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2月2吃什麼

2月2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18 07:43:28

1. 二月二吃什麼

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 吃油炸糕為「吃龍膽」, 吃麻花為「啃龍骨」,餅也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此外,「二月二吃豆豆」,不少地方當日還有炒豆子、吃豆子習俗。

二月二還有人會選擇吃「面條」,面條的樣子與龍須相似,所以有些地方的面條被叫做龍須面,也有叫龍筋面的。傳說哪吒拔龍須、抽龍筋之後龍王的魂魄禍害人間,百姓沒有辦法,只能將面做成條狀下鍋,來嚇唬龍王,龍王的魂魄看到之後果然想起了哪吒的厲害,也就逃之夭夭了。

(1)2月2吃什麼擴展閱讀:

傳統節日里的文化味兒

春是四季之始,意味著希望。「二月二」到了,農民們會「打囤圍倉」,一邊還要說著吉祥話,比如「二月二龍抬頭,大囤尖小囤流」,期待到了秋天能有個好收成。

民俗學專家高巍說,「二月二」跟驚蟄日期接近,一聲春雷驚醒了蟄伏的蛇蟲。有時人們會在「二月二」到來後,在床頭、水缸角落裡開始,把灰一類的東西撒在地面上,一直綿延到屋外,叫作「引龍回」,期盼將毒蟲們「鎮住」。

無論是理發、驅毒蟲,還是吃盒子菜、龍鱗餅,都是為了趨利避害,取一個「萬事隨心」的寓意。

2. 二月二吃什麼傳統食物

二月二龍抬頭,
北方一些民俗會吃油炸食品,
比如油餅或者炸糕之類。

3. 2月初2要吃什麼要做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自然要吃點和龍有關的傳統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

一、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七、敲龍頭

東北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3)2月2吃什麼擴展閱讀】

一、二月初二"龍抬頭"的由來

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初一前後為"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歷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民間將蛇又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

【參考資料】

龍抬頭 (中國傳統風俗)-網路

4. 二月二的風俗是吃什麼

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

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4)2月2吃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

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剃龍頭」源於古代二月二祭龍的習俗。

二月二祭龍習俗,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在天氣漸漸轉暖、雨水開始增多的時節,人們希望通過『祭龍』順應這一過程,從而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資料:二月二-網路

5. 二月二吃什麼傳統食物

炒豆子、面條、烙餅、雞蛋、春餅、驢打滾等。

1、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

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餅。

2、吃「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喜歡在農歷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3、面旗子

農歷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麵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厘米。將干後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炒麵旗。

4、面條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討個好彩頭。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

相傳明代御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發絲的面條,宛如龍須,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5、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6. 2月2龍抬頭吃什麼

1、春餅

春餅在這一天被叫做「龍鱗」。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

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鮮香爽口。

2、豬頭肉

這也與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有關,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並為此賦詩。

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致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

3、芥菜飯

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6)2月2吃什麼擴展閱讀

節日習俗:

1、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2、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3、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

7. 東北二月二吃什麼傳統食物

東北二月二吃什麼?

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很多地方元宵一過,這個年就算過完了。但在東北則不同,按東北的風俗,過完二月初二,這個年才算過完。二月二在東北,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吃豬頭肉、理發、發鞭炮。東北二月二吃什麼呢?

一、豬頭肉

民謠說「二月二龍抬頭」,東北人有「二月二吃豬頭」的習俗。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

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龍王是管降雨的,所以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

豬頭肉,雖說平日里很不起眼,難登大雅之堂。但其吃法多樣,既可加工成各類熟食品,還可搭配其他原料入菜,不管是佐酒還是下飯,都是不錯的美味。

1、醬爆豬頭肉:青椒去籽洗凈,切片後入沸水中汆一下;熟豬頭肉切成片;鍋置火上,入油燒熱,下豬頭肉炒至變色,投蔥花、蒜末炒香,加甜面醬翻炒,調入白糖,倒入汆好的青椒片,添少量清水,炒勻後用水澱粉勾薄芡即可。

2、蒜香豬頭肉:蒜苗洗凈後,切成段;熟豬頭肉切片;鍋中熱油,先爆香薑片,再放入蒜苗段炒至七成熟,加精鹽,放入豬頭肉一起翻炒,稍添一點清水,加蓋略燜1分鍾,調入味精炒勻,出鍋即可。

3、西芹炒豬頭肉:西芹摘洗凈,切成段,入沸水中汆一下;黑木耳用溫水漲發後,撕成小朵;熟豬頭肉切片;熱鍋入油,下豬頭肉炒至變色,放入西芹、黑木耳,加白糖、料酒合炒至熟,調入精鹽、味精,炒勻即成。

二、餃子

在東北過年,餃子是必吃的食物,從初一到二月二都流行吃餃子。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舊時,餃子是不易吃到的,過年過節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餃子,只有一點肉味兒來解饞。

專家表示,如今的餃子餡料不一而足,從素菜、雞蛋到豬、雞、魚、蝦等各種肉類,幾乎沒有不能包進餃子里的食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過去,醫學不發達,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們認為「龍抬頭」會鎮住一切病害,吃了「龍耳」,龍會保佑自己身體健康,祛除百病,到現在還流傳著「二月二吃水餃,百病懼龍體外跑」的順口溜。

需要注意的是,吃完水餃後不要大量飲茶,因為茶葉的鞣酸會與肉類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作用的物質,導致腸蠕動減慢,不僅容易積食腹脹,還容易影響排便,增加了代謝的有毒物質重吸收的機會。

養生之道網提醒,東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歷二月初一之間不剪頭,民間流傳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里剪頭。「二月二,龍抬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

8. 南方二月二吃什麼食物

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

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8)2月2吃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

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剃龍頭」源於古代二月二祭龍的習俗。

二月二祭龍習俗,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在天氣漸漸轉暖、雨水開始增多的時節,人們希望通過『祭龍』順應這一過程,從而做到與

9. 農歷二月二,習俗上都吃什麼,為什麼

農歷二月二,習俗上吃龍食,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臨沂人過二月二,農家就開始准備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用糖炒花生和黃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蠍豆,還有的爆玉米花。過去都是自家製作自家食用,現在不同了,一般沒有自家製作的了。城裡的超市裡,農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糖豆,大概有十幾種甚至更多。

熱點內容
2013年山東高考語文答案 發布:2025-09-10 10:31:55 瀏覽:502
南寧市哪裡的 發布:2025-09-10 09:51:13 瀏覽:821
對日漢語教學 發布:2025-09-10 09:21:35 瀏覽:976
新沂教師面試 發布:2025-09-10 08:18:38 瀏覽:326
美術字秋 發布:2025-09-10 07:54:28 瀏覽:957
濟南天普教育 發布:2025-09-10 06:07:11 瀏覽:824
找老師相聲 發布:2025-09-10 05:05:20 瀏覽:675
肉色絲襪教師 發布:2025-09-10 04:21:16 瀏覽:581
教師個人教學特點 發布:2025-09-10 03:05:50 瀏覽:338
世界和平英語 發布:2025-09-10 02:10:53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