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什麼
Ⅰ 護士考試分別考什麼
一、考試方法
(一)題型與題量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試題全部採用選擇題。試題題型採用包含臨床背景的題型,主要使用 A2、A3/A4型題(題型示例見附件),逐步增加案例分析、多媒體試題,輔以少量考查概念的 A1型題。考試分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每個科目題量為120~160 題。
> (二)評分與分數報告
採用計算機閱卷評分。對考試成績合格考生,提供考生成績單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證明。
二、考試內容
(一)試卷內容結構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試卷內容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它們分別是:
1. 主要的護理任務
2. 完成任務所需要運用的護理知識
3. 各類常見疾病每道試題可以包括以上三個方面,即以常見疾病為背景,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某一特定的護理任務。 例如:患者,男,78 歲,患原發性高血壓 26 年,並發心力衰竭入院。醫囑口服地高辛。護士給患者應用地高辛前,首先應評估的內容是:
A.心率、心律
B.24 小時尿量
C.呼吸頻率
D.血壓
E.水腫程度
本題主要考查針對高血壓合並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背景),護士應在執行用葯前運用所學的護理學知識(葯理學知識)對患者進行評估(任務)。
(二)考試涉及的主要護理任務
主要護理任務是指在臨床工作初期(0~3年)的護士,在執業活動中常見的護理工作任務。考試所涉及的護理任務共有7類,分別是:
(三)考試涉及的知識模塊:
有關的知識模塊是指護士在完成上述護理任務時,所體現的相關知識的要求,主要包括與護理工作緊密相關的醫學基礎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與護理工作有關的社會醫學、人文知識。
考試涉及的知識包括:
1.護理工作需要的醫學基礎知識:現代醫學的基礎知識,包括:人體生命過程;解剖、生理、病理與病理生理、葯理、心理、免疫、醫學微生物和寄生蟲、營養、預防醫學等知識。
2.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護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臨床知識和技能,是考試的主要部分。包括:基礎護理技能,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健康評估,護理程序及護理專業技術,健康教育以及適量的中醫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
3.護理相關的社會人文知識,包括:法律法規與護理管理、護理倫理、人際溝通知識。
上述知識模塊中,基礎護理、法律法規與護理管理、護理倫理、人際溝通四個模塊的考查內容見(五),其他與臨床疾病高度相關的知識模塊將以各類常見疾病為背景進行考查。例如,結合「心律失常」,考查考生運用相關醫學基礎知識、疾病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健康評估、護理程序及護理專業技術、健康教育等知識和技能來完成臨床任務的能力。
(四)考試涉及的各類常見疾病:
是指在臨床工作初期的護士,護理的患者疾病的種類。其主要分類依據是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這些類型的疾病在試卷中出現的頻率與臨床實際工作中各類疾病的發病率有關。在考查醫學基礎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時,這些疾病將作為試題的重要信息出現。
以下所列為可能在考查中出現的疾病。
1.循環系統疾病, 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疾病、周圍血管疾病、下肢靜脈曲張、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心臟驟停。
2.消化系統疾病, 包括:口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小兒腹瀉、腸梗阻(含腸套疊、腸扭轉、腸粘連等)、急性闌尾炎、腹外疝、痔、肛瘺、直腸肛管周圍膿腫、肝硬化(含門靜脈高壓)、肝膿腫、肝性腦病、膽道感染、膽道蛔蟲病、膽石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慢性便秘、急腹症。
3.呼吸系統疾病, 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含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含成人、小兒,包括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血氣胸(含自發性氣胸)、呼吸衰竭(含急、慢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4.傳染性疾病, 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猩紅熱、細菌性痢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結核病(含肺、骨、腎、腸結核、結核性腦膜炎)。
5.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 包括:癤、癰、急性蜂窩織炎、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
