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喜歡吃指甲
1.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咬手指頭啃指甲蓋兒
一.部分小兒經常啃咬指甲是因為心情緊張,多見於情緒型,即容易激動或憂慮的孩子。他們心情緊張時,就下意識地啃咬指甲。對於這樣的孩子,責罵和懲罰一般不會奏效,只能使孩子更加緊張。在手指上塗苦葯也無濟於事。正確的辦法是找到致使孩子情緒緊張的原因,並設法消除這些緊張因素。比如是不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太粗暴,孩子經常受到責罵或警告?是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學這學那,使孩子壓力太大?是不是孩子膽小,害怕一個人獨處?是不是因為沒有要好的夥伴,感到孤獨等等。針對不同原因分別對待,使孩子在寬松舒適的環境中生活,緊張情緒消除了,啃指甲的習慣就會慢慢改掉。
二.有些孩子啃咬指甲是因為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鋅或有蛔蟲。這類孩子還可能同時嗜食一些其它的東西,比如紙片、牆皮、泥土等等。通過化驗檢查可以確診。缺鋅者補鋅,有蟲者驅蟲,病因去除小兒自然會停止啃指甲。
2. 大部分的學生為何在寫作業的時候都愛「啃指甲」
在學校,有一部分的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會有「啃指甲」的習慣。這個小習慣有很多的危害,必須要改正這種行為。
三、家中孩子咬指甲,父母的處理辦法
1.孩子們的叛逆心理現在相當嚴重。父母不讓做什麼事,他們就越堅持去做。例如,當父母看到他們的孩子咬指甲時,他們會停下來,甚至斥責他們。孩子們不僅會拒絕傾聽,還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這時,父母應該正確地引導他們,並且可以使用其他物品來分散孩子對咬指甲的注意力。
2、用圖文的形式,形象告訴孩子一旦咬指甲,就會有蟲子通過口腔進入體內,讓孩子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不要用責罵或有暴力的方式。
3、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當孩子咬指甲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手上塗抹大蒜這種帶有刺激性味道的汁液。孩子們嘗了這個味道後,肯定會減少他們咬指甲的次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有一些對我們健康有害的行為和習慣。成年人的外表習慣對孩子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因此,人們希望成年人在平時能及時改變他們的壞習慣。不應該允許孩子模仿並養成習慣。再次改正是不容易的。
3. 人為什麼會經常咬指甲
據統計,大約有30%的7至10歲兒童與45%的青少年有咬指甲的癖好。青少年比較敏感,因此偶爾咬指甲的行為通常是他們感到有壓力的跡象。有些人甚至直到二十幾歲都沒有改掉這個習慣,比如詹姆斯。這在國際疾病分類中被稱為「咬甲癖」。
咬甲癖是在緊張、壓力、飢餓或無聊狀態下啃咬指甲或趾甲的習慣性行為。有時也是心理或情緒失控的症狀。這是一種強迫性、甚至是無意識的行為習慣,患者有時無法或難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曾有記載顯示某些患者在入睡時咬指甲。
對於此種行為,有解釋認為是由於做夢時或者夢境中事件造成的壓力,或者是由於平時壓力的表現。咬甲被認為是最常見的一種輕度自殘行為。根據佛洛依德學說的解釋,咬甲是口舌期粘滯的表現。
咬指甲並無危險性可言,除非咬到了甲床或是指甲生長所依賴的U型區域,否則不大可能造成長期損害。然而,過度咬指甲會引起一些短期問題,包括流血、細菌感染,以及甲床周邊生小瘊子等。倘若咬指甲的行為不加以控制,細菌和病毒就會從口腔傳播到指甲,或是通過手指帶到口腔里。
另外,被咬的指尖,尤其是甲緣的皮膚,對於疼痛極為敏感。甲刺是角質層上的破損皮膚,當它們被不當地移除後,手指將容易被微生物與病毒的感染,並患上甲溝炎。牙疾也被認為與咬甲癖有所聯系。
所以,最好還是管管自己吧,別老把手往嘴裡送。
4. 有些人為什麼愛吃手指甲
小孩出現愛啃指甲的狀況,一般說來有以下三種可能,缺乏微量元素、精神緊張或單純是一種壞毛病。首先應該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看到底缺乏哪種微量元素,然後進行有目的地補充。如果孩子還伴隨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有蛔蟲等症狀,缺鋅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一定要檢查後再做判斷。 如果並不缺乏微量元素,則可能是孩子精神緊張,或者養成了啃指甲的壞習慣。這時要多給孩子一些關注,用正確的辦法加以糾正,而不是在其啃指甲時一味呵斥,以關愛的態度去教育孩子不要啃,告訴他這樣會使細菌進到肚子里引起疾病等,並且用做游戲等其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緩解孩子的精神緊張
