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怎麼寫的
㈠ 對的筆畫怎麼寫
對的筆順、筆畫 :
「對」 字共有 5 畫,
筆畫順序為: 橫撇/橫鉤、點、橫、豎鉤、點
㈡ 對字的筆畫順序怎麼寫
對字的筆畫順序:橫撇/橫鉤、點、橫、豎鉤、點
漢字 對
讀音 ì
部首 寸
筆畫數 5
筆畫名稱 橫撇/橫鉤、點、橫、豎鉤、點
㈢ 對字怎麼寫
對字怎麼寫?
對字的筆畫、筆順:
讀音:ì
部首:寸
筆畫數:5
名稱:橫撇/橫鉤、點、橫 、豎鉤、點、
㈣ 「對」字在田字格中怎麼寫
一、「對」字在田字格中寫法如下:
。造字本義:動詞,兩軍示威僵持,臨戰抗衡。
文言版《說文解字》:對,譍無方也。從丵,從口,從寸。漢文帝以為責對而為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從士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對,回答問題不拘泥方法。字形採用「丵、口、寸」會義。漢文帝認為,在被責問的情況下回答問題,多半不是誠實的回答,所以去掉「對」字的「口字邊」,而採用「士」作邊旁。
二、片語釋義:
1、絕對[jué ì]
沒有任何條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相對」相對):~真理。~服從。反對~平均主義。
2、對付[ì fu]
處理事務;辦理。
3、對偶[ì ǒu]
修辭格的一種。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相對的一對語句表達相反或相關的意思。
4、捉對[zhuō ì]
一個對一個;兩兩成對:~廝殺。
5、對證[ì zhèng]
為了證明是否真實而加以核對:~筆跡。和事實~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不符合的地方。
㈤ 對字在田字格中怎麼寫
對字在田字格中的寫法如下圖:
詞語解釋:
1.相對[xiāng ì]
互相朝著對方;面對面:~而坐。兩山~。
2.對話[ì huà]
兩個或更多的人之間的談話(多指小說或戲劇里的人物之間的):精彩的~。~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3.對子[ì zi]
對偶的詞句:對~。
4.對齊[ì qí]
使兩個以上事物配合或接觸得整齊。
5.對比[ì bǐ]
(兩種事物)相對比較:古今~。新舊~。
6.對於[ì yú]
引進對象或事物的關系者:~公共財產,無論大小,我們都應該愛惜。大家~這個問題的意見是一致的。
7.對手[ì shǒu]
競賽的對方:我們的~是支素負盛名的球隊。
㈥ 對字筆畫順序怎麼寫的
一、對的筆順:
二、相關組詞:
1、支對[zhī ì]
對付,應付。
2、對敵[ì dí]
對付敵人。
3、言對[yán ì]
晤面交談;應對。
4、辭對[cí ì]
答對,應對。
5、對還[ì hái]
按同等價值償還。
㈦ 對字的筆順怎麼寫
對
對怎麼寫:
名稱:橫撇/橫鉤、點、橫、豎鉤、點
筆畫數:5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㈧ 對筆順怎麼寫呀
對的拼音:ì
筆畫數:5
筆順、筆畫:
橫撇/橫鉤、點、橫、豎鉤、點、
基本釋義:
1.答,答話,回答:~答如流。無言以~。 2.朝著:~酒當歌。 3.處於相反方向的:~面。 4.跟,和:~他商量一下。 5.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稱(chèn)。~峙。 6.說明事物的關系:~於。~這事有意見。 7.看待,應付:~待。 8.照著樣檢查:核~。校(jiào)~。 9.投合,適合,使相合:~應(yìng)。~勁。 10.正確,正常,表肯定的答語:神色不~。 11.雙,成雙的:配~。~偶。~仗(律詩、駢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做成對偶的語句)。 12.平分,一半:~開。 13.攙和(多指液體):~水。 14.量詞,雙:一~鸚鵡。
㈨ 對齊的對字怎麼寫
對
[ì]
筆劃
5
五筆
CFY
部首
寸
結構
左右結構
繁體
對
五行
火
筆順
橫撇/橫鉤、點、橫、豎鉤、點
釋義
1. 答,答話,回答:~答如流。無言以~。 2. 朝著:~酒當歌。 3. 處於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稱(chèn)。~峙。 6. 說明事物的關系:~於。~這事有意見。 7. 看待,應付:~待。 8. 照著樣檢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適合,使相合:~應(yìng )。~勁。 10. 正確,正常,表肯定的答語:神色不~。 11. 雙,成雙的:配~。~偶。~仗(律詩、駢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做成對偶的語句)。 12. 平分,一半:~開。 13. 攙和(多指液體):~水。 14. 量詞,雙:一~鸚鵡。
詳細釋義
〈動〉
(會意。從口,從「丵」(zhuó,即,古「叢」字,象草木叢生。),從寸。寸,法度也。漢文帝以為責對而偽,言多非誠,故去其口,以從土。本義:應答)
同本義
對,答也。——《廣韻》
聽言則對。——《詩·大雅·桑柔》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論語·述而》
唐且對曰:「臣未嘗聞也。」
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對。——《儀禮·士冠禮》。注:「應也。」
對曰:「非禮也敢辭。」——《儀禮·曲禮》。注:「答問也。」
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三國演義》
又如:無言以對;對當(對答;安排);對嘴(爭辯;爭吵);對理(講理;對證);對番(對證後理曲);對狀(受審問時答述案情);對日(回答有關太陽問題的故事)
兩者相對;面對
賊易之,對飲酒,醉。——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又如:對食(面對食物;古時宮人相約為夫婦,稱為對食);對枰(下棋);對峙(相對峙立);對酒(面對著酒。飲酒);對酌(相對飲酒);對月(向月);對向(應對趨走);對床(兩人對床而卧);對棋(相對下棋);對揚(面君奏對)
相當;相配
帝作邦作對。——《詩·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莖葉格對。——《呂氏春秋·審時》。注:「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