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是哪個朝代
『壹』 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吳承恩是明代的小說家。
吳承恩出生於大約1500年,大概是處於明朝時期,是我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漢族人,是現在的江蘇淮安人。吳承恩墓位於淮安城東南的馬甸鄉二堡村,在大運河東堤東的南乾渠東邊,但是在1974年12月,吳承恩及其父吳銳之墓同時被盜。
(1)吳承恩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證明吳承恩為明代的證據有:
在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提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學者吳玉搢,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介紹吳承恩:「嘉靖中,吳貢生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所以現在都認為吳承恩是明代人。
『貳』 吳承恩是哪一朝代的人
吳承恩是明代人。
吳承恩(約1500-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者、明代小說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現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提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學者吳玉搢,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介紹吳承恩:「嘉靖中,吳貢生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2)吳承恩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吳承恩的詩文 「率自胸臆」「師心匠意」 ,據現存240餘首詩歌詞曲﹑障詞及頌贊來看,除一些障詞﹑頌贊屬於應酬外,大多極富有歷史﹑文學藝術價值。《二郎搜山圖歌》 是他精心構思的上品,雖是題畫詩,卻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話故事,揭露了當時「五鬼」「四凶」 橫行的黑暗現實。
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然而科舉不利,至中年始為歲貢生。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後又聘任過荊王府紀善。
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
『叄』 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人
吳承恩所處時代是明朝。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居士,又稱射陽山人,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今江蘇淮安)人(一說安徽桐城),祖籍安東。明代文學家。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舉為歲貢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遷居南京,以賣文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長興縣丞,不久辭官歸去。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終老於家。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吳承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最後完成者。
主要作品
吳承恩代表作為長篇小說《西遊記》,另著詞集《花草新編》及短篇小說集《禹鼎志》(《禹鼎記》)等,大多散佚。詩作有《海鶴蟠桃篇》《春曉邑齋作》《楊柳青》《長興作》《秋興》《金陵客窗對雪》《田園即事》《桃源圖》《堤上》《舟行》《題沈青門寄畫海棠用東坡定惠院韻》等。詞作有《點絳唇》《浣溪沙》《如夢令》《西江月》《滿江紅》等。
散曲作品有《沉醉東風》《醉太平》《水仙子》《駐雲飛》《梁洲序》《滿庭芳》等。吳承恩詩文,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存世,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卷四末附小詞三十八首。另有《續稿》一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吳承恩
『肆』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什麼朝代的
吳承恩(約1500年-1583年,一說約1506年-1580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河下(現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明代文學家。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他在科舉中屢遭挫折,於嘉靖中補貢生,後任浙江長興縣丞。由於宦途困頓,他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其代表作《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由明代吳承恩所著,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講述唐僧師徒一路西行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伍』 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
吳承恩是明代文學家。
吳承恩一生創作什多,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甥外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於千百」,編《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
(5)吳承恩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吳承恩是《西遊記》的最後定稿作者。胡適與魯迅根據清代吳玉搢的《山陽志遺》、阮葵生的《茶餘客話》和丁晏的《石亭記事續篇》等書的考證,得出了《西遊記》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的結論。
2016年,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510周年誕辰。2016年10月28號,江蘇省淮安市政府與《人民文學》雜志社共同設立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並致力使它成為具廣泛影響力的國際級文學獎。
『陸』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
明代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者、明代小說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現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
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
人物生平:
少年成才
吳承恩家祖籍安東(今江蘇漣水),先祖在元末明初遷居當時淮安河下,至吳承恩已五代。父親是商人,生前十分希望兒子能考取功名,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從小勤奮好學,過目成誦。精於繪畫、書法、填詞、圍棋,喜歡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如《百怪錄》《酉陽雜俎》等小說或者野史。當時的名人朱應登恃才傲物,見到吳承恩後極為欣賞,說吳承恩能夠讀盡天下的書,把自己私藏的一半書籍送給吳承恩。
『柒』 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人
吳承恩是明朝人。
吳承恩生於公元1501年,死於公元1582年,是中國明朝的人,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或射陽居士,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其代表作為《西遊記》。
吳承恩一生創作什多,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甥外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於千百」,編《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
後世紀念
1、墓址
吳承恩墓位於淮安城東南的馬甸鄉二堡村,在大運河東堤東的南乾渠東邊。墓園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溝與外界相隔,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吳承恩墓東北3米處,為其父吳銳之墓。墓園植有蜀松,垂柳數十株。
