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碼方式有哪些
❶ 條形碼常見的編碼方式有哪些
世界上常用的碼制有EAN條形碼、UPC條形碼、25條形碼、交叉25條形碼、庫德巴條形碼、Code39條形碼和Code128條形碼等。
二維碼國內用的最多的是漢信碼或快速響應矩陣碼(QR),其它還有PDF417,DataMatrix條碼。
條形碼可以標出物品的生產國、郵政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1)編碼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條形碼的組成
1、靜區
靜區是指條形碼左右兩端外側與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區域,是沒有任何符號的白色區域,僅用來提示條形碼閱讀器開始掃描。
2、起始符
起始符是指條形碼符號的第一位字元,標志一個條形碼符號的開始,閱讀器確認此字元存在後開始處理掃描脈沖。
3、數據符
數據符是指位於起始符後的字元,用來記錄一個條形碼的數據值,其結構異於起始符,允許雙向掃描。
4、終止符
終止符是指條形碼符號的最後一個字元,標志著一個條形碼的結束,閱讀器在確認該字元後停止工作。
❷ 目前常用的編碼方式有哪些(條碼技術)
一維碼用的比較多的是CODE39,CDDE128,GTIN-13(EAN13)、GTIN-14(ITF14)、GTIN-8(EAN8)和GTIN-12(UPC)。
二維碼國內用的最多的是漢信碼或快速響應矩陣碼(QR),其它還有PDF417,Data Matrix條碼。
❸ 什麼是編碼方式
所謂編碼方式就是指通過特定的壓縮技術,將某個視頻格式的文件轉換成另一種視頻格式文件的方式。目前視頻流傳輸中最為重要的編解碼標准有國際電聯的H.261、H.263,運動靜止圖像專家組的M-JPEG和國際標准化組織運動圖像專家組的MPEG系列標准,此外在互聯網上被廣泛應用的還有Real-Networks的RealVideo、微軟公司的WMT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
❹ 漢字的編碼有幾種各有什麼用途
漢字的編碼分為外碼、交換碼、機內碼、字形碼和地址碼。具體用途如下:
1、外碼(輸入碼)
外碼也叫輸入碼,是用來將漢字輸入到計算機中的一組鍵盤符號。常用的輸入碼有拼音碼、五筆字型碼、自然碼、表形碼、認知碼、區位碼和電報碼等,一種好的編碼應有編碼規則簡單、易學好記、操作方便、重碼率低、輸入速度快等優點,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2、交換碼(國標碼)
計算機內部處理的信息,都是用二進制代碼表示的,漢字也不例外。而二進制代碼使用起來是不方便的,於是需要採用信息交換碼。中國標准總局1981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即國標碼。
3、機內碼
根據國標碼的規定,每一個漢字都有了確定的二進制代碼,在微機內部漢字代碼都用機內碼,在磁碟上記錄漢字代碼也使用機內碼。
4、漢字的字形碼
字形碼是漢字的輸出碼,輸出漢字時都採用圖形方式,無論漢字的筆畫多少,每個漢字都可以寫在同樣大小的方塊中。通常用16×16點陣來顯示漢字。
5、漢字地址碼
漢字地址碼是指漢字型檔中存儲漢字字形信息的邏輯地址碼。它與漢字內碼有著簡單的對應關系,以簡化內碼到地址碼的轉換。
(4)編碼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1、機器自動識別漢字:計算機通過「視覺」裝置(光學字元閱讀器或其他),用光電掃描等方法識別漢字。
2、通過語音識別輸入:計算機利用人們給它配備的「聽覺器官」,自動辨別漢語語音要素,從不同的音節中找出不同的漢字,或從相同音節中判斷出不同漢字。
3、通過漢字編碼輸入:根據一定的編碼方法,由人藉助輸入設備將漢字輸入計算機。
❺ 根據編碼方式的不同,文本視頻圖片聲音有哪些文件類型
根據編碼方式的不同,文本視頻圖片聲音的文件類型有:
1、文本
文本文件類型:包括ASCII、MIME、.txt等格式。
(1)ASCII標准使得只含有ASCII字元的文本文件可以在Unix、Macintosh、Microsoft Windows、DOS和其它操作系統之間自由交互。
