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動內需
Ⅰ 怎樣拉動內需
朋友對國家經濟很關心啊。
不過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國人一萬人裡面有六個千萬富翁,平均不到每兩千人里就有一人千萬富翁(還沒算百萬富翁)大概全國有825000個千萬富翁和51000個億萬富翁。
還有現在中國人口是紅利時期。人口紅利時期內一般經濟都還過得去,只有當勞動人口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時,經濟才是比較難以增長。
拉動內需連年都提,要想啟動比較難,大多數的錢都壓在房子上了。
但誰從房子上獲利最大了。我想你也應該有所了解,決對不光是房產商和抄房者。 銀行 政府 應該是最大的贏家。
不過這兩年汽車消費很旺啊,好多車型都買不到。今年已經是汽車產銷第一的國家了。超美國和日本。
我們真正擔心的是人口紅利過後經濟怎樣繼續保持增長。
那個時候,我們國家就和美國一樣,很多低附加值的動西本國不生產全靠進口。
那時誰是世界的工廠,印度,我們試目以待。
很難,國企願意給工人加工資,但國企畢盡是少數。私企,你是老闆,你願意嗎,所以政府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創業,小企業多了,老闆多了,有能力消費的人就增加了。
Ⅱ 中國的內需怎麼拉動
1:增加收入,這是最主要途徑。例如,提高工資等。
2:社會保障,福利。提高低收入者的社會保障,老人養老,醫療國家補貼。
3:加大教育投入。普及義務教育,提升大學以及大學以上教育。還有其他教育
4:政府購買。大學的基礎設施,辦公設施等很多都屬於政府購買。但,個人覺得靠政府購買拉動內需是最笨的。因為靠買豪車絕對是最省時省力的。
5:調控物價。只要避免過快上漲,維持一種低速增長,要慢於收入增長才是有效的調控。
Ⅲ 在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如何擴大內需
受疫情影響,我國外貿出現了下滑情況,這是一個正常狀況。外貿情況不好,拉動內需就成了促進經濟發展的一項較為緊迫的出路。就如何拉動內需問題,我認為一定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考慮到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著眼長遠發展來給力,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難一成功的。
就整體經濟而言,我國尚處在發展之中,大眾生活水平基本上還在偏低位置。特別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較大,貧富程度更是有較大差異。就國人消費習慣來說,中國人總體比較節儉,注重置業置產,講究代代相傳。在這種情況下確定拉動內需的具體措施就不能盲目跟風一些西方國家的做法,著力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點引導消費。二是促進整體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三是要有利於整體協調發展。
所謂有利於整體協調發展,就是要在基本建設方面補短板。就是要極力在促進一些產業由東部向西部轉移上給補貼,給政策,給服務。就是要從未來和長遠發展上考慮,對一些相關行業和項目,在資金,政策方面給傾斜,充分提高資金的效益,擴大政策的受益面。
Ⅳ 中國如何擴大內需
1、朝老百姓口袋裡塞錢是治本,只有人們的口袋鼓了,才有內需的提升;尤其是低薪一族和農民,他們需要購置的東西很多,手裡沒錢就買不了。一旦他們的口袋鼓了,內需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2、加大社會保證力度,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有些人手裡有錢也不敢亂花,生災害病啦,兒女讀書啦,安享晚年啦,飛來之災啦,碰上哪一個災難,都需要用錢。如果加大社會保障體系,解除了人們的後顧之憂,誰掙錢還不知道花呀。
3、家電下鄉是治標。方便群眾消費,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並且對部分群體實行補貼政策,客觀上也對刺激消費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Ⅳ 如何刺激消費拉動內需
其實拉動內需,確實是需要廣大基礎收入人群的,而不是靠有錢人。
要明白,人的基本消費並不是隨著有錢會線性上升的,而是一個拋物線,到一定程度其實就會到頂。100億和10億其實純從消費刺激內需上看,差不到10倍的。而且到了一定程度,消費的東西不是基礎經濟產品,對經濟影響就更有限了。
而從社會底層看有錢人,大部分還只是中產。那麼對於中國的中產,大多數還只是當前收入達到,還沒形成積累呢。比如那些大廠的,百萬年薪,但都年輕,最多也就幹了19多年,也就1、2千萬的資產,遠遠還不到解除未來焦慮,敢於花光用光,甚至超前消費的時候呢。
另外,當前消費,還與對未來判斷有關。如果未來判斷偏悲觀,那一定是要多儲蓄,不敢多消費的。比如現在年薪百萬,但不知道能拿幾年,肯定就不敢消費了。還有,中國社會穩定也就不到40年,未來對很多人還迷茫。不像西方富裕和制度穩定了100多年了,那就觀點可以樂觀了。
所以,核心不是那些真有錢的人消費,而是讓那些有消費能力,但對未來悲觀的人去消費,才是真正拉動內需的辦法。
Ⅵ 拉動內需是什麼意思
拉動內需:
拉動內需就是拉動國內的消費需求,是促進穩定發展的明智之舉,是解決我國經濟問題的必經之路。我們必須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在貫徹中央決策中踐行科學發展觀。
一、何為內需:
「內需」是一個經濟學名詞,即內部需求,一般把對外國的出口看作外需,內需就是相對的國內的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
內需還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D=C+I+G。其中,AD為總需求,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支出。消費就是消費者對食品服裝耐用品服務等等的消費。投資是企業的投資。政府支出是政府財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設,職員工資,轉移支付(補助,救災)等支出。
