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續
① 𡌶,怎麼讀
讀作bàn(聲母b,韻母an,四聲)
基本字義:
亦作湴泥、爛泥、稀泥。
廣東白話的音跟「辦」同音最近。在廣東廣西的一些地名廣泛使用。
(1)怎麼續擴展閱讀
同音字:絆
「絆」是由「糹」和「半」組成。「糹」表義,指繩索。「半」讀作bàn,表聲。作聲旁。「絆」的本義為御馬的繩索。又指用繩子把足系住。如「絆腳」。進而引申泛指牽制、約束、束縛。
組詞解釋:
1、軟絆[ruǎn bàn]軟索做的絆子。
2、著絆[zhe bàn]猶陷入,遭難。
3、繼絆[jì bàn]系絆,束縛牽制。
4、攀絆[pān bàn]牽扯。
5、鞿絆[jī bàn]羈絆,束縛。
② 㬢怎麼讀
"㬢",讀作: 【 xī 】,"㬢"為「曦」的異體字。
1、 曦,讀作xī。
2、釋義:漢字基本含義多指早晨的陽光。
3、組詞:曦月、晨曦、曦輪、曦車、曦寧、曦轡、行曦、晴曦等。
(2)怎麼續擴展閱讀:
1、曦月
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ī yuè ,指古文中的日月。
2、曦車
羲和所駕之車。指太陽。【曦車】參見天文部·天體「羲馭」。唐李咸用《排桃花歌》:「 野樹滴殘龍戰血,曦車碾下朝霞屑。」
3、晨曦
漢語詞語,拼音是chén xī,意思是清晨的陽光,象徵溫暖,光明。一般指早上5-7點的時光,溫柔的喚醒,這便是晨曦的魅力。
4、曦輪
指太陽。《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朝日樂章》:「永流洪慶,式動曦輪。」 唐高宗 《立春日游苑迎春》詩:「迎春正啟流霞席,暫囑曦輪勿遽斜。」 清趙翼《楊舍城北登望海樓》詩:「是時卓午懸曦輪,潮氣上逼白日昏。」參見「曦車」。
5、曦寧
曦寧是來源於兩個人的名字,曦,讀作xī。漢字基本含義多指早晨的陽光。曦中的"禾"和"戈"的橫是連在一起的。寧,讀作níng 。平安,安定,寧靜。曦寧曦寧~寧靜的早晨般美好~
③ "~"怎麼讀
~的英文是tilde,讀音是ˈtɪldə,中文叫做波浪號。
~ 英文符號叫Tilde,(意思是顎化符號,鼻音化符號,代字型大小),中文俗稱波浪號。波浪號是一個有許多用途的標點符號。原本,它是做為縮寫符號的一個字母,但亦有做為變音符號或單一文字的用途。在數學上,它是代表等價關系的數學符號。有時會被當做代字型大小。生物化學里表示高能磷酸鍵。
(3)怎麼續擴展閱讀:
波浪號的運用:
1、變音符號:在語言里,波浪號是放在字母上的一變音符音,用來表示發音的改變,如鼻音化。在希臘語的多聲調拼寫法里,波浪號為抑揚符號的變體。
2、數學符號:
(1)在數學上,它是代表等價關系的數學符號。
(2)漸近相等。
(3)「服從某概率分布」,
(4)表示「X服從期望值為μ、方差。
3、物理符號:在電路圖中是交流電的符號。
4、文學符號:在日常文字交流中,用來表示一定的范圍。例如簡訊、書信或者即時聊天中,往往用A~B來表示範圍為A至B,如:1~3,C~D等。
④ 𣎴。 怎麼讀
讀:dǔn,聲母d,韻母un,聲調三聲。
「𣎴」是「𣡌」的異體字,意思是「伐木余也」。「𣎴」是會意字,從「木」不出頭。由於「𣎴」不容易錄入和顯示,一些電子文本將該字改成「墩」,「樹墩子」也是樹樁的意思。
部首:木部
筆畫:4畫
筆順:一丨ノ丶
筆順讀寫:橫豎撇捺
同音字
1、盹
dǔn,很短時間的睡眠:打盹兒。沖(chòng)盹兒,醒盹兒。
2、躉
dǔn,整,整數:躉批。躉賣。整批地買進:躉貨。現躉現賣。
⑤ 「讀什麼」與「怎麼讀」
誦讀作為閱讀教學文本解讀的方法,即「怎麼讀」,現在名目繁多,如:吟讀、朗讀、朗誦;范讀、仿讀、跟讀;齊讀、單讀、自由讀、分角色讀;析讀、品讀、評讀、研讀;等等。這些讀法類型的視角各異,從聲音表現、組織形式到閱讀層級等均有涉及。本文擇取的是與誦讀目的和對象相關的誦讀方法。誦讀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文本的閱讀目的,與此相關的「怎麼讀」是指讀什麼,即從何處去理解感悟文本,走進文本世界;誦讀方法作用的對象是特定的文本,「怎麼讀」是指以何種聲音表現風格、把握基調。 誦讀方法是否恰當,首先當然是審核誦讀作為一種閱讀的方法對於特定的這一個文本是否適宜。