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荷蘭是如何

荷蘭是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4-26 10:29:27

1. 荷蘭本是殖民強國,他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淪為二等國家的

荷蘭原來早期是西班牙的一個省份,後來西班牙因為遭到了其他歐洲國家的圍剿,漸漸變得衰落。荷蘭藉此機會在反西班牙的歐洲國家幫助下獲得了獨立,單獨成為了一個國家,經過治理慢慢成為第二個殖民強國。

荷蘭雖然是一個二流國家,但是實力並不弱,因為荷蘭也曾經是殖民霸主,統治過海洋一百多年,荷蘭的海軍實力很厲害,一直都是保持在世界前十,鑒定了他們國家的政治地位,荷蘭人的軍隊也很多,一般都是在印尼,因此荷蘭也不是好得罪的。

荷蘭地處強國的中間,有時候就不得不參與國際戰爭,最後還是在地緣政治的競爭中失敗,慢慢喪失了自己國家的利益。

2. 荷蘭大家感覺怎麼

荷蘭生活了7年多,1年讀書6年多工作,未來還會在這里生活多久不清楚,但已經是除了家鄉外,待的最久的一個地方。

我常說荷蘭是我的第二故鄉,這句話真的沒錯。23-30歲,成長最快的幾年都是在這里度過。

最近剛好請年假回了一趟國,深刻感受到荷蘭與國內的不同。請注意,這種不同沒有好壞之分,更多是文化和社會差異導致的不一樣。

1. 荷蘭的生活節奏是真的慢,國內也是真的快。在荷蘭什麼都是預約制,買車買婚紗,政府部門辦事,看醫生,大部分情況下網站上會寫清需要做什麼准備,雖然慢但可以一次辦好。國內大部分情況下可以直接「既去既辦」,但往往因為信息不清,不一定能保證一次辦完。

2. 荷蘭是真的小,國內是真的大。城市內騎自行車生活就很方便,很少堵車所以開車更會提高效率,整個國家大概重慶市那麼大。在國內城市裡穿梭的距離和時間花費幾乎等於在荷蘭這個國家穿梭所需時間距離。

3. 荷蘭的福利的確不錯。沒有所謂的學區房,房子可以零首付貸款,一套聯排別墅在非阿姆斯特丹的城市100-200W人民幣就可以買到。拿到永居卡後(不建議入籍,永居卡可以享受幾乎荷蘭籍的所有福利),孩子上學的學費很少,荷蘭U類大學基本都是世界前200排名。很多家庭一個人的工資(平均稅後2500歐),可以養一家三口,生活壓力比國內小很多,物價已經沒有國內那麼高了(保證同等生活質量條件下)。但所有的福利都是高稅收支撐的,因此荷蘭貧富差距很小,賺的再多也繳稅了,大概也是因為這個荷蘭人很少會拚命加班謀求升職,即使升了職稅後也沒多多少錢。

4. 荷蘭的天氣很濕潤,這個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家鄉太乾燥,每晚都要用加濕器才能睡好。完全沒有霧霾,空氣質量非常好,秋冬雨雪稍多,沒車可能感覺不太方便。全年的氣溫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所以荷蘭人幾乎沒人在家裝空調。

5. 荷蘭的文化是自由,平等,開放,「黃賭毒」在荷蘭都能以一定形式合法存在,而且我不認為這些事情的合法化讓荷蘭變得不安全,反而因為一個國家非常安全和有秩序才會讓這些事情都合法。歧視現象在歐洲相對是很少的,至少我幾乎沒有遇到過,反而得到過不少陌生荷蘭人的幫助。不過也提醒大家,每個國家都有好人有壞人,如果遇到不公平待遇,有理有據的去反抗,不能當包子。

6. 荷蘭的食物實在有太多能吐槽的了,荷蘭人自己都是吃德國菜、法國菜、義大利、希臘菜等等。早上吃麵包,中午吃麵包,晚上心情好了做點熱餐,不然就又是沙拉麵包。像我這種不愛吃西餐的,只能自己做或者去有限的中餐館、日餐館填飽肚子。住在大城市還會有越南菜、韓餐等選擇,小城市基本就是中餐日餐。

3. 荷蘭是個怎樣的國家

國名:荷蘭(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一譯「尼德蘭」。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藍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藍色表示國家面臨海洋,象徵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徵自由、平等、民主,還代表人民純朴的性格特徵;紅色代表革命勝利。

