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中國地質大學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4-04 00:46:15

如何評價中國地質大學

作者:凡卡·茹科夫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418046/answer/1090955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到底是什麼關系,有什麼歷史沿革,我不想解釋和研究。但是這種雙校區平行發展的情況,極大的損害了地大的知名度和權威性。冠名相同但實質不同,我們地大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給外人解釋起來就非常的吃力。在別人看來,北京和武漢應該有主次之分,好壞之分。親眼所見,很多求職的畢業生實在是不想應付北京和武漢校區有什麼區別的相關問題,乾脆在學校的後面把括弧去掉了,省去了回答HR提問時的不少麻煩。地大想提高知名度和公信力,這個雙校區的問題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掣肘。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在哪的中字頭大學,是一個缺乏品牌建設能力的大學,損害了所有地大學生的無形資產。2.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學校是沒有圖書館的。北區閱覽室那麼丁點小,根本滿足不了全校同學的自習需求。我們這一屆到大四寢室才有空調,可想而知每年冬天夏天去閱覽室佔座位的情況是多麼的恐怖,6點以後去排隊,就很難說有沒有位置了吧。我覺得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一個211大學,在一整屆學生的就讀期間,沒有讓學生用上哪怕一次圖書館。這是一個笑話,是恥辱,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不遺餘力的去黑學校的原因所在。一個用四年時間建不好圖書館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缺乏對學生最基本的關心和負責任的態度。3.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除了辯論隊之外,是沒有參加其他任何社團活動的。而辯論,在地大也是一個在夾縫中艱難生存著的社團活動。總體而言,地大的社團是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社團的設立和活動內容,感覺就像就是從90年代沿襲和繼承下來的一批遺產。沒有與時代進步相結合,沒有與學生興趣相匹配,死氣沉沉沒有生機。而地大辯論隊,在工程學院金鋆學長的努力下,差一點就成為了學校官方常設機構,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是僅僅過了兩年,地大校辯論隊就開始每年都要為自己的歸屬問題跑斷腿。比賽自己接,費用自己出,訓練場地自己找。我也曾為地大出戰過幾場比賽,作為四辯,在自我介紹的最後是要說「代表中國地質大學向各位問好」這句話的。代表完了,比賽打完了,目送各個學校的校車把各個學校的隊伍拉回去,然後我們幾個地大的像沒爹沒娘的孩子一樣去趕公交車…當然這也沒有什麼,校車接送不是學校的義務。但是,一個不注重發展社團活動,甚至打壓社團組織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對學生豐富課餘生活的剝奪和個性的扼殺。4.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一直在參與學院的黨建工作。由於資歷老(我是高中黨員),在黨建和學生工作中我一直處於一線位置,後來擔任兩個班的黨支部書記。首先,恕我直言,發展黨員=收獲果實。哪個同學條件成熟了,就發展成黨員。如果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沒有入黨意願,支部書記還要負有一定的責任。有這樣為一個政黨補充新鮮血液的嗎?其次,在最基層的學生黨建工作中,都很難確保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有一次在黨員大會上討論對我的處分方法時,居然要求我離開會場,不得參與討論過程,非常的令人氣憤和失望。最令人震驚的是,學生黨員居然有往蓋世太保方向發展的趨勢。清明,端午等小假期期間,學生不得私自離校,學生黨員要配合輔導員進行管理。當時輔導員的原話是:「要把所有學生圈養在學校」。特殊時期,例如12年反日本侵佔釣魚島的遊行活動中,學生黨員要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逐一查寢,掌握所有學生的動向。呵呵,大學是培養人才,而不是培養官僚。黨建是吸收有理想的青年,而不是收割成熟的水果。從一點一滴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可以清晰的透露出地大老師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做派和官僚主義作風。最後分享一點。對一個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大學生,領導和同事們會做出這樣的評價:1.不愧是地大出來的學生。2.看來地大的學生相當的不錯。你們能看出這兩種評價的差別嗎?我聽到的都是第二種。

