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素有哪些

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05 15:53:43

⑴ 素包括哪些

1.凹坑大小,汽車凹陷面積越大,修復價格越高,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大。
2.凹坑位置,汽車凹坑修復是利用杠桿工具從車身內部進行純手工作業。
3.凹坑深度,任何物體在發生形變後都有恢復原狀的可能,但是有一定的限度。

⑵ 素有什麼四字詞

銀裝素裹、素昧平生、安之若素、素未謀面、素麵朝天、安之若素、訓練有素、素昧平生、紅裝素裹、我行我素、訓練有素、紅裝素裹、我行我素、矛盾因素、不利因素、主要因素、素不相識

⑶ 素食食物有哪些

素食食物有各種谷類、豆類製品、水果、蔬菜、各種菌類等。就素食餐廳來說,有個基本原則,即「無煙、無酒、無蛋、無肉、無蔥、無蒜、無韭菜、無洋蔥」等。
素食是一種不食肉等動物產品的飲食方式,有時也戒食奶製品和蜂蜜。現代社會中,素食者越來越多,素食人群也趨年輕化。素食者也沒有道德優越感,選擇素食只是選擇了一種有益於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愛護環境、合乎自然規律的飲食習慣,素食已經逐漸成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⑷ 素食有哪些 給大家推薦五種好的素食

素食包含各種谷類、豆類製品、水果、蔬菜等,另外,為了在素食的同時得到均衡的營養,除了豆製品外,還有各種菌類產品。為了健康現在提倡素食為無公害,綠色,有機的,比較全面的營養。尤其是糙米、黑麥饅頭、全麥麵包,可供給足夠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就素食餐廳來說,有個基本原則,即「無煙、無酒、無蛋、無肉、無蔥、無蒜、無韭菜、無洋蔥」等。

⑸ 關於素的成語有哪些

素的成語有哪些

銀裝素裹、
安之若素、
素車白馬、
素昧平生、
素不相能、
素不相識、
訓練有素、
我行我素、
素未謀面、
紅裝素裹、
青蠅點素、
艱苦樸素、
威望素著、
羔羊素絲、
懸狟素飡、
相知有素、
素綆銀瓶、
清交素友、
懷真抱素、
安貧若素、
刪華就素、
好丹非素、
素車朴馬、
見素抱朴、
握素懷鉛、
素絲良馬、
繪事後素、
積素累舊、
難素之學、
素衣化緇

⑹ 請問一下素食包括哪些啊

從概念上,素食分三種:一是"全素素食(Vegan)",二是"奶蛋素食(Lacto-Ovo)",三是"奶素食(Lacto-Ovo)"。全素素食也稱為"嚴格素食"或"純粹素食",是指飲食中只有植物性食物,沒有任何動物性食物;奶蛋素食也稱為"不嚴格"素食,是指飲食中有奶和蛋的素食;奶素食則是指飲食中可以有奶的素食。從營養要均衡的角度看,不嚴格素食比嚴格素食要好。嚴格素食對孕婦、病人、體質特別虛弱者、老年人等不利,因為很難保證獲得足夠營養。

樓主提及的這幾項,均屬於素食范圍。

⑺ 素食具體包括哪些

素食主義的起源

素食主義是一種終身戒食肉、家禽、魚、蛋等動物產品的行為規范,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製品和蜂蜜。遵循素食主義的原因通常是出於健康原因,或是出於對動物的愛,以及對動物權益的尊重等。

在其它方面,素食主義者一般都盡量避免直接或間接地傷害動物,包括不使用那些來自於動物的產品,例如:牛黃、虎骨、熊膽、象牙、貂皮油、麝香、魚油、雞精、阿膠等;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職業,例如:屠宰業、非素食餐飲業、養殖業、捕魚業等。
當然,根據佛經的解釋,這其實應該還包括大蒜,豆蔻,肉桂,胡椒,丁香,洋蔥,等辛香料。

漢語中的"素食"
[編輯本段]