國徽:即奧倫治·拿騷王室的王徽。為斗篷式。頂端帶王冠的斗篷中有一盾徽,藍色盾面上有一隻頭戴三葉狀王冠的獅子,一爪握著銀色羅馬劍,一爪抓著一捆箭,象徵團結就是力量。盾徽上面有一頂王冠,兩側各有一隻獅子,下邊的藍色飾帶上寫著威廉大公的一句格言「堅持不懈」。

紀念日:5月4日(1945年5月4日佔領荷蘭的法西斯德軍在瓦格寧根簽署投降書,被定為荷蘭「紀念日」)

國花:鬱金香

國鳥:琵鷺

國石:鑽石

國家政要: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 (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 ,1980年4月登基繼位。首相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Jan Peter Balkenende) ,2003年5月就任。

人口:1619.7萬,90%以上為荷蘭族,此外還有弗里斯族。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弗里斯蘭省講弗里斯語。居民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 荷蘭人口連續三年「入不敷出」

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人口73. 5萬(2003年);政府所在地:海牙(The Hague) ,人口45.8萬(2003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2個省,省下設489個市鎮(2003年)。各省名稱如下:格羅寧根、弗里斯蘭、德倫特、歐弗艾塞爾、格爾德蘭、烏特勒支、北荷蘭、南荷蘭、西蘭、北布拉邦、林堡、弗雷佛蘭

4. 荷蘭是個怎樣的國家 (地理位置和風俗人情)

風車之國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荷蘭是歐洲西部一個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它的真正國名叫「尼德蘭」。「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是土地,合起來稱為「低窪之國」。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面積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實的「尼德蘭」。

荷蘭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有:造紙等作用,被譽為「風車之國」。荷蘭向來以風車聞名。而保存風車較多的地方,則是「小孩堤坊」。

小時候,你讀過這個故事吧?一個小男孩眼見堤坊上出現裂縫,海水滲入,他擔心村子將被海水淹沒,便用手指頭塞住堤坊,救了全村人…

如今,在這個地方還保留了19部風車,並且還能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荷蘭婦女。

直到8月26日為止,是今年荷蘭的「風車之日」。每逢星期六,小孩堤坊的風車將一起轉動,有的還開放內部,讓遊人參觀。

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在荷蘭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

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陸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根據當地的濕潤多雨、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他們對風車進行了改革。首先是給風車配上活動的頂篷。此外,為了能四面迎風,他們又把風車的頂篷安裝在滾輪上。這種風車,被稱為荷蘭式風車(如左圖)。

荷蘭風車,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一萬二千架,每台擁有6000匹馬力。這些風車用來碾穀物、粗鹽、煙葉、榨油,壓滾毛呢、毛氈、造紙,以及排除沼澤地的積水。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淪和人為魚鱉的威脅。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蒸汽機、內燃機、渦輪機的發展,依靠風力的古老風車曾一度變得暗淡無光,幾乎被人遺忘了。但是,因為風車利用的是自然風力,沒有污染、耗盡之虞,所以它不僅被荷蘭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為今日新能源的一種,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各樣的風車。荷蘭人很喜愛他們的風車,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贊美風車。風車的建築物,總是盡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節日,風車上圍上花環,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由於地勢較低,荷蘭人與水抗爭的歷史一直是個傳奇。

荷蘭境內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而靠近鹿特丹的Alexander Polder地區,更低於海平面6.5公尺之多。為了土地與大自然抗衡,荷蘭人建造堤防,阻擋海水,並利用風車產生動力將窪地的水抽干,填海造地,至今你所看到的荷蘭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並孕育著無數的生命。歷史上,荷蘭一度在16、17世紀海上航權時代取得相當的優勢,成為當時歐洲北海沿岸勢力最強的代表,我們稱之為荷蘭的「黃金時代」!1602到1799年一百多年間,東印度公司(VOC)從一家貿易公司躍身為對全球第一家的跨國企業,對荷蘭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尤其對阿姆斯特丹的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今天,從對阿姆斯特丹建築的風貌、運河的規劃等等,仍舊可以看出當時商業的蓬勃發展。此外,當時許多荷蘭北方、圍繞南海(Zuider Zee)的漁村,也成為東印度公司重要的港口。