6.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疾病, 包括:正常分娩、正常產褥、自然流產、早產、過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異位妊娠、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羊水量異常、多胎和巨大胎兒、胎兒窘迫、胎膜早破、妊娠合並疾病、產力異常、產道異常、胎位異常、產後出血、羊水栓塞、子宮破裂、產褥感染、晚期產後出血。
7.起源於圍生期的疾病和狀態,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包括:正常新生兒、早產兒、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新生兒臍炎、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低鈣血症。
8.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包括:腎小球腎炎(含急性、慢性)、腎病綜合征、腎衰竭(含急性、慢性)、尿石症(含腎、輸尿管、膀胱結石)、泌尿系損傷(含腎、膀胱、尿道損傷)、尿路感染(腎盂腎炎、膀胱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痛經、圍絕經期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脫垂、急性乳腺炎。
9.精神障礙, 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癔症、睡眠障礙、阿茨海默症。
10.損傷、中毒, 包括:創傷、燒傷(含化學燒傷)、中暑、淹溺、小兒氣管異物、肋骨骨折、四肢骨折、骨盆骨折、顱骨骨折、破傷風、咬傷(含毒蛇、犬)、腹部損傷、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機磷中毒、鎮靜催眠葯中毒、酒精中毒。
11.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 包括:腰腿痛和頸肩痛、骨和關節化膿性感染、脊柱與脊髓損傷、關節脫位、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骨質疏鬆症。
12.腫瘤, 包括:原發性支氣管肺癌、食管癌、胃癌、原發性肝癌、胰腺癌、大腸癌、腎癌、膀胱癌、乳腺癌、子宮肌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絨毛膜癌、葡萄胎及侵蝕性葡萄胎、白血病、骨肉瘤、顱內腫瘤。
13.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包括: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14.內分泌、營養及代謝疾病, 包括: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庫欣綜合征、糖尿病(含成人、兒童)、痛風、營養不良/蛋白質熱量攝入不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5.神經系統疾病, 包括:顱內壓增高、急性腦疝、頭皮損傷、腦損傷、腦栓塞、腦梗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性腦缺血(TIA)、三叉神經痛、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炎、帕金森病、癲癇、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腦炎、小兒驚厥。
16.影響健康狀態和保健機構接觸因素,生命發展保健, 包括:計劃生育、孕期保健、生長發育、小兒保健、青春期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保健。
(五)其他知識模塊:
三、科目劃分: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包括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
專業實務科目考查內容:運用與護理工作相關的知識,有效而安全地完理工作的能力。考試內容涉及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醫學知識,基礎護理和技能,以及與護理相關的社會人文知識的臨床運用能力等。
實踐能力科目考查內容:運用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完理任務的能力。考試內容涉及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健康評估、護理程序及護理專業技術、健康教育等知識的臨床運用等。
四、題型說明及樣例: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全部採用選擇題。所有試題均由一個題乾和五個選項組成,五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為正確答案,其餘均為干擾答案。
Ⅱ 考試一般都考些什麼
公務員考試科目行測和申論。行測主要考試內容:數字推理、數字運算、圖形推理、邏輯推理、言語理解、常識判斷、資料分析等部分, 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工作執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公考資料向您推薦中公版圖書。中公版圖書內容與考試高度吻合,命中率極高,幫助數百萬考生實現了公職夢想。特別是李永新老師主編的公務員錄用考試專業教材,深受廣大考生的信任。
Ⅲ 什麼是考試
什麼是考試
一、考試的概念
考試是一種嚴格的鑒定方法,它要求考試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選定的題目,並由主考者評定其結果,從而為主測單位提供考試者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狀況的信息。
