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詞
❶ 如何寫詞(一般詞的平仄)
【詞】起於五代與唐,流行於宋的一種文學體裁。
文體名,詩歌的一種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
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
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⑶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①。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換】:凡詞譜中注有換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韻,至此則換平韻。或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另換一平韻,亦稱換平。凡詞譜中注有換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則換仄韻。或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另換一平韻,亦稱換仄,既換平韻之後之後,又換仄韻。與上文之仄韻不同一部者,謂之「三換仄」。同屬一部者,稱為「葉仄」。既換仄韻之後之後,又換平韻者,亦同此例。
【疊】: 疊字的意義是重復。故詞家一般都以一首詞的下片為疊。
凡詞譜中注有疊字者,有四處區別:一,疊句,如如夢令,如夢如夢。二,疊字,如憶秦娥後前後第三句起三字皆疊用第二句之尾三字。三,倒疊字,如調笑令,下片起首例疊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轉。四,疊韻,如長相思,起二句,君淚盈,妾淚盈,二句韻同。
【闋】:一首詞稱為一闋,這是詞所特有的單位名詞。
【變】:每一支歌曲,從頭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這叫做一變。
❷ 詞字怎麼寫
詞:
讀音:cí
部首:訁
總畫數:7畫
筆順編碼:丶フフ一丨フ一
筆畫名稱 :點、橫折提、橫折鉤、橫、豎、橫折、橫
❸ 怎麼寫詞詞牌的格式又是什麼
以下是網路詞條關於詞牌來歷的介紹,供您參考。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庄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綉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為了方便填詞,人們常把詞牌收錄成冊。古代著名的詞譜有欽定詞譜、白香詞譜、詩韻新編等。有了這些詞譜,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填詞效率。
詞牌的創作規則:前人制譜,後人填詞。如果說宋代不少詞譜是詞人自創的,以後詞人自創詞牌似乎就沒有了。今天用的比較有名的詞譜多為清代篡集,《詞律》二十卷,收入詞調1180餘個,《欽定詞譜》四十卷,收入2306個,《白香詞譜》100個。每一種詞牌的定格都不相同,這與律詩是不一樣的。律詩只有四種定式,用韻和平仄要求相對簡單,所以說,把詞的定格完全記住是不可能的,大多是找相中的某個詞牌填詞。
有了規定的詞譜定格,填詞就方便多了,根據詞譜的平仄要求遣片語句即可。要點在於按照詞牌要求的平仄行事。如果用字用韻多處離譜出格,哪怕詞句詞義意境再好,字數句式完全一樣,也稱不上是原來的詞牌了。
❹ 如何寫詞!(現代詞和宋詞)
❺ 詞怎麼寫
按目前的教育來看,寫詞是很難的,念奴嬌啊,菩薩蠻啊,只是詞牌名,不用太深究它們的含義,就好像絕句和律詩一樣,只是用來規定詞的格式而已。
寫詞,只要按格式填詞就好。
至於你上面說的你的詞叫「煙花易冷」,那麼這首詞就叫「菩薩蠻·煙花易冷」,差不多就是這樣,跟在詞牌名後面的,就是本詞的名字。
樓主這首,勉強算詞吧
❻ 怎麼學寫詞
1.多看、多背、多填、多請教、多比較。
2.先要立意,再根據立意選擇合適的詞牌,注意不同的詞牌能表達不同的感情。在立意上參照所選詞牌名家的作品立意(方便寫成後同名家的詞對比找差距)。(注意在用韻上可自選,盡量不要用名家原韻)
3.定詞牌後再選韻字。韻字的選擇要查韻書(填詞常用<平水韻部>)。然後再按韻填字,如寫文章般注意起承轉合。先按自己的意思將內容寫完後再對照詞譜校正平仄(經常會依據平仄來調整和更換用詞)。記住填詞盡量的按照詞的格律來填.填多了,就會有質的飛躍.
4.寫後再與名家比較,看名家好在那裡。
5.還有就是小令易寫難工,長調難寫易工.盡量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詞牌.這樣一來,在詞的內容上也容易安排.
初學者可先讀讀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小本本好讀好懂.先從短小耳熟能詳的作品開始,慢慢地也就行了.
詩林學步是較好的入門教材,講解了古風、律詩、律絕、詞、曲的基本寫法及寫作要點。內容看連接。
http://www.jhxxy.com/cgi-bin/topic.cgi?forum=16&topic=13
另外就是到較正規的古詩詞論壇去請高手指點也是正途.