盡管在築完堤壩後,原本的南海早已更名為艾塞湖(Ijsselmeer),但如珍珠項鏈般環繞湖畔的馬肯(Marken)、沃倫丹 (Volendam)、荷恩(Hoorn)、烏爾克(Urk)與史帕肯堡(Spakenburg)等漁村,以及坎朋(Kampen)、斯塔佛倫 (Stavoren)和恩克森等貿易城中,所遺留的傳統文化將這個地區也,形成了一個獨特且多彩多姿的區域,我們稱之為「北海黃金圈」 。

現今荷蘭仍然是世界上的最有競爭力的先進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貿易國。

荷蘭木鞋不過是一種工藝品,實際上,木鞋對於荷蘭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至少在歷史上是這樣的。因荷蘭土地太潮濕,木鞋最能防潮濕,而且經久不爛,因而成了荷蘭人的最愛。

【飲食】青魚是荷蘭聞名的小吃之一,也是荷蘭進行殖民掠奪的標志。遠在十四世紀,1384年,一個叫博克爾的荷蘭人發明了腌漬青魚辦法,於是捕魚業興旺起來。荷蘭以武力強佔了波羅地海沿岸,瑞典南部盛產青魚的斯霍恩島,成為荷蘭第一個殖民地。所以有人把荷蘭叫做「建築在青魚骨上的國家」。

5. 荷蘭是怎樣與海潮、水患進行不懈斗爭的

在世界上,有一個著名的與風暴潮抗爭的國家——荷蘭。「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它位於西歐,瀕臨北海,全境地勢低窪,河流縱橫,渠道交錯,堤壩密布,全國面積近5萬平方千米,其中有1/4位於海拔1米以下。荷蘭的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由於地低土潮,荷蘭人接受了法國高盧人發明的木鞋,並在幾百年的歷史中賦予其典型的荷蘭特色。由於這一帶潮差較大,極易發生風暴潮災害,所以長期以來,荷蘭人為了生存和發展,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受「滅頂之災」,他們與海潮、水患進行了堅持不懈地斗爭。

在這些與海的長期斗爭中,圍海造田是其中一項最有成效的措施,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類向海洋空間發展的一項重要活動。荷蘭首當其推是向海洋索取土地的著名國家。早在13世紀荷蘭人民就築堤壩攔海水,再以風車為動力挖泥和抽干圍堰內的水,到今天風車仍然是這個低地國家的代表景觀呢。幾百年來,荷蘭修築的攔海堤壩長達1800千米,增加土地面積60多萬公頃。如今荷蘭國土的20%都是通過人工填海造出來的。

6. 荷蘭是如何與大海斗爭索取土地的

荷蘭在與海的長期斗爭中,圍海造田是其中一項最有成效的措施,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類向海洋空間發展的一項重要活動。荷蘭首當其推是向海洋索取土地的著名國家。早在13世紀荷蘭人民就築堤壩攔海水,再以風車為動力挖泥和抽干圍堰內的水,到今天風車仍然是這個低地國家的代表景觀呢。幾百年來,荷蘭修築的攔海堤壩長達1800千米,增加土地面積60多萬公頃。如今荷蘭國土的20%都是通過人工填海造出來的。

7. 在作者眼中「真正的荷蘭」是怎麼樣的請簡要地寫一寫。(60字以內)

1、你所說的這篇文章為《牧場之國》,它描寫了荷蘭的風景。

2、在作者眼中「真正的荷蘭"是動物生活自由自在,奶牛的天堂、駿馬的世界、豬、羊、雞各種小動物的樂園,成為牧場之國。人們過著閑適、自由、安寧的生活。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7)荷蘭是如何擴展閱讀:

《牧場之國》課文原文


1、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

2、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有的牛背上蓋著防潮的毛氈。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著什麼。

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的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3、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成群的駿馬,匹匹剽肥體壯。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著的運河,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們飛馳到遠方。

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

4、般的綠色草原上,白色的綿羊,悠然自得。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麼表示贊許。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閑到欣賞著這屬於它們自己的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5、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金色的晚霞鋪在西天。遠處偶爾傳來汽笛聲,接著又是一片寂靜。在這里,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

運河之中,裝滿奶桶的船隻在舒緩平穩地行駛,滿載著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車、火車,不停地開往城市。車船過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最後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圈裡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牧場之國》課文賞析

