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哪些國家過復活節

哪些國家過復活節

發布時間: 2022-05-02 06:07:15

㈠ 世界上需要過復活節的國家有哪些

所有的基督教國家都過復活節,比如:
英國
義大利
美國
加拿大等

㈡ 歐美國家的節日有哪些

歐美國家一年中主要的節日,包括聖誕節、新年、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復活節、萬聖節、感恩節等。

1、聖誕節12月25日


由來

名稱是「基督愷撒」的縮寫。為基督彌撒的縮寫,即是為耶穌的誕辰慶祝,因而又名聖誕節,是傳統的基督教會節日,又是國際性質的娛樂節日。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大約在耶穌升天後百餘年內才出現的。據說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 公元440年,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Bethlehem,巴勒斯坦中部,傳為耶穌降生地)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


習俗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

聖誕習俗眾多,各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差別很大,但宗旨卻都是一樣的,都是為大家帶來聖誕節和新年的祝福。

聖誕符號及活動有:聖誕樹、聖誕火腿、聖誕柴、冬青以及馴鹿、雪橇、聖誕老人尼古拉、互贈禮物。


2、新年也叫元旦 1月1日

由來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習俗

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並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十二點整,全國教堂鍾聲齊嗚,樂隊高奏有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 Auld Lang Syne)。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一起,甚至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互相親吻。人們就這樣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嚮往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3、情人節 2月14日

由來

傳說一:

公元3世紀時的羅馬帝國,暴君克勞迪亞斯(Claudius)當政,因戰爭連綿不斷,不斷強行徵召大批年輕男子外出征戰。人們怨聲載道,男人們都不願意離開家庭,小夥子們也不願離開戀人。暴君下令禁止人們舉行結婚典禮,甚至要求已訂婚的年輕人撕毀婚約。為此,人們敢怒不敢言。一位名叫聖·瓦倫丁(Saint. Valentine)的牧師知道後,不忍看到身邊的一對對情侶就此生離死別,於是秘密地為他們在教堂舉行婚禮,給予相愛的人新婚祝福。這個消息傳開後,更多的情侶來到修道院,請聖瓦倫丁牧師幫助他們完成婚禮。牧師都愉快地答應了。終於,此事傳到了暴君的耳中,聖.瓦倫丁被捕了。公元270年2月14日,聖.瓦倫丁死於獄中。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尊重愛情、與暴政抗衡的牧師,將每年2月14日定為瓦倫丁節(Valentine's day),也就是情人節。


傳說二:

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傳播基督教是不被允許的,許多基督徒遭到殘酷迫害。聖瓦倫丁是當時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在傳播基督教時被捕入獄。在獄中,聖瓦倫丁受到了典獄長及其雙目失明的女兒的悉心照料。在被處決的那天早晨,聖瓦倫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告別信,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情意,信的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就在他被處決的當天,典獄長的女兒在聖瓦倫丁的墓前種了一棵開著紅花的杏樹。後來,人們將聖·瓦倫丁被處死的這一天——2月14日定為情人節,以紀念這段凄美的愛情。


習俗

這一天,男士要送給自己的愛人一株(束)紅玫瑰來表達愛意。女士則送上包裝精美的甜蜜巧克力,以此來表示濃濃的情意。

此外,西方還有互送情人節卡片的習慣,卡片上寫有情意綿綿的句子。人們也給自己的父母、朋友或其他自己敬愛的人贈送禮物和卡片。


4、愚人節 4月1日

由來

1564年,法國率先採用了新紀年法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是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卻反對這種歷法改革,他們依然固執地按照舊歷,在4月1日(舊歷新年)這一天互送禮品,慶祝新年。改革派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很不以為然,便想辦法對他們大加嘲弄。一些聰明、愛搞惡作劇的人便在4月1日給那些守舊者送去假禮品,或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看到守舊者被愚弄,他們就哈哈大笑,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久而久之,人們在每年的4月1日便有了搞惡作劇、互相愚弄的習慣,並逐漸成為法國流行的民俗,被稱為愚人節。18世紀初,愚人節從法國傳到英國,又被英國移民帶到了美國,最終成為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


習俗

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總之在這一天,人們可以任意開玩笑,搞惡作劇,甚至報紙、電台也可以報道假新聞。

西方人還喜歡在愚人節這天組織家庭聚會,主人把整理房間一新,待客人來後則祝他們「新年快樂」或「聖誕快樂」,以此互相打趣。愚人節聚會上一貫有「做假」的風俗,比如用蟹肉做偽裝的燒雞、西紅柿色拉下面藏著冰激凌,把糖果放在葯盒裡給客人食用等。