二、考試的目的
考試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從這兩種目的看,考試可以分為效果考試的資格考試。
1.效果考試
無論從主考者的角度看,還是從學習者的角度看,效果考試都僅僅是檢驗學習者目前的學習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隨後的教學或學習方略。
在效果考試中,學習者一定要坦誠地展示自己的知識水平。靠一些小技巧可能會提高自己的測試成績,但這種提高無疑會掩蓋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阻礙了教學者對學習者以及學習者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的清楚認識。
隨堂考試是效果考試的典型形式,此外,每學期的期中考試、沒有競爭壓力的升級考試、隨時隨地的自測等都是效果考試。
學習者一定要記住,參加效果考試僅僅是為了認識自己。
2.資格考試
自學考試、中考和高考是典型的資格考試,此外,律師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托福考試、GRE等都是資格考試。
資格考試的核心目的是,給予考試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以獲得某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或工作台的資格。嚴格地講,資格考試也是效果考試,因為資格考試的設計假設就是,只有擁有更高學習效果的學習者才能獲得這一資格。但在某種程度上,會學習不會考試的學習者往往要敗給不會學習會考試的學習者,因為前者就是不能在考場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自己的學習水平。
資格考試常常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命運,這就決定學習者在資格考試時會轉化為考試者——在資格考試這一高度濃縮的時間段,一個人會不會學習已經不再是關鍵,會不會考試才是核心。
資格考試好比結束語,此前一直進行的學習似乎到這里便戛然而止。效果考試則好比一座座小橋,它只是為了更好地聯系起橋前和橋後的學習。
對待這兩類考試需有明顯的不同態度,簡略地說,就是:在效果考試中,「學習者」依然是「學習者」;在資格考試中,「學習者」則變成為「考試者」。
Ⅳ 考試究竟是什麼
考試的意義就在於提高應變能力,增強鬥志
是心理能力的自我評估,學會慢慢的承受,才能夠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遠
假如用多元智能理論來分析的話,現代教育重視的最主要的是語言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而考試本身呢,是對這些能力評價的一種手段,並不能說考試就能完全評價這些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體現的
Ⅳ 大學考試一般考什麼
大學考試一般考專業知識或理論(論文)。
1、大學區別於高中以前的課程,就是專業課程。大學里有各種各樣的專業課程。就讀什麼大學的什麼專業,就會考什麼專業課。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專業必修課。
2、大學里有公共科目,也就是不管什麼學專業的,都需要考的科目。此類科目也稱作專業選修課。雖然說是選修課,但是所有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和考試。比如:計算機等級、英語等級等。根據大學的屬性不同,理科大學有的將高等數學列為公共科目。文科大學將「中國語文」列為公共科目。許多大學將國防教育——軍訓、毛澤東思想和鄧論列為公共必考科目。
3、學生在大學里,根據自己的報考志願,分配到志願專業里去學習,專業的總課程包括三種:一、專業主修課程;二、專業輔修課程;三、公共課程。因此,在大學里,一般就是考這三種基本課程。
4、考專業論文。嚴格的說,大學專業論文不是考的,是研究出來的,它反映了本專業的學習水平和掌握專業知識的深度。它占的考分比重至少是所有課程總分50%以上。所以,在大學里,論文考不及格,基本上是無法畢業。論文也分為公選課需要交的論文和4年畢業後專業課的論文答辯。
Ⅵ 考試是什麼
在小學
考試是就是為了得到媽媽給的禮物
在中學
考試是為了檢測自己學的知識,但本質是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
在大學
考試是就是考人際關系,誰的關系好,誰就是第一
在社會
考試就是為了面子和工資
Ⅶ 考試大概考什麼內容
公務員考試主要考倆門:行測和申論。行測包括言語理解、資料分析、常識判斷、判斷推理和數量關系5個部分。行測考試題量大,時間緊,建議考生採取一定策略做題,比如說先易後難。申論主要考察考生的寫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常多看新聞,關注國家大事和民生問題。多了解時事政治。看看人民日報和半月談等文章,學學人家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Ⅷ 事業單位考試都考什麼啊
筆試科目與內容。基於事業單位不同崗位對人才的能力素質有不同要求,事業單位筆試科目分為五個類別:綜合管理類(A類)、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中小學教師類(D類)、醫療衛生類(E類)。綜合管理類、社會科學專技類、自然科學專技類、醫療衛生類筆試科目均為《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綜合應用能力》,分值各150分,總分值300分;中小學教師類(D類)筆試科目為教育綜合基礎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分值為300分。