中文的「素」字本義是指白色和質朴。據考證,古漢語中素食有三種含義,第一指蔬食,如《匡謬正俗》中有「案素食,謂但食菜果餌之屬,無酒肉也。」第二指生吃瓜果。第三指無功而食祿。另外古漢語中有素食含義的字還有「蔬食」,如《莊子·南華經》中有:「蔬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

另外,「吃齋」,「茹素」,「持素」等詞大致都是吃素食的意思。

素食的發展歷史
[編輯本段]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在印度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分別出現了倡導素食主義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區,史載最早的素食主義者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主張杜絕肉食,代之以豆類及其它素食,並以此來要求他的弟子們。自柏拉圖起,許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鳩魯和普魯塔克等也都提倡素食。公元前五世紀的另一位希臘哲學家安培多克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們之所以倡導素食是因為相信靈魂可以輪回。

在中國,素食之說早見於古代聖賢們的經典之中。在古時候,「齋」或「齋戒」即為素食的意思,另外,「疏食」也指的是素食。例如,在《莊子·列禦寇》中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疏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又如《孟子·離婁》中有:「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在印度,佛教和耆那教戒殺生食肉,認為人類不應該傷害任何有知覺的動物。自此以後,雖然佛教逐漸衰落,但素食的習慣廣泛傳播,許多上層種性乃至較低的種性都接受了素食的習慣。不僅如此,藉由佛教的傳播,素食之說也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並遠及中國文化圈中的大部分地區,如日本和東南亞等。在古代,日本天皇曾長期禁止國民食肉。

在希伯來聖經中有記載,人類自古並不食肉,只是自諾亞時期的洪水之後才開始吃肉。早期的猶太教修行團體和基督教領袖都認為肉食是一種殘暴和代價高昂的奢侈行為。在羅馬帝國衰落後的幾個世紀里,歐洲大部分虔誠的修行團體都禁戒肉食,例如,西多會(Cistercians)。盡管今天絕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不再信奉素食主義,但是,仍然有一些西多會的教派嚴守著類似的教規,禁止食肉、魚和蛋。如特拉普教派(Trappists),一個十七世紀從西多會分離出來的反對改良運動的教派,其信徒至今仍信奉素食主義。

雖然有許多穆斯林不贊成素食主義,但某些蘇菲派神秘主義者則認為追求靈性生活的人應該素食。16世紀印度的穆斯林皇帝阿克巴就把素食視為一種蘇菲派的習俗而加以推崇。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由於財富和權力的增長使肉食日漸流行。但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展起來,拒絕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托馬斯(Thomas Tryon)是十七世紀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絕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托馬斯對基督教教友派有很大影響。另外,托馬斯的書《健康的生活方式》(The Way to Health)也給年輕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8世紀,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營養學家威廉醫生(Dr. William Lambe)建議他的病人素食以利於癌症的治療。此時,幾乎所有現代的素食主義論題都已經開始討論,包括農業資源的浪費等。18世紀中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有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法國的伏爾泰。

素食主義運動
[編輯本段]

素食主義運動正式誕生於1809年英國的曼徹斯特。當時,有一些 Bible Christian 教會的成員一起發誓禁食酒肉。1847年,這個修行團體脫離了教會並成立了素食者協會。隨後在80年代早期素食協會的成員發展到超過2000人。1889年英國估計有52個素食餐館,其中有34個在倫敦。1889年甘地成為倫敦素食協會的一名成員。同一時期,素食主義運動也相繼在其它西方國家開展起來。美國於1850年,德國於1867年,法國於1899年分別成立了素食者協會。1908年,國際素食者聯合會在北愛爾蘭成立。1949年,美國素食者聯合會成立,1960年,美國嚴格素食者協會成立,它們都被國際素食者聯合會接納為分支機構。

