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是哪裡
A. 長江的源頭在哪裡
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
長江(英文名稱: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angtze River)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
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1)江源是哪裡擴展閱讀
源頭確定歷史:
江源之爭對長江之長度計算發生實質性變化。對江河源頭、山峰高度的測量,必須是國務院授權發布的,才是法定數據。
而之所以這么多年對長江之源有諸多爭議,是因為國務院從來沒有授權任何部門發布一個法定的數據,無論是長江、黃河還是瀾滄江,都沒有一個法定的源頭,所以各個部門都以自己的數據為准,爭議頗多。
1978年1月13日,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宣布長江的源頭為格拉丹東西南側的沱沱河,1985年,香港探險家黃效文又將源頭確定到了當曲上游多朝能加色格拉山峰附近。
2008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劉少創等參加的三江源考察隊發現,長江的源頭被確定為青海省當曲上游的當曲,從這里算起,長江的長度為6236千米,居世界第三,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遜河。
B. 江源市是哪個省的
江源縣是中國吉林省白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
C. 長江的源頭和發源地分別是什麼
長江的源頭是青海省唐古喇山脈主峰各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冰川中。
長江的發源地在青海省的三江源頭地區。
長江是中國和亞洲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終於上海市崇明島附近匯入東海。一路上氣勢磅礴,大小湖泊與干支流眾多。
(3)江源是哪裡擴展閱讀
長江源(三江源之一):即長江的源頭、也即通天河的幾個源頭,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
歷史上認為有四個源頭:
1、正源本支(南支)是一級通天河,即古代所稱通天河的上段,大體即布曲,是青藏鐵路在唐古拉山鎮區域的主要走向;
2、正源南支當曲來自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山麓的沼澤地,接納當曲就形成第二級通天河;
3、正源西支沱沱河開始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接納沱沱河就形成第三級通天河;
4、北源楚瑪爾河出於昆侖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接納它就形成第四級通天河。正源與北源之間的勒瑪曲(上流是秀水河)是季節河。
1976年考察認為是三個源頭:認為沱沱河是主源,規定它匯入下面的大河起才稱通天河,而把歷史上稱為通天河上段的布曲降為當曲的最大支流。
後來發現當曲最大:比沱沱河長,而且水量更大。
河流樹觀念:認為布曲是通天河的主幹,左右兩個大支流。
當代兼顧:當代的青藏鐵路在史稱通天河沿的地方設通天河站並列於沱沱河站(在沱沱河沿),兼顧歷史上的習慣稱呼。
長江源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峰,無垠草地,藍天白雲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長江源頭保護區與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是交叉關系,它的西部屬於可可西里保護區和唐古拉山鎮。
水量比較:三大源頭中當曲的水量更大,且長度最長,為長江正源。
D. 白山市江源是縣還是區
之前叫縣,後來規劃好了 ,2009年之後改成區了 。至於區跟縣的區別就是從行政區劃的級別上來說,我國實行的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縣(區、縣級市、自治縣)的劃分,區、縣行政區劃同級,都在地級市下面,都可以轄鄉鎮或街道。但是從單位和機關公務員的行政級別上來說,區比縣要高半級,縣長是正處級,區長是副局級(副省級城市如南京的區長是副廳級,直轄市如北京的區長是正廳級)。
E. 長江源頭在哪裡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與唐古拉山脈間,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這里冰川廣布,姜跟迪如冰川的冰雪融水就是長江的源頭。
長江從江源到人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上為上游;宜賓至湖北宜昌為中游;宜昌以下為下游。上游段約長三千五百公里,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其最長支流沱沱河應為長江的正源。
(5)江源是哪裡擴展閱讀: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河流長度僅次於尼羅河(Niles)與亞馬孫(Amazon)河,入海水量僅次於亞馬孫河與剛果河(Congo),均居世界第三位。幹流全長6397公里 ,一般稱6300公里。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九千六百餘億立方米。
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年均入海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
長江幹流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全年不凍,干支流通航里程7萬千米,約有3萬千米航道可以通行機動船,宜昌以下3000千米的幹流可通行輪船,萬噸海輪可直達南京。同時,幹流與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內部與沿海各地的聯系,而且,也可以與國外進行經濟貿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黃金水道之稱。
F. 江源是哪個城市
江源市位於吉林省,在白山市區東部,是白山通往臨江、靖宇、撫松、長白山的必經之地
