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眉是什麼意思
『壹』 古代須眉是什麼意思
須眉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xū
méi,指胡須和眉毛,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巾幗不讓須眉
巾幗是女,須眉是男
『貳』 須眉是什麼意思
巾幗須眉 ( jīn guó xū méi ) 解釋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飾,後借指婦女;須眉:胡須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女子. 出處清·沉起鳳《諧鰥·巾幗暮賓》:「如仆者,亦豈須眉而巾幗者哉?」 用法 偏正式 運用了借代手法 巾幗指婦女 須眉指男子漢
『叄』 須眉是什麼意思啊
本義是指胡須和眉毛,在中國古代,男子以胡須眉毛稠密秀麗為美,所以用「須眉」指代男子。出自漢代《漢書·張良傳》。
一、具體釋義:
1、鬍子和眉毛。
2、借指男子。
3、比喻事物細微處。
4、畫筆的一種,用以描繪畫面細部。
二、成語
1、須眉畢現
【注音】xū méi bì xiàn
【釋義】畢:全部。現:顯現,顯露。胡須和眉毛都活靈活現。形容作品中人物的刻畫傳神而逼真。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2、須眉皓然
【注音】xū méi hào rán
中文名 須眉皓然 讀 音 xū méi hào rán 釋 義 胡須眉毛都白了 出 處 《河東記·韋丹》
【詞目】須眉皓然
【釋義】胡須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出處】唐·薛漁思《河東記·韋丹》。
3、須眉如戟
【詞 語】須眉如戟
【注音】xǖ méi rú jǐ
【釋 義】謂胡須和眉毛又長又硬,怒張如戟。形容外貌雄偉。
(3)須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常與須眉一起使用,用於形容女子的詞是「巾幗」,比如「巾幗不讓須眉」就是指女子與男子相比毫不遜色的意思。
「巾幗」由來古時候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祀大典時戴一種用絲織品或發絲製成的頭飾,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其上還裝綴著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紺繒幗」。
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婦女的高貴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為「巾幗英雄」,後人又把「巾幗」作為婦女的尊稱。
著名的「巾幗」
1、婦好
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
因此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後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2、花木蘭
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跡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
3、樊梨花
樊梨花身上的神話色彩比其他巾幗還要濃厚一些。在薛丁山征西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並且敢於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
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後,以現在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願接受唐王朝的管轄,並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丁山前去征討。所有關於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肆』 巾幗不讓須眉,什麼意思須眉是指什麼
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古人稱男子為須眉。 巾幗不讓須眉。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4)須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婦好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後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
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婦好不但能帶兵打仗,而且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國家,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婦好又會打仗,又掌握了祭祀與占卜的權力,可能連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伍』 須眉的意思是什麼
