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研究的
『壹』 課題研究是怎麼做的,包括那些步驟啊
(一)選題
1.課題來自哪裡?
2.選題的一般原則
科學性:要有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預期結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確嚴謹。
可行性
創新性
3.選題的一般過程
(1)明確方向——發現問題
(2)濃縮范圍——經驗分析
(3)提示焦點——形成課題
4.選題的注意事項
(1)選題宜小不宜大
(2)選題應結合實際。選題要有新意。
(3)選題要考慮研究者的優勢,與自身工作相結合,與研究者的能力相適應。
(二)申報課題
申報課題,也就是設計研究方案,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證研究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體化的中心環節;是研究成果質量的重要保證;有利於檢查和自我檢查;有利於協作研究。一般上級部門開展的課題研究都附有課題申報表。
1.課題申報表(課題研究方案)組成:
(1)課題的表述與界定:課題的名稱或題目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要體現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研究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包括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外在目標(目的)、內在目標目的——學生發展)。
研究綜述: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問題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圍:對研究對象的總體范圍的界定;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對關鍵概念的界定。
(4)研究內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就無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項:注意多種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寫詳細些;不能濫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動研究:
實驗研究:
個案研究:
調查研究:
文獻研究:
(6)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7)研究程序(步驟):研究的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收集資料、開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8)預期成果的形式:①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②學生變化
(9)研究成員(及負責人、分工)
(10)經費預算及其他所需條件
2.填課題申報表(立項論證)
3.填寫課題申報表的注意事項
(1)認識填寫申報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應付。
(2)一式幾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電腦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義、研究步驟、研究內容方法。
4.我的課題申報表
(三)開題論證
1.開題論證的含義、意義
2.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3.與立項論證(申報課題)區別
4.召開開題論證會
(四)實施研究
1.重視理論學習和理論的指導作用
2.重視選擇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的特徵:
⒈ 為行動而研究
為行動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構建系統的學術理論,而是解決實踐工作者所處的情境遇到的問題。研究目的具有實用性。問題的解決具有即時性。
⒉ 在行動中研究
在行動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實際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並非是經過特別安排的或控制的場景。行動研究的研究過程,即是實際工作者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種行動的表現,也是實際工作者學會反省、問題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
⒊ 由行動者研究
由行動者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際工作者,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見與咨詢。是協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體。
3.重視資料的積累
(1)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的背景資料: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後測的統計資料要收集;與課題相關的理論、概念的界定和相關研究動態的資料要收集;自身學習和研究的過程資料要記錄和收集;對材料進行分類歸檔;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收集資料。
(2)經常撰寫研究過程中的體會與論文
(3)收集與整理課題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數量的典型教例;學生發展變化的典型材料。
(4)及時收集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成效憑證:學生變化發展的材料;教師教學水平變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過程的大事記。
4.重視利用電腦和網路工具;
5.我的研究過程
(五)總結和推廣階段
1.整理相關資料;撰寫報告或論文;
怎樣撰寫結題報告
①題目:清楚、准確地呈現研究的主要問題;有時可加副標題。
②前言(有時用「問題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說明選題的依據、課題價值與意義;目前國內外研究成果、現狀、問題、趨勢;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理論框架。字數不宜多、表述要具體、清楚。
③方法:對方法進行說明,主要考慮:對課題進行界定;研究目標;研究程序、步驟;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說明(實驗法還需要解釋假說)。
④具體操作:
⑤結果
說明:學生日記、作業、自己觀察記錄、體會感受、家長教師學生反饋等來說明和獲得結果。
呈現方式:用文字或圖表、數據、案例來分析;用邏輯或統計的方式來呈現結果。
注意事項:結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員獲取的;要定量與定性結合;資料翔實、文字簡明。
⑥討論:
結果是否與目標一致?為什麼一致或不一致?