G. 長江的源頭在哪裡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的西南側。幹流自青藏高原蜿蜒東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10個省、區、市,在上海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的1/5。
河源 長江的源頭,自古以來有不同說法。近代在一些地理著作中有關長江河源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江河同源於一山」,長江和黃河都發源於巴顏喀拉山,長江發源於南麓,黃河發源於北麓。另一種是長江發源於可可西里山。源流有兩支:南支木魯烏蘇河,北支楚瑪爾河。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先後兩次組織江源調查隊,深入江源地區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查清了江源水系和源頭情況。長江上源位於昆侖山和唐古拉山之間,這里河流眾多,較大的有楚瑪爾河、沱沱河和當曲3條。其中無論流域面積或水量都是當曲最大,根據「河源唯遠」的原則,確定了沱沱河為正源。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江源地區,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0多座。氣溫低,四季如冬。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且以降雪為主。7月份的平均氣溫低於0℃,只有白天在太陽的強烈輻射之下,氣溫才能達到0℃以上,冰雪融水形成的涓涓細流就成為長江的最初水源。
幹流 長江由河源到河口橫跨中國地形上的三級巨大階梯,穿過不同的地質構造和岩層,沿途接納支流的匯入,對長江的河谷形態和水流特性產生不同的影響。按水文、地貌特點把幹流劃分為上、中、下游3段:從河源至宜昌市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為中游段,湖口以下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遊河段橫跨兩個地形階梯。長4529千米,占長江長度72.0%。流域面積100.6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從囊極巴隴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於第一階梯——青藏高原腹地內。因在高原頂部,河谷開闊,河槽寬淺,一般河寬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緩慢散亂,汊流很多。從巴塘河口到宜賓稱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階梯的過渡地段,這里地形突變,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為寬谷外,河流穿行於峽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雲南石鼓以下,突然轉向東北流,著名的虎跳峽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峽長16千米,最窄處僅30米。出虎跳峽後、穿越雲貴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鎮以下進入第二級階梯,在宜賓附近匯集了岷江之後,才稱長江。自宜賓以下至宜昌之間長1030千米,習慣上稱川江。河道蜿蜒於四川盆地之內,河床平緩,沿途接納沱江、嘉陵江和烏江等眾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寬。過川東奉節白帝城,長江穿行在第二階梯至第三階梯的過渡地段,切過七岳、巫山和黃陵3個背斜,兩個向斜,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長約200千米,峽谷與寬谷相間排列。
②中游段。長江出三峽從宜昌以下,進入第三級階梯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寬,水流緩慢,河道彎曲。長927千米,占長江長度14.7%。流域面積67.9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37.6%。其中,從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長約420千米,因古代為荊州地區,所以取名為荊江。荊江又分為上荊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荊江(藕池口至城陵磯)兩段。下荊江河彎發育,素有「九曲回腸」之稱。中游兩岸湖泊眾多,江湖相通,構成龐大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長江接納兩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來水後,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進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寬,從湖口到入海口,長844千米,占長江長度13.3%。流域面積12.3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6.8%。江蘇省揚州、鎮江一帶的長江幹流又稱揚子江。得名於這一帶古代有揚子津和揚子縣,現在外國人常用揚子江這一名稱泛指整個長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響,進入長江口的平均潮流量達26.6萬立方米/秒,是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況下,一次進潮總量約為32.5億立方米,大潮時可達45億立方米。由於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減緩,所攜帶的泥沙便在下遊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積下來,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島。
徑流資源和水力資源流 域處北緯24°27′~35°54′,東經90°33′~122°19′。位於東亞季風區內,除小部分屬高原寒冷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流域平均降水量達1057毫米。除青藏高原江源地區降雪較多外,大都以降雨為主,雨水成為大部分河流的主要補給源。徑流量主要來自上游和中游,分別占徑流量的47.1%和47.2%,下游僅佔5.7%。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9755億立方米。可能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約可裝機1.97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萬億千瓦,佔全國可能開發水能資源的53.4%。水力資源主要集中在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區,占流域的81.5%。