須眉 [xū méi]
1.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2.胡須和眉毛
『陸』 須眉是啥
【原文】「須眉男子」,未有須眉不具可稱男子者。「少年兩道眉,臨老一付須」,此言眉主早成,須主晚運也。然而紫面無須自貴,暴腮缺須亦榮:郭令公半部不全,霍剽驍一副寡臉。此等間逢,畢竟有須眉者,十之九也。
【譯文】人們常說「須眉男子」,這就是將須眉作為男子的代稱。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為還沒有見過既無胡須又無眉毛的人能夠稱得上是男子。俗話說:「少年兩道眉,臨老一付須。」這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年少時的命運如何,要看眉毛的相,而晚年運氣怎麼樣,則以看胡須為主。但是也有例外,面部呈紫氣,即使沒有胡須,地位也會高貴;兩腮突露,就算胡須稀少,聲名也能顯達。郭子儀雖然胡須稀疏,卻位高權重;霍去病雖然沒有胡須,只是一副寡臉相,卻功高蓋世。但這種情況,不過只是偶然發生,畢竟有胡須有眉毛的人,佔百分之九十以上。
【原文】眉尚彩,彩者,杪處反光也。貴人有三層彩,有一二層者。所謂「文明氣象」,直疏爽不宜凝滯。一望有乘風翔舞之勢,上也;如潑墨者,最下。倒豎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長有起伏,短有神氣;濃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劍者掌兵權,如帚者赴法場。個中亦有徵范,不可不辨。但如壓眼不利,散亂多憂,細而帶媚,粗而無文,是最下乘。
【譯文】眉毛要有光彩,所謂的光彩就是眉毛梢部閃現出的光亮。富貴的人,他眉毛的根部、中部、梢部共有三層光彩,有的人有兩層,有的人只有一層。通常所說的「文明氣象」,指的就是眉毛要疏密有致、清秀俊朗,不要厚重呆板,又濃又密,縮在一起。遠遠望去,像兩只鳳在乘風翱翔,或像一雙龍在乘風飛舞,這就是很好的眉毛。如果像一團浸染的墨汁,就是最下等的眉相。雙眉倒豎,眉毛向上挑,是好眉相。雙眉下垂,呈八字形,是下等眉相。眉毛如果比較長,就得有起伏,如果比較短,就應該炯然有神;眉毛如果濃,就不要有虛浮的光,眉毛如果淡,千萬不要像一條乾枯的繩子。雙眉如果像兩把鋒利的寶劍,那這人必將成為統領三軍的將帥;而雙眉如果像兩把破舊的掃帚,雜亂不齊,那這人則會有殺身之禍。另外,這裡面,還有各種其他的跡象和徵兆,不可不認真地加以辨識。但是,如果眉毛過長並遮蓋住雙眼,使目光顯得遲滯呆板;眉毛散亂無序,使目光顯得憂勞無神;眉形過於纖細並帶有媚態;眉干過於粗密,使其沒有文秀之氣,這些都是最下等的眉相。
【原文】須有多寡,取其與眉相稱。多者宜清、宜疏、宜縮、宜參差不齊;少者宜光、宜健、宜圓、宜有情照顧。
卷如螺紋,聰明豁達;長如解索,風流榮顯;勁如張戟,位高權重;亮若銀條,早登廊廟,皆宦途大器。紫須劍眉,聲音洪壯;篷然虯亂,嘗見耳後,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他如「輔須先長終不利」、「人中不見一世窮」、「鼻毛接須多滯晦」、「短籠遮口餓終身」,此其顯而可見者耳。
【譯文】胡須有多有少,無論是多還是少,都要與眉毛相稱。多須的人,胡須應該清秀流暢,疏爽明朗,不直不硬,並且長短分明錯落有致。少須的人,胡須要潤澤光亮,剛健挺直,氣韻十足,並與其他部位相互映襯。
胡須如果像螺紋一樣彎彎曲曲,這人一定非常聰明,目光長遠,豁然大度。胡須細長,像磨損的繩子一樣到處是細彎小曲,這種人生性風流倜儻,卻沒有淫亂之心,將來一定會名高位顯。胡須剛勁有力,如一把張開的利戟,這種人將來必定位高權重。胡須清新明朗,像閃閃發光的銀條,這種人年紀輕輕就會成為朝中大臣。以上這些都是仕途官場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如果胡須是紫色的,眉毛像利劍那樣挺拔,聲音洪亮;或者胡須像虯龍那樣蓬鬆勁挺,有時還長到耳朵後邊去,這樣的胡須,再配上一副清爽和英俊的骨骼與精神,這樣的人即使成不了受封千里之地的王侯,也能做十年的宰相。其他的胡須,如下巴和兩腮先長出胡須,終究沒有好處。人中沒有胡須,一輩子受苦受窮。鼻毛與胡須相連,命運不順,前景黯然。鼻唇之間的短髭過長而遮住嘴,將一輩子忍飢挨餓等等。這些胡須的凶象是顯而易見的,這里就不詳細論述了。
【點評】一個人的健康、個性、秀美、威嚴往往可以通過眉毛而顯示出來。「少年兩道眉」就是說通過看一個人眉毛的情況,來看是愚昧還是聰明,進而判斷他事業的成敗,命運的好壞。眉相好往往使人顯得英俊秀挺,聰明伶俐,最容易給人留下美好又深刻的印象。從而增加施展抱負和實現自我的機會,使其可能少年得志。其實,相術中觀眉的方法往往由此而來。
曾國藩認為,眉以疏朗、細平、秀美、修長為佳。眉毛細軟、平直、寬長者是聰明、長壽、尊貴的象徵。而眉毛粗硬、濃密、逆生、散亂、短促、攢縮者,是愚蠢、凶頑、橫死之相。其實,從美學的角度看,也是前者美,後者丑。
關於胡須,曾國藩認為胡須近水,故下長而宜垂。其實,胡須豐潤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精力旺盛的表現,這樣的人意志力常常也很堅定,工作起來得心應手。這種人經過日積月累,到了中晚年,事業往往會有所成。
曾國藩認為須眉相稱方是福相。其實,按常理來推,人的眉毛、胡須都只是人體毛發這個整體中的一個部分。既然是整體中的各個部分,那就應該相顧相稱,均衡和諧。不然,就如同久旱的秧苗,遲遲才有雨露澆灌滋潤,其果實也不會圓滿。
如果細細思考,曾國藩的須眉相術對我們自己的養生之道和前途進取也會有所啟發。
『柒』 須眉的意思
.1、鬍子和眉毛。
《漢書•張良傳》:「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