1、荷蘭一向以「花之國」、「風車之國」、「運河之國」和「牧場之國」聞名於世。

2、本文正是從「牧場之國」的角度來展現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神秘含蓄。

白日里,牧場是動物們的天堂,無論是花色多樣的牛,還是駿馬或羊、豬、雞,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低地上」是那樣的悠然自得、愜意舒暢,廣闊無垠的草原無疑就是他的自由王國,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閑遊憩圖。

即使是傍晚出現了擠奶的人也並沒有打破草原寂靜,奶牛仍是「嚴肅沉默」,擠奶人更是「默默無語」,連船隻行駛也是舒緩平穩的,車船的到來與離去反襯出了草原的寂靜。

直到夜幕降臨,荷蘭更是沉入一片靜謐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靜夜圖。

3、課文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荷蘭牧場和運河交錯的獨特地形,看到了畜牲業尤其是奶牛和奶製品在荷蘭國計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蘭藍天、碧草、牛羊組成的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所以作者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這既是作者在向人們介紹荷蘭的特點,更是對荷蘭的美景發出的贊嘆。


8. 荷蘭是如何擁有龐大的殖民地的

17世紀前期,荷蘭已擁有龐大的殖民地。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早在16世紀末年,荷蘭就已開始了海外殖民侵略。它逐漸排擠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在東方的勢力,把貿易權奪到自己手裡。1597年,荷蘭商業遠征隊首次到達印度,此後繼續東進到爪哇和摩鹿加群島。1602年成立的荷屬東印度公司,享有印度洋和太平洋貿易的獨占權。它先後排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屬東印度公司和它相比,資本額要少十幾倍。它以巴達維亞為大本營,先後佔領爪哇、摩鹿加、錫蘭為殖民地。在印度、馬來亞、澳大利亞建殖民據點,還侵佔了重要的戰略據點模里西斯等地。這個公司特別注意榨取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採用直接掠奪、強迫貢納或不等價交換等各種卑鄙手段搜刮當地財富,利潤達幾百倍。為了保持歐洲市場上香料的高昂價格,有時焚毀大批寶貴的產品。荷蘭殖民者野蠻地屠殺當地居民,或掠賣為奴,把強占的土地開辟為種植園,使用奴隸勞動。

9. 荷蘭究竟是如何從超級大國,最後淪為無名之輩的

因為荷蘭進入航海時代實在是太晚了,雖然當時荷蘭也和英法一樣開始對海外進行殖民,但是因為荷蘭屬於後起之秀,因此佔領的地方都是英國和法國挑剩下的,而且荷蘭人的殖民策略和英法也完全不同,他們更傾向於在當地發展金融,但是英法不僅僅發展了金融投資,還對當地的工業也進行了升級,慢慢的自身軍事實力也開始發展起來了,荷蘭卻錯過了這個機會,隨後就被英法擠出了強國行列。

每次和英國打起來的時候,法國又從後面捅刀子,所以說荷蘭歷史上也是屢戰屢敗,到了後來荷蘭徹底被英國人打垮,還差點被法國給吞並了,雖然說後來的荷蘭人均依舊非常富裕,但是當時的貴族和商人卻喜歡把自己的財富轉變為金融資本,所以荷蘭的軍事發展一直沒有跟上其他國家,所以現在的荷蘭只能說是一個經濟強國,但不是軍事強國。

10. 荷蘭是如何對印度尼西亞進行侵略的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逐漸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的統治權。1610年,東印度公司在印尼委派總督進行統治。1619年,荷蘭人打敗英國人,佔領了雅加達,並以此為據點向整個印尼和亞洲地區擴張。荷蘭殖民者勢力的擴張及對印度尼西亞的掠奪,引起印尼人民的強烈仇恨。

熱點內容
2017語文全國卷一作文 發布:2025-09-14 12:18:46 瀏覽:940
九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4 11:59:11 瀏覽:788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
歷史游記 發布:2025-09-14 05:10:18 瀏覽:891
歪歪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5:06:45 瀏覽:144
健康教育字 發布:2025-09-14 03:12:43 瀏覽:564
師風師德體會培訓心得 發布:2025-09-14 02:35:01 瀏覽:571
輪指教學 發布:2025-09-14 01:44:11 瀏覽:413
師德師風感受 發布:2025-09-13 23:53:20 瀏覽:790
成都初中數學 發布:2025-09-13 20:04:01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