長江幹流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全年不凍,干支流通航里程7萬千米,約有3萬千米航道可以通行機動船,宜昌以下3000千米的幹流可通行輪船,萬噸海輪可直達南京。同時,幹流與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內部與沿海各地的聯系,而且,也可以與國外進行經濟貿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黃金水道之稱。
源頭: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河流全長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國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羅河(非洲埃及);第二,亞馬遜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長江(亞洲,中國)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居全國之首。流經九省二市分別是:(指著地圖) 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入海口,經上海吳淞口入東海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古名為,又稱「大江」。流經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各省區,在上海匯入東海,流域共有742個市縣,總人口近4億,總面積180餘萬平方千米。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和黃浦江等支流。
長江在江蘇省鎮江市同大運河相交。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向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沖擊而成的崇明島。
長江水量和水力資源豐富,水盛時,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昌宜。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長江幹流各河段名稱和別名總計不下30種。宜賓至湖北宜昌市,因大部分流經四川省境,俗稱川江。長江在四川江津附近彎曲成幾字形,又稱「幾江」。四川奉節縣白帝城至宜昌三峽河段,俗稱峽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嶽陽市城陵磯,因流經古荊州地區,俗稱「荊江」。這段河流迂迴曲折,素有「九曲回腸」之稱。江西九江市古稱潯陽,附近江段又稱「潯陽江」。
不久前,科學家對長江重新測量後發現,它的長度為6211.3千米,比公認的6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但這一結果並沒有改變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和世界第三長河的位置。長江分段的長度如下:當曲(由源頭至囊極巴隴)360.8千米、沱沱河357.6千米、通天河787.7千米、金沙江2322.2千米、宜賓一下2740.6千米。
長江以其豐富的資源,灌溉祖國大地,哺育各族兒女;長江以其寬廣的流域,將西部巍巍群山和東部浩瀚的大海連成一片;在新的時代,長江之水把祖國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並以嶄新的姿態為推動四化建設作出貢獻。因此可以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有母親的情懷」。
長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經當曲後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長江流經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和黃浦江等支流。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H. 江源區在哪裡
江源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白山市西部,東與撫松縣為鄰,西北與柳河縣交界,西南與八道江區相連,南與臨江市毗連,北與靖宇縣接壤。地理坐標為東徑126°23』至127°11』,北緯41°48』至42°13』;東西長69公里,南北寬44.4公里;轄區面積1348平方公里。全區轄8個鎮,60個行政村、23個街道、4個社區。居民93902戶,總人口2684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3688人,農業人口64788人;有漢、滿、回、壯、朝鮮、蒙古等34個民族。江源區孫家堡子鎮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拔520米。
江源區地處中緯度內陸山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東亞季風氣候。冬季長,寒冷,多偏北風;春季時間短劇烈,晝夜溫差大,多西南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朗天氣。由於受寒潮的影響,初霜來的早,無霜期120天左右。年最高氣溫37℃,年最低氣溫—38℃,年平均氣溫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左右。
江源區地處長白山西部,老嶺山脈縱貫全境,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老嶺以東為松花江水系,老嶺以西為鴨綠江水系。主要山峰有:金龍頂子海拔1121.5米;磬兒嶺海拔941米;老禿子海拔1426.5米;楓葉嶺海拔1190米梁子山海拔1492米。
境內有大小河流50餘條。主要河流有:渾江、西南貧河、西北岔河、正岔河、大陽岔河、湯河、大石棚子河、榆木橋子河、石人河等。
歷史沿革:江源縣轄區1985年前屬渾江市(縣級市)所轄。
1985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渾江市改為地級市,設八道江區、臨江區、三岔子區。
