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易經算卦
A. 如何用易經卜卦
1.硬幣法,帶字的一面為陽,另一面為陰。每卦由六爻組成,故准備六個銅錢或硬幣,把其中的一個硬幣用筆做個標記。用手或器皿把硬幣搖一搖,然後把硬幣從上到下擺好,看是啥卦,看標記在哪個硬幣上就是第幾爻。然後結合現實理解爻義。有時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這樣理解對不對。這是就需要斷吉凶,分對錯。我有384爻每爻的吉平凶。占完一卦後,我都會再佔一卦,問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吉是對,凶是錯,平是對一半錯一半。占卦是再與天師溝通,不是你想要知道什麼他都會如實回答,就算欺騙你是為你好。但這種佔法有聲音不隱蔽,下面是字數法。
2.字數法.原理是先天八卦:乾1巽2離3艮4兌5坎6震7坤8。在書上隨意看選3個字數筆畫如:「學」「算」「卦」筆畫分別為8,14,8。前兩個數若大於8分別÷8的倍數,取余數。若小於或等於8就取這個數。「學」取8為坤,「算」取6為坎,合起來就是地水師卦。最後一個數÷6得余數定是哪一爻。故「卦」字8÷6餘2,故取第二爻,地水師卦二爻為「在師之中」意思是老成持重打勝仗,為吉爻。
注意: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人要有良知和道德底線,卦象如果讓人作惡,就不要跟著他走。
如果需要384爻每一爻的吉平凶。可以和我要。
B. 易經占卜的方法,詳細~
中國的占卜術主要分成兩個流派,一個是以天乾地支為基本符號的「術數」,起源於中國古代天文學;另一個就是以八卦為基本符號的「易經」,起源於上古時代的龜甲獸骨占卜。
易經是一個千古之謎,沒有人可以說完全的理解它。《周易》雖然被人用作占卜,但嚴格來說,《周易》並不能算是占卜的工具,它裡面沒有系統的占卜理論和方法,也沒有單單用作占卜的卜辭,它的八卦符號雖然被用作占卜,但八卦本身卻是一種測天記時的刻度符號,這種符號並不具備占卜的本質。也就是說,《周易》和占卜並不是依託存在的,而是能夠獨立的個體,易經占卜只是一種結合兩者的方法。
雖然周易並不能算作占卜之書,但我認為,就中國的占卜術來說,沒有能強過易經占卜的。
占卜這種行為,就是想從隨機的事件中去尋求一種必然的結論。我覺得,人生天地之間,逃不過自然規律的限制,也逃不過社會文明的約束。所以說,大到天地之機,小到人們的行為,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有時是可以被推測的--我認為這也就是占卜的科學性所在。易經,它作為國學,一直被尊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上論天文,下講地理,中談人事,包羅萬象,對中國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就算說它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也不過分。把《周易》用作為占卜的工具,它本身就有了很大的包容性,能容納無數變數,在契合天地法則的同時也符合了中國的民族文化,所以我說易經占卜是中國最好的占卜術。周易還是《周禮》三禮中僅存的一禮,由伏羲創造,經過周文王、周公,孔子三人的先後完善後成為了後世陰陽五行哲學的依據。就時間上來說,占卜術起源比《周易》更早。但中國占卜術這門學問,追根溯源卻是離不了《周易》,這就是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這些聯系也使得易經占卜更為國人所接受。易經占卜不過是人們對《周易》的一個小小的用途,就是因為它和《周易》存在關聯,所以使得易經占卜也可以被稱為一門艱深的學問,外面打著易經算卦算命的招牌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可以略窺易經門徑的人都不多,更別說大師了。
對於占卜,個人覺得還是持半信半疑的態度比較好,事情都是存在變數的,易學的易三論即是:簡易、變易、不易。《周易》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什麼都是,也可以什麼都不是,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執著。在我的想像中,真正的占卜大師,應該是達到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所描述的「無招勝有招」的境界,草木竹石都可成卜,不拘形式。
C. 如何用《易經》中的方法算卦
首先,找五十根或者五十五根蓍草。沒有也沒關系,用牙簽和火柴棍也行,我一般用的是圍棋子。當然,如果你是自己關起門來算著玩,只要方便,用什麼都行。如果你力氣夠大,也可以用五十個或者五十五個鉛球來算卦。
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其實只用到四十九顆棋子就夠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顆,那就拿掉一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五顆,那就拿掉六顆。
現在,算卦第一步開始:把49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別小看這么簡單一個分組,這是有著很高深的象徵意義的,象徵著混沌初開,天與地一分為二。所以呢,這兩組棋子,一組象徵著天,一組象徵著地。
第二步:天和地都有了,是不是該有人了?