5、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由來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正處於恢復期。弗吉尼亞州一間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賈維斯(Mrs Jarvis)夫人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她是10個孩子的母親,在講到戰爭中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故事時,她認為:為國家貢獻了一個個英勇戰士的正是那些偉大的母親;戰士們血染疆場之後,承受著巨大悲痛、作出巨大犧牲的也是那些偉大的母親。她想應該創立一個母親節,來紀念和贊揚全世界的母親。賈維斯夫人去世後,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想到母親含辛茹苦地撫養兒女成人的經歷,決定發起創立母親節,以完成母親當年的心願。在安娜的積極倡導下,1914年,母親節正式被確立。5月10日是賈維斯夫人去世的日子,為了紀念她,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被定為母親節。


習俗

在美國,這一天家裡的男成員要把全部的家務活包下來,讓母親休息。兒女們每人要做一件讓母親高興的事,以表孝心。遠在異地的孩子要打電話問候母親。

由於賈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於是康乃馨也成為母親節的象徵。人們在母親節這天要在胸前佩戴一朵康乃馨。母親健在的,戴彩色康乃馨;母親過世的,則戴白色康乃馨。


6、父親節 每年的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由來

專門用一天向母親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國首先提出來的。2年以後的1909年,住在華盛頓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 Dodd),當她參加完教會舉辦的母親節主日崇拜之後,杜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教會的瑞馬士牧師(Rev. Rasmus),她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向偉大的斯馬特先生致敬,並能以此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

杜德夫人13歲那一年母親去世,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Mr. William Smart)在美國華盛頓州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中,獨自一人,父兼母職撫養六名子女長大成人。斯馬特先生參與過美國南北戰爭,功勛標榜,他在妻子過世後立志不再續弦,全心帶大六名兒女。1909 年,就在兒女們長大成人之際,斯馬特先生辭世。

在得到教會的支持後,杜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開始推動成立父親節的運動,1910年6月19日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聚會。

1924年,在美國總統支持下,父親節成為全國性的節日,後來漸漸傳遍西方,成為固定節日。為了使父親節規范化,各方面強烈呼籲議會承認這個節日。1972年,總統尼克松正式簽署了建立父親節的議會決議。


習俗

父親健在的,子女胸前佩戴紅玫瑰;父親過世的則佩戴白玫瑰。兒女們會在這一天為父親送上領帶、襪子、打火機之類的小禮品,以表示自己的愛心。

在父親節的那一頓早餐是由子女們做的,父母早上不必早起,子女們做好早餐很拿到床前給父母親用。

各地風俗不同,也有向父親送康乃馨、向日葵、太陽花的。


7、復活節能見到圓月的春分當日(3月20.、21日)或春分圓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由來

據聖經記錄,耶穌被叛徒猶大出賣後遭到逮捕,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臨終前,耶穌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的信徒們,無需為我的死而悲傷,三日後我必復活。」

三天後的黎明,一個白衣天使從空中降臨,他推倒封住墳墓的石頭,正襟危坐,對兩位虔誠的瑪麗亞說:「耶穌不在墓中了,他已經復活,到加利利(地名,在今巴勒斯坦的北部地區)去了。」

就在此時,耶穌在加利利見到了自己的11個門徒,他對他們說:「我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末日!」 。在基督教教義中,耶穌基督之死是為了贖世人之罪,因此在基督教中,復活節具有重要意義。


習俗

雞蛋在西方象徵著死後又復甦的生命,因此被作為耶穌復活的標志。後來人們還把雞蛋染成五顏六色,以增加喜慶氣氛。復活節當天,家庭主婦們會把煮熟的「復活節彩蛋」藏在樹穴、草叢或山石後,讓孩子們四處尋找。在美國還有一年一度的白宮滾彩蛋活動。後來又發展到把巧克力、糖果等做成雞蛋模樣,包上各色彩紙,互相贈送。


8、萬聖節11月1日

由來

傳說一:

萬聖節又稱「鬼節」,據說,人們以前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萬聖節前夜造訪人世。於是人們就在這一晚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鬼嚇走,拎著燈火走在街上既是為了嚇走鬼魂,也是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傳說二:

傳說有一個叫傑克的愛爾蘭人,因為他對錢特別吝嗇,就不允許他進入天堂,而被打入地獄。但是在那裡他老是捉弄魔鬼撒旦,所以被踢出地獄,罰他提著燈籠永遠在人世里行走。


傳說三:

兩千多年前,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習俗

大多數家庭會在院子里擺上幾棵南瓜或是如真人一般高的稻草人,並且在窗戶上裝飾小小的南瓜燈;夜幕降臨後,孩子們便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或扮作騎魔帚的女巫,或戴上畫有骷髏旗的帽子扮成海盜,手裡提著一盞南瓜燈四處游盪,向鄰居們索要糖果。在這一晚,大人們也可以盡其所能地作怪,而不會招致異樣的眼光。

象徵物是傑克南瓜燈。萬聖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通常與萬聖夜扯上關系的事物有鬼魂、食屍鬼、巫婆、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僵屍、骷髏和惡魔等,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鬼和科學怪人。

黑色和橙色是萬聖夜的傳統顏色。現代萬聖夜的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和紅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9、感恩節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由來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渡輪滿載著102名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前往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兩個月之後,終於在十一月在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普里茅斯港登陸。這一年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後,只有50多人活了下來。第二天春天,這些英國移民得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開始播種、耕作,並終於獲得了豐收。按照宗教習慣,移民們感謝上帝賜予他們的收獲,邀請印第安人一起舉行了三天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延續下來,並逐漸風行。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


習俗

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

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圓圓,品嘗美味的感恩節火雞。也不會忘掉在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人共度佳節。

感恩節的食品富有傳統特色,火雞是感恩節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熟後端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果醬等。

㈢ 復活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歐洲過復活節的國家:

北歐國家:冰島、挪威、丹麥、瑞典、芬蘭。

西歐國家:英國、法國、愛爾蘭、比利時、荷蘭、盧森堡。

中歐國家:瑞士、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列支
敦士登。

南歐國家: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

北美洲過復活節的國家:

北美國家:加拿大、美國

南美國家: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秘魯、烏拉圭、巴拉圭、委內瑞拉、蘇利南、厄瓜多、玻璃維亞和蓋亞那
東方教派過復活節的國家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羅馬尼亞,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希臘,亞美尼亞,喬治亞

㈣ 復活節源於哪個國家的

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宗教起源與節期在以色列。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通常與耶穌受難日一起放假。今天,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耶穌基督只吩咐門徒要記念自己的死亡。

根據西方教會的傳統,在春分節(3月21日)當日見到滿月或過了春分見到第一個滿月之後,遇到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這第一個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周。

(4)哪些國家過復活節擴展閱讀:

復活節的活動:

一、遊行和彩蛋比賽。

在多數西方國家裡,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遊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歷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如今節日遊行已失去往日濃厚的宗教色彩。節日遊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具有濃烈的民間特色和地方特色。

在美國,遊行隊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蹺的小丑,也有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米老鼠(Mickey)。在英國,遊行多以介紹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主,遊行者化裝成為蘇格蘭風笛樂隊以及皇宮衛士,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復活節的到來還使人們紛紛換上新衣。

過去基督教教徒會在節前去教堂行洗禮,然後穿上自己的新袍,慶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習俗保留至今,因為人們認為節日里不穿新衣是要倒運的。復活節期間,人們還喜歡徹底打掃自己的住處,表示新生活從此開始。

二、人們在教堂前點燭

以示聖化,並將聖燭迎進千家萬戶。這一天,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把聖火送到各家。他們在教堂前用聖火點燃樹枝,然後奔跑著送到各家各戶,其間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每年的復活節居民們都要舉行火炬賽跑,以慶祝耶穌的再生。

而北萊茵上威斯特法倫州的呂克台復活節滾火輪更是遠近聞名。六個巨型大木輪被火點燃滾下山谷,就像六個火球從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輪照得通明,它與五彩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再次顯示了火給人類帶來了新生。

㈤ 復活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是哪一天

1.復活節最早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宗教起源與節期在以色列。
2.每年過春分月圓後的第1個星期天就是復活節

熱點內容
幫的教育 發布:2025-09-13 17:57:15 瀏覽:311
河北高一語文 發布:2025-09-13 12:37:27 瀏覽:839
學霸班主任 發布:2025-09-13 11:47:07 瀏覽:346
高三語文素材積累 發布:2025-09-13 11:35:58 瀏覽:735
美術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9-13 11:24:53 瀏覽:938
小學師德述職報告 發布:2025-09-13 08:53:41 瀏覽:468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