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哪個
『壹』 司馬懿是誰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司馬懿生平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他是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更是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去世前,託孤幼帝曹芳給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後在高平陵政變中殺死曹爽及其黨羽,最終奪得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東北平定遼東。同時他還組織屯田、興修水利等,對農業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嘉平三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
主要成就:抵抗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遼東
『貳』 司馬懿是哪個國家的
司馬懿出身於179年,也就是光合2年,這會漢靈帝還在位,也就是說司馬出身於漢,自是漢國人。而曹丕篡漢稱帝,改元黃初是發生在220年,這會司馬懿41歲,所以從41歲以後,司馬懿是魏國人。
『叄』 司馬懿是誰
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肆』 司馬懿在哪個皇帝時,控制了朝政
曹芳。
曹芳(232年-274年),字蘭卿,魏明帝曹叡養子,三國時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曹芳於青龍三年(235年)被封為齊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繼立為帝。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從。司馬懿乘機上奏永寧太後,請廢曹爽兄弟,並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城。
曹爽最終屈服,自請免去職務,不久被司馬懿定罪,夷滅三族,史稱高平陵事件。從此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後,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謚號為厲公。
(4)司馬懿哪個擴展閱讀:
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並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爽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排斥司馬懿;
且不久即晉升司馬懿為太傅而奪去了他的實權。 之後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訓為中領軍及武衛將軍,曹爽集團於是完全掌握宮中禁軍。 從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運作,權傾朝野,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則被架空。
司馬懿無法參與政令決策,為了等待時機,凝聚反擊力量,於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借故生病辭職以迴避曹爽。
次年,李勝到荊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馬懿辭行,司馬懿更在他面前裝出重病的樣子,因此令曹爽對他更為鬆懈;
但於此同時,司馬懿卻與兒子司馬師(當時為中護軍)、司馬昭以及太尉蔣濟等人暗中准備發動政變。
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後,請廢曹爽兄弟。
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司馬懿列陣,經過曹爽門前,曹爽部將嚴世登樓,引弩欲射司馬懿,孫謙拉著他的胳膊阻止他說:「事情的真相還不可知。三次想要射箭三次被制止,孫謙皆按住嚴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 」
大司農桓范出城去投曹爽,蔣濟擔心道:「智囊往矣。」司馬懿則說:「范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司馬懿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管領曹爽軍營,對他說:「君為周勃矣。」召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統攝曹羲軍營。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駐扎在洛水浮橋。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征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桓范勸曹爽挾持皇帝到許昌去,發文書征調天下兵馬勤王。曹爽果然疑惑,不從其計。
反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見司馬懿,探聽動靜。司馬懿乘機數說曹爽的過失,讓他早來服罪。接著又派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對他說,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職,並以洛水為誓。
同時,他還讓蔣濟寫信給曹爽,稱自己只是想將他們免官,勸告他盡早交出權力投降,可以保他們爵位富貴。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從晚上一直勸到第二天黎明。
曹爽說:「司馬懿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桓范哭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於是,曹爽請免職,隨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
但對曹爽門下的二流人物,司馬懿特別寬大處理,如魯芝,辛敞,王沈等人,後來還有人成為晉朝新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平陵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芳
『伍』 司馬懿是誰
司馬懿號稱「冢虎」,與諸葛亮、龐統、姜維合稱「卧龍鳳雛幼麒冢虎」。
司馬懿為
司馬防
次子,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司馬懿生在亂世中,「常慨然有憂天下心」(《晉書·宣帝紀》)。
『陸』 司馬懿是哪個朝代的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179-251)即晉宣帝,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後,追封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懿為宣皇帝。
『柒』 司馬懿建立了哪個朝代
西晉。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的成就
司馬懿擊吳獲勝後,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受命屯於宛,負責荊州和豫州地區的軍政大事。太和元年(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
諸葛亮討厭此人反復無常,有猶豫之意,在此期間消息被透露出去,於是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爭孟達之戰。司馬懿從宛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至京都八百里。
司馬懿當機立斷,同時採取三個行動,一足立即致書孟達,陳述魏朝廷對他的恩惠和信任;二是派人奏明聖上,言明出兵之意;三是司馬懿親率大軍,火速登程。
此時蜀吳軍隊尚未反應,孟達只得守城待援。魏軍攻城十三日,孟達部將開城投降,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待蜀吳兩軍趕到之時,孟達早已成為司馬懿的刀下之鬼,新城局勢已被魏國牢牢控制。蜀吳兩國軍隊,勞而無功,不戰而還。
『捌』 司馬懿是那國的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玖』 司馬懿建立了哪個朝代
司馬懿建立了晉朝,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拾』 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在哪個國家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同時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在世時輔佐了魏國三代君主,同時也在暗中架空了魏國的整體實力,使魏國成為三國之中第一個被西晉取代的王室(注意:三國滅亡的順序是魏→蜀→吳,在吳國滅亡之後三國的歷史時期才是正式結束,從此邁入西晉王朝),後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受禪登基後,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