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知覺
❶ 感覺和知覺的概念分別是什麼他們有什麼區別
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具體的認識,即看得到,摸得到,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
知覺:知覺則是對某一事物的各種屬性以及他們相互關系的整體的反映。
感覺和知覺的區別:
1、感覺反映的是事物個別屬性,知覺反映的是事物整體;
2、感覺的生理機制是單一分析器的活動,知覺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的結果;
3、經驗在感覺中可有可無,經驗在知覺中是必備條件,缺乏知識經驗,就沒有知覺現象產生。
感覺和知覺的聯系:
1、兩者都是直接的反映、都是感性認識過程;
2、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進一步發展,兩者緊密交織在一起,通常以感知覺形式出現,除新生兒或嬰兒有某些單純感覺之外,在兒童或成人身上均以交織在一起的感知形式出現。
(1)什麼是知覺擴展閱讀:
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它是最簡單的認識形式。例如當菠蘿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時,我們通過視覺可以反映它的顏色;通過味覺可以反映它的酸甜味;通過嗅覺可以反映它的清香氣味,同時,通過觸覺可以反映它的粗糙的凸起。
人類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各種感覺認識到事物的各種屬性。
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
知覺是一系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認識是感覺,對同一事物的各種感覺的結合,就形成了對這一物體的整體的認識,也就是形成了對這一物體的知覺。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在人腦中的反映。
❷ 知覺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知覺有四個基本特徵:
①知覺的選擇性:人只對自己有意義的外來刺激才注意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才選擇性地對其進行加工稱知覺的選擇性;
②知覺的整體性:指知覺對事物的各種屬性統一地整體地予以反映的特性;
③知覺的理解性:指對事物加工處理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並用概念的形式進行反映的特性;
④知覺的恆常性:指在知覺過程中對事物知覺的恆定或不變性。
❸ 什麼是感覺什麼是知覺
感覺其實就等於知覺。樓上復制的難懂。說白了,感覺一般是活著的好好的人對某些事物的在心理的觸動。知覺一般是指某人在昏迷,垂死恢復過來的神經復甦,對身外事物的感覺
❹ 知覺是什麼意思
知覺[ zhī jué ]
1、客觀事物整體的外部特徵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是感性認識的一種形式。比感覺完整,是對感覺的綜合。反映事物表面的各種不同特性的總和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2、感覺:失去~。
(4)什麼是知覺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
1、觸覺 [ chù jué ]
皮膚等與物體接觸時所產生的感覺。
2、聽覺 [ tīng jué ]
聲音刺激耳朵引起的感覺。由聲波振動耳鼓膜,引起耳蝸的感覺細胞興奮,經聽神經傳導到大腦的聽區而一§生。
二、反義詞
麻木 [ má mù ]
身體某部分發麻以至喪失感覺:渾身~。手腳~。
比喻思想不敏銳,反應遲鈍:思想~。
❺ 知覺的意思是什麼
知覺
[zhī
jué]
[釋義]
1.[心]感性認識
2.知覺;覺察
3.領會;會意
。
知覺是一系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換句話說,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官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整體的認識。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
❻ 感覺,知覺,表象,三個概念有什麼區別
一、作用對象不同
1、感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
2、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官。
3、表象:客觀事物作用於人腦。
二、性質不同
1、感覺:是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官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整體的認識。
3、表象:指基於知覺在頭腦內形成的感性形象。
三、特點不同
1、感覺:是知覺、記憶、思維等復雜的認識活動的基礎,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現象的基礎,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心理活動。
2、知覺:知覺具有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
3、表象:表象具有直觀性,但不如知覺映象鮮明、完整和穩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從感知過渡到思維的中間環節。
❼ 什麼是知覺,知覺有什麼特性
知覺的特性
人對於客觀事物能夠迅速獲得清晰的感知,這與知覺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開的。知覺具有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和恆常性等特性。
一、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選擇性在於把一些對象(或對象的一些特性、標志、性質)優先地區分出來。客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人總是有選擇地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對它們的知覺格外清晰,被知覺的對象好像從其他事物中突出出來,出現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後面去了。與此相關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皮層中一個興奮中心占優勢,同時皮層的其餘部分受抑制。知覺的選擇性揭示了人對客觀事物反映的主動性。
知覺的選擇性依賴於個人的興趣、態度、需要以及個體的知識經驗和當時的心理狀態;還依賴於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強度、活動性、對比)和被感知對象的外界環境條件的特點(照明度、距離)。
二、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理解性表現為人在感知事物時,總是根據過去的知識經驗來解釋它、判斷它,把它歸入一定的事物系統之中,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感知它。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
從事不同職業和有不同經驗的人,在知覺上是有差異的。如工程師檢查機器時能比一般人看到、聽到更多的細節;成人的圖畫知覺與兒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圖畫的內容和意義,知覺到兒童所看不到的細節。
影響知覺理解性的條件有三個。