2、故居
吳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的打銅巷12號,是一座明代風格明顯的古典園林建築群,由故居本體、吳承恩生平陳列廳、玄奘紀念堂、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六小齡童工作室五個部分共同組成,是國內唯一綜合展示西遊記文化和紀念吳承恩的場所。
『捌』 吳承恩是什麼朝代的人
吳承恩是明代人。
吳承恩生於一個由下級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又沒有子女,但是由於家貧,一生創作豐富。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下澤黎民,上承皇恩,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字汝忠,為他取名承恩,奉行常樂哲學,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家境清貧,作品多散失。
《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即以文鳴於淮」,「髫齡,每欲作一書對之」,善模寫物情,「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喜讀稗官野史、志怪小說,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之所以能寫出《西遊記》並創作出孫悟空這樣頂天立地、寄託著他人生理想的神話英雄,其重要之點,乃在於吳承恩本人有著縱攬六合、吞吐天地的英雄情懷。其《二郎搜山圖歌》有雲:「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
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指出:「這一篇《二郎搜山圖歌》很可以表示《西遊記》的作者的胸襟和著書的態度了。」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
塑造英雄人物,高超的敘事藝術無疑是重要的,但若沒有那種恢弘的「志氣」即胸襟去統領,僅僅憑借技高一籌的敘事藝術,決不能真正走進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出他們的「關鍵」,即:精、氣、神。
(8)吳承恩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吳承恩的作品特點:
吳承恩與明代前後七子同時代,其文藝思想與他們相近, 「汝忠謂文自六經後,惟漢魏為近古,詩自三百篇後,惟唐人為近古;近世學者,徒謝朝華而不知蓄多識,去陳言而不知漱芳潤,即欲敷文陳詩,難矣」 。 「此論則比何﹑李通達得多,故其詩作,多自胸臆出之。
朱彝尊《明詩綜》 四十八謂其詩 『習氣息除,一時殆鮮其匹。』 吳承恩的詩作浪漫主義氣息又特濃,故被陳文燭稱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遺也』。」 吳承恩的見識非凡,不僅看到當時的文壇之弊,而且能跳出復古主義的圈子,獨樹一幟,強調 「謝朝華」「蓄多識」「去陳言」「漱芳潤」。
在詩文創作中, 「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於色澤,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盡究其變」 , 「師心匠意,不傍人門戶籬落,以釣一時聲譽」 。這便超越了前後七子,而獨步文壇。
他在 《花草新編序》 中說: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藝不惟其類。 麗則俱收,鄭衛可班於雅頌;洪纎並奏,鄶曹無間於齊秦。」 強調文學創作的實績,重視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麗」 ,美也,藝術形式美是其價值之所在。
這就突破了明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文學觀,獨樹一幟,倡導文藝創作的 「情」「摯」 ,追尋 「奇」「麗」 的藝術風格。他在 《范寬溪山霽雪圖跋》 中強調 「真趣」「意象如生」 ;在 《題沈青門寄畫海棠用東坡定惠院韻》 中高倡 「真趣」「獨絕」。
『玖』 吳承恩是什麼朝代的
明代
吳承恩(約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吳承恩從小天資聰明,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實恰恰相反,他在科舉場上極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連個舉人都沒考中,直到45歲才考上一個歲貢生。由於科場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貧困,他曾遭到勢利之行徒的笑罵。這種種遭遇使他加深了對封建官場、科場的腐敗以及社會上的炎涼世態的認識,心靈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種子。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他在《二郎搜山圖歌》一詩中寫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惜。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認為「民災」的形成,社會現實的丑惡,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凶」那樣的壞人當道。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
《西遊記》雖然是吳承恩晚年寫成的,但卻作了畢生的准備。小時候,吳承恩經常跟從父親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叢林,聽來許多優美神奇的神話故事。他從小就有好聽奇聞的習性,在讀私塾時,經常瞞著父親和老師,偷偷地閱讀「野言稗史」。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
吳承恩曾寫過一本志怪小說《禹鼎志》。他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他的志懌小說、神話小說,寫的雖是神仙鬼怪,其實著意的還是在於「人間」,為的是寄託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惡勢力,使讀者「悚然易慮」,並非無為而作,或搜奇獵異以資談笑。他創作《西遊記》,目的也是如此。在《西遊記》四十五回中,寫到孫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雲、打雷、下雨時,特別命令雷公鄧天君說:「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臟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孫悟空最恨的是「貪臟壞法之官」,這與吳承恩在許多詩文中所表現的特別仇視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遊記》的神話世界裡,處處有人間的影子:神聖的天宮表面氣派不凡,至高無上的玉帝卻賢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間的王朝相彷彿;地府森嚴,官官相護,貪臟枉法,無辜的人有冤難伸,和地上的衙門並無兩樣;妖魔鬼懌殺人吃人,貪財好色,仗著魔力法術稱霸一方,無惡不作,簡直是人間惡霸、官僚的化身。《西遊記》還寫到了一些人間國度,那裡的統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的」,這同樣是明朝廷君臣禍國殃民罪行的寫照。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盪社會丑惡現象和丑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吳承恩的文學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西遊記》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還寫了許多風格清逸的詩歌,收集在《射陽先生存稿》中。
『拾』 請問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人
吳承恩朝代:明朝
吳承恩是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小時候的吳承恩勤奮好學,一目十行,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因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
吳承恩(約1500—1583年,一說約1506—1580年)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文學家,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一說安徽桐城人。祖籍安東(今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舉為歲貢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遷居南京,賣文為生。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不久辭官歸去。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