不錯,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顆棋子(也有人說只能從象徵地的右邊那一組里拿),這顆棋子象徵的就是人。這樣一來,天、地、人,全都有了,我們的祖先管這三種東西叫做「三才」。
第三步:把象徵天的那組棋子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余數是幾。
任何數字除以4,余數都只有四種可能:1,2,3,整除。
如果遇到整除的情況,我們就當作余數是4。好了,現在把余數拿開。
比如,這組棋子一共有20顆,那麼:20÷4=5,沒有餘數,那我們就把4當作余數,從這20顆棋子中拿掉4顆。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除以4呢?這個數字多不吉利啊!為什麼不除以8呢?」
答案是:這也是有象徵意義的,4在這里象徵的是一年四季。看來那個時代的古人並不認為4這個數字有什麼不吉利的,因為整個周易的算卦過程全在圍繞著4。
第四步:把象徵地的那組棋子也照貓畫虎,和第三步的做法一樣。
比如,棋子的總數是49,先拿掉了1顆去象徵人,於是:49-1=48。
48顆棋子左右分為兩組,左邊20顆,方才已經20÷4了,拿掉了作為余數的4顆棋子,還剩16顆,現在右邊這組總數是:48-20=28,好了,照著第三步來算:28÷4=7,還是被整除的結果,所以,還是把余數當作4,從右邊這組棋子里拿掉4顆。
現在,右邊棋子的總數是:28-4=24。
第五步:把第二步里用來象徵人的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被作為余數拿掉的4顆棋子,還有第四步里同樣被作為余數拿掉的那4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一共是幾顆呢?很好算:1+4+4=9。
注意:第五步里得出來的這個數字只有兩種可能,不是9就是5,如果你算出來的數字既不是9、也不是5,那就說明你前邊有哪一步算錯了,你就從頭再來吧。
好了,從第一步到第五步,這套動作做完,叫做「一變」,意思是「第一套規定動作」。
嗯,剛剛在第五步里不是說全部被拿掉的棋子「不是9就是5」嗎,所以,象徵天與地的那左右兩組棋子在分別被拿掉余數之後,剩餘的棋子總數不是40就是44。
按照上面的例子,左邊一組剩餘16顆棋子,右邊一組剩餘24顆棋子,總數就是:16+24=40。
從現在開始,「一變」結束,「二變」開始。換句話說:第二套規定動作開始。
「二變」的第一步:把「一變」最後剩餘的左右兩組棋子重新混到一起,然後再隨機分為兩組。
剛才我們「一變」結束的時候,左邊一組剩餘16顆,右邊一組剩餘24顆,現在混到一起,一共40顆,再隨機分為兩組。
「二變」的第二步:和「一變」的第二步一樣,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顆棋子,我們就當是從右邊一組當中拿掉1顆吧。好了,又是天、地、人,三才具備。
「二變」的第三步:和「一變」的第三步一樣,把象徵天的那組棋子(左邊一組)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余數是幾。
我們假設這一組的棋子一共13顆,演算法是:13÷4=3餘1。
余數是1,我們拿掉這一組中的1顆棋子。
現在,這一組棋子的剩餘數量是:13-1=12。
「二變」的第四步:和「一變」的第四步一樣。
如果象徵天的那組棋子總數是13顆,那麼,象徵地的這一組(右邊一組)的棋子總數就是:40-1-13=26。
提醒:別忘了為什麼要「減1」,那個「1」是象徵人的棋子,在第二步里已經被拿掉的。
現在,用右邊這組的總數26除以4:26÷4=6餘2。
按老規矩,從右邊這組的26顆棋子中拿掉2顆。
右邊這組棋子現在還剩下:26-2=24。
「二變」第五步:和「一變」第五步一樣,把第二步里用來象徵人的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被作為余數拿掉的1顆棋子,還有第四步里同樣被作為余數拿掉的那2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總共是:1+1+2=4。