對結果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證;
找出優劣、得失,進行討論;
提出有待深入的問題進行討論。
⑦參考文獻及附錄。
我的結題報告
怎樣撰寫論文
我的研究論文
2.鑒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認可)
3.應用和推廣階段
拓展資料:
課題研究基本程序
課題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課題開題、實施課題研究和課題總結。下面主要介紹怎樣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怎樣實施課題研究。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將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
1.積極開展理性思維。
2.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理由;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是:⑴提煉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結構化;⑷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4.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5.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實施課題研究
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一)搜集資料。
1.認真搜集資料。怎樣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
『貳』 課題的研究思路一般是怎樣的
1、課題研究立足「小」字。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便於我們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長。通過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
或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
2、課題研究注重「真」字。課題研究內容要「真一點」,以教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所展開的教育研究。
圍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現帶有共性的問題,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3、課題研究突出「新」字。所謂「新」,選題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有生命力。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討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爭新的提升。
4、課題研究追求「實」字。從平時教學中找課題,平時教學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選擇課題的基本來源。這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可以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推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為此,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時,對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與實施方案要進行科學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標與平時教學緊密結合,做好落實工作。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歸納總結、提煉經驗,使整個課題的操作始終處於有步驟、有成效的運作之中。
(2)怎麼研究的擴展閱讀
研究思路首先要寫一段二三百字的話。包括三句話第一句,交代研究主題;第二句,從縱向上介紹研究包括哪幾步,先干什麼後干什麼;第三句,從橫向上介紹每一步准備怎麼展開。通過這短短的二三百字的一段話,讓別人迅速捕捉到我們要研究什麼、准備怎麼展開研究。
寫完研究思路,就要交代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寫三條,每條寫一個方法,三條要寫三個方法。每條使用小標題,小標題的標題名稱就是方法名稱,一條大概寫150字就夠了。
比如使用了田野調查法,那這一條的標題就寫「田野調查法」,標題後面要寫怎麼使用田野調查法,並說明田野調查法對應解決了前面研究內容的哪一塊內容或哪個小問題。整個課題申請書有一個大的研究問題,研究內容把研究目標拆分成了5塊,每塊裡面又有一些小問題。每一塊內容用到不同的方法。
『叄』 愛迪生是怎樣進行科學研究的
1、他在自己家中的地窖按照教科書做實驗,並且經常搞得事故頻繁。
2、1859年,愛迪生為了有足夠的錢購買化學葯品和實驗設備,他開始找工作賺錢,經過一番努力他找到了在火車上售報的工作,每天輾轉於休倫港和底特律之間,他一邊賣報還一邊捎帶著水果、蔬菜生意,但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去圖書館看書。
3、1861年,愛迪生用賣報掙來的錢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主編的周刊《先驅報》,創刊號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既是社長、記者、發行人,同時也是印刷工人和報童。在愛迪生工作的火車上有一間休息室由於空氣不流通,所以沒人去那休息成了空房間。
因為愛迪生天天都在火車上奔波,每天很晚才回家,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愛迪生認為如果把那間休息室改為實驗室的話,在返回休倫港的途中,就可以做實驗了,在徵得列車長的同意後,那間無人的休息室便成為了愛迪生的實驗室。
雖然做實驗方便了很多,但意外也時常發生,有一次他的實驗室中的化學物品突然著火,造成了損失,列車長一氣之下把他的實驗器材被扔出車外。
4、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早期由亞歷山大·貝爾發明的電話機,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不久便開辦了電話公司。愛迪生和貝爾兩家敵對的公司在倫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而在改良電話機的過程中,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