下面我再給你一個鏈接:
古詩詞網站乾坤大挪移
http://www.oligood.com/oldpeasant/web/qiankun.asp
❼ 怎麼樣寫詞(流行歌曲)
沒有什麼步驟方法吧。寫詞有的是先有音樂再填詞,也有的是寫了詞再配音樂。個人認為還是前者比較簡單。如果你是新手,建議先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旋律重新填詞,這種方法挺不錯,慢慢的你的詞就會變得比較有深度。寫詞不需要有太多浮華的詞語,要和生活貼切,要真實。現在的流行歌曲大多是有愛情有關,經歷過的人肯定比沒經歷過的人寫的好。加油吧~
❽ 怎麼樣寫詞
1、宮調: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曲與宮調出於隋唐燕樂,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包括有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鍾宮(五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四調),曲的每一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或傷悲或雄壯,或纏綿或沉重。元曲中的戲曲套數和散曲套數,是由兩支以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相聯而成。
2、曲牌:俗稱「曲子」,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各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等總數很多,元代北曲共335個,每一個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和詞牌名相同的,但是內容並不完全一致。此外,還有專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隻有曲調而無曲詞。
3、曲韻: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中原音韻》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韻上有以下特點:平仄通押,不避重韻,一韻到底,借韻、暗韻、贅韻、失韻。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而特別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對仗: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可平仄相對,也可平聲相對,即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曲的對仗形式有「兩字對」、「首尾對」、「襯字對」等十三種,在語言的運用和詞序組合上有許多特點,主要表現在:有工對也有寬對,但寬對的現象更普遍;句中自為對;錯綜成對或倒字為對,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語入對。
6、襯字: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有襯字的是曲,沒有襯字的是詞。所謂「襯字」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韻、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襯字一般用於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帶過曲),套數四百七十餘套,雜劇一百六十餘部(本)。 在眾多作家中,對元曲的形成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是元好問,他生於金元戰亂之際,是名冠金元兩代詩壇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潤疏俊,迥出時作,對元曲創作起著啟導統領、規范的作用。
元雜劇
元雜劇:元雜劇又稱北雜劇、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代散曲兩個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形成的,正當南戲盛行之際,北雜劇走向成熟。13世紀後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曲白相生」。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如劇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類型化,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以類型化、象徵化的手法,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作家流逸的情思與本質性的真實生活相結合等等。完全具備了戲曲的本質特徵,它走完了戲曲的綜合歷程,是嚴謹、完整、統一的,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之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並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這比之以滑稽取笑為主的參軍戲或宋雜劇可說已起了質的變化。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元雜劇在內容上不僅豐富了久已在民間傳唱的故事,而且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
❾ 怎樣快速寫詞語
別著急,慢工出巧匠。
寫詞語的目的是為了記住:字音,字形,字義,從認識到理解到運用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走捷徑就失去寫的意義了。不如不寫!
[cí yǔ]
詞語(漢語釋義)
詞語是詞和語的合稱,包括單詞、片語及整個詞彙,文字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
新詞典詞語豐富,信息量大。詞是由語素組成的最小的造句單位。詞語有2字、3字及4字的分類,但請注意,詞語不屬於成語一類。
在漢語里,一個字也可以算作詞語。
構成分析
編輯
從構成方式來看,可以分成:
①單純詞:由一個語素組成詞,自由的單音節語素和所有的雙音節、多音節語素都可以組成單純詞。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紅、湊;彷彿、蒼茫、水果、蜈蚣、琉璃、參差、蹉跎、敵敵畏、阿司匹林、薩克斯、麥克風等。
②合成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組成的詞。
❿ 怎麼寫詞詞牌的格式又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詞是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詞牌)。一般說,詞調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而詞牌與題目用「·」隔開,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闕(片)以上的。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闕(片)象對聯一樣相對)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6.詞有時會不符合上述規律,因為早期是和著曲子寫的,因此它最注重的還是與曲的配合。(蒙元時期,詞與曲是兩相和的,因為元曲與詞差不多,只是曲沒有闕,詞有闕。)
7.一般按字數將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起源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詞
不分段稱為「單調」,分段稱為「雙調」「三疊」「四疊」。又叫「片」或者「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闋」原是樂終的意思。
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只不過是長短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