近幾十年,一些相關的專著在素食主義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1975年出版的《動物解放》(作者為 Pete Singer,國內已有中譯本),主要從倫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動物的權力和人應該怎樣對待動物的問題。書中以大量的資料和照片揭露了動物在農場和實驗室里所受到的殘酷折磨和屠殺。這本書使很多人開始醒悟,並轉向素食主義。其它類似的書籍還有《生命的飲食》("Eating For Life", by Nat Altman, 1973)、《食物改革:我們的渴望》("Food Reform: Our Desperate Need", by Robin Hur, 1973),《選擇素食》("The Vegetarian Alternative", by Vic Sussman, 1978)、《素食主義:一種生活方式》("Vegetarianism: A Way of Life", by Dudley Giehl, 1979)、《素食手冊》("Vegetarian Sourcebook", by Keith Akers, 1983)等等,這些書使人們對素食的利益有了更多的了解,如素食與健康、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幫助飢餓人民以及仁慈對待動物等等。

另外還有頗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一個小星球的飲食》("Diet for a Small Planet", by Frances Moore Lappe, 1971),這本書使很多人了解到肉食消費是對土地、糧食、水、能源等其它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本暢銷書也極具影響力:《新美國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 by John Robbins, 1987)。除此之外較重要的還有《超越牛肉》("Beyond Beef", by Jeremy Rifkin, 1992)、《嚴格素食:新的飲食倫理》("Vegan: The New Ethics of Eating", by Eric Marcus, 1997)、《屠宰場》("Slaughterhouse", by Gail A. Eisnitz, 1997)等。

據調查,英國素食者的人口比例已達到7%,荷蘭、德國和法國分別是4.4%, 1.25% 和0.9%;而義大利某些地區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10%至18%,美國上世紀90年代的調查也顯示有7%的人自稱是素食者。在印度,由於各種主張素食的宗教十分盛行,使之成為世界上素食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印度的鐵路是實行雙重供膳制度的,有素食和非素食。

長期以來,各種動物保護組織一直都在進行反對動物試驗的斗爭。1984年在美國,由於「動物解放陣線」的努力,使得某大學研究機構的某項虐待動物的研究中止。此後,此類事件時有發生。1988年,在一位加州中學生葛萊翰(Jennifer Graham)的頑強抵抗之下,「加州學生權利清單」通過立法,賦予加州的初中與高中學生拒絕從事解剖而不受懲罰的權利。此後,在新澤西州、麻州、緬因州、夏威夷以及其它數州,也曾提出同樣的法案。1998年11月,在英國范圍內已開始禁止化妝品及其原料的動物測試,歐共體則提出2004年12月31日以後,禁止進行化妝品安全檢測的動物實驗和禁止在歐洲市場出售進行動物實驗的化妝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反對動物測試的化妝品連鎖店「美體小店」(The Body Shop)現已風靡全球50個國家,共約1900多個連鎖店,其2001至2002年度的零售額已經將近7億英鎊。

現在,素食餐館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一些著名品牌的五星級連鎖飯店內均有專門的素食服務,或設立專門的素食餐廳。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航空公司均提供多種風格的素食餐飲,旅客可以在起飛前24小時內訂妥素食。

素食與修行
[編輯本段]

身陷在充滿各種污染源的現代人有著設備多樣與華美潔凈的醫院卻包裝著一項可悲的事實現代人百病叢生、病苦不斷當華麗的現代醫學科技不再令人眩惑之際不妨讓我們重拾古老智慧的教導例如佛陀開示的素食原則以及西方「醫師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素食訓誨等等二千多年前東西方不約而同的健康智慧透露著素食與修行的奧秘是每個追求身心健康者不能忽略的重大課題。

