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有哪些
A.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有哪些
一、電子信息技術 (主要包括:軟體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廣播電視技術,新型電子元器件,信息安全技術,智能交通技術等 )
二、 生物與新醫葯技術 (主要包括:醫葯生物技術,中葯、天然葯物,化學葯等創新葯物以及中葯新品種的開發,新劑型及制劑技術,醫療儀器技術、設備與醫學專用軟體,輕工和化工生物技術,現代農業技術等生物醫葯科研技術)
三、 航空航天技術 (主要包括:民用飛機技術,空中管制系統,新一代民用航空運行保障系統,衛星通信應用系統,衛星導航應用服務系統、航空航天科技)
四、 新材料技術 (主要包括:金屬材料深加工等創新型技術以及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精細化學品的新材料技術 )
五、高技術服務業(主要包括: 1、共性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面向行業特定需求的共性技術,包括:行業共性技術標准研究、制定與推廣業務,專利分析等。 2、現代物流。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物流管理系統或平台技術;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或平台技術等。 3、集成電路。基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產品專有設計技術,業務流程外包(BPO),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公共服務,技術咨詢服務等)
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及氫能,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
七、 資源與環境技術(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技術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環境監測技術,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 ,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
八、 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主要包括:工業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系統,高性能、智能化儀器儀表,先進製造技術,新型機械,先進製造與自動化,汽車行業相關技術)
B. 科學技術包括哪些領域
科技包括: 一是現代科技 高科技就像實與未來的使者,引導人們不斷開拓發展的空間,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當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興起,標志著人類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成像技術、顯示技術等。自二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向數字化、高速化、中國絡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發展。它的高速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引導著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的變革,形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畫面。 二是生命科學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20世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更使得生命科學技術成為二一世紀高新科技的主流。由於生命科學技術能夠揭示生物構造和遺傳的秘密,對於促進人口與健康、農業高新技術、生態環境、食品和化學工業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是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是當代科學技術中發展最快的尖端技術之一。人類進入空間,在那裡進行科學研究,開發無限的空間資源,定居、旅遊,以致建立起空間文明,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實現這一夢想,將依賴於空間技術的進步。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應用衛星的廣泛應用,人類開創了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勘測和空間科學、軍事應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領域空間技術的發展對於廣播電視、遠距離通信、氣象預報、資源普查、導航定位、農業生產、救援救災、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發揮了傳統方式無法達到的效益和作用。 空間技術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開發和應用空間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C. 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有哪些
1、電子信息技術
電子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軟體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廣播電視技術,新型電子元器件,信息安全技術,智能交通技術等。
2、生物與新醫葯技術
電子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醫葯生物技術,中葯、天然葯物,化學葯,新劑型及制劑技術,醫療儀器技術、設備與醫學專用軟體,輕工和化工生物技術,現代農業技術。
3、航空航天技術
航空航天技術主要包括:民用飛機技術,空中管制系統,新一代民用航空運行保障系統,衛星通信應用系統,衛星導航應用服務系統德國、航空航天科技。
4、新材料技術
新材料技術主要包括:金屬材料深加工等創新型技術以及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精細化學品的新材料技術。
5、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新能源及節能技術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核能及氫能,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
6、資源與環境技術
資源與環境技術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技術,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環境監測技術,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
D. 自動控制技術技術領域有哪些
自動控制技術領域:
自動控制技術領域為廣大用戶提供的科學數據主要包括自動控制理論和方法、自動控制系統、控制軟體技術、自動控制設備、可靠性技術、功能安全技術等6個數據集。
自動控制理論與方法數據集:主要包括自動控制的基本理論,其中包含決策分析和博弈、多級遞階和分散控制、穩定性和魯棒性、決策支持系統、自適應、自學習、自校正等數據。系統的建模與模擬、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智能計算與控制均有大量基礎數據。並且提供了自動控制最新理論與方法,其中包含基於網路的控制、對象模型不確定系統和魯棒性、協調控制相關數據。
