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什麼
① 中秋除了吃月餅還吃些什麼呢
1、蒓菜鱸魚燴
在杭州,蒓菜鱸魚燴是必做的中秋家宴菜餚之一。這不僅因為這一時節的蒓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蒓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千古美談,使蒓菜成為思鄉的象徵。
2、菱角
有的長輩會在中秋節用菱角煲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既可以解膩,還能助消化,據說還可以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
3、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4、山東麥箭
所謂「麥箭」就是,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中秋節當天,青島人除了要吃好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一般都蒸餑餑、包子,當然還有麥箭,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5、田螺
田螺是廣州人和珠三角居民中秋節少不了的美食。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6、螃蟹
「無蟹不成秋」,在中秋賞金菊、吃螃蟹,是愛吃螃蟹的浙江金華人中秋節一大美事。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於消化,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②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3.吃蟹
大閘蟹是江浙地區人們中秋必不可少的助興菜餚,每人一隻,伴著姜醋,拆分食之,是*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不過,大閘蟹屬涼性,吃的時候要配一些黃酒暖胃,食後再飲一杯薑茶,對健康有益。
4.吃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5.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後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6.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當然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了。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於可看性,摸在手裡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後可看性又大於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好看。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③ 過中秋吃什麼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呢?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④ 中秋節一般吃什麼
中秋節中國人一般喜歡吃月餅,這樣能證明團團圓圓。還有一家人吃飯,一桌子的菜,雞鴨魚肉都有。
⑤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月圓之夜嘗這10種美食
中秋佳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還可以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
⑥ 中秋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吃什麼傳統食物?我覺得各個地方的傳統習慣不一樣。但是有一樣相同的食物那就是月餅,不管是南方和北方。中秋都要吃月餅。再搭配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⑦ 中秋節要吃什麼
1. 月餅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直到明朝才盛行,至今已是約定俗成。月餅圓又圓,又是闔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是中秋節必食之品。
2. 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柚」因同「佑」,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3. 栗子
板栗 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老齡體弱者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
4. 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時的菱角可當水果生食。
5. 團圓饃
團圓饃是陝西西安一帶中秋節必吃的傳統食物,全家共吃一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
6. 糍粑
中秋吃糍粑據說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做法是:糯米蒸熟後倒進石碓窩里,兩個人一組用粑捶或木杵搗糯米,最後用模具製成各種形狀,或直接做成團狀或餅狀。
⑧ 中秋節吃什麼食物
1.吃月餅: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喝桂花酒: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3.吃蟹:大閘蟹是江浙地區人們中秋必不可少的助興菜餚,每人一隻,伴著姜醋,拆分食之。不過,大閘蟹屬涼性,吃的時候要配一些黃酒暖胃,食後再飲一杯薑茶,對健康有益。
4.吃麻餅: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5.糍粑: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義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義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義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義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當然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了。
6.石榴: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於可看性,摸在手裡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後可看性又大於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好看。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7.麥箭:山東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