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聲音的 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相應產生不同變化的顫動,愛迪生為此畫出草圖讓助手製作出機器,再經過多次改造,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
5、1878年9月,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但由於愛迪生經濟問題不得不尋找經濟資助,於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為實驗提供經濟資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幾個股東,他們願意出錢資助愛迪生研究電燈。但愛迪生屢屢失敗,很快用完了五萬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東的信念開始搖動,愛迪生苦苦勸誘,股東們決定再拿五萬美元資助愛迪生。
1879年10月21日,電燈研製成功,他為此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進行試驗,連續用了45個小時之後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這種電燈有「高阻力白熾燈」、「碳化棉絲燈」多種名稱,用碳化棉絲製成。
(3)怎麼研究的擴展閱讀:
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
愛迪生在84年的生命中有那麼多發明,一直持之以恆、專心致志的為發明,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創作和真知灼見,他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肆』 真正的科學家是怎麼研究科學的
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需要的精神:一、專注精神。科學研究是發現,是質疑,是探索,是創新,對科學的研究者有極大的吸引力。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晝思夜想,窮究而不舍。反過來,只有專注,才可能於細微之處有所發現,也才能在苦思冥想的過程中激發靈感、產生頓悟。二、求實精神。客觀求實就是無條件地「實事求是」,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可能發現的事實,平心靜氣地承認已發現的事實,把自己的理論和觀點建立在事實基礎上,同時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自己認為有事實根據的觀點。三、創新精神。創新是文明發展的動力,真正的科學家總是站在創新第一線。如果一個科學家不再創新了,其科學生命實際上就停止了,這就是科學為什麼會永遠向前發展的秘密。
『伍』 研究生該如何做研究
要做研究,首先就必須學會做研究。研究生不能同大學生一樣學習,不能主要靠聽課做筆記。如果學習的重點是聽課,這樣的學習就有點類似大學生的學習了。我覺得研究生就是要更多與老師對話,不能只聽老師講,而要更多地與老師討論,要敢於主動地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尤其在專業課上,要多講。當然,這也需要老師提供機會。 學習做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研究素質培養,二是要學會寫論文。那麼,研究素質是什麼?不同的學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研究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因素。第一,科學態度。要學好一門專門學科,就得有科學態度。科學態度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認真培養,關鍵是培養我們在研究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第二,獻身精神。從事研究,要有一種為科學研究而獻身的精神,要熱愛我們的研究事業,要有潛心從事這項工作的意志。沒有獻身精神,當然做不好科研工作。只想拿一個學位,那是很難學好做研究的。要拿學位,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我們讀書,是為了自己獲得真才實學。有了真才實學將來不論做什麼工作,都是有用的。當然學位也是要的,但關鍵的是學問而不是學位。第三,查閱收集學術信息、資料的能力。青年學生要從事學術研究,就要培養能熟練地掌握查閱搜集學術信息、資料的能力。例如學習社會學,就得了解國內外有關這個專業的基本情況,了解有關資料情況。社會學這個專業除了利用好文獻外,還需要到田間考察,到工廠調研,用理論指導我們的調研。今天,網路飛速發展,掌握網上查閱信息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第四,處理資料的能力。搜集的資料會越來越多,怎樣安排它們也是一門學問。各學科各個研究人員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總的原則是要有條理,便於記憶,便於查閱。第五,對資料的鑒別意識與鑒別能力。我們在使用研究資料時不能拿著就用,要有意識鑒別一下,材料是否可靠,什麼樣的材料更有價值。讀書時,也不是拿著什麼書就通讀到底。有的書翻一翻即可,有的書則需認真讀。區別哪些書翻一翻即可,哪些書得認真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年學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這一點的,需逐漸培養這種能力。還有一點就是要學會使用計算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文字處理。 研究生做研究還有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學會寫論文,如何撰寫論文。要寫好論文,就必須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驟。在我看來,第一,大量閱讀有關著述,掌握有關資料;第二,從中發現問題,確定自己要寫的論文的大致題目;第三,根據自己確定的選題,有目標地搜集能夠搜集到的一切資料;第四,撰寫論文本身。總之,研究生要學會做研究,就必須潛下心來,認真讀書,要有一種為科學事業而拼搏的精神。今天是國家在我們身上投資,是父母在我們身上投資,是自己在為自己的未來投資。投資智力是為了我們今後能夠獲得優越的位置。文科研究生不做研究,不會寫東西,不會溝通,等於我們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陸』 無線電波是怎樣研究出來的
首先,無線電波是從宇宙誕生之日起,就在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其本質是電磁波,和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 射線一樣,都屬於電磁波大家族,並不是人類「發明」或者說「研究」出來的。
更准確地說,你更應該問:人們是如何「發現」無線電波的?
