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群眾路線
『壹』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一表述內涵深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歷史觀、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觀的深刻體現、系統表達和高度統一。
價值觀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價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觀點。為了誰的問題,實質上是價值觀問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強調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黨的群眾路線的意義。
正是由於我們黨堅持「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這一唯物史觀,所以,在「依靠誰」的問題上明確提出「一切依靠群眾」,認為只有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馬克思主義衡量政黨價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為無產階級和絕大多數勞動群眾謀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一切為了群眾,正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深刻體現。
以上內容參考共產黨員新聞網——周培清:黨的群眾路線的哲學內涵
『貳』 群眾路線指的是什麼
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群眾路線是毛主席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
我們黨對於群眾路線歷來的解釋,正如毛主席講的,無非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就是正確地反映群眾的意見,然後正確地領導群眾。黨的正確的路線、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是反映群眾的要求的,是合乎群眾的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是能夠為群眾所接受、能夠動員起群眾的,同時又是反過來領導群眾的,這就叫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群眾路線息息相關。當黨正確地制定和實行群眾路線時,革命就勝利、發展;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失敗。
『叄』 什麼是群眾路線
什麼是群眾路線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眾路線」這個概念。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
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長時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境里,進行革命活動得到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和總結。毛澤東同志經常強調,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敵人最終都壓不倒我們,而只能被我們所壓倒。他還指出,領導群眾進行一切實際工作時,要取得正確的領導意見,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這就是說,把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化為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在群眾的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如此循環往復,使領導的認識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樣,毛澤東同志就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黨的群眾路線統一起來了。黨是階級的先進部隊,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斗的,但是黨永遠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離開人民,黨的一切斗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我們黨要堅持革命,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我們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創造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提出和堅持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系群眾的群眾路線。
『肆』 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中國共產黨人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立場,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
一切為了群眾,是我們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全部理論、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黨的一切努力、奮斗和犧牲,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解放和幸福,黨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外,本身決無任何特殊的私利。
一切依靠群眾,是黨的各項事業的立足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的事業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事業。只有把黨的事業放在一切依靠群眾的基點上,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力量,為黨的各項事業的勝利完成建立強大的物質基礎。
(4)什麼是群眾路線擴展閱讀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黨的群眾路線體現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突出了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主體 。
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
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
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群眾路線息息相關。當黨正確地制定和實行群眾路線時,革命就勝利、發展;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失敗。
『伍』 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和群眾路線各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我們通常把這個基本路線簡稱為「一個中心(經濟建設)、兩個基本點(兩個堅持)」。
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創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方法論,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黨的群眾路線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二是黨必須傾聽群眾的意見、了解群眾的要求、集中群眾的智慧,形成正確的理論和政策,然後,再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5)什麼是群眾路線擴展閱讀
歷史轉折
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條件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歷史時期,堅持黨密切聯系群眾作風,更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要反對一切脫離群眾的傾向,特別是要反對會使黨走上脫離群眾的危險境地的官僚主義和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要按照中共十八大報告要求,繼承和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保持黨和群眾的緊密聯系。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體現,又是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
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大的工作作風,決不脫離群眾;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熱愛人民群眾,善於傾聽群眾的呼聲,同群眾打成一片;
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善於啟發和提高群眾的覺悟,幫助群眾組織起來,開展環境所許可的一切必要的斗爭。堅持密切聯系群眾,要求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行,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堅持實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建立了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關系。總結這種經驗,毛澤東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
『陸』 什麼是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及歷史地位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所謂群眾路線強調的是黨與群眾的關系問題,它的含義就是黨章中所說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強調的是黨應該具有的群眾觀點,這是關系黨的性質、宗旨的根本問題。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就是要求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強調的是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黨的正確領導意見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群眾路線具有方法論意義,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辯證統一的思想。堅持這一工作方法,就要大力弘揚深入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切身利益問題。
『柒』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內容是什麼
解析如下:
1、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
2、一方面要專求在一切工作或斗爭中,必須相信群屬眾、依靠群眾並組織群眾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求領導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即在集中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方針、政策,交給群眾討論、執行,並在討論、執行過程中,不斷根據群眾意見進行修改,使之逐漸完善。
(7)什麼是群眾路線擴展閱讀
黨的群眾路線意義
黨的群眾路線包含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價值觀、價值取向,即強調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對於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方向,讓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二是指領導方式、決策方式,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但是,黨對群眾路線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化的。特別是在新的形勢下,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實現黨的目標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更重要的,是政治生活規律、中國現階段發展的要求。
『捌』 中國共產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群眾觀點
所謂群眾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群眾的立場和態度。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2、群眾路線
所謂群眾路線,是指在群眾觀點基礎上形成的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正如毛澤東在1943年6月《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所說的:「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8)什麼是群眾路線擴展閱讀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體現。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每個共產黨員都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