素食是修行順利成就的秘方之一。因為許多修行的奧秘與素食相契。人與生存環境,與浩瀚的宇宙之間,彼此有密切的關系。宇宙至高的境界就像一片無止境的喜樂與寧靜之洋,是一種最精細微妙的力量,也是愛、和平、純潔和喜悅的呈現。當這種力量充滿大自然時,周遭的環境是歡愉、寧靜、清爽而有精神的。而審選所吃的食物,將會意想不到的滋養身心,幫助我們身體健康和心靈純凈、平和。我們所吃的食物,由於性質的不同,對人體也有不同的影響,許多專事修習解脫道或靈修的修行者,莫不提倡素食。因為所有的類、水果、蔬菜(蔥、蒜、薤除外)、豆類、乳類等植物性食品,能創造一個純凈的身體及神經系統,使我們獲得深沈的醒覺與喜悅,身體變得很健康、純潔、輕松和精力充沛,而且心靈很平靜、受控制而感到快樂。所以素食是符合宇宙生息自然法則下的生存方式,若想要與宇宙偉大的力量相融合,了解生命的意義與方向,素食是很好的善巧方便。

a。吃素能清凈八識田
清凈的身與心,才能感受到宇宙的奧秘,承受宇宙能量的融合。清凈的身是飲食要求非常重要,素食能讓身體變得輕松、舒暢,當身體在比較純凈的狀態時,心念較易調適。「萬法唯心造」,心才是器物世間創造的源頭,所以當心念如是想時,其實在法界已經千真萬確」存在」,只是器物世間一時還無法顯現而已。只有心念被導正了,器物世間才有可能被導正,慈悲的心念,正是最強的能量,最大的正念。許多業力的種子,都含藏在八識田中。尤其最重的業是殺業,有許多的怨氣、嗔恨之氣都結集在當中。吃素可以中止再與眾生結殺業的機會(不論是親手殺或間接殺)。如此不再向八識田中丟擲惡業的種子,自然能夠遂漸滋長純凈、祥和的善業種子。所以許多修行的觀想內容,多半是法界實相,如凈土、佛、菩薩、光等,這些都是證量顯現後自然而然會現前的境界。如此觀想,可以清凈八識田,讓修行人有所提升。所以不吃肉食,不論身或心方面,對於八識田的清凈都很有幫助。

b。吃素能讓氣脈暢通

氣脈與我們的健康有莫大的關聯,只要氣脈暢通,此人必定非常健康,同時此人也是修行有成就的人。為什麼呢?因為氣脈的暢通與否,與業力有莫大的互動因素。中脈是業力的儲藏所,惡因就是氣脈不暢通的原因。當氣脈的業障全部凈除時,便可離開大幻化網,離開三界。白業越多,氣脈越暢通;相反的,黑業越多,氣脈越不暢通。而修行正是要不斷的增加白業,減少黑業,所以當氣脈越來越暢通時,健康與修行都得到了進步。吃素,正是減少這些黑業累積在氣脈的機會。因為當動物將被宰殺時,由於恐慌、害怕、憤怒之氣充塞在肉身中,若吃下了這些肉,等於是吃了許多的黑氣進入體內,對於身體的健康或是心靈的純凈、穩定沒有絲毫的幫助。行善越多,善因儲藏進中脈,氣脈就越暢通,所以行善可以凈除氣脈。吃素是慈悲自己及別人的善行。一切的行善,都能帶來中脈的暢通。金剛經說:「修盡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中脈全部暢通,也就是出三界,也就是究竟成就。「心氣不二」,慈悲的心、愉快的心情是幫助氣脈暢通的重要法則。只要心清凈了,氣脈也就跟著暢通無阻。

c。吃素能讓磁場祥和
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氣,能夠感召不同的磁場狀況。氣有多種,最起碼可以分為黑白二種,也可以說是清、濁二種。黑業就感召黑氣,即濁氣,亦即業劫氣白業就感召白氣,即清氣,亦即智慧氣。心氣不二,智慧開展,一樣能夠感召白氣,慈悲開展,一樣可以感召白氣。
一個人周遭磁場就是業力的顯現。《大乘入楞伽經》中「食肉之人,眾生見之,悉皆驚怖…;食肉者,身體臭穢,賢聖善人,不用親狎…;食肉者,諸天遠離,口氣常臭,增長疾病,易生瘡癬。」所以吃素可以感召吉祥平順,因為散發出的是善的磁場,自然匯聚善的氣氛。

