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通向哪裡
❶ 絲綢之路是指從哪到哪
3條
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文明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渠道,是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人們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西漢由張驀開辟的東起長安、西到羅馬的大陸通道,這條大陸通道有南北兩條支線,南道由敦煌出陽關西行,沿昆侖山麓過蔥嶺,西達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東北一帶)、安息(今伊朗)、條氏(今阿拉伯半島),最後到達羅馬帝國。北路由敦煌出玉門關西行,沿天山南麓過蔥嶺,經大宛、康居(均在今蘇聯中亞境內),再向西南行與南道匯合。這兩條線路通稱"陸上絲綢之路"。
另外,還有兩條絲綢之路卻是鮮為人知的。一條是"西南絲綢之路"。它由四川經雲南過伊洛瓦底江,至緬甸北部的孟拱,再渡親敦江到達印度東北的莫帕爾,然後,沿恆河流域轉入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這條絲綢之路比陸上絲綢之路還要早得多。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廣漢市發現了神秘的三星堆遺址,距今約三千多年,遺址出土了一批與西亞和希臘文化相聯系的文物口其中,有長142厘米的金杖,高約4米的"神樹"和l大小不等的銅人、銅頭、銅面具等,專家們認為這些文物很可能是東西方文化交流時傳人的o如果這一觀點能夠成立,則這條絲綢之路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形成了。
還有一條絲綢之路,是從廣州乘船經滿刺加(今馬六甲)海峽,到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東非。這條通道人稱"海上絲綢之路"。據東非索馬里等地出土文物證實,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大約形成於我國宋朝。
"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同世界主要文明古國和文化發源地連接起來,椎動f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被稱為"東西方對話之路"。據史料記載,當年馬可·波羅就是經"海上絲綢之路"來中國的。回國時,也是經此路由福建泉州上船回到家鄉威尼斯的。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上有著這樣一條著名的路叫絲綢之路,簡稱絲路,這條路它貫穿亞州、非洲、歐洲三條路線,是歷史上最偉大也是最壯觀的一條絲綢之路,雖然有很多的人絲綢之路,但他們不知道絲綢之路經過哪些省份?也不知道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哪裡?它主要經過的省份有長安、甘肅、寧夏等的省份,它的起點在古都長安,終點在非洲和亞洲。
最好最壯觀的東西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堅韌不拔不拔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絲綢之路的構造中,其苦難也可以說是能與長度和寬度相比擬。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困難,才有今天交通距離特長、交流內容極為豐富、影響力非常深遠、旅途景觀極為壯美的絲綢之路。它同時也代表著中國西漢的城市文化和文明發展水平。
❸ 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只通往哪裡
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只通往西亞。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辟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更標志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唐代,山東半島和江浙沿海的中韓日海上貿易逐漸興起。宋代,寧波成為中韓日海上貿易的主要港口。
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2017年04月2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廣州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牽頭城市,聯合南京、寧波、江門、陽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麗水等城市進行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遺工作。
❹ 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總長4000多公里,沿途經過中國今天的陝西、甘肅、新疆等地區。在新疆境內分南、北、中三道,最終從新疆伊犁和喀什通向中亞。
絲綢之路的作用
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絲綢之路最佳旅遊線
烏魯木齊、西寧、銀川、蘭州、西安,絲綢之路沿線的自然景觀,奇特而壯麗。青海湖鳥島、巴音布魯克草原的天鵝自然保護區和天山深處的天池、青海的鹽湖、羅布泊的雅丹地貌、吐魯番的火焰山和克拉瑪依的魔鬼城等等,均為絲路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❺ 絲綢之路通向哪裡
絲綢之路通向哪裡?有許多說法,首先其起點就有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西安。史書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是從西安開始,後來西漢與西域的交往都與當時的都城「長安」相關,因此說起點為西安有充分的證據。
第二種觀點認為,從商貿角度來考慮值得稱為起點的應是洛陽。洛陽自古就是能與西安相媲美的繁華城市,雖然不是都城,但經濟繁榮。是全國商品流轉站,全國的商品在這里交易而後路經西安再向西域進發。在東漢,洛陽變為都城,國際大都會也就名副其實。到絲綢之路最興盛的隋唐時期,洛陽已經是一個規范的經貿中心。考古工作者在發掘一批唐朝墓葬的物品說明當時洛陽已有西來的商客絡繹不絕,這為洛陽絲綢之路「起點說」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對於絲綢之路的終點有諸多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是絲綢之路其實就是到新疆,這段路才是中國商人常走的路。到了新疆,即古西域,就把貨物倒賣給西域諸國,而後返回中原。
另一種觀點是絲路終點是西亞波斯灣附近。絲路是中西交流的路線,以商貿為主,中國商品在兩漢時就已經在西亞強國古羅馬和其他國家通行,可見交流的密切。而且公元1世紀,東漢甘英沿著絲綢之路,率領官員代表東漢出使西亞各國,他就到了亞洲最西部,只因遇到大海阻隔沒再向前進發,所以說絲路終點是西亞。第三種觀點認為,絲路應該更遠,其終點是北非,在北非考古中已經發現中國的古瓷器。中國的商品能到那裡是無疑的。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國際鐵路線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❻ 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是哪裡
起點是長安,終點是羅馬。
絲綢之路的起點,一般來說是在長安,因為打通絲路的第一人張騫是西漢人,而當時西漢定都在長安,在一定程度上,都認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在長安。然而到了東漢時期,由於東漢定都在洛陽,所以東漢時期絲路之路的起點在洛陽。洛陽在河南省,長安在陝西省,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話,如果從洛陽出發,必經陝西。因此絲路的起點還是要由時代決定的。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6)絲綢之路通向哪裡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首先,絲路上的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再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這些商品豐富了各國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次,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四大發明、 絲織技術、漆器工藝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 促進了世界文明進程。
其三,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中原朝見,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系;同時波斯、羅馬等帝國也遣使來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❼ 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是哪
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終點站在歐洲。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的東南沿海,在漢代是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後來發展到了波斯灣地區。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7)絲綢之路通向哪裡擴展閱讀: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項和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絲綢之路」是中國首次進行跨國聯合申遺。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