曾國藩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提到,「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顯然,在曾國藩眼裡,要達到「得其雄偉之概」、「探其深遠之韻」的閱讀目的,誦讀是閱讀《四書》等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最為恰當的方法。本文則是在文本適宜採用誦讀法的前提下,探討誦讀方法的具體內容,以及與閱讀目的、誦讀對象的契合性。一王榮生先生認為,「怎麼讀的問題,就是在具體的文本中去讀什麼地方、在這些地方讀出什麼的問題」。誦讀作為閱讀的一種方法,首要的問題也正是要明確:讀什麼?從何處走進文本?從何處讀出什麼? 實際上,若已確定採用誦讀作為解讀文本的方法,閱讀目的也已受制於方法所能達成的一般的目的了,也就是「誦讀什麼」中已隱含著能「讀出什麼」。從理論上說,感知塑造言語聲音形態這一過程有兩個終點:一是理解感悟文本的意義情感;二是形成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能力。前者是一般所謂的把握文本內容,從聲音走向了意義與情感;後者是所謂欣賞與表現文本言語聲音的能力,關注言語聲音本身,培養對言語聲音的敏感。我們以為,既然誦讀是當下文本閱讀所適宜的方法,那麼閱讀目的是沒有理由拋開上述終點的。問題是,方法所隱含的目的如何在特定文本閱讀目的中具有意義?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這里的視角是:課程目標屬於語言教育還是文學教育?王尚文先生近來提出了語文課程的復合性話題,他認為語文課程可一分為二為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語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所養成的主要是語言素養;文學教育雖然也是從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出發,但其終點是感受、感知、感悟人的生命體驗,最終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所養成的主要是文學素養。由此來看,歸屬於文學教育的文本,閱讀目的可以單一地指向內容。而歸屬於語言教育的文本,其閱讀目的中一般包括了兩個方面,分別指向文本內容和語言表現力,顯然這里的「語言表現力」也包括文本言語聲音形態的表現力。所以,語言教育中的誦讀,是走進文本意義情感世界的橋梁,是咬文嚼字的手段,有時又是體味言語聲音形態自身魅力的途徑。 這樣,從語言教育的角度來教學《聲聲慢》,要把讀什麼——感知舌音、齒音和入聲韻、疊音詞,具體化為理解體悟壓抑凄婉的情感和體味音韻節律的表現力。教學實踐中早已進行著這樣的誦讀:對詩詞韻文中語音修辭的品讀;從不同語調的比較中體會句式的流轉順暢,如「仕宦至將相,錦衣歸故鄉」與「仕宦而至將相,錦衣而歸故鄉」,等等。顯然,這樣的讀法並非歸屬文學教育的文本所必需,因為文學教育可以得意忘言。 放任自主誦讀體味,學生能讀出什麼很可能是一筆糊塗賬。明確文本閱讀目標的歸屬,確定文本閱讀目的,研究文本言語聲音形態的特點,明了「在何處讀」、「讀什麼」,設計引導學生從中「讀出什麼」的路徑來。——這些方面,教師應該有積極的作為。二基於聲音表現風格的「怎麼讀」,是為了把握文本語調、節奏的誦讀基調,其恰當與否和誦讀對象——特定文本的文體特點相關。曾國藩所言《四書》等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密詠恬吟」不可,表達的就是這兩者間的關系。實踐中所要探討的是諸如哪一首(類)詩適合「高聲朗誦」,哪一篇(類)文宜於「密詠恬吟」這樣具體的問題。 對此,前人已做過較為深入的探討,對今天的研討很有啟發。黃仲蘇先生在其《朗誦法》中「審辨文體,並依據《說文》字義及個人經驗」確立了四大類「朗誦腔調」: 一曰誦讀。誦謂讀之而有音節者,宜用於讀散文。如四書、諸子、《左傳》、四史以及專家文集中之議、論、說、辨、序、跋、傳記、表奏、書札等等。 二曰吟讀。吟,呻也,哦也。宜用於讀絕句、律詩、詞曲及其他短篇抒情韻文如誄、歌之類。 三曰詠讀。詠者,歌也,亦作永。宜用於讀長篇韻文,如駢賦、古體詩之類。 四曰講讀。講者,說也,譚也;說乃說話之「說」,譚則謂對話。宜用於讀語體文。