注意:演算到這一步的時候只可能出現兩種答案,不是4就是8。如果你得出的數既不是4,也不是8,那隻能說明你哪步算錯了,重來吧。
我這個例子的得數是4。這時我們再來看看分別象徵天和地的那兩組棋子在拿掉4顆之後還剩多少。很好算:40-4=36。
到這時候就該進行「三變」了,方法和前邊的「一變」、「二變」一樣。我這回說簡單一點兒,只繼續我方才的例子來說:把方才經過了「二變」之後剩餘的36顆棋子再歸成一堆兒,再隨機分成兩組,再接著走一遍那五個步驟:
「三變」的第一步:把36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
「三變」第二步:從右邊一組里拿掉1顆棋子。
「三變」第三步:數數左邊一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
我們假設左邊一組一共有10顆棋子,那麼:10÷4=2餘2。
把作為余數的2顆棋子拿掉,這一組還剩8顆棋子(10-2=8)。
「三變」第四步:數數右邊一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
右邊一組的總數應該是:36-1-10=25。
繼續算:25÷4=6餘1。
把作為余數的1顆棋子拿掉,右邊一組剩餘的棋子還有:25-1=24。
「三變」第五步:左右兩組一共剩下的棋子是:8+24=32。
我們經過了「一變」、「二變」、「三變」,算卦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現在看看,我最後剩下的棋子一共是32顆。
注意:這三道流程算完,最後的得數只有4種情況:24,28,32,36。
無論你得出了這4個數字中的哪一個,再辛苦一下,做一個小運算,把這個數字再除以4。在我方才的例子當中,最後得數是32,於是:32÷4=8。
算到了這一步,我們才終於算出來了一個爻。
方才我們一共做了三次演算,最後得出一個數字:8。我們要把這個數字記錄下來——你拿出一張紙來,在這張紙的最下端恭恭敬敬地記下這個數字:8。
可是,「8」,這個傢伙怎麼看怎麼都像阿拉伯數字啊,既不像陰爻,又不像陽爻,那它到底是什麼爻啊?
——先不管這個問題,你就照「三變」的方法繼續演算下去好了。
怎麼繼續呢?一個字:重復!——把所有的49顆棋子重新歸攏到一起,然後再來一次「一變」,然後再來一次「二變」,然後再來一次「三變」,最後的得數再除以4,把這個數字記在方才那個「8」的頭頂上,這就完成了第二爻。
現在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把新的得數記錄在「8」的頭頂上呢?為什麼不能記在「8」的左邊、右邊,或者下邊呢?
答案是:在一個卦里,爻的順序是從下到上的,所以,你演算出來的第一個爻要放在最下邊,演算出來的第二個爻放在第一個爻的頭頂上,等演算出第三個爻,再把它放在第二個爻的頭頂上,直到全部六個爻都演算完成為止。這就像蓋一座六層小樓,先蓋起來第一層,然後是第二層、第三層,一直到最上面的第六層。
第二個問題是:最後的那個「除以4」,如果除出來余數怎麼辦?
答案是:不可能出現余數,除非你算錯了。
剛才不是說過嗎,算到每一個「三變」的最後一步,左右兩組棋子的總數只有4種可能:24,28,32,36。我們除一下看看:
24÷4=6
28÷4=7
32÷4=8
36÷4=9
所以,最終的得數只有6,7,8,9這四種情況,我方才是得出了8,如果再經過一輪的「一變」、「二變」、「三變」,得數照樣出不了這四種情況。
要不我前邊說過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算出一卦么,看看,多麻煩啊!費了這半天力氣,現在剛剛得出了一個「8」,也就是說,剛剛求出了一卦當中的第一爻。
算卦算卦,是要算出一個完整的卦的。一個完整的卦是由幾個爻組成的呢?——六個。
一個卦是由六個爻組成的,所以,既然要經過三次「變」才能求得一爻,那麼求得全部的六爻需要幾「變」呢?
