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麵食有哪些

麵食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21 10:53:10

㈠ 麵食有什麼品種呢

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面條、饅頭、花捲、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涼皮、餛飩、麻花等,西餐有麵包、各種烤餅等。

麵食,用麵粉製作的食品的總稱。

麵食

2.攪打:混合各種配料,可藉助攪拌器起泡,目的在使空氣打入面團並擴展麵筋。

3.摺疊:將底層翻到上層的混合動作,可用橡皮刀操作,使配均勻混合,致使麵筋擴展。

4.揉:用手或攪拌鉤將各種配料混合,揉要視麵筋擴展的程度而定。面團攪拌的目的為加速麵粉吸水形成麵筋透過往返停的攪打破壞麵粉表面的韌膜,使水分均勻浸潤麵粉顆,面團攪打的程度除以手感覺及眼觀察外,沒有其它好方法決定時間的長短。一般攪打的過程分成6個階段:(1). 起階段,(2).捲起階段,(3).麵筋擴展期,(4).完成階段,(5).攪打過程,(6).麵筋打斷。

二是發酵與整形。攪打完的時間內,酵母菌可發酵作用,以產生二氧化碳,這些被釋出的二氧化碳因受限於麵筋的網狀結構而形成氣孔,使面團體積漲大.基本發酵後可 割面團成固定的大小,再滾圓。分割後的面團因失去一部分的二氧化碳使柔軟性變低,宜直接整形,加以滾圓,則在發酵的二氧化碳也會消失。滾圓的目的就是使面團表面形成一層皮以防止氣體散失,也能使面團外表光好看。滾圓後再經中間發酵即可整形,藉由整形將面團中的氣體壓出,使其內部組織均勻。整形過後大部分氣體以散失,麵筋失去柔軟性,因此必需使面團重新再產生氣體,增加麵筋的柔軟,所以還有一最後發酵的步驟。

三是做成。這是最後一步驟,把麵食煮熟、蒸熟、炸熟、烤熟、燜熟。由於熱的作用使麵糊或面團變得松軟易於消化,同時澱粉、蛋白質受熱產生化學變化,微生物及酵素作用亦被破壞而停止作用,另外表皮產生新的化合物,賦予焙烤食品特殊的顏色及香味。

歷史演變

中國古人食麥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最初還是整粒食用,由於石磨的發明人們開始食用麵粉,春秋戰國已經出現面餅,東漢時期石磨普及人們開始廣泛食用麵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的小吃,例如餃子、面條、拉麵、煎餅、燒麥、春卷、元宵、油條等等。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面條、饅頭、花捲、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涼皮、餛飩、麻花等,西餐有麵包、各種烤餅等。

㈡ 麵食具體有哪些

麵食具體如下:

1、武漢熱乾麵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多數地方把吃早餐叫做「過早」。而武漢及其周邊城市過早的首選,則是熱乾麵。

㈢ 中國五大麵食有哪些

一、北京炸醬面炸醬面是北京極具特色的傳統麵食。尤其到了夏天,一碗炸醬面,搭配各式菜碼,營養豐富,美味十足。炸醬面的關鍵就在這炸醬上,用料和製作都很講究。一定要用六必居的干黃醬和天園醬園的甜面醬小火慢熬,肉要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菜碼非常豐富,必不可少的有黃瓜、心裡美蘿卜、黃豆、豆芽、白菜絲等。當然菜碼不局限於這些,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或手頭的材料來搭配。吃炸醬面的時候大蒜也是不能少的,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關於吃面,老北京話有個詞--「鍋挑兒」,意思是指面條煮熟後直接撈到碗里吃。與之相對的是「過水兒」,是指面條出鍋過冷水後再吃。通常炎熱的夏天大家都愛吃「過水兒」面。 下面就來說說老北京炸醬面的做法。

