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高燒怎麼辦
A. 寶寶發燒39.5怎麼辦
網路經驗有好多的經驗分享,你可以根據自己家寶寶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要因人而異,僅供參考: 孩子發熱了怎麼辦? 只要孩子發熱時精神不是很差,溫度沒超過39.5℃,家長也可以自己處理。 孩子發燒有個規律: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則說明孩子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腳變暖,出汗了,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 家長遇到孩子發熱時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後,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這時再看小嬰兒,鼻子通了,呼吸平穩了,溫度也降下來了。這時,家長再把寶寶叫醒,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如初。我兒子一歲前有幾次感冒發燒都是用這種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鍾,最長的一次捂了一個半小時,我的手都麻了,才見兒子頭上冒汗。所以在給寶寶用手心捂前囟門時,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男士的熱量大,寶寶容易出汗。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發熱時手腳發冷、舌苔發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家長可以用生薑紅糖水給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錯的,如果生薑紅糖水裡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效果會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裡面加上兩片生薑、兩段蔥、幾滴醋,煮好後,去掉姜、蔥,喂給孩子吃,能祛寒、發汗,退熱的效果不錯,孩子也願意吃。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孩子退熱後就不要加蔥了,舌苔不再發白時,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手腳不冷,但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發紅,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就不能喝生薑紅糖水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沖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能消內熱。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幾次小便,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體溫才會下降,上火的症狀也才會好轉。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發熱,則說明體內有內熱或炎症,家長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鍾後給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發熱時,就不要再喝了。同時盡量給孩子多喝水,吃新鮮的水果,飲食要相對清淡,不能吃魚、蝦,只能吃其他肉類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體溫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熱,說明孩子發熱是身體內寒重及虧虛引起的,這時仍要給孩子喝生薑紅糖蔥水,最好再配合艾葉水泡腳祛寒,而且可以讓孩子喝肉湯和淡淡的雞湯,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給孩子及時補充營養,同時讓孩子多喝水。 6.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腳心,把熱往下引,等腳搓熱了,再搓小腿,上下來回搓,把小腿搓熱後,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後背和耳朵,最後搓孩子頭頂正中的百會穴。 家長在幫孩子按摩時不可太用力,要輕輕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著急,一邊搓,一邊讓孩子多喝些溫開水。如果孩子燒還不退,可用溫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膚擦紅、擦熱,讓孩子的身體自行散熱。 如果孩子還是手腳發涼,則說明受寒較重,家長可連續給孩子多喝幾次生薑紅糖蔥水,這樣處理後,孩子多半都能降溫。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喝蔥姜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發熱時,要先喝蔥姜紅糖水,然後再按摩。 有一次,一個5歲的男孩因吹空調受涼感冒發熱,我教給他媽媽這種方法。過了3天,孩子的媽媽來找我,她說,按照我的方法給孩子按摩後,孩子的燒就退了,即使一天連續發燒3次,按摩都能管用,可後來發現孩子有點兒喘,又趕緊帶孩子去醫院輸液了。我問她,你給孩子喝薑糖水了嗎?她說沒有。我說,孩子明明是吹空調受涼引起的感冒,你應該首先給孩子祛寒,讓孩子全身暖起來再按摩,如果只是單給孩子按摩,按摩多了,孩子就容易氣虛,這樣孩子體內有寒,同時咳嗽再加上氣虛,自然就喘了。第二天的治療非常關鍵,如果治好了,病情就不會再反彈,孩子也不會再發熱了;但如果孩子體內的寒濕過重,還沒祛干凈,孩子會在下午以後又燒起來。 上面說的是家長可以自行處理的小兒發熱,但是有些情況是必須送醫院的。 孩子患感冒、發熱後出現哪些症狀應及時送醫院呢? 1.高燒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現驚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時有喉喘鳴聲。 5.