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官本位思想
⑴ 如何解釋官本位 如何解釋權本位 如何解釋思想本位
「官本位」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致使這種思想意識深入中國社會的層層面面,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即「糟粕」的那部分。
權利本位指在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關系中,公民權利是決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之間,權利是決定性的,起主導作用的。「權利本位」概括地表達了以權利為本位的法律制度的特徵。
本位主義(departmentalism )就是為自己或所在的小團體利益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或行為。
本位 :
běn wèi
①貨幣制度的基礎或貨幣價值的計算標准:金~ㄧ銀~ㄧ~貨幣。②自己所在的單位;自己工作的崗位:~工作ㄧ立足~,一專多能。
⑵ 官本位意識 怎麼解釋
「官本位」,是指這個國家的社會價值觀是以「官」來定位的,官大的社會價值高,官小的身價自然小,與官不相乾的職業則比照「官」來定位各自的價值。
「官本位」一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相對於經濟學專用名詞——「金本位」而被廣泛應用。「金本位」指的是以黃金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即是以黃金為單一價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價值。「官本位」把是否為官、官職大小當成一種核心的社會價值尺度去衡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縱觀歷史和現實,「官本位」這一在特定歷史語境下形成的術語,其現實內涵遠比字面意思豐富。
以「官」的意志為轉移的利益特權、「唯上是從」的制度安排、以「官」為本的價值取向、以是否為官和官職大小評價社會地位的衡量標准。
具體請參閱
http://ke..com/view/315100.html?wtp=tt
⑶ 什麼是官本位思想
「
官本位
」
這種說法起源於經濟學上的一個專用名詞——金本位。意思是:把是否為官當成一種核心的社會價值尺度去衡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
⑷ 中國的官本位文化思想源頭是什麼
官本位思想的源頭就是儒學,儒學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述君子必須要讀書,士大夫階層都是讀書人,需要積極參與政治,將自己與君主作為共同處理政事的主體,推崇學而優則仕,因此儒家是最像做官的代表。
官本位思想說到底就是基層普通民眾為了改變前程的一種方法,古代有寒窗苦讀十年就為一朝金榜題名,在現代則是人人都要經歷的高考,現代人不是只通過讀書中榜來改變命運,但是不得不說只有參加高考,考上大學以後才能考公務員,或是更高的學歷是日後升遷的敲門磚,無論是哪一種都離不開官本位思想對我們的影響。直到現在儒家文化都在被人們所推崇,這些思想也依然一代又一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
⑸ 官本位與金本位到底是什麼意思,統治有什麼區別
官本位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金本位即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區別:
1、體制不同:官本位體制是以官本位價值取向為基礎的社會政治體制。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2、建設不同: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官本位是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推進市場化進程,營造創業富民環境,深化幹部制度改革,促進民本位觀念的推廣和強化。
3、貨幣制度不同: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穩定的貨幣制度。黃金自由發揮世界貨幣的職能,促進了各國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擴展,促進了資本主義信用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資本輸出。官本位不是。
(5)什麼是官本位思想擴展閱讀:
歷史:
官本位一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相對於經濟學專用名詞-金本位而被廣泛應用。金本位是以黃金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即是以黃金為單一價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價值。官本位,是以官為本,把做官看作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並以官職大小、官階高低來衡量人們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價值。
官本位思想必然導致對權力、官位、官員的崇拜和敬畏,進而導致長官意志、權力至上、官僚主義等的盛行。縱觀歷史和現實,官本位這一在特定歷史語境下形成的術語,其現實內涵遠比字面意思豐富。
以官的意志為轉移的利益特權、唯上是從的制度安排、以官為本的價值取向、以是否為官和官職大小評價社會地位的衡量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官本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本位
⑹ 請問:什麼是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思想自古至今,由來已久,其核心思想就是社會價值觀是以「官」來定位的,官大的社會價值高,官小的身價自然小,與官不相乾的職業則比照「官」來定位各自的價值。這樣的思想仍然存在於當下的社會當中,各種危害自然「接踵而至」。
「官本位」思想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官為榮」,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不僅一些做官之人洋洋自得,始終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官員的身邊之人也是「自覺不凡」。
「我爸是李剛」、「湘潭神女」這樣的一些事件不正是很好的佐證嗎?「官本位」思想蔓延開來,樹立起的就是一種「一切向官看」的錯誤社會導向。
於是乎,某些官員也就越發得意,有恃無恐,作風更加獨斷,行為更加乖張,有的甚至直接走上貪污受賄的深淵,淪為黨和人民的罪人。而官員的「身邊人」也可以利用其手中的權力謀取自己的私利。長此以往,黨和政府的形象必然地受到損害,失掉的是人心。
(6)什麼是官本位思想擴展閱讀
認清「權力是誰給的」這個根本問題:
我們黨執政已經60多年了,但對於有兩千多年封建傳統的中國來說,要用先進的「民本位」的政治文化取代腐朽的「官本位」的思想影響,引導人民群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轉變觀念非常重要。要圍繞「權力是誰給的」這個根本問題,樹立「權為民所授」、「權為民所用」的觀念。
在官民關繫上,實現由「主人」向「公僕」、由「家長」向「兒女」的轉變;在權責關繫上,實現從「重權輕責」向「慎權重責」的轉變;在「當官」與「發財」的關繫上,實現由「陞官發財」到「當官別發財、發財別當官」的認識轉變。
而且,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最重要的不僅是口頭上承認這些。即使我國封建時代的思想文化著述,也沒有誰公開宣揚過「以官為本」,沒有任何朝代宣布要實行「官本位」制度,有關「民本」的言論卻很多。如現存最早的歷史文獻匯編《尚書》中說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等。
⑺ 古代的「官本位」思想,古人們為什麼都熱衷於做官呢
古人熱衷於做官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國自古以便有一種濃厚的“官本位”思想,也就是以官為本、以官為貴。正所謂“學而優則仕”,大多數古人讀書都不是為了增長見識、探求真理,最終目的仍是做官,那麼古人為何熱衷於做官呢?在我看來,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如上所述,做官實際上是相當容易的一件事情,難的只是獲取官職的那個過程罷了。而只要過了官場那道坎,那麼就是天高海闊任鳥飛了,相較於掙扎在生存線上的百姓來說,無疑便擁有了一輩子的保障。
實際上,不止古人熱衷於做官,現在又何嘗不是呢,不信請看每年“GWY”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雖然我也常說“無官一身輕”,但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在作祟呢。
⑻ 什麼叫官本位
官本位」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使得這種思想意識深入中國社會的層層面面,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即「糟粕」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