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吃什麼
⑴ 養蠶是個技術活,蠶愛吃什麼食物
養蠶是個技術活,蠶愛吃什麼食物?
桑葉。當然,還可以吃生菜葉、榆樹葉、蒲公英、生菜葉等,但桑葉是最適合吃蠶的天然食物。蠶種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蠶種,也就是以蠶種桑葉為食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蠶種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蠶種,也就是以蠶種桑葉為食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家蠶發育溫度為7 ~ 40,飼養溫度為20 ~ 30。蠶寶寶以桑葉為生,如果繼續吃桑葉,身體會變白,不久後開始脫皮。脫皮時一天左右,不像睡覺一樣吃不動,這被稱為「睡眠」。一次蛻皮後就是異齡幼蟲。如果剝一次皮,即使增加一歲,幼蟲也會共剝四次皮,變成五歲的幼蟲,如果再吃8天桑葉,就會變成熟蠶,開始吐絲結繭。凝固可分為四個過程。
⑵ 蠶可以吃什麼
蠶主要以吃植物為主,在喂養蠶的時候還是要看蠶是哪一個品種,這樣才可以判斷它到底吃什麼:
1、桑蠶: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食桑葉外,也能吃生菜葉、柘葉、楮葉、榆葉、鴨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
2、柞蠶:柞蠶以殼斗科櫟屬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葉片為飼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楓、梨、蘋果等植物的葉子。
3、天蠶:以殼斗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
4、琥珀蠶: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
(2)蠶吃什麼擴展閱讀:
養殖技術
1、養蠶前的准備:准備好蠶室、蠶具;養蠶前7天,用1%的強氯精噴灑消毒,每平方米用葯液半斤,噴後密封24小時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境噴葯消毒。
2、催青:蠶種出庫第八天左右,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點鍾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3、收蟻:感光3~4小時後,春蠶在上午9時,夏秋蠶在早上7~8時即可收蟻。收蟻的方法:用桑樹第一展開葉切成0.5厘米小方塊,用葉量為蟻量的5倍左右,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簸箕上,然後用鵝毛刮蟻蠶,整理成圓形。
⑶ 蠶都可以吃什麼
桑葉。當然也能吃生菜葉、榆葉、蒲公英、萵苣葉等,只是桑葉是桑蠶最適合的天然食物。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
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3)蠶吃什麼擴展閱讀
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
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松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
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
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
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
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
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分類
1、木薯蠶
蓖麻蠶以木薯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木薯蠶。實際就是蓖麻蠶。1956年廣西岑溪縣試用木薯葉飼養蓖麻蠶成功,以後擴大到鄰近縣飼養,在稱木薯蠶。廣東、福建也先後飼養。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2、馬桑蠶
蓖麻蠶以馬桑葉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馬桑蠶。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蠶業試驗站用野生馬桑葉飼養蓖麻蠶成功。因稱馬桑蠶。用馬桑蠶飼養比蓖麻葉飼養,蠶的發育慢,全齡要長入2~4d,但繭層重量相同,可達0.34~0.42g。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西、甘肅、陝西等省也飼養過。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3、惠利蠶
即蓖麻蠶。是蓖麻蠶的音譯名。蓖麻蠶原產地是印度東北部的阿隆姆,當地人稱蓖麻△",日本人將eri-silkworm的"eri"音譯為"惠利".中國人引進蓖麻蠶時.也稱過"惠利蠶",因"惠利"含義飼養實惠,有利可圖,便於推廣。當時,中國也有人把eri--silkworm譯為"愛麗蠶"、"伊利蠶"的。
4、天蠶
以殼斗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又名山蠶,學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
天蠶是一化性完全變態昆蟲,卵期經過270d左右。幼蟲期從孵化到結繭4眠5齡需要50~60d左右,結繭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蟲需要20~30d,暖卵的適溫為18℃,相對濕度為75%~85%;羽化時最適溫度為22~26℃。至生長極度時,體重17~20g約比蟻蠶增加4000倍。
天蠶繭色為綠色,能繅絲,絲質優美、輕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綠色,並具有獨特的光澤。織成絲綢色澤艷麗、美觀,是高級的絲織品。
5、琥珀蠶
以楠木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阿薩姆或姆珈蠶。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適宜生長條件4~25℃,相對濕度為75%~80%,溫度超過35℃,相對濕度低於65%,幼蟲就難以成活。
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屬多化性,一年可收獲4~5次。幼蟲期一般從孵化到結繭需要25~35d,結繭需2~3d,產卵需3~4d,卵期夏季為7~8d,冬季為14~15d。
繭色呈金黃色,能繅絲。絲質堅韌帶琥珀光澤,因此稱之為"琥珀蠶",其織品供製作貴重服飾。
⑷ 蠶喜歡吃什麼
蠶喜歡吃桑葉、萵苣的葉子,拓樹葉、榆葉、蒿苣葉、生蘭葉、蒲公英葉、無花果葉、萵苣葉、生菜葉、茄苳、饅頭果、赤楊、楓香、樟樹等。
⑸ 蠶吃什麼
蠶有不同的種類,吃的也有不同: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生菜葉、柘葉、楮葉、榆葉、鴨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
2. 柞蠶以殼斗科櫟屬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葉片為飼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楓、梨、蘋果等植物的葉子。