Ⅶ 中國如何拉動內需
國家這么多年一直在說要拉動內需,卻在實際行動上少有動作,只是喊喊口號.如今,全球性經濟危機使得拉動中國經濟的一大重要支柱,出口受到嚴重的影響.而拉動經濟的另一個很重要的房地產,今年卻也大幅下跌.現在正是一個國家為拉動內需做點實際性的動作的時候.那麼,如何才能真正拉動內需呢? 什麼叫拉動內需,就是國內的消費,國內的消費分為兩部份,國民零售性消費及國家投資.目前國家已經出台了相關的政策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內需.但國家的錢是有限的.我們更要著眼的是如何拉動居民消費.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老百姓不願意花錢呢? 首先來聽個老掉牙的故事.國內有個老太太,花一輩子攢錢,到臨死的時候終於買上了一套房子.可是她卻享受不了幾天了.國外有個老太太,貸款買了套房子,臨死前終於還完了.一相掙一輩子的錢,國外老太太享受了一輩子,而國內的老太太卻來不及享受了.我們以前聽到這個故事時常贊賞國外的這種消費理念.但現在看來,這種消費方式並不適合中國.為什麼,因為國外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國民可以後顧無憂地去貸款消費.哪怕自己的帳戶里是負資產,有什麼關系.但在中國不行.中國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我們必須存夠足夠多的錢來應急.生病了怎麼辦,失業了怎麼辦.如果說結婚,買房這些支出都是可預期性的,我們不用擔心.但生病,失業等不可預期的風險我們如何防範.逼使我們不得不存錢來應付未知風險.如果國家想讓我們想外國人一樣敢於花錢,敢於貸款花錢.首先就要打消我們的顧濾.讓我們後顧無憂的情況下,我們的國民才敢把錢拿出來花,而不是存在銀行防範未知風險.而現在我們國家的情況是怎樣呢,生病看不起,失業吃不上飯的情況比比皆是.讓我們的國民就是在安康的時候,也不敢花錢.如此,怎能促進消費?怎能拉動內需?所以,完善社會保障體制.讓我們不用為生大病,失業這樣的事擔憂.國民才敢花錢,才能促進消費. 所以,第一點就是完善社保體系. 大幅度提高人民收入才能拉動內需
Ⅷ 如何有效拉動內需
為了挽救和刺激由股市崩盤破壞的實體經濟,黨中央和國務院高瞻遠矚,提出了以拉動內需為動力的發展戰略。應該說,拉動內需已成普遍共識,各地一致的表態、步調,著實讓人欣喜。但是,所有的問題還是膠著在一個關節點上:如何有效拉動內需?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以拉動內需促發展的戰略是否成功,不僅考驗著我們化解金融危機的能力,更考驗著我們黨和政府科學執政的能力。 我們應該注意到,近來雖然各地、各部門都出台了一些貫徹中央拉動內需戰略的措施,可事實上,一些地方和部門的發展思路卻仍然存在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和發展總量的路徑依賴。一些地方由於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不明,單純地以城市發展、基本建設擴張作為發展的目標等等,錯誤地以為拉動內需就是要靠「大項目」驅動,導致了不符合科學發展的畸形發展。因此,以「拉動內需」為契機,調整發展思路、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顯得非常必要。 一方面,要從思想上正本清源。拉動內需不能成為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借口,不能把中央作出以拉動內需來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經」念歪。要建立符合各地經濟社會實際的發展布局,確保中央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在資金流向、項目規劃、審批、實施等方面嚴格把關,財盡其用。國務院就拉動內需制訂的十項措施,從確保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考慮,這指明了各地拉動內需的方向和目標。 另則,要廣泛提升公眾的消費能級。一段時期以來,由於我國勞資分配體繫上客觀存在的「馬太效應」現象(財富向少數人積聚),社會分配的兩極分化不僅未得到縮小,反而有拉大的跡象,這樣一來,老百姓的實際購買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不得不緊縮開支。要大范圍地拉動消費內需,需要先治好公民分配體繫上存續已久的「內虛」現況。所以,諸如「漲薪」等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特別要注意向一線員工傾斜,要制度性制約那些公共權力機構或壟斷高薪企業趁機再狠漲一把的「私慾沖動」,只有讓廣大企業職工、下崗失業者和農民工兄弟的腰包鼓一些,才能真正縮小公民收入落差。也只有這樣落到民生實處的「內需」,才能成為持續支撐消費市場的不竭源泉。 消費疲軟,內需無力,是一筆歷史欠賬。拉動內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筆者以為,這里實際上觸及到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老百姓無力消費,根子在增收不足;而普遍意義的增收,本質上在於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分配體系。因此,有效、長效地拉動內需,決不是一朝一夕的階段性發展策略,而應該是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長久之計。
Ⅸ 中國如何拉動內需
要拉動內需、振興經濟,首先要讓大多數城鄉居民兜里有錢,沒有後顧之憂,這樣他們才會對未來有信心,也才敢花錢。否則像現在這個樣子,有錢的人不在國內花錢,大多數人沒多少錢可花,激活國內市場只能是一句空話。其次要打破行業壟斷,放開價格管制,加大二次分配中用於西部地區、農村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投入,積極縮小三大差距。從今天來看,重要的已經不是讓少數人先富起來,而是讓大多數人都能過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下列因素限制了居民消費,從而導致內需不足: 農民收入過低 城鎮就業率下降 食品和消費品價格上漲 教育、醫療費用上漲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人口老齡化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不足
