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信是什麼意思

信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4-26 12:52:51

Ⅰ 信是什麼意思啊

1、讀音:

(1)讀音:xìn;

(2)讀音shēn,古同「伸」。

2、字意:

(1)信,讀作xìn的基本字義

一是誠實,不欺騙,不懷疑,可靠的意思;

二是消息、 函件等意思。

(2)信,讀作shēn,一是中國姓氏中的讀音。二是舒展開,表白的意思。

3、信有多重含義,

(1)當形容詞使用時有以下含義

會意。從人,從言。就是說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是真心誠意。

例:信,誠也。《說文》;

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等。

(2)當動詞使用時,有一下含義

a 相信;

例:信任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b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不信由你。

c守信用等 。

(3)當名詞使用時的含義

a 信約;盟約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

b 符契;憑證 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

(4)當副詞使用時含義

a 放任;隨便 要不拿出綱紀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

b又如:信口胡沁;信著;信手拈來;信步。

Ⅱ 信是什麼意思

一、信的釋義:

1、崇奉:~仰。~徒。

2、消息:~息。杳無音~。

3、函件:~件。~箋。~鴿。~訪。

4、隨便,放任。

二、拼音:xìn

三、部首:亻

四、筆畫:撇、豎、點、橫、橫、橫、豎、橫折、橫

(2)信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相信

[xiāng xìn]

認為正確或確實而不懷疑:我~他們的試驗一定會成功。

2、自信

[zì xìn]

相信自己:~心。~能夠完成這個任務。

3、信心

[xìn xīn]

相信自己的願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滿懷~。~百倍。

4、信用

[xìn yòng]

能夠履行跟人約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講~。喪失~。

5、信封

[xìn fēng]

裝書信的封套。

Ⅲ 信的意思是什麼

信的意思是信息信號過去是把你想要說的事寫下來用信封傳弟現在科技發展一班用微信

Ⅳ 信字有什麼意思

信,兩個讀音:xìn和shēn。讀作xìn的基本字義是誠實,不欺騙,不懷疑,認為可靠的意思:也有消息、 函件等意思。中國姓氏中的讀音。

讀作shēn時古同「伸」,是舒展開,表白的意思。

結構:

[信]

部首:亻(單人旁)

結構:左右

筆順編號:324111251

鄭碼:NSVV

五筆:WY、WYG

U:4FE1

GBK:D0C5

主要釋義:

(a)誠實,不欺騙:~用。~守。~物。~貨。~誓旦旦。

(b) 不懷疑,認為可靠:~任。~托。~心。~念。

(c) 崇奉:~仰。~徒。

(d) 消息:~息。杳無音~。早知潮有~,嫁與弄潮兒。

(e) 指函件:~件。~箋。~鴿。~訪。信的別稱有書、札、簡、箋、緘、尺牘、尺索、鯉魚、鴻雁、朵雲、華翰等等

(f) 隨便,放任:~手(隨手)。~步(隨意走動,散步)。~筆。~意。

(g) 同「芯2」。(h) 姓。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中》《人字部》

信〔古文〕《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系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注》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庄三年》一宿為舍,再宿為信。《詩·豳風》於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注》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注》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為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注》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復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升人切。與申同。《易·系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注》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葉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葉上親。

按《正韻》雲: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葉矣。

Ⅳ 信,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信的真正含義是,是說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這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准和基本美德。

「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互守信用,藉以調整統治階級之間、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信」作為儒家的倫理范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漢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1、「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2、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Ⅵ 書信是什麼意思

一、 什麼是書信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是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交際工具。它具有明確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對象,並有固定的或慣用的格式。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得比較廣泛。二、書信的種類常見的有一般書信和專用書信兩大類。 書信定義和分類


定義:
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是用書面的形式向親人、朋友、同志問候、談話、聯系事宜。是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交際工具,它具有明確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對象,並有固定的或慣用的格式。
種類:
分為一般書信和專用書信
一般書信(寫作格式及範文)
是在自己有什麼事情想和親友、同學、同志聯系,或者想把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思想等情況告訴給對方,或者要了解對方的什麼情況,或者有求於對方時,所使用的一種文體。
一般書信的受信人是各種各樣的,可以是上級、下級、長輩、晚輩、親友、同志,甚至是敵對的人。
一般書信應用范圍廣泛,舉凡政治、學術、文學藝術、家務、時代風氣、人情世故等各個方面。一般書信屬於私人書信,通常是不公開的。書信作為與特定對象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可以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專用書信
是在特定范圍內因公務需要而寫的具有專門用途的書信。它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使用較為廣泛的應用文。
專用書信內容單一,格式固定,有標明性質的標題,署名處要加蓋公章,語言朴實、簡潔。
具體指介紹信、證明信、推薦信、感謝信、申請書、請柬等具有專門用途的書信。
專用書信有特定的格式和寫作要求,多用於個人與機關團體,或機關團體之間的公務聯系。

Ⅶ 我國古代典籍中出現的信有什麼含義,信對於個人,社會,國家又怎樣的重要意義

1、對國家而言,維持公共秩序與公平。以此建立一個誠信 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帶來的版收益將是無限的誠信這一權范疇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2、對個人而言,誠信是為人處事的立身之本,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前提。.誠信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它要求人們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 誠信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然諾的行為品質。

Ⅷ 《聖經》里信是什麼意思

聖經中的信是指信奉,信仰。字面的理解是「相信」的意思,但信必須是真信,而不能是假信,假信終究是不信。假如「信」了,那自然就要加入基督教,找到「組織」,不加入基督教仍然是假信。加入基督教後,認罪、洗禮等等,都是必經程序了。

Ⅸ 做人要言而有信中的信是什麼意思

古語曰:「言而有信」。「信」字的含義,簡單地說,就是一言既出,必定遵守,決不食言。《論語》中有「與朋友之交,言而有信」的說法;宋代大理學家程頤也說:「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還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諾千金,一言百系」等,講的都是一個意思:言而有信。從古至今,言而有信的人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不守信的人則受到人們的斥責。

Ⅹ 「信」的含義是什麼

信(拼音:xìn,shēn)。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最早見於金文。本義為言語真實,引申泛指誠實,不欺,又引申指信用,由此引申出確實義和可靠義,又可指消息,訊息。
康熙字典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系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庄三年》:一宿為舍,再宿為信。《詩·豳風》:於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註:宿也。
又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為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復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易·系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葉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葉上親。◎按《正韻》雲: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葉矣。

熱點內容
2017語文全國卷一作文 發布:2025-09-14 12:18:46 瀏覽:940
九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4 11:59:11 瀏覽:788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
歷史游記 發布:2025-09-14 05:10:18 瀏覽:891
歪歪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5:06:45 瀏覽:144
健康教育字 發布:2025-09-14 03:12:43 瀏覽:564
師風師德體會培訓心得 發布:2025-09-14 02:35:01 瀏覽:571
輪指教學 發布:2025-09-14 01:44:11 瀏覽:413
師德師風感受 發布:2025-09-13 23:53:20 瀏覽:790
成都初中數學 發布:2025-09-13 20:04:01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