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漢口在哪裡

漢口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4-12 05:02:37

① 漢口在哪兒

漢口:是武漢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武昌和漢陽並稱武漢三鎮。

漢口地處長江西北、漢水以北的地域,隔長江與其東南側的武昌相望,並漢江與其南側的漢陽相望。

② 漢口火車站在哪裡

漢口火車站在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發展大道185號。漢口站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直屬特等站,是中國最大的歐式火車站,為武漢三大特等站之一,是武漢鐵路樞紐規劃中「四主兩輔」客站布局的「四主」之一。

漢口站外觀為歐洲古典風格,近似1903年啟用的大智門火車站,兩座塔樓守護兩側,站房外部的牆面、窗、檐等,都以線條和幾何圖形雕塑裝飾,象徵武漢熱忱八方來客。

漢口站其他情況簡介。

漢口站共有18個站檯面,20條股道。一期,2010年2月12日,站房部分改造完工,1~9站台及站線投入使用;二期,2011年1月20日,南站房和高架候車廳全部建成投入使用,10~13站台及站線投入;三期,2016年12月1日,武孝城際鐵路開通運營,14~17站台及站線投入使用;四期,2018年春運啟動,18站台及站線投入使用。

1~13站台為綜合場,引入漢丹鐵路、寧蓉鐵路,14~18站台為城際場,東側引入武孝城際鐵路,京廣鐵路正線從北站房外側通過。

③ 漢口位於哪裡

漢口屬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城市,由長江和漢水分為三個重鎮,分別是:漢口,漢陽和武昌,漢口位於漢水與長江的北方,為武漢的經濟中心。

拓展資料:

漢口自古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江漢關、古德寺、漢口江灘等。

古代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舊時漢口,曾為「天下四聚」之首。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於1923年短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 、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 、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

漢口市在民國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使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後漢口與武昌、漢陽合並為今之武漢,與武昌、漢陽並稱武漢三鎮。

④ 漢口在什麼地方

漢口是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個分區 武漢市分為三個區,分別是武昌、漢口、漢陽

⑤ 漢口在中國的什麼地方

湖北省武漢市
漢口(Hankou,舊時譯作Hankow),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武漢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武漢地區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於海內外。
漢口自古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
古代的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舊時漢口,曾為「天下四聚」之首(「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1]。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於1923年短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
中華民國時期的漢口市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使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後漢口與武昌、漢陽合並為今之武漢市,與武昌、漢陽並稱武漢三鎮。

⑥ 漢口在哪裡

漢口是武漢市,武漢市的商業中心,與武昌和漢陽說武漢三鎮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口位於?長江的西北地區漢江以北,橫跨長江至其東南武昌,漢江及其河流漢陽南側的一面。

⑦ 漢口是哪裡

漢口在武漢。
漢口

(武漢市重要組成部分,武漢三鎮之一)

漢口(Hankou,舊時譯作Hankow),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武漢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武漢地區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於海內外。[1]
漢口自古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
古代的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舊時漢口,曾為「天下四聚」之首(「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1] 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於1923年短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 、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 、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漢口市在民國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使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後漢口與武昌、漢陽合並為今之武漢,與武昌、漢陽並稱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不僅各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軌跡,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雖然三鎮在行政上已經合並接近60年之久,這種情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

⑧ 漢口高鐵站在哪兒是漢口火車站嗎

武漢有三個火車站,漢口站,武昌站和武漢站,漢口站和武漢站是高鐵站,通常說的漢口高鐵站就是漢口站,漢口站位於武漢市江漢區發展大道185號,地鐵2號線經過該站。

⑨ 漢口在哪裡

湖北省武漢市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城市,由長江和漢水分為三個重鎮,分別是:漢口,漢陽和武昌.漢口位於漢水與長江的

⑩ 漢口在哪

漢口是武漢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武漢的商業中心,與武昌和漢陽並稱武漢三鎮。漢口地處長江西北、漢水以北的地域,隔長江與其東南側的武昌相望,並漢江與其南側的漢陽相望。三鎮不僅各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軌跡,而且分別各自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雖然三鎮在行政上已經合並接近60年之久,這種情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漢口得名於地處漢江注入長江之口,因古時稱漢水為夏水,故當時有夏口之地名。但夏口既沒有聚集成市,也不是今天的漢口之所在。

1949年以後,「漢口」不再是一個官方的行政區劃名稱。這一點,漢口與武昌、漢陽不同。武昌、漢陽至今仍是區級行政區劃的名稱,而漢口被分割為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三個區級行政區劃。民間也常常把東西湖區吳家山、常青花園一帶稱為漢口,實際上東西湖區位於張公堤以外,並不屬民國時期的漢口市,原屬漢陽縣,1964年析置建區。同時,漢口也是武漢市市委市政府以及其它市級政府部門的所在地。

漢口包含但不限於以下街道:漢正街、江漢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武勝路、吉慶街、沿江大道、京漢大道、發展大道、建設大道、黃浦大街、一元路、二耀路、三陽路、四唯路、五福路、張公堤、香港路、民生路。