1820年,奧斯特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然後安培提出分子電流假說,解釋了磁鐵磁性的來源。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提出場的概念並逐漸被廣泛接受。接下來麥克斯韋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給出了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指出光就是電磁波。再以後,赫茲在實驗室中發現了電磁波------無線電波。
再以後,就是一大堆天才的科學家、工程師,共同推動了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從早期的無線電報、無線電廣播、電視,到後來的衛星通信,再到現在的手機通信、WiFi、……
『柒』 怎樣進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先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目標、然後進行討論研究,最後做出結論。
『捌』 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程序,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開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課題總結等。一、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內容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課題,一般是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一項研究課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須考慮研究背景,縮小研究范圍,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題眼」。開始研究前必須進一步研究,做到准確把握研究主題,分解研究問題,把總體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做好研究整體計劃。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二) 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1、理清研究思路一個課題特別是比較綜合的課題,涉及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包含著多重關系、多重矛盾和多層次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其中必定有一對基本的關系、矛盾或問題,准確找出基本關系的意義就在於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變得清晰且可操作。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問卷法等等。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種選法:有一種為主、多法綜合運用;多法並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補;單一方法也有,但較少。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一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如,對事物發展過程的追蹤研究,選擇縱向研究法;對同一時間內不同對象的研究,選擇橫向研究法等。二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進行常規研究時,選擇自然觀察法、測試式實驗法、調查談話法,等;採用現代技術手段研究,選擇不同的技術設備的測試及調控等。(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什麼叫研究假設?研究假設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研究假設是陳述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命題,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必須積極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一是積極開展理性思維。假設就是尚未得到實踐證明姑且認定的預想,它是人們思維過程中推理與判斷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暫定的理論。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歷來是科學研究探索的正確途徑。根據對研究對象的了解,從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斷,包括各種可能性理論認識或初步結論,在進行研究之前推測出來。二是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1)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2)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的理由;(3)假設應是可檢驗的;(4)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三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結合的產物,是從觀察發現到理論發現的中間環節,是由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發現的主式。基本步驟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數量的事實、資料基礎上,提煉出科學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各相關現象的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發展成比較系統的形態、具有嚴謹而穩定的結構;⑷充分運用各種有關的科學知識,靈活展開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類比和想像等各種思維活動,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四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有: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五是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課題研究的設計,基本要求包括研究總目標和分目標、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員分工等,不同類型的課題也有不同的設計,突出研究類型,反映課題特點。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應用性研究課題是運用基礎課題研究取得的基礎理論知識,探尋有具體實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識、新的教育途徑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是對教育原理的嘗試性應用,是聯結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的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和橋梁。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應用研究又有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面。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包括應用性研究的內容、范圍、操作等,有應用研究事實性目標和理論性目標。課題設計包括研究目標、研究途徑(思路、方法)和研究組織等,按照不同內容有不同的設計。]
『玖』 數學家(數學專業)都是怎麼搞研究的
基本就是紙,筆,電腦就夠了,電腦是用來看paper的。
對我來說最好還有個黑板或者白板,因為我喜歡站著思考,反證我就在家裡買了白板。還有就是和我老闆學的,上衣口袋裡無時無刻放著紙和筆,倒不是要多刻苦不停的學習,而是有好的想法可以直接記錄下來備忘,有的時候真的會忘。
有一次和老闆meeting時(周一)我提到了一個不錯的idea,然後周四的組會老闆讓我上黑板講一下。我走上黑板,拿起粉筆,突然有了一種。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麼?這種想法。場面甚是尷尬。後來還是老闆解了圍,他走上來說,我記得你上次說的是balabala,然後我花了2分鍾才follow我之前的想法。從此之後我就准備了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research進展(以前都是隨手寫在草稿紙上)還有就是大多數數學系在下午2點的時候會在某個屋子裡有free coffee,有時候還有上午別的系組織活動剩下來的free food,那時是一個不錯的聊天時間。
有時候和別的學生聊一下可以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比如有一次我就在和別人聊我最近的工作時意外發現我最近想證的引理有反例。另外用紙和筆一般都不是問題裡面說的計算,而是畫一些比較geometric的思路,一般有了思路就完成了百分之90了,另外百分之5就是用嚴謹的語言把思路寫下來,然後還有百分之5就是發現這個思路是錯的。就這樣周而復始。比如我在想一個比較代數的問題,然後我把它寫下來時可能通篇都是代數符號沒有一個圖。我想說的是一般做數學研究時腦海里想的還是比較自然的事情的,沒有那麼無聊,挺有趣的。說的可能不夠全面,畢竟我距離題目中說的數學家還太遠太遠,關於數學懂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