1994年1月31日渾江市更名為白山市,隨之渾江市三岔子區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區。1995年12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白山市三岔子區改為吉林省江源縣。
2006年6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吉林省江源縣改為白山市江源區。
行政區劃:江源區八個鎮、60個行政村。分別是孫家堡子鎮:愛民村、利民村、協力村、大華村、榮華村;三岔子鎮:育林村、新華村、森工村、城華村、愛林村、新開村、立新村、五岔村、七岔村;石人鎮:林子頭村、後堡子村、小河口村、大石棚子村、天橋村、老嶺村、車站村、榆木橋子村、榮彬村、頭道陽岔村、遙林村;大石人鎮:紅石村、光環村、大石人村、小石人村、護林村;砟子鎮:砟子村、八寶村、楊木斜村;大陽岔鎮:大陽岔村、棒槌砬子村、後葫蘆村、前葫蘆村、小羊橋村、小東岔村、路樁子村;灣溝鎮:灣溝村、和平村、北山村、沙金村、平川村、西川村、寶山村、四平村;松樹鎮:齊心村、松樹村、振興村、湯河村、頭道村、青山村、豐產村、富興村、大安村、太平村、永安村、長勝村。
共有4個社區居委會、2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孫家堡子鎮:江北、江南、葦塘、葦東4個社區居委會;三岔子鎮:育林、城牆、森工、正岔、東升5個街道辦事處;灣溝鎮:和平、楓嶺、興工、勝利、富林、長林6個街道辦事處;松樹鎮:松樹、礦工、前山、水洞4個街道辦事處;砟子鎮:砟子、江北、立井、八寶、月牙泡5個街道辦事處;石人鎮:林子頭、北山2個街道辦事處;大石人鎮:光環1個街道辦事處。
人口民族:2003年,江源區總人口268446人,總戶數93902戶;在總人口中:男性137537人,女性130929人;男女性別比為105:100。非農業人口203688人,未落常住戶口人員6088人。
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區共有34個民族,各民族人口分布如下:漢族:253892人;蒙古族:320人;回族:1152人;藏族:42人;維吾爾族:133人;苗族:46人;彝族:86人;壯族:36人;布依族:99人;朝鮮族:1009人;滿族:2640人;侗族:10人;瑤族:2人;白族:3人;土家族:5人;哈尼族:2人;黎族:1人;僳僳族1人;高山族11人;拉祜族1人;納西族1人;柯爾克孜族1人;土族1人;達斡爾族18人;錫伯族11人;普米族2人;俄羅斯族5人;鄂溫克族1人;保安族1人;鄂倫春族2人;赫哲族1人;珞巴族1人;基諾族1人;未識別民族1人。
I. 江源在什麼地方
不知道你要找哪裡的江源,福建省周寧縣就有個江源村。
J. 長江的源頭究竟在哪裡
清朝康熙後期,為了編制精確的全國地圖,曾多次派人探測青藏地區,包括江源在內。因此,在朝廷內府地圖《皇輿全覽圖》上,明確標示金沙江上源為「木魯烏蘇河」不過,使臣在1720年到達江源地區時,面對密如魚網的眾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洋興嘆,他在奏章里寫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闊」,就是說那裡的河流多得就像掃帚一樣,千頭萬緒,百支千條,不知長江的源頭究竟在哪裡,可見,對江源地區河流的認識還是模糊的,在中國近代史上,西方列強在大肆侵華的同時,也覬覦長江這塊寶地,不同國籍的所謂探險家們,曾經多次踏上青藏高原。沙皇俄國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在1867~1885年的18年間,曾5次率領武裝「探險隊」竄入我國新疆、青藏地區活動,其中兩次到達通天河上游。1889年和1908年,沙俄又派科茲洛夫率人兩次經過柴達木盆地,翻越巴顏喀拉山,來到通天河北岸。1892年,美國人洛克希爾更深入到現在青藏公路西側的尕爾曲。他們雖然都已到達了江源地區,但都未能到達長江源頭。
晚清及民國年間,涉及江源水系的著作雖然很多,但其詳盡程度沒有超出《水道提綱》的。1946年初出版的《中國地理概論》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書中寫道:「長江亦名揚子江,源出青海巴顏喀拉山南麓……全長5800千米,為我國第一巨川。上游於青海境內有南、北兩源,南源曰木魯烏蘇,北源曰楚瑪爾。」既然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而長江又源出該山之南,於是便有「江河同源於一山」、「長江和黃河是姐妹河」之說。當時,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都是這么寫的,並且介紹5800千米長的長江為世界第四大河,因而謬傳甚廣,影響極深,以至於直到解放以後。這種觀念仍然盛行於世。
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曾兩次組織江源調查隊,深入江源地區,進行了詳盡的考察,結果證實:長江上源伸入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昆侖山之間,這里有大大小小十幾條河流,其中較大的有3條,即楚瑪爾河、沱沱河和當曲,這3條河中,楚瑪爾河水量不大,冬季常常乾涸,不能成為長江正源:要論流域面積和水量,都以當曲為最大;但根據「河源唯遠」的原則,確定以水量比當曲小五六倍而長度比當曲還要長18千米的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沱沱河的最上源,有東、西二支,東支發源於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1米)的西南側,西支源於尕恰迪如崗雪山(海拔6513米)的西側,東支較西支略長,故長江的最初源頭應是東支。東支的上段是一條很大的冰川(姜根迪如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細流,便是萬里長江的開始。
新華社於1978年1月13日公布了這一江源考察的新成果:「長江究竟有多長?源頭在哪裡?經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組織查勘的結果表明:長江的源頭不在巴顏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長江全長不止5800千米,而是6300千米,比美國的密西西比河還要長,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第二天,美聯社從日本東京發了一則電訊:「長江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了世界第三長的河流。」
直到那個時候,才揭開了「萬里長江的真正源頭在哪裡」這個千古之謎,糾正了歷史上長期以來對江源情況的錯誤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