這太好算了:3×6=18。
三變成一爻,十八變成一卦。
附:六爻卦的得位與得中。一個六爻卦是從下到上演算而成,1、3、5是陽位,2、4、6是陰位。若男性處在第2或第5爻時,在第2爻則得中不得位,不好不壞;在第5位得中又得位,吉利。對女性,反之亦然。
占卜的7種方法:
1、算出來的六爻當中只有一個爻是變爻,這個時候,就用本卦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凶。
2、如果卦里有兩個爻發生變動,那就用本卦里這兩個變爻的占辭來判斷吉凶,並以位置靠上的那一個變爻的的占辭為主。
3、有三個變爻,就不能用變爻的爻辭來判斷了,得用本卦和變卦的卦辭,以本卦的卦辭為主。
4、有四個變爻,這時就用變卦的兩個不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凶。
5、有五個變爻,用變卦的那一個不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凶。
6、有六個變爻,這得分兩種情況。一是六爻都是陽爻(構成了乾卦),或者六爻都是陰爻(構成了坤卦),那麼,如果是乾卦,就用乾卦「用九」的爻辭判斷吉凶,如果是坤卦,就用坤卦「用六」的爻辭判斷吉凶。二是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的其他六爻全變的情況,就用變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凶。
7、六爻一個都沒變,這時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凶。
好了,現在假裝已經演算了一遍又一遍,依次算出了從第一爻到第六爻,我們在紙上的記錄由下向上分別是六個數字:8,8,6,9,8,8。
這不全是阿拉伯數字嗎?和陰爻、陽爻有什麼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了!
我們先給6,7,8,9這四個數字分分奇偶:7和9都是奇數,我們管它們叫「陽」;6和8都是偶數,我們管它們叫「陰」。具體到卦爻里來說,7和9我們用陽爻來表示,6和8我們用陰爻來表示。這樣一來,紙上方才記的這個從下往上排列的「8,8,6,9,8,8」就可以被相應替換為同樣從下往上排列的「陰,陰,陰,陽,陰,陰」,也就是:
從「8,9,9,7,7,6」轉換為「陰,陽,陽,陽,陽,陰」,
這一卦有五個陰爻,第四爻是個陽爻,畫出來就是豫卦。
可以稍微松一口氣了,到了現在,我們終於演算出來完整的一卦了!
現在就可以算命卜吉凶了嗎?
——還不能。還有一些工作要做呢。
有沒有人會產生疑問:為什麼我剛才要讓你在紙上記錄下6,7,8,9這些數字呢?直接轉換成陰爻和陽爻記錄下來不是更方便嗎?
我這是有原因的:千萬別以為爻這東西只有陰爻和陽爻兩種,其實卻是四種。
這四種是:老陰、少陰、老陽、少陽。
這四種爻是和6,7,8,9四個數字一一對應的:6是老陰,8是少陰,7是少陽,9是老陽。再拿方才那個豫卦為例,如果僅以陰陽二分法來看,這一卦的構成是:「陰,陰,陰,陽,陰,陰」(六爻從下往上依次來看),可要按這個四分法來看,它的構成就變成了:「少陰,少陰,老陰,老陽,少陰,少陰」。(8,8,6,9,8,8。)
現在就涉及到了《周易》的一個重要原理:老變少不變。
什麼叫「老」?
這就好比武林高手出招,第一招的招式用老,就要換第二招。所以,「老」意味著事物的發展到了末段,該變了。所以呢,我們現在按照方才這個豫卦的六爻順序重新畫一個卦,在這個新卦里,把原來豫卦里的老陰爻變成陽爻,把原來的老陽爻變成陰爻,而少陰爻和少陽爻都照搬不變。於是,在豫卦的基礎上又產生了一個新卦,這就是謙卦
在這個變化當中,我們把豫卦叫做本卦,把謙卦叫做變卦。我們現在俗話里還常說的「變卦」就是從這兒來的。
有變卦也有變爻,原本豫卦里從下往上數的第三爻的數字是6,也就是老陰,變為陽爻;第四爻的數字是9,是老陽,變為陰爻。所以,豫卦里的第三爻和第四爻在這時便都被叫做「變爻」。
演算到這里,得出了變卦和變爻,我們終於可以占卜吉凶了。
陽爻:—;陰爻:--
演算到這里,得出了變卦和變爻,我們終於可以占卜吉凶了。不容易呀!