(2)文本文件在MIME標准中的類型為「text/plain」,此外,它通常還附加編碼的信息。在Mac OS X出現前,當Resource fork指定某一個文件的類型為「TEXT」時,Mac OS就認為這個文件是文本文件。
(3).txt是包含極少格式信息的文字文件的擴展名。.txt格式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它通常是指那些能夠被系統終端或者簡單的文本編輯器接受的格式。
2、視頻
(1)微軟視頻 :wmv、asf、asx。
(2)Real Player :rm、 rmvb。
(3)MPEG視頻 :mp4。
(4)手機視頻 :3gp。
(5)Apple視頻 :mov、m4v。
(6)其他常見視頻:avi、dat、mkv、flv、vob等
3、圖片
圖像格式即圖像文件存放的格式,通常有JPEG、TIFF、RAW、BMP、GIF、PNG等。由於數碼相機拍下的圖像文件很大,儲存容量卻有限,因此圖像通常都會經過壓縮再儲存。
4、音頻
(1)Wave格式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聲音文件格式,它符合P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 文件規范,用於保存WINDOWS平台的音頻信息資源,被WINDOWS平台及其應用程序所支持。
(2)AIFF是音頻交換文件格式的英文縮寫,是蘋果計算機公司開發的一種音頻文件格式。
(3)Audio文件是Sun Microsystems公司推出的一種經過壓縮的數字音頻格式,是Internet中常用的聲音文件格式。
(4)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動態圖像專家組)代表運動圖像壓縮標准,這里的音頻文件格式指的是MPGE標准中的音頻部分。
(5)RealAudio文件是RealNetworks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流式音頻(Streaming Audio)文件格式,它包含在RealNetworks公司所制定的音頻、視頻壓縮規范RealMedia中,主要用於在低速率的廣域網上實時傳輸音頻信息。
(6)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樂器數字介面)是數字音樂/合成樂器的統一國際標准,它定義了計算機音樂程序、合成器以及其他電子設備交換音樂信號的方式。
(5)編碼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編碼方式和文件類型的區別:
1、編碼方式則是指容器格式中數據的壓縮編碼方式,例如Mpeg-4,H.264,H.263,等等。而數據採用了何種編碼方式是無法單單從文件格式的後綴上看出來的。就是說你無法從一個蓋著蓋子的便當盒外面看出裡面裝了什麼配菜。
2、文件類型一般情況下從文件的後綴名就能看出來,比如AVI,Mp4,3gp,mov,rmvb等等。這些格式又叫做容器格式(container format),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裝東西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為一個便當盒,或者野餐籃(兄弟,你沒吃早飯吧)。
3、例如,Mpeg-4是視頻編碼方式,而Mp4是容器格式,兩者本來就不是一個范疇里的東西。
❻ 常用的差錯控制編碼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差錯控制編碼方法有:奇偶校驗、恆比碼、矩陣碼、循環冗餘校驗碼、卷積碼、Turbo碼。
1、奇偶校驗
奇偶校驗是一種校驗代碼傳輸正確性的方法。根據被傳輸的一組二進制代碼的數位中「1」的個數是奇數或偶數來進行校驗。採用奇數的稱為奇校驗,反之,稱為偶校驗。
採用何種校驗是事先規定好的。通常專門設置一個奇偶校驗位,用它使這組代碼中「1」的個數為奇數或偶數。若用奇校驗,則當接收端收到這組代碼時,校驗「1」的個數是否為奇數,從而確定傳輸代碼的正確性。
2、恆比碼
恆比碼一般指定比碼 。
定比碼是指一組碼中1和0的碼元個數成一定比例的一種編碼。換言之,它是選用比特序列中1和0碼元之比例為定值,所以又稱為恆比碼。定比碼是一種常用的檢錯碼。
