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
⑴ 哈雷彗星每隔多少年出現一次
哈雷彗星每隔 76年 出現一次.
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由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04年最先算出它的軌道而得名,每隔76年它回歸一次。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
⑵ 哈雷彗星多少年回歸一次
哈雷彗星是彗星界的「風流人物」,是第一個為人預言如期歸來的彗星。正是通過它,人們才開始認識彗星的本質。現在知道,哈雷彗星是顆逆行彗星(與太陽系行星公轉方向相反),其近日點在金星軌道內,遠日點卻超過了海王星范圍,每隔75~76年回來「探親」一次。還有人算得其質量為1012噸。
哈雷彗星的最早紀錄出現在我國古書《淮南子·兵略訓》中。據考證,這是公元前1057年的事情。同時,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文獻。此後,從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到最近一次的清宣統二年(1910年)間,29次回「娘家」的情況,都可在我國史書上一一找到記載。這為研究彗星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因此極為國際天文界所贊頌。
不過,1985年這次從地面上用肉眼看哈雷彗星,就不如上一次壯觀,這是由於太陽、地球和彗星三者的位置關系決定的,這一次不怎麼亮,不怎麼大。但是,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仍然取得了很多成果,這次觀察從地面走向了太空,從可見光觀測,發展到紅外、紫外、射電,幾乎是接收各種波段的輻射。
哈雷彗星的下一次回歸要等到2061年,那時人們又將目睹哈雷彗星的風彩了。
哈雷彗星繞太陽周而復始地旋轉,大約76年轉1周。
很早以前,人們不知道它是繞太陽旋轉的,它每次出現,像個不速之客,形狀又很奇特,往往給人以恐怖的感覺,總有人要編造點奇談怪論,蠱惑視聽,這在中國和外國都差不多。而現在就不同了,人們對彗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就不會有人再相信編造的那一套了。
哈雷彗星在,1909~1911年出現過一次。當時全世界有印多個天文台對它進行了3000多次觀測,取得了豐富的觀測資料。
在1909年8月34日夜裡,埃及的赫爾旺天文台最早拍攝到了它的照片,因影像淡薄,沒有被注意,到9月11日子夜,德國海德堡天文台的烏爾夫在預測的天空位置上,拍攝到了它,馬上用電報通知世界各大天文台。這時,它還很暗弱,只有藉助強光力.望遠鏡才能觀測到。隨著它走近太陽,離地球越來越近,亮度才逐漸增強,到1910年4月,肉眼就能看到了。5月初,彗頭的亮度達到2等(亮似北極星),5月中旬,亮度劇增,達到0等,尾長約100°5月17日尾巴分成二枝。5月18日,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
哈雷彗星是人類經推算預言必將重新出現而又得到證實的第1顆大彗星。它每經過大約76年的時間便回到太陽附近,同時亮度增強並接近地球。哈雷彗星的定期回歸是17世紀英國天文學家、格林威治天文台長哈雷(1656~1742)發現的。當這顆大彗星在1682年出現後,哈雷精心地計算了它的軌道,他驚奇的發現這顆彗星1682年運行軌道與1607年、1531年兩次出現的彗星軌道非常相似,於是哈雷斷定它們是同一顆彗星的定期再現,他預言將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歸。到了1759年初果然按期歸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時的天文科學界。哈雷是人類認識宇宙中按一定周期回歸的彗星的第1位天文學家。人類為了紀念他的貢獻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不像流星那樣一掠而過,而是在緩慢移動,它的頭部由彗星核和彗核周圍的彗發組成,哈雷彗星運行到太陽附近時,受到太陽光壓和太陽風的作用,表層物質被蒸發、氣化而形成那長長的彗尾,每次回歸都要失掉許多物質。
哈雷彗星已再次回歸。1985年11月中旬,北半球的人們用望遠鏡看到哈雷彗星出現在東方天空。而在12月上旬和1986年1月初,當月球在下弦之際藉助望遠鏡看到·哈雷彗星。1986年4月11日是哈雷彗星距地球最近的日子,那時離地球有6300萬千米(0.42天文單位)。南半球的人們可以看到它。5月以後,哈雷彗星告別地球,下一次的到來將是76年之後的2061年了。
⑶ 哈雷彗星每隔多少年出現一次
哈雷彗星每隔 76年 出現一次.
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由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04年最先算出它的軌道而得名,每隔76年它回歸一次.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
⑷ 哈雷彗星多少年來一次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轉周期為76年,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幾個76年得到它的精確回歸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變更,陷入一個又一個循環。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也扮演了使它周期變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轉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間變化。
最近的近日點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哈雷彗星在眾多彗星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又大又活躍,且軌道明確規律。
哈雷彗星將在2061年返回內層太陽系
⑸ 哈雷彗星多少年能見到一次
哈雷彗星平均76年出現一次
一、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至少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國、古巴比倫、和中世紀的歐洲都有這顆彗星出現的清楚紀錄,但是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出現。
二、對於哈雷彗星的觀測記錄,從公元前613年到20世紀初,漢文載籍中共有31次記錄,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對於太陽黑子的觀測,最早見於約公元前4世紀甘德的《星占》。正史中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始於公元前28年。至1638年,見於正史中的太陽黑子記錄約百餘例,散見於其它漢文載籍的記載可能更多。
三、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轉周期為75年或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幾個76年得到它的精確回歸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變更,陷入一個又一個循環。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也扮演了使它周期變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轉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間變化。最近的近日點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⑹ 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流星是不是一年出現一次呢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
流星經常都有,只不過絕大多數由於太小或者手周圍光線影響不能觀測到,只有極少數能被我們肉眼看到。
⑺ 哈雷彗星多少年光臨一次地球
著名的哈雷彗星,在歐洲是被科學家阿皮亞尼斯於1531年第一次發現的。1607年,科學家開普勒第二次發現了這顆彗星。當哈雷彗星於1683年第三次被科學家發現時,人們就推算出了它的運行軌道和它76年才光臨一次地球的繞日周期。科學家哈雷預測,到1759年,哈雷彗星將重返地球,到了1759年,這個預言被證實了,於是人們就稱這顆彗星為「哈雷彗星」。
⑻ 哈雷彗星是隕石嗎每隔多少年能在地球上看到它一次
哈雷彗星是隕石嗎?每隔多少年能在地球上看到它一次?
關於哈雷彗星,很多古代書籍都提到人類從公元前239年開始觀測這顆彗星,分別於公元前164年和公元前87年再次觀測。哈雷彗星每75年出現一次,周期相對較短,有規律,因此也被稱為地球上最受歡迎的彗星。天文學家認為彗星是由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雲形成的星星。這些氣體和塵埃雲瓦解,形成晶體,匯聚成彗星。在太陽系運動過程中,其強大的重力將小彗星吸入其中,使其能夠在太陽系內高速飛行。隕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偏離原來運行軌道或成為碎片散布在地球上的石體。彗星是太陽系內像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太陽軌道上旋轉的小天體。
⑼ 1951年到今年,哈雷彗星一共出現過多少次
一次,哈雷彗星1951年到今年期間,共出現過一次,是1986年2月9日。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撞擊肉眼可見。因為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_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得名。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是76~79年,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最遲於公元前240年或者西元前466年,中國或古巴比倫、中世紀的歐洲都有清晰地記錄它的出現,但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次出現,根據朱文鑫考證,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到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記錄,並符合計算結果。
因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得哈雷彗星的周期變更,不停的循環,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也成為了它周期變化的重要角色。從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哈雷彗星的公轉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9.3(451和1066年)之間變化。下次它出現的日期大致是206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