怎麼占卜呢?其實前輩高人們演算到這里的時候也都各有各的說法,到了宋朝,朱熹和他的學生蔡元定認真做了一番歸納,總結出七條,我們現在遇到的這個情況就屬於七條中的第二條:如果卦里有兩個爻發生變動,那就用本卦里這兩個變爻的占辭來判斷吉凶,並以位置靠上的那一個變爻的的占辭為主。
這時候就該查查《周易》了。翻開《周易》,我們先把《易傳》拿開,單看《易經》,這部分記載的全是占辭。占辭是什麼?——很好理解,很多人可能都在廟里求過簽,有一種簽是這樣的:簽上只寫著一個編號,你求到了某支簽之後,要按照這簽上的編號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查,就好像查字典一樣,先從拼音檢字表裡找到了要查的字,然後一看這個字的解釋是在第78頁,然後你就翻到字典的第78頁去看對這個字的具體解釋了。——比如說,你求的簽上寫著「007」,你就在廟里的某一面寫滿字的牆上去找,或者到某位高僧那裡請他查查工具書,找到相應的「007」,那裡會寫著幾句話,比如「大吉大利,陞官發財」什麼的。
D. 易經如何算卦
�仕系鵲取K闔韻壬�諶萌艘∝災�埃�蓯竅染�嫠擔�荒懿庖患�攏�嗔瞬恍校≌饈俏�裁茨兀吭�蚓褪且拙�素運忝�謀澈螅�裱�乓惶跽薴г�恚號既皇錄�團既皇錄��涫竅嗷ス亓�模�蛘咚擔�礁讎既皇錄��浯嬖謐拍持直厝壞牧�怠� 易經算卦有很多種方法,比如一種梅花斷卦,先起出一個卦來,然後分體用卦,一般以靜卦為體,有的以下卦為體(起出的卦,都是上面一個經卦,下面一個經卦),然後根據五行生剋斷吉凶。有的根據卦爻辭。反正如何測卦的方法太多,根據個人的水平,比如三要十應,主互變,萬物類像,生克制化等等,卦象爻像。你想知道的基礎解卦思路,就是簡單的生克,就是一個卦分出主客卦,然後根據生克,因為八卦分五行,金木水火土。比如一個上乾下乾的卦,都是金,簡單的可以說是比和吉利的,如果體位乾卦,用為離卦,離為火,乾為金,火克金那麼就可以說是凶卦。然後如果體還是乾,用是坎卦,為水,那麼就是體生用,也就是金生水,那麼就是泄氣的卦。也是不吉利的。當然這個只是表面的。當然真正到算卦的時候考慮的因素太多了。 相關閱讀推薦: 八字算命知識右下眼皮跳測吉凶
E. 易經怎麼算卦
所謂易經八卦「算命」,主要是通過易經的八八六十四卦,配以天乾地支和五行生剋,用以測算已經發生的事和可能要發生的事,如:天時,求官,風水,婚姻,捕盜,遺失,出行,交易,尋人,見貴,田種,求財,六甲,望事,疾病,詞訟等等。算卦先生在讓人搖卦之前,總是先警告說,只能測一件事,多了不行!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易經八卦算命的背後,遵循著一條哲學原理:偶然事件和偶然事件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或者說,兩個偶然事件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
國人最為熟悉的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對於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經典概括: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的趨勢向,它們產生的原因及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統一的,主要表現在:第一,必然性總是通過大量的偶然現象表現出來,由此為自己開辟道路,沒有脫離偶然性的純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必要補充,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並受到其制約,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說得實在是晦澀難懂,其實很簡單。比如,一個卵子,和成千上萬個精子中的一個相結合,是一件極其偶然的事件,然而,這一偶然事件卻和多少年前一對男女偶然相遇有著必然的聯系。沒有前一個偶然事件,就不可能有後一個偶然事件發生。所以說,偶然事件和偶然事件之間是相關聯的。
運用易經算卦的過程一般是先確定要算的一件事,比如,丟了東西,看看到哪個方向能找到。然後搖卦,有很多種搖法,最常用的是用三枚乾隆銅錢,先後搖六次,按照每次搖出銅錢正反面所對應的陰陽爻,得出卦形,即六十四卦中的一卦。丟了東西,是一個偶然事件,搖出來的一卦是另外一個偶然事件,然而,這兩個先後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偶然事件是相關聯的。
老祖宗留給我們中華民族的易經的偉大和玄妙之處就在於,通過對後一個偶然事件的分析,可以推斷出與其有著必然聯系的前一個偶然事件的情形。就好比易經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函數,輸入一個變數,便可得到一個仍然含有未知數的方程,通過對方程的解析,可以得到方程的近似解。至於解的精確度如何,當然,還是要看解方程的人的道行高低。然而,無論這個「解」能否被正確表達出來, 「解」都已然表現在所得到的卦象之中了。
能否悟透,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F. 怎樣利用易經算卦
無論用任何演演算法,得到卦、爻位置,然後像查字典一樣,在易經里找到相應的文字解說就可以了。
還有最簡單的辦法:遇到想問的事情,隨手翻開一頁看看,就會有啟示。
易經裡面任何一段文字都包含哲理,算卦是易的基礎功能。
G. 怎樣用易經給自己算卦
易經衍生出來的算卦通常稱為占卜,而常說的算命常常指的是八字命理預測,看你的需求是什麼了。