3、矩陣碼
矩陣碼屬二維條碼的一種,是將圖文和數據編碼後,轉換成一個二維排列的多格黑白小方塊圖形。
矩陣式二維條形碼是以矩陣的形式組成,在矩陣相應元素位置上,用點(Dot)的出現表示二進制的 「1」,不出現表示二進制的 「0」,點的排列組合確定了矩陣碼所代表的意義。其中點可以是方點、圓點或其它形狀的點。矩陣碼是建立在電腦圖像處理技術、組合編碼原理等基礎上的圖形符號自動辨識的碼制,已較不適合用「條形碼」稱之。
4、循環冗餘校驗碼
循環冗餘校驗碼(CRC),簡稱循環碼,是一種常用的、具有檢錯、糾錯能力的校驗碼,在早期的通信中運用廣泛。循環冗餘校驗碼常用於外存儲器和計算機同步通信的數據校驗。奇偶校驗碼和海明校驗碼都是採用奇偶檢測為手段檢錯和糾錯的(奇偶校驗碼不具有糾錯能力),而循環冗餘校驗則是通過某種數學運算來建立數據位和校驗位的約定關系的。
5、卷積碼
卷積碼將k個信息比特編成n個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別適合以串列形式進行傳輸,時延小。卷積碼的糾錯性能隨m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錯率隨N的增加而指數下降。在編碼器復雜性相同的情況下,卷積碼的性能優於分組碼。
6、Turbo碼
Turbo碼是Claude.Berrou等人在1993年首次提出的一種級聯碼。Turbo碼有一重要特點是其解碼較為復雜,比常規的卷積碼要復雜的多,這種復雜不僅在於其解碼要採用迭代的過程,而且採用的演算法本身也比較復雜。這些演算法的關鍵是不但要能夠對每比特進行解碼,而且還要伴隨著解碼給出每比特譯出的可靠性信息,有了這些信息,迭代才能進行下去。
(6)編碼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差錯控制編碼是指在實際信道上傳輸數字信號時,由於信道傳輸特性不理想及加性雜訊的影響,所收到的數字信號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錯誤。
為了在已知信噪比的情況下達到一定的誤比特率指標,首先應合理設計基帶信號,選擇調制、解調方式,採用頻域均衡和時域均衡,使誤比特率盡可能降低,但若誤比特率仍不能滿足要求,則必須採用信道編碼,即差錯控制編碼。
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做法是:在發送端被傳輸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監督碼元,這些多餘的碼元與信息碼元之間以某種確定的規則相互關聯(約束)。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規則檢驗信息碼元與監督碼元之間的關系,一旦傳輸過程中發生差錯,則信息碼元與監督碼元之間的關系將受到破壞,從而可以發現錯誤,乃至糾正錯誤。研究各種編碼和解碼方法正式差錯控制編碼所要解決的問題。
❼ 編碼方式是什麼
搞清常用編碼特性是解決字元集編碼問題的基礎。字元集編碼的識別與轉換、分析各種亂碼產生的原因、編程操作各種編碼字元串(例如字元數計算、截斷處理)等都需要弄清楚編碼的特性。
了解一種字元集編碼主要是要了解該編碼的編碼范圍,編碼對應的字元集(都包含哪些字元),和其他字元集編碼之間的關系等。
ASCII
ASCII碼是7位編碼,編碼范圍是0x00-0x7F。ASCII字元集包括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和標點符號等字元。其中0x00-0x20和0x7F共33個控制字元。
只支持ASCII碼的系統會忽略每個位元組的最高位,只認為低7位是有效位。HZ字元編碼就是早期為了在只支持7位ASCII系統中傳輸中文而設計的編碼。早期很多郵件系統也只支持ASCII編碼,為了傳輸中文郵件必須使用BASE64或者其他編碼方式。
GB2312
GB2312是基於區位碼設計的,區位碼把編碼表分為94個區,每個區對應94個位,每個字元的區號和位號組合起來就是該漢字的區位碼。區位碼一般 用10進制數來表示,如1601就表示16區1位,對應的字元是「啊」。在區位碼的區號和位號上分別加上0xA0就得到了GB2312編碼。