二、山西刀削麵 山西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有據可考的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尤以刀削麵最為有名,它起源於12世紀的山西太原,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真可謂「麵食之王」。 據《晉食縱橫·名食掌故》記載:「刀削麵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於民間的一種水煮麵食,為麵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特別是晉中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地,家庭主婦、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婦男』都會製作。 刀削麵之所以「刀削」而成,正是因為「刀」的故事。相傳公元1222年,元朝大將木華黎率領數萬騎兵攻佔太原,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便以菜刀為武器抵抗元兵掠奪。元朝建立以後,為防止 「漢人」造反起義,元朝在太原一帶實施了苛刻的「限刀」政策,不僅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器具全部沒收,還規定每十戶一把菜刀,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人保管。 一天中午,王老漢的老婆和好了面團,讓王老漢去取刀,不料刀已被別人搶先拿走了,眼前還有多人排隊等候,王老漢只得回家等待。在出韃靼的大門時,他的腳被門檻上一塊快要掉下來的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里。回家後,鍋里的水已經開了,沒有刀,面條也吃不成。一家人正無措時,王老漢忽然想起了懷里的鐵皮,忙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吧!老婆子一看,這鐵皮又薄又軟,怎麼能切面條呢?王老漢憤憤地說:切不動就砍。這個「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站在開水鍋邊向鍋里「砍」面,薄薄的面片飛入鍋中不住地翻滾,很快就煮熟了。她撈了一碗澆上鹵汁讓王老漢先吃,王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再也不用去排隊取刀了,就用這鐵片削吧。」 就這樣,「砍」面的辦法一傳十、十傳百傳播開來。到了明朝,這種「砍面」又被稱為「托掌面」,不僅家庭製作,也流傳到市肆攤點經營,不斷演變成為現在獨樹一幟的刀削麵製法技藝,風味則柔中有硬,軟中有韌,不僅可澆鹵,還能熱炒甚至涼拌,均有獨特風味。不過,澆鹵是最好吃的,再略加山西老陳醋口味更妙。後來,飛刀削麵還逐漸成為一種表演藝術。像參加世博會的太原全晉會館的飛刀削麵就有三絕:快,每分鍾能削出200根以上,令人眼花繚亂;准,1.5米外放個玉盤,削麵根根入內;奇,表演者頭頂面團雙手舞削,更有腳踏在獨輪車之上表演,驚險壯觀。
三、山東伊府麵山東伊府麵是我國著名的一種面條,流行於中原伊府麵的製作頗為考究。伊府麵簡稱「伊面」,是一種油炸的雞蛋面,為中國著名麵食之一,以雞蛋面條先煮熟再油炸,可貯存起來,飢餓時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澤金黃,面條爽滑,湯濃味鮮,可加不同配料,炒製成不同風味的伊府麵,被人稱贊為世界最早的速食麵,是泡麵、方便麵,是速煮麵的「老祖宗」。 製作時,選用精麵粉一斤,鮮蛋4個劃成蛋漿,揉勻後,擀成薄片,滲水入粉打成面條,用清水煮沸,取起晾乾,再投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成酥脆堅挺的雞蛋面。因其含水量很低,可以保存較長時間而不變質,隨時取用,極為方便。據傳,伊府麵為寧化先賢伊秉綬在任揚州知府期間,為其母親慶壽,而命廚師專門創制的一種油炸雞蛋壽面,倍受賓客交口稱贊;後來常以此面待客,故而得名。後人又簡稱為「伊面」。伊府麵的誕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府面以傳至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朋友把伊府麵視為中國面條的代表。

四、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四川的獨特風味。擔擔面系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挑著擔子吆喝叫賣的一種麵食,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它是由經營者一向葷素兼有,既有面條,又是有「抄手」(餛飩)。標準的面擔,是用硬木製作的,擔的一頭是「操作台」兼「貯藏室」,放有面條、抄手皮、肉餡、蔬菜及各式調料;另一頭是「灶披間」、小風箱,可現場煮麵。用紅油、花椒、咸醬油、芽菜末、蔥花、味精、醋等作調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其配料有紅醬油、化豬油、麻油、芝麻醬、蒜泥、蔥花、紅油辣椒、花椒面、醋、芽萊、味精等十多種。擔擔面是一種歷史悠久,在民間極為普遍且頗具地方風味的著名小吃。早在1841年的四川自貢,有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每到傍晚時分就會肩挑一副擔擔,走街串巷沿街叫賣一種百姓用來霄夜的小吃。其擔子一頭是面條,調料,碗筷等等,另一頭是爐子,上面一口銅鍋,鍋子分成兩格,一格用來煮麵,另一格則用來燉雞湯或蹄膀湯。只要在沸水中將面和時令青菜煮熟,放上調料澆上濃湯,就可以做成一碗面成微黃、鮮香麻辣的面了。這種味道好,價錢便宜的小吃一經推出,便深得百姓的喜愛。因為這種小吃是由一副挑在肩上的擔擔完成了整個的製作與叫賣過程,所以人們便為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擔擔面。