5. 很多成年人都喜歡咬指甲,這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
談到咬指甲的習慣,我們通常會想到孩子,特別是在小學生喜歡咬指甲,咬合筆,咬著頭發,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習慣會慢慢消失。然而,有些人會繼續咬合釘子的習慣,他們經常露出裸露,有時甚至是指甲出血的感染。那麼咬指甲的原因是什麼?它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6.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愛咬指甲
很多人有愛咬手指甲的不良習慣,不僅不衛生,對於成年人來說還會影響外在形象,出現這種情況,考慮可能的原因有:1.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壓力,通常在情緒比較緊張的時候可出現這種行為,下意識性反應,如果意識到這個問題,需要及時調整自己情緒。2.體內缺乏微量元素,多見於兒童,可以做微量元素測定,根據檢測的結果及時進行補充。
7. 為什麼有人喜歡啃手指甲
精神分析認為嬰兒在口欲期未得到滿足的話(比如沒有吮吸玩具,吮吸動作一再被阻止),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容易養成吮吸和啃咬手指的習慣,這個叫做「口欲期粘滯」,但是這個習慣很容易被糾正,所以大多隻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身上。成年人啃咬手指代表了一種特定的焦慮,即「自身攻擊性焦慮「(試想一下你在啃指甲的時候被制止,是不是就特別想破壞些什麼?)——實際上這屬於輕度自殘,是「死本能」的一種表現,它能夠部分抑制攻擊性。
不自覺的啃手指甲其實反映了內心的焦慮,外界的環境和自己的期望產生失調,往往身體上會採取防衛的姿勢,比如說雙手抱拳、不停的拌腿等。
傾向於認為是對自己不滿意,潛意識的自殘行為。類似的還有咬手指等等。
8. 為什麼會有啃指甲的行為
女生愛美,美到指甲。而我的朋友雲,享受不了美甲,因為她幾乎沒有指甲,只有一小節深深陷進肉里。三十多歲了,啃的不能自拔,平時剝皮摘菜之類的事幹不了,工作中手指也常受傷,她有很多手套,自己嫌不方便懶得帶。
雲平時話不多,性格溫和,家庭幸福,事業興旺,唯獨這啃指甲,啃得自己都難受卻難改,跟我訴說時表情痛苦,眼角濕潤。她談起了自己的小時候??
01
缺少愛的童年生活,讓她沒有安全感
那時,雲的父母忙,雲常常一個人呆在家裡,尤其晚上,門外的響動不敢理會,她害怕。開家長會了,別的家長都來了,她父母沒來,她滿心渴望地望著教室外面,可是真的沒來。別的同學父母來接了,只有她一個人走,邊走邊偷偷地看著,期待有一雙溫暖的大手抓著自己的小手,如果有好心的家長提出順便送她,倔強的她會拒絕,因為雲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她想把愛自己的機會留給父母。用她自己的話說,缺少愛和陪伴的童年陰影就藏在啃指甲的習慣後面。
02
行為沒有及時得到矯治,導致她越來越不自信
看了雲幼兒園時期的照片,沒有一張笑臉。她也記不清啃指甲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只知道因為啃指甲總是得不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嘴上常常生瘡。她說,如果小時候家長重視,老師同學也幫忙,可能啃指甲的習慣早就改掉了。小時候的青孤僻不合群,吃飯都沒人管,更沒人關注她是不是在啃指甲,年齡越大越難改。不僅如此,長大後的雲,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不懂得如何表達好感,渴望愛卻不敢愛,不自信,喜歡後退,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好在,幸運的她遇到現在的丈夫,很溫暖,她很知足,臉上柔和的笑多了,啃指甲次數少了,但指甲還是沒長長就被她啃掉了,這個改不掉的習慣成了雲難以擺脫的痛苦。
03
童年缺乏安全感,依靠啃指甲發泄情緒
啃指甲除了可能缺少微量元素鋅之外,與童年生活缺乏安全感有關,雲的童年在一次次渴望父母之愛的期待中失望,小小的她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父母如此不關心她,她緊張、焦慮、委屈,這些不安的情緒無處發泄,而唾手可得的指甲便成了承載不良情緒的發泄點,在持續的啃咬中,她的心情得以放鬆,不良情緒得以緩解。久而久之,啃指甲的行為沒有受到干預,父母的愛也在忙碌的背影里遲遲沒有到來,雲便啃指甲成「癮」。寂寞無聊的時候,委屈氣憤的時候,糾結無奈的時候,下意識的手指甲就送進嘴裡,進行自我療傷,尋求心理安慰。
人生不可重來,童年尤應重視,當孩子有啃指甲的行為時,要認真分析原因,對症下葯,及時發現,及時矯治,在人之初掃除隱患,對孩子擁有健康的人生意義重大!(文/書暢)
9.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啃指甲呢
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可能是壓力過大或者經常強迫自己。
還有一種可能,你小時候啃指甲感覺很不錯,又或者是對印象中的模仿,然後現在遇到某種情況或者想什麼事的時候就會啃。
只要保持清潔,應該沒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