感冒後孩子呼吸加快(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呼吸次數每分鍾≥60次,2個月至1歲的兒童每分鍾呼吸≥50次,1~4歲的兒童每分鍾呼吸≥40次),可能引發了輕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並出現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氣時胸壁下部凹陷,這是由於肺部組織彈力差,吸氣費力所致;若孩子吸氣時僅有肋間或鎖骨上方軟組織內陷,則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徵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可能是重度肺炎。 發燒是人體的國防系統和外來入侵的病原作戰的結果,發熱越高,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 三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由於免疫功能尚沒有發育成熟,抵抗力不強,即使有嚴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熱。 常見的高熱例子就是幼兒急疹,這個疾病多發於6-9個月的嬰兒,體溫一般都在39度以上,高燒三天。但孩子的精神一般很好,72小時體溫的消退,顏面軀干出現紅色皮疹,2-3天皮疹消失痊癒,幾乎沒有任何後遺症。 同時發熱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發燒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少對人體的破壞。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適的生長溫度就是37度,溫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會明顯降低。不要著急把體溫減至正常! 高熱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可以引起機體代謝障礙和各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重要器官的損傷。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尤其是5歲以下患兒在發熱時易發生驚厥,從而對大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故對小兒發熱,尤其是高熱應及時予以退熱處理。 一、 臨床有哪些退熱葯物 1、 對乙醯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嬰兒和兒童高熱時的首選退熱葯。它的解熱作用緩和而持久,以療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為特點。 2、 布洛芬,退熱速度快,效果顯著,且退熱持續時間可維持6~8小時,副作用小,可以減少服葯的次數。副作用相對較小。 3、 阿司匹林,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相對較大。一般小劑量短時使用,還是比較安全的。臨床常用賴氨匹林注射給葯,見效快。但是小兒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征(一種嚴重疾病)的現象屢有報道,需要密切注意。 4、 尼美舒利,一種新型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退熱效果相對布洛芬好,但副作用相對也較大,特別是對肝臟的副作用屢有報道。 5、 消炎痛,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具有較強而持久的退熱效果,由於本品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對肝功、腎臟和血液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情況下都不採用。 6、 安乃近,是一個古老的退熱葯物,退熱效果迅速,由於可引起粒細胞減少、腎損傷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只有在急性高熱且病情急重,又無其他有效解熱葯可用的情況下,才用於緊急退熱。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證安全。口服給葯已不被採用,可使用20%溶液進行滴鼻退熱。 7、 中葯退熱葯,很多中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熱作用,但由於中葯退熱作用緩慢,而且所含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薦家長選用中葯作為退熱葯物使用。 8、 注意:一般情況退燒葯的退燒效果和副作用成正比!效果越好,副作用越大。 二、 如何使用退熱葯物 1、 如果體溫低於38.5℃,精力旺盛,
B. 寶寶發燒怎麼辦
1、溫水擦浴 用毛巾蘸上溫水(水溫不感燙手為宜)在頸部、腋窩、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鍾。亦可用市售的「退熱帖」貼(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 2、服用退燒葯 寶寶發燒超過38.5度時,醫生會考慮使用口服劑或肛門塞劑來為寶寶退燒。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顯時,可口服退熱葯降溫。 3、通風散熱 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調,室溫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4、保證水分 多飲水,吃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5、脫掉過多的衣服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C. 寶寶高燒怎麼辦
孩子高熱可以給孩子口服布洛芬顆粒配合上物理降溫來治療。 引起孩子高熱的原因比較多常見的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是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一下明確了診斷以後再對症用葯治療
D. 嬰幼兒發燒怎麼辦
一、寶寶發燒在39度以下,可以在家進行護理,選擇物理降溫,將溫水擦拭新生兒的額頭、耳根、腋下、手心、腳心等部位。這樣可以降溫。
二、補充水分:增加體循環從而增加排泄量。
三、給寶寶洗溫水澡,這樣有利於退燒。
溫馨提示:
A、寶寶發燒時不能採用捂汗的方式進行退熱,這樣越捂越熱。
B、病情嚴重時,及時送醫到兒科就診。
E. 小孩子發燒怎麼辦
小孩子發燒怎麼辦呢?
1、可以用溫水擦拭寶寶的全身。用一塊干凈柔軟的毛巾,打一盆溫水,打濕毛巾幫寶寶擦拭額頭、腋下以及四肢等部位,可以促進散熱。
