進性的一個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回病。發答病年齡一般在55歲左右。大部分患者在6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起病往往是比較隱匿,緩慢的一個發展,進行性的一個加重。
主要症狀有靜止性的一個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遲緩,可以姿勢步態異常。症狀中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是因人而異的。初發症狀,以震顫最為多見,佔到60%到70%,其次是步態異常,大約是在佔到12%。還可以出現肌強直,佔到10%,運動遲緩大約佔10%。
初發部位進展有特徵性,一般情況是症狀,常從一側上肢開始,然後逐漸波及同側的下肢,對側上下肢,然後呈N字型的一個進展。帕金森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明白,目前認為環境因素,還有遺傳易感性相互作用,可能是大多數帕金森發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

⑻ 帕金森是什麼病

生活中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帕金森病,但是對帕金森病的情況卻知之甚少,這可不利於我們對此疾病的早發現與早治療。帕金森病是一種多發病於中老年群體中的神經系統疾病,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對我們掌握最佳治療時機是有極大幫助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帕金森病早期症狀方面的有關知識。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表現主要如下:
一、長期腰腿疼痛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之一,但一般易被患者們所忽視,希望從此能引起大家的關注。早期部分老年人突然出現身體的疼痛,如後背疼、腰疼、腿疼或肩膀疼,家裡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去骨科看頸椎或腰椎。夜裡睡眠不好,腿腳不知往何處安放,生活興趣改變,對親人朋友表現的異常冷漠,毫不關心,家裡人可能會帶其去看精神科。單側肢體活動不利,多被認為是腦血栓、腔隙性梗死或是腦積水,可能會去看神經內科,其實這也可能是帕金森的前提症狀。
二、之前有介紹到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因此很多人就會行動困難或是手腳顫抖等,這也是其早期病症之一。但除了這些典型的帕金森表現外,事實上還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非典型表現,而這些非典型症狀,很可能就是帕金森的前兆或早期症狀。
三、長期低血壓,這是近來最新發現的一種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之一。老年人長期低血壓、眼睛上下活動有障礙,多提示是帕金森病的前兆,需要及時就醫。另外,當老年人無明顯誘因出現嗅覺異常、身體僵硬、走路時手臂不擺動等異常表現時,也多提示帕金森病的可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⑼ 帕金森病是什麼病怎麼治

帕金森的診治就是需要中醫調養,幫我們解決 這些問題。如果你需要控制那就採用西葯,不然你就採用中醫幫你恢復身體去對抗疾病。
中醫對帕金森:首先是我們經常說的「帕金森是年老體虛」, 那麼什麼是體虛。中醫將體質虛 弱稱體虛,把慢性疾病的虛弱稱虛證,並將虛弱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 結合 心、肝、脾、肺、腎五臟,則每一臟又有氣、血、陰、陽虛弱的類型,如肺氣虛、脾陽虛等 等。五臟皆有陰陽虛實只症,而帕金森主要是就是中醫講的「血虛生風"簡稱「風證」 。
「舒震止顫療法」: 熄滅肝風解除痙顏,滋腎精補腦髓,通經活絡使之經脈通暢,調脾 臟讓營養可以通達全身解除痙額。帕金森每人引起原因不同,根據每人不同情況會有加減變化。

⑽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6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比較高,隨著病程的延長,會逐漸的影響到病人的運動能力。主要的臨床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震顫:由一側的上肢逐漸波及到下肢,隨著病程的延長,波及到對側的上肢,最後發展到下肢就出現了四肢的震顫,叫靜止性震顫。特點為病人在安靜的時候出現肢體的不自主抖動,活動的時候震顫消失,在情緒緊張的時候會加重,睡眠的時候消失;第二,強直:即肌張力增高,齒輪樣增強;第三,運動遲緩:運動的速度減慢,走路的時候擺臂的動作減少,包括面部的表情減少等等;第四,姿勢異常:病人自主協調能力降低,經常摔倒。帕金森病分為原發性、繼發性,還有遺傳性。原發性的帕金森病主要見於老年人,青少年很少見。繼發性的帕金森病主要是由於葯物、中毒等等導致,遺傳性的帕金森主要是與代謝障礙以及染色體隱性遺傳有關。它的診斷主要還是通過臨床診斷,會通過對病史的詢問,體格檢查來進行臨床診斷。影像學檢查如頭顱CT、核磁可作為輔助診斷,同時也可排除一些其他疾病作為鑒別診斷。帕金森的治療根據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同。對於輕型病人,囑病人多運動;對於症狀明顯的病人,應選擇葯物治療。常用葯物包括抗膽鹼酯酶葯,對震顫、強直效果較好;還有多巴制劑,在帕金森病治療中不可替代,對震顫、強直及運動減少均有作用;還有一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主要是增加體內多巴胺的含量,減輕病人症狀。如果病人經規范葯物治療,或臨床以震顫為主要表現,也可選擇手術治療。由於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預防相對困難。但是可以對一些明確誘因進行預防,如避免使用誘發帕金森病的葯物,預防一氧化碳中毒、顱腦外傷等。如出現不適症狀,及時就診。

熱點內容
干電池化學 發布:2025-09-18 16:30:48 瀏覽:733
何猷君怎麼讀 發布:2025-09-18 16:07:13 瀏覽:158
2017個人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18 16:04:58 瀏覽:8
教師資格證統考一年幾次 發布:2025-09-18 14:01:59 瀏覽:922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
師風師德評價表 發布:2025-09-18 07:01:17 瀏覽:886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