區位碼中01-09區是符號、數字區,16-87區是漢字區,10-15和88-94是未定義的空白區。它將收錄的漢字分成兩級:第一級是常用漢字 計3755個,置於16-55區,按漢語拼音字母/筆形順序排列;第二級漢字是次常用漢字計3008個,置於56-87區,按部首/筆畫順序排列。一級漢 字是按照拼音排序的,這個就可以得到某個拼音在一級漢字區位中的范圍,很多根據漢字可以得到拼音的程序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編寫的。
GB2312字元集中除常用簡體漢字字元外還包括希臘字母、日文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俄語西里爾字母等字元,未收錄繁體中文漢字和一些生僻字。可以用繁體漢字測試某些系統是不是只支持GB2312編碼。
GB2312的編碼范圍是0xA1A1-0x7E7E,去掉未定義的區域之後可以理解為實際編碼范圍是0xA1A1-0xF7FE。
EUC-CN可以理解為GB2312的別名,和GB2312完全相同。
區位碼更應該認為是字元集的定義,定義了所收錄的字元和字元位置,而GB2312及EUC-CN是實際計算機環境中支持這 種字元集的編碼。HZ和ISO-2022-CN是對應區位碼字元集的另外兩種編碼,都是用7位編碼空間來支持漢字。區位碼和GB2312編碼的關系有點像 Unicode和UTF-8。
GBK
GBK編碼是GB2312編碼的超集,向下完全兼容GB2312,同時GBK收錄了Unicode基本多文種平面中的所有CJK漢字。同 GB2312一樣,GBK也支持希臘字母、日文假名字母、俄語字母等字元,但不支持韓語中的表音字元(非漢字字元)。GBK還收錄了GB2312不包含的 漢字部首符號、豎排標點符號等字元。
GBK的整體編碼范圍是為0x8140-0xFEFE,不包括低位元組是0×7F的組合。高位元組范圍是0×81-0xFE,低位元組范圍是0x40-7E和0x80-0xFE。
低位元組是0x40-0x7E的GBK字元有一定特殊性,因為這些字元佔用了ASCII碼的位置,這樣會給一些系統帶來麻煩。
有些系統中用0x40-0x7E中的字元(如「|」)做特殊符號,在定位這些符號時又沒有判斷這些符號是不是屬於某個 GBK字元的低位元組,這樣就會造成錯誤判斷。在支持GB2312的環境下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支持GBK的環境中小於0x80的某個位元組未必就 是ASCII符號;另外就是最好選用小於0×40的ASCII符號做一些特殊符號,這樣就可以快速定位,且不用擔心是某個漢字的另一半。Big5編碼中也存在相應問題。
CP936和GBK的有些許差別,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把CP936當作GBK的別名。
GB18030
GB18030編碼向下兼容GBK和GB2312,兼容的含義是不僅字元兼容,而且相同字元的編碼也相同。GB18030收錄了所有Unicode3.1中的字元,包括中國少數民族字元,GBK不支持的韓文字元等等,也可以說是世界大多民族的文字元號都被收錄在內。
GBK和GB2312都是雙位元組等寬編碼,如果算上和ASCII兼容所支持的單位元組,也可以理解為是單位元組和雙位元組混合的變長編碼。GB18030編碼是變長編碼,有單位元組、雙位元組和四位元組三種方式。
GB18030的單位元組編碼范圍是0x00-0x7F,完全等同與ASCII;雙位元組編碼的范圍和GBK相同,高位元組是0x81-0xFE,低位元組 的編碼范圍是0x40-0x7E和0x80-FE;四位元組編碼中第一、三位元組的編碼范圍是0x81-0xFE,二、四位元組是0x30-0x39。
Windows中CP936代碼頁使用0x80來表示歐元符號,而在GB18030編碼中沒有使用0x80編碼位,用其他位置來表示歐元符號。這可以理解為是GB18030向下兼容性上的一點小問題;也可以理解為0x80是CP936對GBK的擴展,而GB18030隻是和GBK兼容良好。
BIG5
Big5是雙位元組編碼,高位元組編碼范圍是0x81-0xFE,低位元組編碼范圍是0x40-0x7E和0xA1-0xFE。和GBK相比,少了低位元組是0x80-0xA0的組合。0x8140-0xA0FE是保留區域,用於用戶造字區。