2.借指男子。
《紅樓夢》第一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3.男子代稱。
《踐踏的喜悅》:「三太太是自命為不讓須眉的,相貌也長得有點男子氣魄。」
4.比喻事物細微處。
《四書評•孟子•離婁下》:「敘事刻畫,須眉如畫。」
5.畫筆的一種,用以描繪畫面細部。
《紅樓夢》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須眉十支。」
『捌』 「幗國不讓須眉」中,幗國和須眉是什麼意思
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
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須眉。封建傳統歧視女性。
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其含義是:女子有作為時,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8)須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上巾幗不讓須眉的十大女將:
1、婦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後婦好。
2、花木蘭,木蘭從軍凡十二年,屢立殊勛,人終不知其為女子。後凱還,天子嘉其功,封尚書郎,不受,懇奏省親。及擁軍還譙,釋戎衣,服巾幗,同行者皆駭之。
3、呂母,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
4、遲昭平,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舉行起義,抗官稅,盪府衙,殺豪紳,掠貴族,扶危濟弱,分糧與貧苦百姓,一時聲威大震,成為眾豪傑中一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5、冼夫人,周總理曾稱頌冼夫人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傑出的政治領袖。她出身於首領世家,幼賢明,多籌略,善於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從青年時代起就是一個卓越不凡的領袖人物。
6、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
7、梁紅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8、唐賽兒,明朝農民起義領袖。明初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發生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起義中心在山東益都一帶。
9、秦良玉,提起歷史上的巾幗英雄,人人都會想到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而中國歷史上,正式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實際上只有秦良玉一位。
10、馮婉貞,清咸豐年間人,北京人,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以後,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庄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是世界聞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跡卻很少為世人所知。在國難當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須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勇氣可欽可敬,事跡可歌可泣。
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巾幗不讓須眉
『玖』 古代的須眉是什麼意思
須眉意思:指胡須和眉毛,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詞語】:須眉
【拼音】:xū méi
一、須眉基本釋義:
1. 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2. 胡須和眉毛。
二、須眉引證解釋:
男子代稱。
《踐踏的喜悅》:「三太太是自命為不讓須眉的,相貌也長得有點男子氣魄。」
三、須眉用法示例:
1、一旁的席雨豪邁的向鳳歌拱了拱手,不愧乃第一巾幗須眉的稱號。
2、楊家鐵騎,男兒傲骨,巾幗須眉,擅長策馬沖鋒,楊家槍更是被傳為天下無敵手。
(9)須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須眉近義詞:男子、漢子
一、男子
【詞語】:男子
【拼音】:nán zǐ
【釋義】:男性的成年人。
示例:
1、在這個臭皮囊里仍然活著一位不可思議的三十歲的男子。
2、在舊社會里,女子和男子不能平起平坐,如果這樣就壞了規矩。
二、漢子
【詞語】:漢子
【拼音】:hàn zi
【釋義】:指漢家後人或頂天立地有所責任的人;俗稱丈夫。
示例:
1、這位草原來的漢子,以一流的騎術征服了觀眾。
2、他們個個年輕力壯,都是當兵的好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