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三月初三是什麼神仙日

三月初三是什麼神仙日

發布時間: 2022-04-05 07:58:53

⑴ 農歷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從雲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依稀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三月三」節日依舊在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數民族中流傳。

到了宋代,上巳節突然銷聲匿跡,因上巳、清明、寒食三節日期相近,內涵沖突。三月上巳風俗漸漸衰微,但一些習俗仍在流傳。民國時期,中國各地還留有三月三消災除凶的風俗,如北京一帶「三月三日,病創者多以長流水洗之」。

江蘇吳中地區「(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安徽壽春地區「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攜酒飲於水濱,以禊祓不祥。婦女小孩,頭插薺菜花,俗謂可免一歲頭暈之病。」

(1)三月初三是什麼神仙日擴展閱讀:

3月3日相關傳說:

1、三月三,生軒轅

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黃帝,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傳說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黃帝同炎帝並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河南新鄭是黃帝出生、創業和建都之地。今天,這里舉行了丁酉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會吸引數十萬海內外華夏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成為華人世界極具影響力和標志性的文化名片。

2、農歷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蟠桃會

農歷三月三,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據說西王母的誕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這天,王母娘娘要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天界各路神仙都會集於瑤池,為王母慶壽,稱為「蟠桃會」。因此農歷三月初三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

西王母俗稱金母、王母、王母娘娘,其形象在《漢武帝內傳》《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等古籍中都有記載,始見於《山海經》,因所居昆侖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侖,故稱西王母。

又稱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稱:白玉龜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龜台九鳳太真西王母或太靈九光龜台金母元君,以此形成的西王母文化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王母傳》中提及金母與木工共理陰陽二氣,養育天地,陶均萬物,三界十方內得道之女仙,名籍皆歸其管轄。王母掌管西方,舉凡天上或地上所有成仙之女子皆由她來治理,並與東王公共同統轄東西兩股元氣,化育天地,陶治萬物。東王公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男仙之首,並執掌著蓬萊仙島。

蟠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桃類食品,當天西王母大開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眾仙,眾仙趕來為她祝壽。故稱為蟠桃會。漢代著名詼諧文學家東方朔也曾經潛入蟠桃會,偷桃成功,飛升為神仙。

3、三月三恭逢真武聖誕

農歷三月初三恭逢真武聖誕 農歷三月三,為真武大帝聖誕。各地的道教宮觀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現在武當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稱盪魔天尊、報恩祖師、披發祖師。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真武具有以下幾個神性特徵:其一,為北方之神。《楚辭·遠游》注雲:「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

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復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其二,為水神。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五逸《九章懷句》雲:「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

《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斗,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徵。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子,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

其四,為司命之神。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徵,《史記·龜策列傳》稱其能導引咽氣。《抱朴子》亦稱其能導引,並曰:「城陽郄位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飢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回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

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斗宿,俗稱南斗。《星經》曰:「南斗雲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干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們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壽。

⑵ 三月初三是什麼神仙日

農歷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誕辰。

⑶ 佛教農歷三月初三是什麼日

是諸佛菩薩聖誕紀念日(農歷)
彌勒菩薩聖誕 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涅盤 二月十五日 觀世音菩薩聖誕 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聖誕 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薩聖誕 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薩聖誕 四月初四日 釋迦牟尼佛聖誕 四月初八日

葯王菩薩聖誕 四月二十八日 伽藍菩薩聖誕 五月十三日

韋馱菩薩聖誕 六月初三日 觀世音菩薩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 七月十三日 佛歡喜日 七月十五日

龍樹菩薩聖誕 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薩聖誕 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薩聖誕 八月十五日 燃燈佛聖誕 八月二十二日

觀世音菩薩出家 九月十九日 葯師琉璃光佛聖誕 九月三十日

阿彌陀佛聖誕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薩聖誕 十一月十九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監齋菩薩聖誕 十二月二十三日

華嚴菩薩聖誕 十二月二十九日

齋期,六齋日:

若逢大月,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若逢小月,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

十齋日:

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⑷ 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

三月初三是上巳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宋朝以後,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從雲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依稀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節日別稱為中國的情人節,記載於《詩經》中。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更將其搖曳綺麗之風情烘至高處。自宋以後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愛、美好的願景,以及曲水流觴的雅趣,至今盪然無存。

⑸ 三月三是仙家什麼節日

農歷三月三,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據說西王母的誕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這天,王母娘娘要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天界各路神仙都會集於瑤池,為王母慶壽,稱為「蟠桃會」。因此農歷三月初三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

⑹ 三月初三是哪個神仙的生日

三月三日為、西王母誕辰。

相傳三月三日為西王母誕辰,當天西王母大開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眾仙,眾仙趕來為她祝壽,稱為蟠桃會。

蟠桃會介紹

蟠桃會,又稱蟠桃盛會,蟠桃盛宴、蟠桃大會,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天界慶典大禮,相傳三月三日為西王母誕辰,這天西王母大開的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各方眾神眾仙參加。

眾神仙趕來為她祝壽,稱之為蟠桃會。蟠桃生長於蟠桃園之中,由七仙女所採摘,主要出自於明代神仙小說《西遊記》。

民間歷史節日象徵

在民間傳說中,農歷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聖誕,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會,眾仙也將受邀赴宴作為了一種榮耀和身份的象徵,因此農歷三月初三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道教節日。

西王母的介紹

西王母是我國西域地區的一位女仙首領,俗稱金母、王母、王母娘娘,其形象在《漢武帝內傳》《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等古籍中都有記載。

以此形成的西王母文化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⑺ 農歷的三月初三是中國那位神仙的什麼日子

王母娘娘生日

⑻ 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

三月初三是甲戌日,黑道破日,月破瘟入九空財離,白虎。忌吉事。

⑼ 陰歷三月初三是佛教,道教,仙家的什麼日子。

陰歷三月初三是道教的真武大帝的壽誕,是仙家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農歷三月初三,古稱「上巳日」,是古人出門踏青的日子,也是去年男女在野外相會,表達愛意的好時機。

在古代,三月三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唐代杜甫的《麗人行》就是寫這個節日的盛況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可惜,宋代以後禮教漸嚴,男女私會不被容許,這個節日也日趨沒落,最終被人們遺忘。踏青也改在清明進行。

各地的道教宮觀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⑽ 三月初三是什麼日子在佛教中

在佛教中三月初三是「觀音齋」。
「觀音齋」的意思是「戒其心、身、口也」,人在齋戒時要心無妄念,身無妄行,口無妄言,不飲酒不食肉是因為飲酒食肉使人神志不清明,不僅僅是因食肉要殺生的緣故。
「觀音齋」這天吃素,是指不食葷腥。葷指五種有辛味的蔬菜,即蔥、韭菜、大蒜(包括蒜苔)、薤(俗名小蒜)、興渠(已知洋蔥)等。此五種葷菜食之氣味難聞,護法遠離;同時,生食增瞋恚,熟食多淫慾,障礙修道。腥是指禽、獸、畜、水族等眾生之肉(亦包括蛋),皆帶有腥膻之味,食之與眾生結怨,障礙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上述兩類葷腥之物,均不應食。

熱點內容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
師風師德評價表 發布:2025-09-18 07:01:17 瀏覽:886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