Ⅹ 何為拉動內需為什麼要拉動內需採取什麼措施拉動內需
刺激消費 1.內需指什麼?它對生產發展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要擴大內需? 內需指國內市場的需求。包括大眾生活消費需求,企業生產消費需求,社會公共需求等。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產品能否及時賣出去,決定了生產能否順利進行。因此,消費是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條件,所以,啟動內需是經濟發展的一大推動力。 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不外乎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深化,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慢,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出口這條路越來越窄了,經濟增長的重擔自然就落在擴大內需上了,內部的投資和消費,是啟動經濟的立足點。 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能否解決好這個矛盾,關繫到經濟發展的全局,因而應把擴大內需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1)今年繼續擴大內需,主要途徑仍然是擴大投資規模。應當按照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大投資力度;採取積極措施,鼓勵民間增加投資。 (2)今年擴大內部內需的重點,應當放在擴大消費上。只有使消費有較快的增長,才能使投資者看到市場需求的增長點,從而有效地啟動投資。 (3)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物價等各種手段,著重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問題,以保證社會需求的正常增長。 金融機構降低存貸款利率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999年6月10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這是綜合分析我國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 這次利率下調表面看來居民存款利息收入有所減少,實際上,由於市場物價總水平下跌幅度較大,居民儲蓄存款的實際利率水平仍然不低。 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鼓勵消費。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擴大投資。下調利率水平,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 這次下調利率,是根據當前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採取的一項宏觀調控措施,它必將對刺激消費、增加投資、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 恢復徵收利息稅 (1)1999年8月30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我國將恢復對居民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利息收入所得稅。 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居民儲蓄率一直居世界前列,目前城鄉居民的儲蓄已近6萬億。較高的儲蓄率和龐大的儲蓄資金,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少數高收入居民掌握了大多數儲蓄存款,也獲得了大部分利息收入,使這部分居民的收入越來越大;居民單一的儲蓄投資方式加大了銀行的壓力,過多的儲蓄資金存在銀行,不利於社會資金的充分利用。在這種情況下,恢復對儲蓄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個人收入水平,抑制少數人收入過快增長;引導城鄉居民將一部分儲蓄資金用於個人消費,投資於股票、證券等方面,以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發展;可以通過分配方式將征稅增加的財政收入集中用於改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同時,也有利於規范和完善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制。 調整收入分配政策 為了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城鎮中低收入的居民收入政策進行調整。這也是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次調整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從1999年7月1日起,將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水平、失業保險水平、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百分之三十;增加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一次性補發1999年6月底前拖欠的企業離退休人員統籌項目內的養老金;提高部分優撫對象撫恤標准等。 擴大居民住房消費 住房產業需求潛力大,帶動性強,要盡快開放住宅二級市場,促進已售公房和商品房上市,調整房地產交易稅收政策,擴大住房信貸規模,降低購房貸款利率,提高居民購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