Big5收錄的漢字只包括繁體漢字,不包括簡體漢字,一些生僻的漢字也沒有收錄。GBK收錄的日文假名字元、俄文字元Big5也沒有收錄。因為Big5當中收錄的字元有限,因此有很多在Big5基礎上擴展的編碼,如倚天中文系統。Windows系統上使用的代碼頁CP950也可以理解為是對Big5的擴展,在Big5的基礎上增加了7個漢字和一些符號。Big5編碼對應的字元集是GBK字元集的子集,也就是說Big5收錄的字元是GBK收錄字元的一部分,但相同字元的編碼不同。
因為Big5也佔用了ASCII的編碼空間(低位元組所使用的0x40-0x7E),所以Big5編碼在一些環境下存在和GBK編碼相同的問題,即低位元組范圍為0x40-0x7E的字元有可能會被誤處理,尤其是低位元組是0x5C("/")和0x7C("|")的字元。可以參考GBK一節相應說明。
盡管有些區別,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把CP950當作Big5的別名。
ISO-8859-1
ISO-8859-1編碼是單位元組編碼,向下兼容ASCII,其編碼范圍是0x00-0xFF,0x00-0x7F之間完全和ASCII一致,0x80-0x9F之間是控制字元,0xA0-0xFF之間是文字元號。
ISO-8859-1收錄的字元除ASCII收錄的字元外,還包括西歐語言、希臘語、泰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對應的文字元號。歐元符號出現的比較晚,沒有被收錄在ISO-8859-1當中。
因為ISO-8859-1編碼范圍使用了單位元組內的所有空間,在支持ISO-8859-1的系統中傳輸和存儲其他任何編碼的位元組流都不會被拋棄。換言之,把其他任何編碼的位元組流當作ISO-8859-1編碼看待都沒有問題。這是個很重要的特性,MySQL資料庫默認編碼是Latin1就是利用了這個特性。ASCII編碼是一個7位的容器,ISO-8859-1編碼是一個8位的容器。
Latin1是ISO-8859-1的別名,有些環境下寫作Latin-1。
UCS-2和UTF-16
Unicode組織和ISO組織都試圖定義一個超大字元集,目的是要涵蓋所有語言使用的字元以及其他學科使用的一些特殊符號,這個字元集就是通用字元集(UCS,Universal Character Set)。這兩個組織經過協調,雖然在各自發展,但定義的字元位置是完全一致的。ISO相應的標準是ISO 10646。Unicode和ISO 10646都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所以會有不同的版本號來標明不同的發展階段,每個Unicode版本號都能找到相對應的ISO 10646版本號。
ISO 10646標準定義了一個31位的字元集。前兩個位元組的位置(0x0000-0xFFFD)被稱為基本多語言面(Basic Multilingual Plane, BMP) ,超出兩個位元組的范圍稱作輔助語言面。BMP基本包括了所有語言中絕大多數字元,所以只要支持BMP就可以支持絕大多數場合下的應用。Unicode 3.0對應的字元集在BMP范圍內。
UCS字元集為每個字元分配了一個位置,通常用「U」再加上某個字元在UCS中位置的16進制數作為這個字元的UCS表示,例如「U+0041」表示字元「A」。UCS字元U+0000到U+00FF與ISO-8859-1完全一致。
UCS-2、UTF-16是UCS字元集(或者說是Unicode字元集)實際應用中的具體編碼方式。UCS-2是兩個位元組的等寬編碼,因為只是使用了兩個位元組的編碼空間,所以只能對BMP中的字元做編碼。UTF-16是變長編碼,用兩個位元組對BMP內的字元編碼,用4個位元組對超出BMP范圍的輔助平面內的字元作編碼。
UCS-2不同於GBK和Big5,它是真正的等寬編碼,每個字元都使用兩個位元組,這個特性在字元串截斷和字元數計算時非常方便。
UTF-16是UCS-2的超集,UTF-16編碼的兩位元組編碼方式完全和UCS-2相同,也就是說在BMP的框架內UCS-2完全等同與UTF-16。實際情況當中常常把UCS-16當作UCS-2的別名。