1.言語的指導作用
言語是語言在交際過程中的應用。人的知覺是在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活動中實現的,詞的作用有助於對知覺對象的理解,使知覺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雲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狀,在感知時加以詞和言語的指導,很快就能知覺到。
2.實踐活動的任務
當有明確的活動任務時,知覺服從於當前的活動任務,所知覺的對象比較清晰、深刻,任務不同對同一對象可以產生不同的知覺效果。比如,對天安門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寫,任務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對知覺對象的態度
如果對知覺對象抱著消極的態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觀事物;只有對知覺對象發生興趣,抱積極的態度才能加深對它的理解。
三、知覺的整體性
人在知覺客觀對象時,總是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反映,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知覺對象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徵,但是人們並不把對象感知為許多個別的、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它是客觀對象的許多部分形成的復合刺激物,大腦皮層對復合刺激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反映客觀對象各種屬性的關系,形成關於對象的完整映象。例如,走進教室,人們不是先感知桌椅,後感知黑板、窗戶……而是完整地同時反映它們。
知覺的整體性是多種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結果。知覺的整體性與感知的快慢,同過去經驗和知識的參與有關,閱讀速度就是隨著人的閱讀經驗的積累及把較小的單元(詞)組成較大的單元(句子)而逐漸加快的。
四、知覺的恆常性
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改變時,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這就是知覺的恆常性。例如,對過去認識的人,決不會因為他的發型、服裝的改變而變得不認識;一首熟悉的歌曲,不會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個別曲子走調,就認為是別的歌曲;教師判斷學生的錯別字,如「尖瑞科學」,不會因「端」字寫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學。
知覺的恆常性對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確地認識物體的性質比單純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較大的實際意義,它可以使人們在不同情況下,按照事物的實際面貌反映事物,從而能夠根據對象的實際意義去適應環境。如果知覺不具有恆常性,那麼個體適應環境的活動就會更加復雜,在不同情況下,每一認識活動,每一反應動作,都要來一番新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使適應變為不可能的了。
❽ 一,什麼是知覺
知覺是一系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知覺和感覺一樣,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而產生的,都是我們對現實的感性反映形式。離開了刺激物對感覺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產生感覺,也不能產生知覺。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
通過感覺,我們只知道事物的個別屬性,通過知覺,我們才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映象,從而知道它的意義。
與感覺相比較,知覺又具有不同於感覺的特徵:
第一、知覺反映的是事物的意義,知覺的目的是解釋作用於我們感官的事物是什麼,嘗試用詞去標志它,因此知覺是一種對事物進行解釋的過程。
第二、知覺是對感覺屬性的概括,是對不同感覺通道的信息進行綜合加工的結果,所以知覺是一種概括的過程。
第三、知覺包含有思維的因素。知覺要根據感覺信息和個體主觀狀態所提供的補充經驗來共同決定反映的結果,因而知覺是人主動地對感覺信息進行加工、推論和理解的過程。可以說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深入。
❾ 什麼是感覺,知覺
1、感覺是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是最初級的認識過程,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當然感覺並不一定在某一時間內只反映一種屬性,而是可以反映許多種屬性,但在感覺中,各種屬性之間既無組織又無界限。正如一個人進入到某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雖然這個環境中既有各種聲響,又有各種氣味,但他分不清哪個聲響來自哪種東西,哪種氣味散發自哪個物體,這時對他來說,各種聲響和氣味只是雜亂無章的一大堆刺激。
2、知覺是一系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換句話說,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官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整體的認識。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
(9)什麼是知覺擴展閱讀:
感覺雖然是一種極簡單的心理過程,可是它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有了感覺,我們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種事物的屬性,因此才能分辨顏色,聲音、軟硬、粗細、重量、溫度、味道、氣味等,有了感覺,我們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運動、姿勢、飢餓、心跳,有了感覺,我們才能進行其它復雜的認識過程。
失去感覺,就不能分辨客觀事物的屬性和自身狀態。因此,我們說,感覺是各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如知覺、記憶、思維)的基礎,就這個意義來說,感覺是人關於世界的一切知識的源泉。
❿ 知覺是什麼意思
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多種屬性的反映,是整體性的感性認識。
1、感性認識人們在實踐中通過感覺器官獲得的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個層次。
①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某一屬性的反映。例如,對蘋果色、形、味的感覺。
②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多種屬性的反映,是整體性的感性認識。例如,對蘋果的整體知覺;
③表象是人腦儲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性的形象。例如,當別人問我們:「你最近吃的水果是什麼水果?」我們的大腦就會再現一種水果的表象。
2、感性認識的三個層次是從感覺到知覺,從知覺再到表象依次提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