㈡ 中國地質大學怎麼樣好不好

地大挺好的,無論是學校風景還是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等等,都是位列武漢眾多大學的前列。作為武漢七所211大學之一,參與了七校聯合雙學位這個制度。每年其他六所高校的大學生都能來這里輔修一下,跟武漢華科等的部分熱門專業比起來,地大的雙學位專業還是比較容易進去的,不過成績和考核都有一定要求。

不過地大的飯菜我很喜歡,價格便宜,學校的食堂數量也很多,可供選擇。不過武漢的口味對於部分南方人來說,是有點不適應的,個人覺得味道有點總體偏咸偏辣,但逐漸可以適應。

我覺得地大人最想吐槽的制度就是早操制度了,大一大二都要,如何早晨上課的時候,就很困,真的巨困,尤其是老師念PPT的時候。學校時常斷水斷電,這是武漢眾多大學的通病。

總體來說,學校特別棒,但是如果你想水掉這個大學生活的話,真的不建議你來地大。地大值得。

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

1952年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四光任籌委會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學校決定每年的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12月24日,政務院任命紅軍老幹部劉型為北京地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尹贊勛教授任副院長。

1954年後陸續遷入北京西北郊學院路新校址。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時間中,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辦學。1975年遷址武漢,暫時更名為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原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0年9月,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㈣ 中國地質大學好不好

它屬於行業排頭兵大學。總體水平趕不上北大清華,但是它的骨幹學科還是很出名的。過去很多考生望而生畏,躲避它,認為學地質就業很艱苦,其實不然,該校骨幹學科在考研方面具有其他大學不能比的優勢,招考研究生多,本校的好考,考研率很高,保研容易。就業方面國土資源部門與其對口,很多企業需要,尤其個體大企業高薪聘。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滴全國重點大學,全國72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一,一所在國際地球科學界享有盛譽滴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該校以地球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為中國滴地球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滴貢獻。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上風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直屬教育部,由教育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建設,下設有研究生院,在武漢和北京兩地辦學。學校校訓為優秀校友,國務院現任總理溫同道題寫滴「艱苦樸素,求真務實」,校歌為《勘探隊員之歌》。
學校在50多年滴辦學實踐中秉承「艱苦樸素、求真務實」滴優良校訓,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特色加精品」滴辦學理念,認真貫徹黨滴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滴高素質創新人才,為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滴長遠目標而不懈奮斗!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中國地質大學滴前身是1952年景立滴,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唐山鐵道學院(唐山交通大學於1952年部分院系調整到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等院校後改名唐山鐵道學院),北洋大學等校地質科系合並而成滴北京地質學院,是當時著名遐邇滴「八大學院」之一。
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學校籌備委員會主任,劉型為學校首任院長。
武漢論壇違規詞彙開始後不久,受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心決定將北京十三所重點高校外遷。北京地質學院於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開始新滴辦學歷程。學校南遷過程中歷盡磨難,損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個地區辦學。在湖北兄弟高校滴幫助下,於1975年定址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武漢論壇違規詞彙結束後,為解決學校部分著名學者由於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滴題目,1978年經武漢論壇違規詞彙同道批准在北京恢復辦學,成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經國家教委批准,1987年武漢地質學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分別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總部設在武漢。1988年,學校經批准設立研究生院,是我國首批成立滴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間,學校又被確定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轉教育部治理。2005年,根據教育部文件,位於武漢滴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和北京兩個校區獨立辦學,教育部仍然以一個中國地質大學整體進行建設。2006年,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簽署文件公布共同建設中國地質大學。同年,學校申報滴「上風學科創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財政部批准,中國地質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建設滴一部分。200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又成功申報了第二個「上風學科創新平台」,將學校滴學科建設推向一個新滴水平。

㈤ 中國地質大學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是一所很好的高等院校,無論從師資力量、學校環境、學科建設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具體為:

1、師資力量。學校有教職員工3254人,其中教師185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博士生導師464人,教授539人,副教授98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學校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

2、學校環境。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現有南望山校區、未來城校區等兩個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1474353平方米,校舍總面積867111平方米。學校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校園環境優美,教育、科研、學術氛圍濃厚,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群、圖書館、學生公寓、體育場館等相關配套設施,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的環境。

3、學科建設。學校圍繞學科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構建以地球科學為主導,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生態系統。現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6個湖北省重點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兩個一級學科在全國歷次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學校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生30239人,包括本科生18080人,碩士研究生9302人,博士研究生1916人,國際學生941人;成教及網路教育注冊學生6萬餘人。擁有國家地質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土資源部地質工科人才培養基地。建校60餘年來,為國家培養了近30萬名高級人才。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地質大學——學校簡介

㈥ 中國地質大學怎麼樣

好大的了,重點大學之一,地質類專業全國領先啊,適合男生就讀,能考上這個學校不簡單了,未來職業生涯也會不錯的。祝你好運,圓夢高考

㈦ 中國地質大學就業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就業很好,就業率很高。

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要求,學校於8月31日將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報送至
湖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和教育部。據此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學校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4.68%,其中本科
生就業率為94.01%,碩士畢業生就業率為96.10%,博士畢業生就業率為94.3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畢業生就業詳細情況:

1、就業行業分布

從就業單位行業分布來看,202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三個行業為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7.70%),建築業(15.88%),教育(14.67%);
畢業研究生就業人數較多的三個行業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7.84%),信息
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6.69%),教育(15.13%)

2、就業地區分布

從就業單位地區分布來看,2020屆畢業生主要就業地區為中部地區和東部
地區,分別佔比45.94%、39.83%;就業省份人數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湖北省(1420
人,佔比36.47%,其中武漢市1258人,佔比32.31%)、廣東省(541人,佔比
13.89%)、北京市(248

3、就業單位性質分布

從就業單位性質分布來看,202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流向主要是:
民營企業(42.54%),國有企業(29.03%),科研設計單位(11.18%);畢業研
究生就業單位性質流向主要是:國有企業(33.91%),民營企業(25.40%),高
等教育單位(12.99%)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地質大學-關於發布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公告

㈧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較好,具體介紹如下

1、學校師資力量雄厚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繼續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餘人;教職工13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500多人,博士生導師200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

2、學科建設重點性突出

截至2016年12月,該校擁有2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涵蓋8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3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116個碩士學位二級授權點,13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點。

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沿革

建校初期,學校分別在北京沙灘(原北京大學地質館)、端王府夾道(原北京大學工學院)和河北宣化地質學校三處辦學。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四光任籌委會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

學校決定每年的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12月24日,政務院任命紅軍老幹部劉型為北京地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尹贊勛教授任副院長。

㈨ 中國地質大學好嗎

中國地質大學不錯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
科研成果
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持的"973"項目及專題、"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家級項目600餘項,科研經費穩步增長。殷鴻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確定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金釘子"(國際標准)的科技成果榮獲"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進展"、"200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的殊榮。
學校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發表論文4篇,Science 1篇。5年來,學校共有50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學校主辦的《地球科學》中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EI收錄,英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學報(社會科學版)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和CSSCI。
科學研究始終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引領行業科技發展,培養和輸送技術骨乾和管理人才。學校作為唯一高校參與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擁有軍工項目科研生產完整資質,成立了2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預研分中心,參與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測數據處理和月球應用研究,自主研發的MAPGIS軟體成功應用於"神舟"系列載人航天搜救。學校堅持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學校及時組織科技賑災專家組奔赴災區,為災區預防次生災害、做好災後重建與城鎮選址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證統考一年幾次 發布:2025-09-18 14:01:59 瀏覽:922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
師風師德評價表 發布:2025-09-18 07:01:17 瀏覽:886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