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依法治國
1. 什麼是依法治國為什麼要實行依法治國實行依法治國的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原因:
(1)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3)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要求:(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3)、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4)、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 什麼是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指的是:
全面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3. 什麼是依法治國。意義和實質是什麼。
實質: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3)什麼是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4. 依法治國是什麼重要內容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法律依據】
《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5.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什麼意思
2014年12月4日,13億多中國人迎來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這一天,從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到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從各大媒體到各個校園,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使人們加深了對憲法的認識,普遍增強了憲法意識。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個重要論斷,明確了憲法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核心地位,闡明了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憲執政之間的辯證關系,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深遠。
一 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是什麼關系
憲者,法也,憲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為什麼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這是由憲法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憲法是根本法、是總章程。1982年12月4日通過的我國現行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堅持依法治國首先是堅持依憲治國,最重要的也是堅持依憲治國。
依憲治國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從內涵來看,憲法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思想基礎和活動准則,也就是說,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依法治國的過程,首先就是貫徹落實憲法中所確立的制度和原則的過程。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基礎。從效力上看,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據和基礎,所有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否則無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講憲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依法治國所依之法,首先就是憲法。
依憲治國為依法治國確定了最高准則。從權威上看,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不得超越憲法,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可以說,法治的權威,首先體現為憲法的權威;對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對憲法的遵守。
因此,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表明了我們黨堅持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確立了憲法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中的核心地位。要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現行憲法於1982年12月4日通過,它繼承和發展了1954年憲法的基本原則,它的制定和實施,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也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是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根本指南和保障。
二 依憲治國和「憲政」是一回事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反響。同時,也存在一些誤解誤讀。比如,有人認為講依憲治國,實質上講的就是「憲政」;還有人認為我們搞法治,最終就是要走西方「憲政」道路;等等。要保證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必須弄清依憲治國和「憲政」的關系,劃清兩者之間的界限。
的確,「憲政」這個詞,單從字面意義上看,好像就是依據憲法來施政,與依憲治國差別不大。有人提出社會主義憲政,初衷也是想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要搞清這些觀點的是非對錯,首先要搞清楚「憲政」的來龍去脈,認清有些人宣揚「憲政」的本質所在。
其實,「憲政」這個概念,有其特定的含義。「憲政」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否定封建專制的產物,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發展模式的概括,是西方法學理論對自身經驗的理論總結。「憲政」在經過西方學者的反復闡釋和演繹後,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指向和特定內涵的范疇,主要包括三權分立、多黨制等基本內容。因此,西方宣揚的所謂「憲政」,是特指西方的法治發展模式,不能僅從字面上去理解。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個國家怎麼搞法治,選擇什麼樣的法治道路,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經過長期探索,中國已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在實踐中已見成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根植於我們獨特的文化傳統,符合我們的基本國情。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規定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些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歷史選擇和歷史形成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安排。我們講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就是要堅持好、落實好這些基本原則和制度安排,使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如果丟掉了這些根本,盲目地跟著西方所謂「憲政」跑,就無異於削足適履,自毀長城。
反觀一些西方國家法治發展歷程,它們的所謂「憲政」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也問題多多。特別是近年來,西方憲政民主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一些西方學者也承認,西式民主正面臨深刻危機,民主制衡演變為權力掣肘,黨派博弈綁架國家利益。就連「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觀點,發出美國「政治衰敗」的哀嘆。
近些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在世界上大打「憲政」牌,極力推行它們的「憲政」模式。但我們從歷史和現實都看得很清楚,它們並非真是為其他國家好,而是以此為手段來搞亂別國、控制別國,最終維護其霸權地位。有些發展中國家沒有看清西方國家兜售所謂「憲政」的本質,盲目照搬照抄,結果適得其反,不僅沒有實現國家繁榮發展,反而陷入無休止的政權更迭和社會動盪,教訓十分慘痛。比如,菲律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曾是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特別是完全克隆了「美式民主」模式,被當時的西方輿論一致看好。但時過境遷,菲律賓已落到亞洲很多國家後面,甚至一度被英國《泰晤士報》稱為「東南亞的一個失敗國家」。
由此可見,對有些人宣揚的所謂「憲政」,我們必須頭腦清醒,決不能被其「美麗的外衣」所迷惑。要珍惜好、呵護好我們自己成功走出的法治道路,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使之越走越寬廣。
固國安邦之磐石——怎樣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理論-人民網
6. 什麼是依法治國概念
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7.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什麼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實現「法治中國」的基本標准。
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防線,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四者缺一不可。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的基本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8. 什麼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資料拓展: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3、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參考資料----人民網)
9. 依法治國的定義是什麼等著考試,急要謝謝!!!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部。
(9)什麼是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關鍵環節:依法執政
重要性:
黨的十六大強調指出,面對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這是黨中央依據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歷史地位和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依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對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提出的一項新要求,是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歷史課題。
黨的十六大從五個方面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要求,即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和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在這五方面的能力建設中,提高依法執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中國,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又同時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開展各項活動,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的顯著特點。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關鍵在於黨必須依法執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程序、內容和手段來行使執政權力。
因此,堅持依法執政,是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重要途徑。只有堅持依法執政,才能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才能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使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化、規范化、法律化,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堅持依法執政,體現在政府工作中,就是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要創新,是政府正確行使行政權力的基本准則。
一定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採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