UCS-2和UTF-16在存儲和傳輸時會使用兩種不同的位元組序,分別是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大尾和小尾)。例如「啊」(U+554A)用big endian表示就是0x554A,用little endian表示就是0x4A55。UCS-2和UTF-16默認的位元組序是big endian方式。在傳輸過程中為了說明位元組序需要在位元組流前加上BOM(Byte order Mark),0xFEFF表示是big endian,0xFFFE表示是little endian。UCS-2BE、UCS-2LE是實際應用中使用的編碼名稱,對應著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UTF-16BE、UTF-16LE也是如此。因為默認是BE位元組序,所以可以把UCS-2當做是UCS-2BE的別名。
在UCS編碼中有一個叫做「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字元,它的編碼是U+FEFF,是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字元。UCS規范建議我們在傳輸位元組流前,先傳輸字元「ZERO WIDTH NO-BREAK SPACE」,如果傳輸的ZERO WIDTH NO-BREAK SPACE是0xFEFF就說明是big endian,反之就是little endian。
UCS-2和UTF-16也可以理解為和ASCII以及ISO-8859-1兼容,在ASCII編碼或者ISO-8859-1編碼的每個位元組前加上0x00,就得到相應字元的UCS-2編碼。
UCS-2和UTF-16中會使用0x00作為某個字元編碼的一部分,某些系統會把0x00當作字元串結束的標志,在處理UCS-2或UTF-16編碼時會出現問題。
UTF-8
UTF-8是UCS字元集的另一種編碼方式,UTF-16的每個單元是兩個位元組(16位),而UTF-8的每個單元是一個位元組(8位)。UTF-16中用一個或兩個雙位元組表示一個字元,UTF-8中用一個或幾個單位元組表示一個字元。
可以認為UTF-8編碼是根據一定規律從UCS-2轉換得到的,從UCS-2到UTF-8之間有以下轉換關系:
UCS-2 UTF-8
U+0000 - U+007F 0xxxxxxx
U+0080 - U+07FF 110xxxxx 10xxxxxx
U+0800 - U+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例如「啊」字的UCS-2編碼是0x554A,對應的二進制是0101 0101 0100 1010,轉成UTF-8編碼之後的二進制是1110 0101 10 010101 10 001010,對應的十六進制是0xE5958A。
UCS-4也是一種UCS字元集的編碼方式,是使用4個位元組的等寬編碼,可以用UCS-4來表示BMP之外的輔助面字元。UCS-2中每兩個位元組前再加上0x0000就得到了BMP字元的UCS-4編碼。從UCS-4到UTF-8也存在轉換關系,根據這種轉換關系,UTF-8最多可以使用六個位元組來編碼UCS-4。
根據UTF-8的生成規律和UCS字元集的特性,可以看到UTF-8具有的特性:
UTF-8完全和ASCII兼容,也就是說ASCII對應的字元在UTF-8中和ASCII編碼完全一致。范圍在0x00-0x7F之內的字元一定是ASCII字元,不可能是其他字元的一部分。GBK和Big5都存在的缺陷在UTF-8中是不存在的。
大於U+007F的UCS字元,在UTF-8編碼中至少是兩個位元組。
UTF-8中的每個字元編碼的首位元組總在0x00-0xFD之間(不考慮UCS-4支持的情況,首位元組在0x00-0xEF之間)。根據首位元組就可以判斷之後連續幾個位元組。
非首位元組的其他位元組都在0x80-0xBF之間;0xFE和0xFF在UTF-8中沒有被用到。
GBK編碼中的漢字字元都在UCS-2中的范圍都在U+0800 - U+FFFF之間,所以每個GBK編碼中的漢字字元的UTF-8編碼都是3個位元組。但GBK中包含的其他字元的UTF-8編碼就不一定是3個位元組了,如GBK中的俄文字元。
在UTF-8的編碼的傳輸過程中即使丟掉一個位元組,根據編碼規律也很容易定位丟掉的位置,不會影響到其他字元。在其他雙位元組編碼中,一旦損失一個位元組,就會影響到此位元組之後的所有字元。從這點可以看出UTF-8編碼非常適合作為傳輸編碼
❽ 信息編碼方式有哪些
編碼方式有哪些_簡述常用的編碼方式
1、ASCII碼
學過計算機的人都知道ASCII碼,總共有128個,用一個位元組的低7位表示,0~31是控制字元如換行回車刪除等;32~126是列印字元,可以通過鍵盤輸入並且能夠顯示出來。