(朱自清《朱自清論語文教育》,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朱自清先生在最初刊於1942年的《論朗讀》一文中,把黃仲蘇先生的四類歸為三類:誦、吟(吟讀、詠讀合並)、講讀(分為「讀」與「說」);並說「文宜吟誦」,「語只宜讀或說」(後來他改變了這個觀點,見下文),依據主要是語言是否自然。 朱自清先生較為細致地探討了「講讀」法的要求及其適用性。他認為,「講讀」分為「讀」與「說」。讀,要舒緩不迫,字字分明,注重意義,注重清楚,雖也有抑揚頓挫,但不顯著,整個效果是鄭重和平靜。說,是如趙元任先生所言「照最自然最達意表情的語調的抑揚頓挫」來表達。他認為黃仲蘇的「講讀」只當得他的「說」類。讀,適合絕大多數的白話詩文,和「一切應用的文言」。如宣讀詔書、判詞、公約、守則等就是典型的「讀」,所舉具體的文本是《總理遺囑》。說,適宜少數用口語調寫成的白話詩文。所舉大多是具體的文本,如:老舍的《一天》,朱自清的《給亡婦》,康白情的《一封未寫完的信》,徐志摩的「無韻體」詩,丁西林、曹禺的戲劇,陳白塵的《結婚進行曲》前幾章等。(朱自清《朱自清論語文教育》,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在寫於1947年的《論誦讀》一文中,他使用了「誦讀」一詞,從聲音表現的風格來說,是「講讀」法的延續。他認為,誦讀是「多少要比說話做作一些」的「說話的調子」。誦讀第一要口齒清楚,吐字分明,字字清朗,這與「讀」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對讀法的選擇,他已不再單一地依憑語言是否自然,而是結合了閱讀目的來論。他認為,「在了解和欣賞意義上,吟唱是不如誦讀的」,「所以就是文言,也還該以說話調的誦讀為主」。(朱自清《朱自清論語文教育》,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朱自清先生的研究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結論,還有策略與方法。我們需要像他那樣來探討問題,以文本語言的視角來研究特定文本的「怎麼讀」。有關朗讀技能養成的一些訓練體系設有按狹義的文體(僅指體裁)訓練的篇章,意謂一定的技能與一定的體裁相應,但實際的訓練還是得面對特定的文本展開。文本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這種技能訓練並不能滿足特定文本的誦讀需要,因為同一體裁並不意味著語體、風格的一致。如現代詩,有適合朗誦的,有適宜「讀」的,也有如朱自清所言宜於「說」的。 從體裁來確定基於聲音表現風格的「怎麼讀」並沒有抓住關鍵。文體包括體裁、語體、風格三個層面。對於特定的文本來說,與「怎麼讀」最為關切的是語體。語體,即語言的體式。一般地說,一個文本的語體是一個復合體,一種是體裁所要求的規范語體,如與章表奏議匹配的是典雅語體,而賦頌歌詩則必須選擇清麗的語體;另一種是作者按照自己獨特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所選擇的自由語體,這完全是作者的創造,是文本語體更為重要的方面,它使文本獲得了獨特的語調和語勢。這種屬於作者個人的自由語體品格穩定地發揮到一種極致,並與作品的其他因素有機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風格。我們可以這樣說,主要的是作者自由創造的語體決定著特定文本的「怎麼讀」。 實際上,體裁作為文體的一個范疇也從語體中表現出來了,但在文體發展極為豐富而理論相對滯後的今天,「怎麼讀」若基於體裁所表現的語體,連能否把握基本語調也是很成問題的。如目前國內流行把文學體裁分為詩歌、小說、戲劇文學和散文四類,而散文是語文教學的主導文類(王榮生),在這樣的語境中,「怎麼讀」很多時候是根本無法基於體裁的。如《現代語文》讀本有一個名為「風格: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單元,所選多為散文,分為「樸素」、「華麗」、「雄渾」、「柔婉」、「洗練」、「綿密」六個部分,實際上就是從自由語體的角度所作的歸類,這些散文「怎麼讀」只有基於自由語體才能夠准確地把握。(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博士生;200062)
⑥ $怎麼讀 @怎麼讀
1、$讀英語單詞dollar
英 ['dɒlə(r)]
美 ['dɑːlər]
「$」是美元標志的一種代表符號。