1.綜合管理類(A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應試人員從事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管理角色意識、分析判斷能力、計劃與控制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2.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與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運用、數量分析、判斷推理、綜合分析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3.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與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綜合分析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據加工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4.中小學教師類(D類)
包括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類,考試內容為教育綜合基礎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
5.醫療衛生類(E類)
劃分為中醫臨床、西醫臨床(含口腔、醫學檢驗、康復)、葯劑、護理、醫學技術(含醫學影像)、公共衛生管理(含衛生檢驗)六個類別。《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與醫療衛生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數量分析、策略選擇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醫療衛生相關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Ⅸ 考試是什麼
考試的概念
考試是一種嚴格的鑒定方法,它要求考試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選定的題目,並由主考者評定其結果,從而為主測單位提供考試者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狀況的信息。
考試的目的
考試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從這兩種目的看,考試可以分為效果考試和資格考試。
1.效果考試
無論從主考者的角度看,還是從學習者的角度看,效果考試都僅僅是檢驗學習者目前的學習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隨後的教學或學習方略。
在效果考試中,學習者一定要坦誠地展示自己的知識水平。靠一些小技巧可能會提高自己的測試成績,但這種提高無疑會掩蓋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阻礙了教學者對學習者以及學習者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的清楚認識。
隨堂考試是效果考試的典型形式,此外,每學期的期中考試、沒有競爭壓力的升級考試、隨時隨地的自測等都是效果考試。
學習者一定要記住,參加效果考試僅僅是為了認識自己。
2.資格考試
自學考試、中考和高考是典型的資格考試,此外,律師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托福考試、GRE等都是資格考試。
資格考試的核心目的是,給予考試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以獲得某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或工作台的資格。嚴格地講,資格考試也是效果考試,因為資格考試的設計假設就是,只有擁有更高學習效果的學習者才能獲得這一資格。但在某種程度上,會學習不會考試的學習者往往要敗給不會學習會考試的學習者,因為前者就是不能在考場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自己的學習水平。
資格考試常常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命運,這就決定學習者在資格考試時會轉化為考試者——在資格考試這一高度濃縮的時間段,一個人會不會學習已經不再是關鍵,會不會考試才是核心。
資格考試好比結束語,此前一直進行的學習似乎到這里便戛然而止。效果考試則好比一座座小橋,它只是為了更好地聯系起橋前和橋後的學習。
對待這兩類考試需有明顯的不同態度,簡略地說,就是:在效果考試中,「學習者」依然是「學習者」;在資格考試中,「學習者」則變成為「考試者」。
考試的來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到後來,創辦了學校,這種有著千年歷史的制度流傳下來,形成了現在這種考試。
考試是每人必須跳過的障礙,不管是卷面的考試,人格的考試,生活的考試!
Ⅹ 大學考試都考什麼
四六級考試,國家計算機二級三級,省計算機二級,課程考試。
不同專業不一樣,總的來說都會有結課考試,即期末考。有的選修課結課早的會在結課時考試,理工科許多課有期中測試,一般英語等語言課也會有期中測試,記作平時分。
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一級是無論哪個專業都要考的。其他就看你自己的專業和興趣而定的。英語專業的話要通過專業八級考試,還可以考慮各類翻譯考試,比如上海高級口譯,全國翻譯(包括筆譯和口譯)資格證書考試;要出國的話要考雅思、托佛之類的。計算機專業的應該要考計算機二級和三級,法律專業的可以試一下司法考試;想學車的話可以去考駕駛資格證;不是師范專業卻又想當老師的話可以考教師資格證。其他的有會計資格證、導游證、秘書證、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