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在哪裡
⑴ 梅州在哪裡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烏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揭東縣、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的潮安縣、饒平縣相連。全境地理座標位於東經115°18 ′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全市土地面積15836平方公里。
⑵ 梅州在什麼地方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是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理位置坐標為北緯 23°23'~24°56',東經115°18'~116°56'之間。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轄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興寧市。總面積15819.10平方公里。市政府設在梅江區江南新中路。
梅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譽為「世界客都」,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著名革命老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中國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油茶之鄉、中華詩詞之市。
主要旅遊區(點)有:千年古剎陰那山靈光寺,葉劍英紀念園,中國客家博物館,黃遵憲故居人境廬,千佛塔,泮坑瀑布,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梅縣雁南飛、雁鳴湖旅遊度假村、陰那山天文科普園、松源王壽山,興寧合水水庫、神光山,五華七目嶂、益塘水庫、熱礦泥山莊,平遠南台山、五指石。
蕉嶺長潭勝景、丘逢甲故居、鎮山國家森林公園、釋迦文化中心,大埔「父子進士」牌坊、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百侯名鎮旅遊區、豐溪自然保護區、「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園、三河中山紀念堂,豐順湯坑溫泉、龍歸飛瀑、龍鯨河漂流以及中國五大民居之一的客家圍龍屋等特色景點。
(2)梅州在哪裡擴展閱讀
梅州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秦始皇設揭陽戍於揭嶺飛泉徑下,漢元鼎六年升格為縣。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析龍川縣設興寧縣,治所在今五華華城鎮,屬東官郡。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析海陽縣設義招縣,屬義安郡。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陽縣設程鄉縣,隋唐屬潮陽郡。南漢乾和三年(945)即後晉開運二年,升程鄉為敬州,領程鄉縣。
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復置程鄉縣,隸屬潮州。元豐五年(1082)復置梅州,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屬湖州。
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隆為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
元貞元年(1295),梅州隸屬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復置程鄉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
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復名梅州。民國3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於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文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分為惠陽、汕頭兩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後,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1988年3月,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2013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梅州市撤銷梅縣,設立梅州市梅縣區。
⑶ 梅州在哪呀
梅州地方一級的行政區劃建置,始於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即後晉開運二年,升程鄉為敬州,領程鄉縣。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復置程鄉縣,隸屬潮州。元豐五年(1082)復置梅州,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屬湖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隆為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元貞元年(1295),梅州隸屬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復置程鄉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復名梅州。民國3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於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文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分為惠陽、汕頭兩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後,梅肥地區轄7縣1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後,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正式掛牌),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理座標位於東經115°18′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20.7°C-----21.4°C,7月平均氣溫28.3°C-----28.5°C,1月平均氣溫10.9°C-----13°C,年平均降雨量250.3億立方米,或1400--1800毫米,4--9月為雨季。
全市土地面積158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480萬(2001年)。其中農業人口約為382萬,城鎮居民98萬人,每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00人。
梅州市為客家人聚居地,主要使用客家方言。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黃河流域和長江北岸的漢族,因避戰亂逐漸南遷而來。史籍有"客家先民三次大遷徙"的說法:第一次是在東晉永康年間;第次二是在唐末黃巢起義後;第三次是隨宋室南遷。其時梅州居住不少土著,主要有畲族人、瑤族人。土著人稱南來的漢人為"客家人",南來的漢人亦以此自稱。至明朝時土著逐漸被客家人融合、同化,梅州市逐成為客家人的主要集、散地;。
梅州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的齊國始設敬州,北宋改為梅州,清朝設嘉應州。1949年後設興梅地區、梅縣地區,1988年改為梅州市。
梅州市素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文化之鄉"之譽。現有旅居海外僑胞近400萬人,遍布世界70多個國家地區。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發達,追求民主科學尉然成風,是外交家、維新思想家黃遵憲、近代詩人李金發、畫家林鳳眠、葉劍英元帥的故鄉。
梅州市以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為主,位於梅縣、大埔縣、豐順縣交界的銅鼓嶂為梅州市最高峰,海拔1560米。主要河流有琴江、五華河,寧江、石窟河、松源河、梅江、韓江。梅江全長307公里,為主要河流,匯五華河、琴江河、寧江、石窟河、松源河,流經大埔三河壩匯梅潭河和福建的汀江後稱為韓江。韓江經潮州、澄海縣注入南海,全長478公里。
全境"七山二水一分田",礦藏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錳、鐵、稀土。耕地以種植水稻為主。山地多種植茶葉、沙田柚(金柚)、柿子、龍眼等。
梅州市得益於廣東改革開放之先,社會經濟發展較快。水、陸、空交通便利,通訊 、電力資源充足。梅州城區已建成為一座漂亮、舒適的山城。
梅州市下轄:梅江區(主要是梅州城區)、梅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興寧市(縣級市),下設161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2211個村民委員會(含城鎮的居民委員會)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⑷ 梅州屬於哪裡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部連福回建省的武平、上答杭、永定、平和縣,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尋烏、會昌縣和本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東源縣,東南部鄰揭陽市的揭東縣、揭西縣、潮州市湘橋區、汕尾市的陸河縣、潮州市饒平縣。全境地理座標位於東經115。18'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全市總面積15899.62平方公里。
全市轄梅江區、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等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市政府設在梅江區江南新中路。梅州高速公路至廣州384公里,至深圳345公里。梅州普通公路至廣州434公里,至深圳398公里,至汕頭191公里。有民航至廣州航線,空中距離為316公里。
⑸ 梅州在哪裡那個省的和那個市相鄰
梅州是廣東省的,是客家發源地,有些悠久的文化歷史,相鄰的有福建和江西
⑹ 梅州在中國哪裡很偏僻很無名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被尊為「世界客都」。梅州中國著名僑鄉,祖籍在梅州的華僑華人及港澳台同胞超過360萬。梅州市東部與福建省交界,南部與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梅州市的總面積為1.5925萬平方公里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毅進取精神。梅州標志性建築——梅江橋及「一江兩岸」。梅州標志性傳統建築——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梅州處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梅州由於是僑鄉,在海內外擁有眾多的著名鄉賢。其中較為著名的如現代的葉劍英、黃遵憲、丘逢甲,泰國前總理他信、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現任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及前著名足球運動員李惠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