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葯泡多久

葯泡多久

發布時間: 2022-04-24 05:35:07

㈠ 一般中葯要什麼時候浸泡,要浸泡多少時間

中葯在煎煮之前浸泡會使葯效更好,一般煎煮前浸泡30分-1小時,當然如果夏天氣候炎熱潮濕時可縮短浸泡時間,10分鍾左右就行了,因為容易變質。
如果是解表葯或攻伐葯,比如治感冒發燒的、降火的、祛風濕之類的葯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吃,以免傷胃氣,可不必復煎,一天吃1-2劑(如果病情較重的話,甚至3劑)。如果是補益的葯就在飯前半小時或一小時吃,一天1劑,復煎,早晚各吃一次。

㈡ 中葯浸泡多久為宜熬多久最好

礦石類需要研粉後下,不要浸泡.
植物類需要浸泡30-60分鍾後,再煮沸10分鍾,改中小火版20分鍾.
動物類需要預權選加工,等葯汁再次混合煮沸後加入.
一般一包葯分兩次煎,兩次的葯汁混合後,再煮沸就可以.葯渣除了貴重葯品(人參,犀角等)外,都可以拋棄.

㈢ 煎中葯前,浸泡多久最好

病情分析:您好,中葯煎服前一般不宜浸泡過久。一般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才能給出建議:浸泡時間過長會對部分葯材造成揮發,所以一般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醫生才會問:

㈣ 平時自己在家熬中葯,中葯一般泡多久可以熬

像中葯的話一般最好泡1-2個小時再熬,作用最好,因為這個時長葯效成分經充分浸泡,能最大程度地被熬出葯效,從而確保葯效。如果你服用的是無 限能中葯破壁飲片,那麼簡單沖水服用便可。否則中葯浸水的時間,也得根據季節和葯品的材料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夏天的浸漬時間可以相對較短,冬天則適當長些。

㈤ 中葯熬之前泡多長時間為宜

花葉之類泡半小時,果實根莖之類泡一小時。夏天稍短,冬天稍長。

㈥ 熬中葯前要浸泡多長時間為宜

湯劑是臨床最常用的劑型,根據葯物性質及病情的差異,應採用不同的煎葯方法.《醫學源流論》說:「煎葯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1煎葯用具
一般以瓦罐,沙鍋為好,搪瓷器具或鋁具亦可,忌用鐵器,銅器,因為有些葯物與銅,鐵一起加熱之後,會起化學變化,或降低溶解度。煎具容量亦大一些,以利葯物翻動,並可避免外溢損耗葯液。同時應加蓋,以防水分蒸發過快,使葯物有效成分不全釋放。
2煎葯用具
以用潔凈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均可。用水量可視葯量,葯物質地及煎葯時間而定,一般以漫過葯面3—5CM為宜,每劑葯多煎煮2次,有的煎煮3次,第一煎可適當多些,第二三煎可略少。每次煎得量100-150毫升即可。
3煎葯火候
一般先武火,沸騰後即用文火。解表與瀉下之劑,煎煮時間宜短,其火易急,水量易少;補益之劑,箭煮時間易長,其火宜慢,水量宜多。
(此劑是後者煎法)
如將葯煎煮焦枯,則應棄置不用,以防發生不良反映。
4煎葯方法
煎葯前,先將葯物浸泡20-30分鍾之後在煎煮,其有效成分易於煎出。煎煮時間在葯劑沸騰之後20-30分鍾,少數須50分鍾以上~!(此劑不屬這類)。
5服葯時間
《神農本草經》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葯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而現在不粉太清,一般對胃有刺激飯後吃,沒有的在飯前。
參考資料:普通高等教育中醫類規劃教材-《方劑學》

㈦ 中葯泡多長時間再熬比較好

正常的中葯泡10到15分鍾再煎熬,有毒的要先煎40分鍾以上.

㈧ 中葯泡多久在熬

一般泡1小時就行。注意有無特殊煎煮法,比如「先煎」、「後入」等

㈨ 中葯一般泡多久可以熬好有人可以回下嗎謝謝

中草葯浸泡的時間跟葯物有關系,如果是滋補類的葯物建議浸泡時間半小時左右為宜,浸泡後的中葯葯效熬制時,葯效可以更好的揮發出來,如果是治療感冒性質的中葯或清熱降火類的中葯一般泡製十分鍾左右就可以熬制,熬制時需要使用專用的葯鍋,不可以使用不銹鋼或鐵質的鍋等熬葯。


在煎葯時,有人認為中葯湯劑煎煮得越濃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中葯湯劑濃度高,不見得效果就好。

中葯煎煮是中葯飲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而當煎到飲片本身與葯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時,這種擴散運動就停止了。此時如果再繼續煎煮,以求「又濃又少」,不僅葯物內的有效成分不會再釋出,還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斷溶出,這樣會使葯液中有效成分因蒸發而減少,甚至在過長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從而降低葯效。

此外,長時間煎葯還容易煎煳,過分濃縮的葯汁會加重苦味,給患者服葯帶來困難,服葯後會產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常規煎煮時間

解表葯頭煎煮沸後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

滋補葯頭煎沸後煎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

一般性質的葯,頭煎沸後煎20~25分鍾,二煎15~20分鍾。

為使中葯發揮應有的效力,要按常規煎煮一定時間,根據葯物的性質。各種類型的湯劑均以煎兩煎為宜,湯葯煎好後,應趁熱濾過,榨乾,盡量減少葯渣中煎液的殘留量。

煎煮中葯注意事項

含有揮發成分的葯物,如薄荷、蘇葉、藿香、佩蘭等不需要濃煎,在煎煮過程中防止有效成分揮發,所以必須蓋著蓋子煎;

含有金銀花、菊花等清熱葯及砂仁、沉香等芳香類葯,也不需要濃煎;

有些補益葯需要濃煎,但具體煎到什麼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請中醫師根據病情確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長煎葯時間;

有些含皂苷的中葯,如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葯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出現「假沸」現象,如果此時把葯從火上拿下來,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沒有充分溶解,葯效就會受影響,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在煎煮中應加以注意。

熱點內容
涿州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4 21:13:55 瀏覽:347
零五網初二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9-14 20:51:19 瀏覽:678
胃病多久好 發布:2025-09-14 18:27:57 瀏覽:635
教師專業化成長 發布:2025-09-14 16:39:40 瀏覽:484
八年上冊數學 發布:2025-09-14 16:04:25 瀏覽:358
標桿教育 發布:2025-09-14 15:51:08 瀏覽:149
教育運營管理 發布:2025-09-14 15:50:24 瀏覽:196
2017語文全國卷一作文 發布:2025-09-14 12:18:46 瀏覽:940
九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4 11:59:11 瀏覽:788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