d。吃素容易入定
入定的狀態是身心呈現一種安穩、放鬆的狀況。氣脈暢通,身自然放鬆;業力干擾少,妄念少,心自然容易安定。吃素,可使身心避免受到混濁之氣的干擾,而趨向穩定、純凈、寧靜,和宇宙祥和、喜悅的脈動相符,自然容易入此定境當中。
定境是平和、安穩的,和殺生的暴戾之氣、痛苦哀嚎不同。
定境是充滿喜悅的,和殺生的驚恐、不安不同。
定境是充滿光明的,和殺業的黑暗、下墮不同。
吃素,正是帶我們的身心走向平和、喜悅、光明,因為我們的生存不是藉著它人的生命換取來的。血液中流著的是心安理得的安然,而不是暴躁不安的焦躁,自然容易進入與大自然同步的醒覺當中。

e。吃素長養大悲三昧
慈悲,是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美德。可以說越高的法門就越需要慈悲的人才能成就。怎麼說呢?當一個人慈悲時,整個的身體都呈現出非常柔軟的狀態,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柔軟與慈悲合在一起,因為事實上身息心是互相影響的,當心慈悲了,身自然就柔軟,故柔軟慈悲,不只描述了心,也描述了身的狀態。吃素,正是慈悲的另一種呈現。因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沒有不曾作過父母、兄弟、眷屬乃至親朋好友的,甚至輪回成鳥身、畜牲等的。因為愍念一切眾生與自己都曾互為眷屬過,每一位眾生的生命和自己一樣珍貴,都會怕痛、怕死,而肉都是從生命體來的。由此不忍之心而吃素,加上素食本身對於身體就有潔凈的滋養作用,藉由身心兩方面的配合,素食將可成就一位修行者遍滿大悲無量心行的三昧禪定力,深深沐浴在慈悲的喜悅中。

佛學知識
[編輯本段]
【素食】

指不食魚肉葷辛的飲食方式。這是中國漢族佛教文化的特色之一。南傳佛教依循小乘律,因此出家人可以肉食。藏傳佛教也一向不忌葷辛;日本佛教為中國漢族佛教文化之傳播區,早期僧人亦行素食,日語謂之為『精進料理』。但近世以來,由於形勢的演變,已全面開放肉食。

依小乘律,比丘原可食三凈肉。然大乘經典與《菩薩戒梵網經》則有斷肉食之說。如北本《大般涅盤經》卷四中,佛陀告大迦葉及其他弟子,一切肉不得食,食者得罪雲雲。《梵網經》四十八輕戒中,亦列有食肉戒,謂食肉將斷大慈悲性種子,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唯身罹重病者例外。此外,《入楞伽經》、《央掘魔羅經》、《縛象經》等,均以大悲心為主,視食肉與殺生同感果報,有違菩薩行,故內地僧侶嚴禁一切肉食。

在我國佛教史上,提倡素食者頗有其人,而以梁武帝之以帝王之身倡行戒殺與素食,影響後世最大。隋唐以後,依《梵網經》受菩薩戒之風氣甚盛,其中之食肉戒尤在緇素戒子之心中大力強化素食之重要性。因此,素食乃成為唐宋以來漢族佛教出家人的主要特質之一
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製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素食,表現出了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樸歸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獲取天然純凈的均衡營養外,還能額外地體驗到擺脫了都市的喧囂和慾望的愉悅。 在美國有1/10人口、英國有1/6人口已經或正在考慮成為素食者。悄然傳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簽。素食,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生活方式。

【素食主義的多樣性】
[編輯本段]

嚴守素食主義者

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乳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嚴守素食主義者也不使用動物製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份的化妝品。

奶蛋素素食主義者(Ovo-lacto)

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會食用部分動物製成的食品,像是蛋和奶類。有些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是因為道德的因素,所以會拒食起司、蛋類這些以工廠化生產出來的食品。

奶素(Lacto),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但會可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乳酪、奶油或酸奶。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義者相似,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

長壽健康飲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類和豆類,包括食果實主義(Fructariansim)

生食主義(Raw foodism)