2、採取冰敷。可以採取適量的冰塊,放在孩子的額頭敷一下,但是一定要用冰袋隔開,預防冰塊凍傷了孩子。但是這種方法,對於6個月之內的孩子是不適宜的,家長是要注意的。
3、幫孩子洗個溫水澡。孩子發燒,主要就是不能散熱,所以給孩子洗澡是能夠散熱的。但是洗完澡後要趕緊做好保暖工作,趕緊把身體的水擦乾,穿好衣服,但是不要穿太多。
孩子發燒,家長是很緊張的。孩子在發燒期間,如果體溫沒有達到38.5,暫時不用服葯治療的,優先採取物理降溫,不要一發燒就馬上服葯。家長要多喂孩子喝水,保持室內通風。
F. 孩子高燒不退怎麼辦
葯物退燒法 退燒葯的使用有技巧,有原則,了解它的用葯原則,才能達到良好效果。一般退燒葯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它們各有不同的使用原則-- ●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 ●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好。但阿斯匹靈可能會引發雷氏癥候群,所以某些特定時期不能使用,例如寶寶患有水痘或流感時。 ●栓劑是從肛門塞入的葯物,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速。如果孩子拒絕口服葯物,退熱栓就是最好的選擇。使用時,寧願少用一些,燒退得慢一些,也不要大量使用。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不僅會導致體溫陡降,葯物反覆刺激肛門後,還易造成寶寶腹瀉。 ●針劑是最不安全的退燒葯物,不是非常必要時,一般不建議使用。 注意 不同退燒葯最好不要並用,如果劑量控制不好,會有隱患。更不可為了加強退燒效果,為寶寶多服幾次退燒葯或將劑量增加。要知道退燒葯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使體溫重新升高。 物理降溫法 物理降溫適用於高熱而循環良好的患兒。特點是方法簡單,不良反應少。 ●溫水擦浴 適用於高熱寶寶。水溫應略低於寶寶的皮膚溫度(即32℃-34℃)。皮膚接受冷刺激後,可使毛細血管收縮,繼而又擴張,達到降溫效果。擦浴時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動擴張,促進熱的發散。注意擦浴時用力要均勻,輕輕按摩幾下,還可以促進血管擴張。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鍾。溫水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讓寶寶舒適平卧,並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酒精擦浴 使用酒精擦浴時要注意酒精的濃度,一般以30%-50%濃度為宜。酒精不要太涼,溫度以32℃-35℃為宜。用紗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後,有規律地擦拭。通常是先從患兒的頸部開始,自上而下地沿上臂外側擦至手背。然後經腋窩沿上臂內側擦至手心。上肢擦完後,自頸部向下擦試後背,擦浴的同時用另一隻手輕輕按摩拍打後背,以促進血液循環。最後自髂部開始擦拭下肢,方法與擦拭上肢相同。每個部位擦拭3分鍾左右。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溝、足心等部位時停留時間應稍長些,以提高散熱效果。 寶寶皮膚嬌嫩,擦浴時動作要輕,不可過度用力,以免損傷皮膚。酒精擦浴過程中應注意為寶寶保暖,身體暴露部位不要多,擦拭過的部位及時蓋好衣被。擦浴時如發現寶寶寒戰、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應停止擦浴,蓋好衣被保溫,並及時請醫生診治。對嬰兒和體質虛弱的小兒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頭部冷敷 頭部冷敷適合寶寶的一般發熱,尤其適合低溫寶寶。將毛巾用涼水浸濕後敷在寶寶前額部,每5-10分鍾更換一次。也可將水袋中灌上涼水,枕在腦下。 ●冷鹽水灌腸 冷鹽水灌湯的降溫效果顯著,但不適合家庭中操作。 提醒 1、擦浴前最好先在患兒頭部放置一個冰袋,這樣既有助於降溫,又可防止由於擦浴時表皮血管收縮,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 2、胸部、腹部及後頸部對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和腹瀉等不良反應,不宜做溫水、酒精擦浴。 3、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溫水擦浴降溫。 各年齡段寶寶血液細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稱第1日第2~7日第2周3個月6個月1~2歲4~5歲 紅細胞(×1012/L)RBC5.7~6.45.2~5.74.23.94.24.34.4 血紅蛋白測定(g/L)HGB180~195163~180150111123118134 白細胞(×109/L)WBC201512-12118 中性粒細胞N%0.650.400.350.30.310.360.58 淋巴細胞L%0.200.400.550.630.60.560.34 血小板(×109/L)PLT150-250150-250150-250250250-300250-300250-300 血紅蛋白(Hb)(克/DL):男性12-16女性11-15 血小板記數(Plt):10-30萬/立方毫米 紅細胞(RBC)(萬/立方毫米):男性400-500女性350-500 白細胞(WBC)(/立方毫米):新生兒10000-20000兒童5000-11000成人4000-10000 嗜中性粒細胞(NEU)(%):50-70 嗜酸性粒細胞(EOS)(%):0.5-5 嗜鹼性粒細胞(BASO)(%):0-1 淋巴細胞(LEM)(%):20-40 單核細胞(ONO)(%):3-8 紅細胞比積(HCT)(%):男性40-50女性37-48 . 小兒感冒的主要症狀有發熱、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時可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尤其周歲以內的患兒全身症狀重,多為高熱、不吃奶,甚至還有抽風等。看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十分著急。那麼,該怎樣給患兒合理用葯呢?以下幾點,供使用時參考: (1)不要急於退熱。不急於給小兒退熱有幾方面的原因: ①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於小兒成長發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 ②不到高熱不用葯。體溫達到39度以上就必須用葯,而且刻不容緩。高熱持續過久,可使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失調;由於氧氣和營養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高熱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合並肺炎等。 ③退熱葯副作用大,非萬不得已不用。無論是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APC),還是其它五花八門的退熱葯,都離不開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來合成。因此,退熱葯都有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壞食慾,使胃潰瘍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腸長期少量出血並由此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引發血液疾病;損害肝臟和腎臟;嚴重過敏反應者,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合並肝腎中毒而致死。 ④可酌情採用物理、葯物降溫。 (2)合理用葯:小兒感冒不要隨便使用抗菌素,應選用一些抗病毒葯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小兒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葯物有: ①病毒靈(嗎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②板藍根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③金剛烷胺,每片0.1克,小兒用量按年齡折算,允許連續服葯時間為3~5日,最長不可超過10日。 ④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⑤抗感解毒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3)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 ①服用抗病毒葯物後仍不退熱時。 ②防止6個月以下月齡嬰兒發生繼生性細菌感染。 ③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 ④經常患扁桃體炎者。 ⑤出現氣管炎(咳嗽、膿痰)或肺炎徵象者。 (4)應用抗病毒葯、退熱葯、抗菌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太久。 ②多喝開水,促進葯物的吸收與排泄。 ③3歲以下小兒肝腎尚未發育成熟,故不宜使用撲熱息痛。 ④小兒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熱類葯過敏史。 . 小兒反復發燒怎麽辦?.5月4號發燒39度,到門診輸液治 療;頭孢曲松鈉2支.雙黃連2支.病毒唑3支.口服安基林.治療2天仍反復發燒.改用:頭孢曲松鈉2支.清開靈2支.維生素C2支.維生素B62支.輔酶A1支.治療2天仍然反復發熱同時伴有咳嗽 應積極的治療.因為病毒感染沒有控制啊。可以換用阿奇黴素和病毒唑. 嬰兒與大人不同,他們的身體更加嬌嫩,遇到這樣的情況需要分析具體情況,一般來說,體溫在38吧以下時,不需要特別處理,可以將孩子衣服
G. 小孩發燒怎麼辦
鏈接:https://pan..com/s/1XKDJpevnoaK_HZvq3H3DeA
這裡面5個視頻是教孩子發燒如何處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H. 嬰兒發燒怎麼辦
您好, 發燒的處理 寶寶發高燒時可能沒精打采、食慾不振,煩燥及不停哭鬧。有少數寶寶對高熱的適應力比較弱。體溫 會在短時間急速升而導致短暫「發燒抽筋」。所以父母在寶寶發燒時應設法替他降低體溫,例如盡量 避免替寶寶穿太多衣服及蓋太厚的被褥。如果寶寶的體溫很高,父母可以用溫水迅速地替他沐浴或擦 身,這樣有效地降溫及幫助皮膚血管擴張,加促血液循環,幫助散熱。但切勿使用冷水或加入酒精的 水替寶寶洗澡,雖然這樣能幫助寶寶身體得到片刻的涼快,但會使他的皮膚血管收縮而導致高熱困在 體內散不去。 父母也可以使用退燒劑為寶寶退燒。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一種防禦反應。小兒發熱,是兒科許多疾病的一個共同症狀。低度發熱,體溫介於37~38.5℃之間,對身體危害不大,對某些疾病,還有助於病體康復,故不必採取特別的降溫退熱措施。但中度發熱(體溫38.5~39℃)及高度發熱(體溫超過39℃)若持續時間過長,則可引起機體的損害,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利的影響,故須採取措施,及早治療,細心護理。 對發熱的患兒,家長應如何護理,注意"三宜"與"三忌",細心觀察,認真護理。 1.宜保持家居空氣流通。眾所周知,散熱,主要是通過對流、傳導和蒸發三種機制,故空氣的流通,有利於散熱降溫。 2.宜多飲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後出汗,水分的蒸發,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若出汗較多,應及時擦乾,以防感冒。 3.宜選用適當的退熱措施。物理降溫,是利用物理學散熱的對流、傳導、蒸發等原理的退熱方法,安全、簡便而可靠,是首選的退熱措施。譬如打開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是利用對流原理的一種方法,所有家庭都可採用。那種發熱時不能開窗,不能吹風扇的看法是錯誤的。當然,不能對著病孩吹風扇。根據熱傳導的原理,也可採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冰敷時,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溫水拭浴,可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分的蒸發,也是一種相當簡便的退熱方法。酒精拭浴時,要注意不要拭浴頭面及胸前。當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葯。 對發熱患兒,還必須注意以下三忌: 1.忌門窗緊閉,衣著過多。門窗緊閉,不利空氣流通,衣著過多,有礙熱的散發與蒸發,均對退熱無益。 2.忌濫用退熱葯。退熱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細胞減低、出血、溶血等嚴重反應,多用無益。 3.忌退熱過快。退熱過快、過猛,可致小兒體液大量丟失,引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熱應溫和,不宜操之過急。 小兒發熱,只是各種各樣疾病的一個表現。無熱,不一定無病,熱退也不等於疾病已經痊癒。所以,關鍵還是在於對原發病的治療。 可在指導用葯下進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