如果你是心中有事,猶豫不決,可以通過占卜來問事,一般可以通過金錢起卦,然後解卦,通過得到的卦象來推斷事情的可能走向,來輔助做決策,只要起卦正確,解卦正確,一般准確度還是挺高的。具體方法難以詳盡來說,自己不懂還是請教高人為好。就像自己不懂給自己看病還是請教醫生吧。
八字預測的話屬於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運勢的預判和八字中五行的分析,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H. 如何用易經算卦
易是變化,經為方法(或說經典)。即闡述變化的經書(易之經),易經是一部嚴謹的哲學著作,並能在科學的范圍內用作術數占卜。只是非常深奧難懂,才會有眾多牽強附會之說。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歷代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致說來,推崇它為「群經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相反的,認為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書,近於巫祝的誣詞,卑不足道。只是經過孔子的傳述《周易》以後,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才有了後世的盲從和崇敬。甚之,近代以來,還有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無可否認的,《易經》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自東周以來,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後的儒、佛、道等諸家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 「易更三聖」,這是秦、漢以後的作者,對於上古形成易學傳統者公認的定說,也是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學者必須先得了解的問題。 秦、漢以後,儒家學者的共同認定,開始畫八卦的,是我們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繹八卦的,當然是周文王;發揚易學精義的,便是孔子。因此說「易更三聖」,就是指畫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傳述者孔子。事實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辭」,他的獨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發揚擴充之,便著了「爻辭」。為什麼三聖之中卻不提到周公呢?據漢儒的解適應症,根據古代宗法的觀念,父子相從,因此三聖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關於這個問題,如此結案,是否公允而有理,還是很難認定。 開始畫卦的,當然是伏羲,這是毫無疑問的事。經過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發揚以後,硬要賴掉周公在文體學術上的功勞,恐怕孔子夢對周公時,於心難安。同時,又輕易地溜掉「更三聖」的這個「更」字,也不應該。古文更字又有曾經的意思,所謂「易更三聖」才,是指易學經過三位聖人學者的整理,才得發揚光大。 由伏羲畫八卦開始,到了商、周之際,再經過文王、周公、孔子三聖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學術思想的系統。因此,可知「易更三聖」一語,嚴格的說,應該是對《周易》一書而言。如果說對所有易學系統來說,硬拉下伏羲來湊合三聖,似乎有點牽強。連帶這個問題而來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復演繹為六十四卦的問題了。 伏羲畫卦,這是古今公認的事實,由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卻有四種說法:(一)認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認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繹。(三)認為由八卦重復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農氏。(四)認為重復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張第一說的,以王弼(輔嗣)等為最有力,主張第二說的是司馬遷等,主張第三說的是鄭玄等,主張第四說的是孫盛等。 要把這四種說法加漢考據確定,實在不容易,而且幾乎是絕不可能的事。