五、湖北熱乾麵熱乾麵是湖北武漢的傳統小吃之一,面條需經過水煮、過冷河和過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調料做成的醬汁,吃時面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慾大增。 湖北熱乾麵這次受邀來美女廚房做菜的希文,除了喜歡唱歌外,煮食也是她的強項,今天她在菜中添入肉末、蘿卜乾和豆瓣醬,來增加熱乾麵香辣爽脆的口感。 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面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干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過了幾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一家熱乾麵面館,取財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漢熱乾麵。

㈣ 麵食包括哪些

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面條、饅頭、花捲、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餛飩等。

按照地域劃分,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山西麵食:種類有刀削麵、拔魚兒、蘸尖、蕎麥面、莜麥面、紇烙面、抿曲、雜糧窩頭、貓耳朵、炒餅。陝西麵食:種類有油潑面、陝西扯麵、雜醬面、手擀麵、撈面、肉夾饃、硬面饅頭。江蘇麵食:種類有無錫排骨麵、蘇州爆鱔面、雙茹麵筋蓋澆面、無錫小籠包、酒釀丸子。

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

中國的麵食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十分美味,不過有資深的美食專家將這些進行整理,總結出了中國五大麵食,分別是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面,四川擔擔面,北京炸醬面,武漢熱乾麵。

㈤ 麵食有什麼

作為山東人,麵食那是相當豐富,包子、餛飩、餃子、面條、饅頭、大餅等,下面分享幾個我近期做的

【排骨芸豆包】

准備食材:芸豆1000g,肋排1000g,洋蔥一個,大蔥一棵,麵粉適量。

烹飪步驟:

第一步:麵粉適量(根據食材來定)加入溫水、酵母、少量食用油、牛奶半包,攪拌成絮狀揉成面團,蓋上保鮮膜等待醒發。

第二步:肋排反復沖洗掉血水,加入鹽,雞精,生抽耗油,白糖攪拌均勻,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時。

第三步:芸豆摘去首尾兩頭,洗凈切成小丁,洋蔥大蔥切成丁備用。

第四步:鍋中倒油,將芸豆倒入翻炒至鮮綠色,盛出放涼備用。

第五步:芸豆放涼,加入切好的洋蔥和大蔥,加花生油、鹽、雞精、耗油、味極鮮、豆瓣醬攪拌均勻,最後倒入腌制好的排骨攪拌均勻,准備開始包包子。

第六步:將醒好的面團揉成長條,切成小段,擀成小餅,放入餡料包成包子。

第七步:包子包好之後放入鍋中,二次醒發十分鍾,然後開始蒸,50分鍾左右,熄火悶五分鍾,開蓋,包子出鍋。

【韭菜雞蛋蝦仁水餃】

食材:韭菜一大把、雞蛋4個、干蝦仁一把、蘑菇一朵。

烹飪步驟:

1.先活面,准備適量的麵粉,加入清水用筷子快速攪拌成絮狀,揉成面團,放在一旁醒著。

2.蘑菇洗凈撕成小朵,加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放涼備用,蝦仁用水浸泡。

3.鍋中放油,打入雞蛋快速攪拌成碎狀,盛出放涼備用。

4.韭菜切成小段,蘑菇剁成碎末。

5.將准備好的韭菜末,雞蛋末,蘑菇末,蝦仁,放入花生油、食鹽、雞精、耗油、幾滴香油攪拌均勻。

6.開始包餃子,面團揉成長條,切成小劑子,根據各地風格包成餃子。

7.鍋中加水煮沸,放入包好的餃子,輕輕攪拌別弄破餃子,都是素餡,煮三分鍾即可。

8.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趕快吃啊,媳婦兒要娶胖胖的,餃子要吃燙燙的。

【炸醬面】

食材:五花肉、鮮面條、蔥姜、心裡美蘿卜、黃瓜、黃豆芽

烹飪步驟:

1.准備食材,五花肉切成花生粒大小的丁,心裡美蘿卜切絲,黃瓜切絲,蔥姜切末備用

2.黃豆芽焯水,撈出備用

3.炒醬,起鍋燒油,放入五花肉翻炒,加入薑末,放入甜面醬、香其醬、雞精、耗油、料酒攪拌均勻,加適量清水,不斷攪拌,直至油醬分離,加入蔥花攪拌後盛出

4.鍋中燒水,水開下面條,面熟過涼水

5.拌面,撈面條到碗中,加入黃瓜絲蘿卜絲黃豆芽和醬,攪拌均勻,再配上瓣蒜美極了

㈥ 麵食有哪些種類

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面條、饅頭、花捲、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餛飩、麻花等,西餐有麵包、各種烤餅等。

第五是炸醬面。同北京烤鴨一樣,它是北京飲食的著名代表,流行於整個華北地區。炸醬面的關鍵在於醬,它將黃瓜、香椿、豆芽等備料做好,接著將肉丁蔥姜飯等放到油裡面爆炒,再加入准備好的配料。炸醬面的另一個特色是蔬菜多,易於消化吸收,對人的健康是很好的作用。

㈦ 麵食包括哪些

面條、饅頭、花捲、油條、餃子等。

1、面條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2、饅頭

饅頭,別稱「饃」「饃饃」「蒸饃」,中國傳統麵食之一,傳說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所發明,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饅頭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是中國人日常主食之一。

3、油條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麵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

4、花捲

花捲是和包子、饅頭類似的麵食。是一種古老的中國麵食,經典很家常的主食,可以做成椒鹽、麻醬、蔥油等各種口味。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做法簡單。將面製成薄片拌好作料後捲成半球狀,蒸熟即可。

5、餃子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㈧ 麵食的種類都有哪些啊 包括麵食名字,求解

主要有面條、饅頭、花捲、燒餅、餃子、包子、餛飩等。

1、饅頭

饅頭種類:牛奶饅頭、戧面饅頭、白面饅頭、雜糧饅頭等

簡介:饅頭,別稱「饃」「饃饃」「蒸饃」,中國傳統麵食之一,傳說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所發明,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饅頭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是中國人日常主食之一。

2、花捲

花捲種類:椒鹽花捲、麻醬花捲、蔥油花捲等。

簡介:花捲是和包子、饅頭類似的麵食。是一種古老的中國麵食,經典很家常的主食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做法簡單。將面製成薄片拌好作料後捲成半球狀,蒸熟即可。

3、面條

面條種類:刀削麵、燜面、油潑面、餄餎,剔尖、炸醬面、龍須面、清湯牛肉麵等

簡介: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面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通過研磨成粉狀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揉、拉、捏、擠等手法,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蒸、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4、餃子

餃子種類:蒸餃、煎餃、湯餃、鍋貼餃子、炸餃子等。

簡介: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5、包子

包子種類:灌湯包子、蒸包子、烤包子、叉燒包、糖三角、水煎包等。

簡介: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主要製作材料有麵粉和餡,起源於四川。相傳由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酸菜、粉條、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乾菜肉、蛋黃、芝麻、茴香等。

㈨ 中國十大麵食具體有哪些呢你都吃過哪些呢

中國的十大面條,這個也沒有官方的定義,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吃過的認為最好吃的10種面條。

1、刀削麵

刀削麵流行於山西省及其周邊地區,以山西大同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中厚邊薄,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

以上10種面條主要是流行於北方,我是北方出生、北方長大,所以更喜歡的還是北方的面條,南方的面條也有比較好吃的,但是我去得少,就不獻丑了,歡迎大家留言進行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熱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
文綜地理題 發布:2025-09-15 08:45:41 瀏覽:3
美女日本老師 發布:2025-09-15 06:42:10 瀏覽:717
霧霾文言文 發布:2025-09-15 04:23:26 瀏覽:571
實拍老師扇 發布:2025-09-15 03:38:35 瀏覽:437
涿州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4 21:13:55 瀏覽:347
零五網初二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9-14 20:51:19 瀏覽:678
胃病多久好 發布:2025-09-14 18:27:57 瀏覽:635
教師專業化成長 發布:2025-09-14 16:39:40 瀏覽:484
八年上冊數學 發布:2025-09-14 16:04:25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