2、「@」是一個符號,電郵應用中意義為「at」,即「某用戶」在「某伺服器」。它在社交應用如微博中也有廣泛應用。在英文狀態下輸入鍵是上檔鍵(shift)+2,或者使用 Alt+64(按住Alt並在小鍵盤上輸入64,然後松開Alt)。
(6)怎麼續擴展閱讀:
$的面值
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主要是聯邦儲備券。其紙幣面額有1,5,10,20和100元,鑄幣面額有1,5,10和25分
美國貨幣單位有:美元(dollar,$),美分(cent,¢) 進位:$1=100¢
【紙幣】$1、$5、$10、$20、$100
【硬幣】1¢、5¢、10¢、25¢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美元是外匯交換中的基礎貨幣,也是國際支付和外匯交易中的主要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的來歷
就職於美國國防部發展軍用網路阿帕網BBN電腦公司的電腦工程師雷·湯姆林森帶來了這場劃時代的變革。他個性沉默寡言,小心謹慎且特別謙虛。
1971年,湯姆林森奉命尋找一種電子郵箱地址的表現格式,他首先編寫了一個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轉移協議與另外一個程序的發信和收信能力結合起來,從而使一封信能夠從一台主機發送達到另外一台。於是,第一封電子郵件就誕生了。
湯姆林森把程序最後搞定時,立即給工作人員發了一封郵件,告訴他們可以給其它電腦發信了。湯姆林森說:「所以,電子郵件是自己宣布問世。」
參考資料:網路-@
參考資料:網路-$
⑦ ""怎麼讀
1、㑇——讀zhòu,諧音宙,乖巧,伶俐,漂亮(元曲中常用)。
出自《新華字典》第11版656頁。
2、《辭海》2146頁,第三行:
() zhou (形)乖巧,伶俐,漂亮(元曲中常用)。
[部首] 人部。[筆畫]7筆。[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形聲,從人,芻聲。[形近]縐字。
[英文]:smart and pretty。
3、《㑇(zhòu,伶俐)梅香》:
是元代雜劇作家鄭光祖的愛情類劇作,模仿《西廂記》而作。演唐代裴度之女小蠻與白敏中的愛情故事,而主角則是婢女樊素,相當於《西廂記》中的紅娘。劇中小蠻與白敏中私期暗約,樊素傳書遞簡,最終有情人成了眷屬。戲中處處可見《西廂記》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這不僅表現在它將《西廂記》五本的內容壓縮於一本之中,還在於它只寫青年男女發乎情止乎禮,雖對愛情有所追求,卻又沒有逾越禮教倫理范圍。它磨去了《西廂記》那種反封建精神,只傳播傳統社會所允許的所謂文人風流趣事。在戲里,樊素唱詞說白滿是之乎者也,引經據典,更多帶有文人氣息,而與婢女的身份不符。至於元曲雖也典雅工整,但嫌板滯。可以說,《㑇梅香》的出現,反映了傳統思想的惰力對南方作家創作的影響。
⑧ $ 怎麼讀
$ 讀作:dollar 發音英 [ˈdɒlə(r)];美 [ˈdɑ:lə(r)]。
$ 是指美元的簡稱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俗稱美金,是美國的貨幣,貨幣符號為USD。英文翻譯 US dollar; American dollar。
美元也叫美金。美國的法定貨幣。1793年開始發行。原為金幣,1934年改為紙幣。法定每盎司黃金價格為35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8)怎麼續擴展閱讀:
$符號的應用:
1、美國貨幣單位有:美元(dollar,$),美分(cent,¢) 進位:$1=100¢。紙幣:$1、$5、$10、$20、$100。
2、jQuery 中所有選擇器都以美元符號開頭:$()。Query使用$的原因是: 書寫簡潔, 相對於其他字元與眾不同, 容易被記住。JQuery佔用了兩個變數: $ 和 jQuery。
⑨ ⺕怎麼讀
彐
筆劃
3
五筆
VNGG
部首
彐
結構
單一結構
筆順
橫折、橫、橫
釋義
[ jì ]
亦作「彑」。部首用字。
[ xuě ]
曾作「雪」的簡化字,後停用。
⑩ 𠃌怎麼讀
讀音「gǔn」與「滾」讀音相同。
如果做為筆畫名稱「橫折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