至於認定重復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從「文王演易」這個「演」字,不能硬說就是演繹六十四卦的涵義,只能說是對《周易》一書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書中對卦爻辭的演義而言,這是無可否認的,都是文王的傑作,至於伏羲畫出的卦象,它的原來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為什麼《連山易》的排列以艮卦為首,《歸藏易》的排列為什麼以坤卦為首等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輔嗣的主張,認為重復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創作,這是最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學,都須知道有漢儒鄭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說,「翼」,當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書的內容,有十種論著,都是輔翼易學,發揚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這便是:①上經的彖辭。②下經的彖辭。③上經的象辭。④下經的象辭。⑤《系辭上傳》。⑥《系辭下傳》。⑦《文言》。⑧《說卦傳》。⑨《序卦傳》。⑩《雜卦傳》。這是鄭氏對於《周易》內容所作的分類范圍,凡欲研究易學者,應當先加了解。 至於有關《十翼》的作者問題,大致說來,又有三種異同的見解。 一般的認定,《十翼》都出於孔子的手筆。這是傳統的觀念,完全屬於尊孔的意識所出發。 其次,認為文王作卦辭,當然沒有問題。但是象辭也是周公的著作,並且根據《左傳》中「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說:「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話,更為有力的佐證。漢末的學者馬融、陸績等,都同意主張此說。 事實上,象辭與彖辭對卦象的論斷,有許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實在難以確認同是一人的觀點。復次,除了象辭、彖辭以外,關於《系傳》以及《序卦》、《說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詞、思想,處處有先後異同的論調,嚴格說來,絕對不能認為都是孔子的手筆。其中有許多觀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後後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說是孔門弟子們的著作,統統歸並於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I. 知道怎麼用《易經》算卦嗎
用易經算卦的話,第一種方式就是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第二種方式就是爻銅錢,第三種方式就是通過時間卜卦。,這些就是。用易經算卦的方式。
J. 如何利用《易經》占卜
周易中的卦象有六爻,每爻分為陰陽兩種情況。人們在用易經算卦的時候有一套演算的方法。演算稱作「揲筮」,用的工具是蓍草的莖桿。據資料記載,蓍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生一莖,百年之後百莖叢生,才可用為算策,據說這樣具有閱歷才能靈應。說靈不靈應就比較玄了,算命這個東西信不得,你要是全信了,保證那天就把自己賠進去。我們將算命作為做決策的一種途徑,輔助工具而已,關鍵還是靠自己的分析。如果找不到蓍草的莖桿,那筆桿子也是可以的。不過下面還是按照蓍草的來說,一種工具罷了。
算卦的時候總共要用五十根,《系辭》中記載,「大衍之數五十」。
首先,拿出一根來始終不用,放在一邊,象徵太極,「其用四十有九」。其實那一根不僅僅說是象徵太極,把它拿出來,這也說明了,不管怎麼算,都不可能算得窮盡,總有那麼一點不在我們算的范圍之內。算命的說他能百分之百算準,那是瞎話,因為算得不清楚的地方他含糊過去了。
將四十九根蓍草用兩手隨便一分,分別握於兩手,象徵兩儀,「分而為二以象兩」。
從右手抽出一根,象徵三才,三才在以前我介紹過,這里抽出一根就是「掛一以象三」。
然後將左手的蓍草四個四個地數,象徵四季,「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將剩下的余數(如果是四就餘四)記下。再把右手的蓍草四個四個地數,記下余數。這里兩個余數相加不是四就一定是八。加上抽出來的象徵三才的那根,得到的數不是五就是九。這個五或九就叫作「過揲之數」,這個數要記下,最後用得到。
以上的過程分為「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步,也叫做「四營」。四營完成就叫一易,也叫一變。三變才能算出一爻。一卦六爻,也就是十八變。足以見算卦的復雜流程了。
剛才得到了五或九的過揲之數,將這五根或九根蓍草放在一旁,剩下四十或者四十四根。隨意左右一分,再從右手抽出一根,左右手分別用四去數,按照第一易的方法,得到余數不是三就是七,加上從右手抽的一根,得到不是四就是八。這是第二易。
用剩下的蓍草再按照同樣的方法,得到余數四或者八。完成第三易。
三易都完成之後,可以得到三個數,將四五作為少數,八九作為多數。總共有四種情況:
兩多一少,為少陽,是不變的陽爻;
兩少一多,為少陰,是不變的陰爻;
三個多數,為老陰,是變動的陰爻,在卦中會變為陽;
三個少數,為老陽,是變動的陽爻,在卦中會變為陰。
這樣我們得到一爻的結果。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來過,總共六遍,得到六爻,成為一卦。注意爻的順序必須是由下到上的。卦中可能會有變爻,陰變為陽,陽變為陰,在變之前的卦稱為「本卦」,變之後稱為「之卦」。
參考資料中有一個在線的卜卦小程序,你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