這種食用方法是將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狀態,即使加熱也不超過攝氏47℃。生食主義者認為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有些生食主義者叫作活化生食主義者,在食用種子類食物前,會將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義者的精神與食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生食主義者僅食用有機食物。

食果實主義

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

部分肉食主義

這類的人可能基於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類,像是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這不是傳統的素食主義,而是介於半素食主義之間。

自由的素食主義

這類的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肉類。

苦行式素食主義

這類人為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代表人物:甘地。

【食素的原因】
[編輯本段]

宗教

世界上許多素食者都是基於宗教的因素而食素。

佛教主張不殺生,佛教《涅經》:「佛說:吃肉的人斷大慈悲種子」。另外在佛教的《楞嚴經》中還有永斷五辛的說法,五辛是蔥、蒜、洋蔥、韭菜及興渠,在佛教中認為去除五辛之後才是真正的素食,中國佛教可以食用奶製品,但不食蛋。雖然酒為谷類或水果製成,但因為喝酒會亂性,故不可食用。

基督教在舊約的創世紀(9:4)中提到「但是,動物的肉與血你們不得吃!」,教會中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亦主張吃素。他們在台灣的教會還生產了不少高質素和口感的素肉、素腸等,使會眾從肉食過度到素食的過程更輕松。

非宗教因素

有些人會因為傳染病等環境因素、道德因素、保護動物、健康、減重等原因而吃素。

著名例子有因飼料污染造成牛肉引起CJD,而拒食肉類的行動。

⑻ 素食包括哪些

1、純素食或嚴守素食(俗稱"吃全素")(英語:Veganism):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乾酪和蜂蜜。
2、齋食(英語:Buddhist vegetarianism):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和包括青蔥、大蒜、象大蒜、洋蔥、韭、薤、蝦夷蔥在內的蔥屬植物。
3、乳蛋素(英語:Lacto-ovo vegetarianism):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會食用部分動物製成的食品來取得身體所需之蛋白質,像是蛋和奶類。
4、奶素(英語:Lacto vegetarianism):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蛋及蛋製品,但會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乳酪、奶油或酸奶。
5、蛋素(英語:Ovo vegetarianism):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奶及奶製品,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
6、素漢堡包生素食(英語:Raw foodism):這種食用方法是將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狀態,即使加熱也不超過攝氏47℃。生食主義者認為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有些生食主義者叫作活化生食主義者,在食用種子類食物前,會將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義者的精神與食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生食主義者僅食用有機食物。
7、胎里素:指素食媽媽懷孕所生的素寶寶。在印度、台灣盛行吃素的地方,有很多素寶寶。素寶寶並沒有因為不攝入動物蛋白而營養不良,基本上體質都很健壯。另外,在臨床觀測到苯丙酮尿症的寶寶在懷孕期間會影響母親的飲食,使得母親抗拒動物性食物,並且苯丙酮尿症寶寶也是基因特性決定於也是純素飲食。如果出世後,繼續吃素,身體里都沒有動物食物成份,可算得上全身都是素。
8、果素(英語:Fruitarianism):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不包括肉、蔬菜和谷類。
9、苦行素食:這類人為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甘地為其代表人物。
10、耆那教素食(英語:Jain vegetarianism):可以食用奶製品,但不食用蛋製品、蜂蜜和任何形式的根莖食品。

⑼ 素的成語有哪些

素的成語有哪些 :
銀裝素裹、
安之若素、
素車白馬、
素昧平生、
素不相能、
素不相識、
訓練有素、
我行我素、
素未謀面、
紅裝素裹、
青蠅點素、
艱苦樸素、
威望素著、
羔羊素絲、
懸狟素飡、
相知有素、
素綆銀瓶、
清交素友、
懷真抱素、
安貧若素、
刪華就素、
好丹非素、
素車朴馬、
見素抱朴、
握素懷鉛、
素絲良馬、
繪事後素、
積素累舊、
難素之學、
素衣化緇

熱點內容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
師風師德評價表 發布:2025-09-18 07:01:17 瀏覽:886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