2、ISO-8859-1
128個字元顯然是不夠用的,於是ISO組織在ASCII碼基礎上又制定了一些列標准用來擴展ASCII編碼,它們是ISO-8859-1~ISO-8859-15,其中ISO-8859-1涵蓋了大多數西歐語言字元,所有應用的最廣泛。ISO-8859-1仍然是單位元組編碼,它總共能表示256個字元。
3、GB2312
它的全稱是《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它是雙位元組編碼,總的編碼范圍是A1-F7,其中從A1-A9是符號區,總共包含682個符號,從B0-F7是漢字區,包含6763個漢字。
4、GBK
全稱叫《漢字內碼擴展規范》,是國家技術監督局為windows95所制定的新的漢字內碼規范,它的出現是為了擴展GB2312,加入更多的漢字,它的編碼范圍是8140~FEFE(去掉XX7F)總共有23940個碼位,它能表示21003個漢字,它的編碼是和GB2312兼容的,也就是說用GB2312編碼的漢字可以用GBK來解碼,並且不會有亂碼。
5、GB18030
全稱是《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是我國的強制標准,它可能是單位元組、雙位元組或者四位元組編碼,它的編碼與GB2312編碼兼容,這個雖然是國家標准,但是實際應用系統中使用的並不廣泛。
6、UTF-16
說到UTF必須要提到Unicode(UniversalCode統一碼),ISO試圖想創建一個全新的超語言字典,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可以通過這本字典來相互翻譯。可想而知這個字典是多麼的復雜,關於Unicode的詳細規范可以參考相應文檔。Unicode是Java和XML的基礎,下面詳細介紹Unicode在計算機中的存儲形式。
UTF-16具體定義了Unicode字元在計算機中存取方法。UTF-16用兩個位元組來表示Unicode轉化格式,這個是定長的表示方法,不論什麼字元都可以用兩個位元組表示,兩個位元組是16個bit,所以叫UTF-16。UTF-16表示字元非常方便,每兩個位元組表示一個字元,這個在字元串操作時就大大簡化了操作,這也是Java以UTF-16作為內存的字元存儲格式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7、UTF-8
UTF-16統一採用兩個位元組表示一個字元,雖然在表示上非常簡單方便,但是也有其缺點,有很大一部分字元用一個位元組就可以表示的現在要兩個位元組表示,存儲空間放大了一倍,在現在的網路帶寬還非常有限的今天,這樣會增大網路傳輸的流量,而且也沒必要。而UTF-8採用了一種變長技術,每個編碼區域有不同的字碼長度。不同類型的字元可以是由1~6個位元組組成。
UTF-8有以下編碼規則:
如果一個位元組,最高位(第8位)為0,表示這是一個ASCII字元(00-7F)。可見,所有ASCII編碼已經是UTF-8了。
如果一個位元組,以11開頭,連續的1的個數暗示這個字元的位元組數,例如:110xxxxx代表它是雙位元組UTF-8字元的首位元組。
如果一個位元組,以10開始,表示它不是首位元組,需要向前查找才能得到當前字元的首位元組。
❾ 視頻的編碼方式有哪些與格式一樣嗎
很多啊,常見的有MPEG系列的編碼方式(當然,也包括很多子類如MPEG-1、專MPEG-2、AVC(H264)、DivX、vidx等)real的RV40。還有WMV2。總屬之很多啦。與之相對應的格式也是不一樣的。 MPEG-1對應的格式是dat也就是傳說中的VCD。那MPEG-2對應的格式VOB就是傳說中的DVD嘍。MPEG-4(AVC。DivX什麼的都是他的手下)對應的是AVI(mp4好像也是)。RV40對應的自然是RMVB呼啦的。至於WMV2,對應的就是WMV唄。 現在視頻格式沒有硬性的規范,很亂,這也是各類播放器需要很多解碼器的原因(對付那麼多不同規格的視頻耶)
❿ 計算機有哪些編碼方式
指電腦內部代表字母或數字的方式,常見的編碼方式有:ASCII編碼、GB2312編碼(簡體中文)、GBK、BIG5編碼(繁體中文)、ANSI編碼、Unicode、UTF-8編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