3. 蓖麻蠶,以蓖麻蠶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蓖麻蠶以木薯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木薯蠶。實際就是蓖麻蠶。蓖麻蠶以馬桑葉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馬桑蠶。
5.天蠶以殼斗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
6.琥珀蠶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
7.栗蠶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樹、楓楊、桷、櫪、樟、榆等樹葉。
(5)蠶吃什麼擴展閱讀:
蠶(學名:Bombyx mori)是鱗翅目的昆蟲,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華南地區及台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
家蠶的英文名為「silkworm」(意為「絲蟲」)是因為它用絲織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現如今我國繭絲綢產量與出口量均佔世界總量的70 % 以上, 已成為可以主導世界繭絲價格走勢的繭絲綢大國。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⑹ 蠶除了桑葉,還吃什麼
蠶的主食是桑葉,但你可以喂它吃枸樹葉萵苣葉,榆樹葉,柞樹葉萵筍葉都行,但不能多吃, 蠶蟲能吃的食物很多,除桑葉外還有柘葉、榆葉,無花果葉、蒿柳葉、蒲公英葉、萵苣葉、生菜葉、雅?葉、婆羅門參葉等等,不下一二十種。
但是蠶最愛吃桑葉,這是因為蠶以桑葉為食物過日子的時間最多,由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地繁殖在桑樹上,逐漸地形成了最習慣於吃桑葉的特性,而且變成遺傳性了。
有一位化學家曾經分析過桑葉中的氣味。他把桑葉經過132-157℃的高溫蒸餾後,在試管中得到了一種油狀物,像乙烯醇、乙烯醛。這種物質有揮發性,很像薄荷一類的氣味,把它滴在紙上,在30厘米外的蠶也能嗅到。蠶嗅到這種氣味以後就很快地爬過來。可見這是蠶最熟悉的信號氣息。蠶是靠嗅覺和味覺器官來辨認桑葉氣味的,如果破壞了這些嗅覺和味覺器官,就是無法辨別桑葉的氣味,於是,它就不再挑剔,而能隨便吃些其他的葉子了。
⑺ 蠶能吃什麼
蠶主要是吃桑葉,也能吃枯葉、榆葉、鴨蔥、薄公英和萵苣葉等,不過最好喂桑葉,蠶就是吃葉片的一種昆蟲。
蠶(學名:Bombyxmori)是鱗翅目的昆蟲,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華南地區及台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
家蠶的英文名為「silkworm」(意為「絲蟲」)是因為它用絲織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現如今我國繭絲綢產量與出口量均佔世界總量的70%以上,已成為可以主導世界繭絲價格走勢的繭絲綢大國。
⑻ 蠶吃什麼食物
桑葉。當然也能吃生菜葉、榆葉、蒲公英、萵苣葉等,只是桑葉是桑蠶最適合的天然食物。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
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8)蠶吃什麼擴展閱讀
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
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松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
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
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
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
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
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分類
1、木薯蠶
蓖麻蠶以木薯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木薯蠶。實際就是蓖麻蠶。1956年廣西岑溪縣試用木薯葉飼養蓖麻蠶成功,以後擴大到鄰近縣飼養,在稱木薯蠶。廣東、福建也先後飼養。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2、馬桑蠶
蓖麻蠶以馬桑葉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馬桑蠶。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蠶業試驗站用野生馬桑葉飼養蓖麻蠶成功。因稱馬桑蠶。用馬桑蠶飼養比蓖麻葉飼養,蠶的發育慢,全齡要長入2~4d,但繭層重量相同,可達0.34~0.42g。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西、甘肅、陝西等省也飼養過。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3、惠利蠶
即蓖麻蠶。是蓖麻蠶的音譯名。蓖麻蠶原產地是印度東北部的阿隆姆,當地人稱蓖麻△",日本人將eri-silkworm的"eri"音譯為"惠利".中國人引進蓖麻蠶時.也稱過"惠利蠶",因"惠利"含義飼養實惠,有利可圖,便於推廣。當時,中國也有人把eri--silkworm譯為"愛麗蠶"、"伊利蠶"的。
4、天蠶
以殼斗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又名山蠶,學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
天蠶是一化性完全變態昆蟲,卵期經過270d左右。幼蟲期從孵化到結繭4眠5齡需要50~60d左右,結繭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蟲需要20~30d,暖卵的適溫為18℃,相對濕度為75%~85%;羽化時最適溫度為22~26℃。至生長極度時,體重17~20g約比蟻蠶增加4000倍。
天蠶繭色為綠色,能繅絲,絲質優美、輕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綠色,並具有獨特的光澤。織成絲綢色澤艷麗、美觀,是高級的絲織品。
5、琥珀蠶
以楠木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阿薩姆或姆珈蠶。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適宜生長條件4~25℃,相對濕度為75%~80%,溫度超過35℃,相對濕度低於65%,幼蟲就難以成活。
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屬多化性,一年可收獲4~5次。幼蟲期一般從孵化到結繭需要25~35d,結繭需2~3d,產卵需3~4d,卵期夏季為7~8d,冬季為14~15d。
繭色呈金黃色,能繅絲。絲質堅韌帶琥珀光澤,因此稱之為"琥珀蠶",其織品供製作貴重服飾。
⑼ 蠶除了吃桑葉,還吃什麼
蠶主要是吃桑葉,也能吃枯葉、榆葉、鴨蔥、薄公英和萵苣葉等,不過最好喂桑葉,蠶就是吃葉片的一種昆蟲。蠶的主食是桑葉,但可以喂它吃枸樹葉萵苣葉,榆樹葉,柞樹葉萵筍葉都行,但不能多吃。蠶蟲能吃的食物很多,除桑葉外還有柘葉、榆葉、無花果葉、蒿柳葉、蒲公英葉、萵苣葉、生菜葉、雅葉、婆羅門參葉等等。不下一二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