漢正街是漢口歷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萬商雲集、商品爭流之地。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發源於陝西省,由此附近注入長江,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級政府行政建制中,從來沒有漢口這個區劃,但是在一些系統之內還是常常將它們在武漢市的機構冠以「漢口」二字。例如鐵路系統的漢口火車站(除此之外另有武昌火車站和漢陽火車站),水利系統的漢口水文站等等。

歷史沿革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漢口作為地名在史籍上出現。今天的漢口其實只有500餘年歷史,始於明代成化年間的漢水改道。漢水原來從龜山南邊注入長江,成化年間其主流則從龜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長江。漢水改道後的低窪荒洲地帶,至清嘉慶年間發展成為與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廣東佛山並稱四大名鎮之盛譽的漢口。

漢口自鴉片戰爭後開埠通商,西方列強憑借種種政治特權和經濟、技術優勢,紛紛來漢開設洋行,創辦工廠。既傾銷洋貨,又利用內地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加工農副產品運銷國外,同時直接生產商品佔領中國市場。沿江租界地區先後有8國商人建立銀行,開辦匯兌、信貸、儲蓄存款、買賣貨幣、發行鈔票等業務。這些外國銀行80%建立於清末時期,少數建於民國前期,1920年達到18家。最早在漢開設銀行的是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它於1863年率先來漢在英租界設立分行,隨之英國又開設匯隆、匯豐、麗如、利生銀行共5家。美國有花旗、友華、萬國銀行3家,日本有正金、住友、漢口銀行3家,還有德、俄、比利時、義大利、法國等國開辦了德勝、清華、華比、義品、東方匯理銀行等。在眾多的外國銀行中,歷史悠久,業務最活躍,勢力最大,作用最突出的要算匯豐銀行。

隨著外國銀行越開越多,漢口成了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中心,它們使外商洋行獲得資金融通的便利,經營超過其本身營運資金許多倍的業務。1902年漢口進出口貨物共值10032.1萬兩白銀,1910年增加到15219.9萬兩白銀,漢口外匯行情完全由外國銀行操縱。漢口海關關稅也由英國匯豐銀行控制,英國以匯豐銀行為海關金庫。

舊時的舞場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編輯本段]漢口由來

漢口以前並不叫漢口,叫江夏。那麼,「漢口」這個叫法又是么樣來的呢?

江夏這地方在漢水、長江交匯之處,水上交通極為方便,都說是九省通衢。大約在清朝康熙年間,各地的生意人紛紛來到江夏做買賣,這里就漸漸繁榮起來。長堤街、漢正街、花樓街這些重要街道也相繼建成了。

當時,由於交通條件,來江夏做生意的大部分是本省的商人;外來客商中,要算陝西來的商人最多。因為,江夏是漢水流入長江的出口處,而漢水的發源地又正好在陝西,因此,陝西的商人來江夏是再方便不過了。當時在他們中間流傳這樣一首歌謠:「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錢備小舟,順著漢水往下走,生意興隆算漢口。」陝西人就開始把江夏叫漢口。他們說:漢口、漢口,就是漢水的出口。

久而久之,這種叫法漸漸成了習慣,都覺得比叫江夏更為合適。因此,「漢口」就成了正式的叫法,江夏這個稱呼曉得的人倒不多了。

明朝成化年間,漢江幾經改道,最後使得今天的漢口成為同臨兩江的黃金地段。陝西省的商人就乘船順流而下,將貨物販運於漢正街中轉。漢正街最初是由貨物集散批發而發展起來的。漢口之名可以說是因陝西商販而得名,即漢水入長江口。而漢口的繁盛,與漢正街分不開。漢口老字型大小中的葉開泰、謙祥益、汪玉霞等均發跡於此街。明朝末年,漢口已相當繁華,為天下四大名鎮之一。

20世紀初,隨著漢口開埠,租界設立與鐵路的開通,漢口商業中心逐漸下移至長江岸邊。漢正街則演變成小商品市場。1979年,漢正街恢復小商品批發市場,首批擺攤經營的待業青年和社會無業人員100餘名,1989年起,漢正街市場銷售額突破7億元,1990年起,國家、個體共同籌資數千萬元,興建與改建數處交易大樓,使漢正街的交通和環境大為改觀。

熱點內容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
粵菜教學 發布:2025-09-17 12:15:54 瀏覽:604
安徽省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9-17 09:07:06 瀏覽:940
英語字母英語 發布:2025-09-17 08:43:00 瀏覽:850
小學班主任師德師風自查材料 發布:2025-09-17 06:44:53 瀏覽:451
從化教育局 發布:2025-09-17 06:16:02 瀏覽:247
歷史課評課 發布:2025-09-17 05:02:47 瀏覽:682
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7 01:33:44 瀏覽:182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9-17 01:12:32 瀏覽:660
師德師風考核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16 22:50:26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