自動控制系統數據集:主要包括自動控制系統體系結構,技術規范,系統集成及典型系統——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基於現場匯流排的控制系統(FCS)、可編程自動化系統(PAC)、數據採集和監督控制系統(SCADA)相關數據,在典型系統中我們採集了每個系統的應用實例及一些國際知名廠商的典型產品,為用戶提供最新、優質、全面、可靠的技術規范。
控制軟體技術數據集:包括了常規PID控制和先進控制軟體:多變數模型預測控制、專家系統、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經網路控制組態軟體相關基礎數據。詳細介紹了製造執行系統MES,包含製造執行系統概述、製造執行系統有關的國際標准、實用的製造執行系統軟體等數據。
自動控制設備數據集:包括可編程序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工業控制計算機、分布式I/O、變頻驅動器以及運動控制和伺服控制設備的體系結構、性能參數、技術參數及工業控制用編程語言,並且提供典型產品的基礎數據。
可靠性技術數據集:包括可靠性概述、可靠性有關國際標准、故障診斷、可靠性設計數據,為技術人員進行產品設計提供重要參考數據。
功能安全技術數據集:包括其基本概念、電氣/電子/可編程電子安全以及行業適用的功能安全國際標准及風險評價、安全性設計、網路通信安全等數據。
自動控制技術是能夠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附加裝置(自動控制裝置)使生產過程或生產機械(被控對象)自動地按照某種規律(控制目標)運行,使被控對象的一個或幾個物理量(如溫度、壓力、流量、位移和轉速等)或加工工藝按照預定要求變化的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包含了自動控制系統中所有元器件的構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對象或被控過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識;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與綜合;控制用計算機(能作數字運算和邏輯運算的控制機)的構造原理和實現方法。
E. 十大高新技術領域是哪些
農業高新技術六大領域 農業生物技術 農業生物技術是有目的地進行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創制的一門高新技術,包括基因技術、細胞技術、酶技術和發酵技術等。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主要包括農業決策支持系統研製與開發,虛擬農業研究,農業信息網路化技術,農業資源管理與動態監測專家系統研製,專業實用技術信息系統及專家系統(作物種植、動物養殖、生產決策支持系統)的研製,全國共享的農業經濟、資源、科技信息網路等。 核農業技術或農業輻射技術 核農業技術或農業輻射技術是農業高新技術的一個重要領域,不僅為農作物品種改良和資源創造了一個強有力的技術手段,也為農副產品的延貯、保鮮開辟了一條新的有效途徑;同時,又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設施農業技術 設施農業技術主要指工廠化種植和養殖、計算機農業控制等現代技術設施所裝備的專業化生產技術。棚膜栽培、節能日光溫室、無土栽培等均屬設施農業。它特別適宜於蔬菜、園藝作物的生產和繁殖,能大幅度的提高水、土、熱、氣的利用率,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 多色農業技術 綠色農業技術主要是指生態農業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技術,也就是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知識,從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入手,充分利用資源,實現高效的物質能量循環和深層次的加工與轉化,保持環境、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藍色農業主要是指水產品和水體農業。白色農業主要是指食用微生物產業、食用菌的生產加工。 移植、常規技術組裝配套 工業和國防等其他行業高新技術向農業的移植,以及各種常規農業技術融合、交叉、滲透,或者組裝與高效配置,組成一個有機復合技術群,從而達到整體大於個別之和的效果。這種綜合,就是創造。綜合技術群的作用,對農業高新技術的豐富與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F. 科技領域有哪些
01.信息技術:指研製計算機硬體、軟體、外部設備、通信網路設備的活動,以及利用計算機硬體、軟體及數字傳遞網對信息進行文字、圖形、特徵識別、信息採集、信息處理和傳遞的活動。
02.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指為了生物技術本身的發展,就有關原理、技術、特種工藝、測試、儀器而進行的活動,以及利用生物技術為農、林、牧、漁、醫葯衛生、化學、食品、輕工等部門提供生物技術新產品而開展的活動。無特定目標或雖有特定目標但不是為促進生物技術發展而開展的有關生命科學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類內。
03.新材料: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研製的具有優異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新型有機合成材料、新型金屬和合金材料。包括為發展新材料就有關原理、技術、新產品、特種工藝、測試而進行的活動。
04.能源技術:包括能源問題一般理論,地區性能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石油、天然氣、煤炭、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能源(太陽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製開發與利用,節能新技術、能源轉換和儲存新技術等活動。
05.激光技術:激光器和激光調制技術的研製,及為了激光在工業、農業、醫學、國防等領域內的應用而進行的活動。
06.自動化技術:指在控制系統、自動化技術應用、自動化元件、儀表與裝置、人工智慧自動化、機器人等領域中的活動。
07.航天技術:有關運載火箭及人造衛星本體的研究及有關為了跟蹤、通訊而使用的地面設備的研究而進行的活動。不包括天文學及氣象觀察。
08.海洋技術:包括有關維護海洋權益和公益服務技術研究、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產業化、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海洋環境要素監測技術等活動。
09.其它技術領域:屬於技術領域,但不能歸入上述八類領域的其它技術活動。
G. 高技術包括哪些領域
一般認為,高技術包括六大技術領域,12項標志技術和9個高技術產業。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六大高技術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它們將在本世紀獲得迅速發展,並通過廣泛的實用化和商品化,成為日益強大的高技術產業。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為標志的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核心;以光電子技術、人工智慧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前導;以超導材料、人工定向設計的新材料為標志的新材料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以核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為標志的新能源技術也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以太空梭、永久太空站為標志的空間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外向延伸;以深海採掘、海水利用為標志的海洋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
六項高技術領域中的12項標志技術,是已經萌發但還遠未成熟的前沿技術。本世紀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將縮小,但由於高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強制性滲透改造了這些傳統產業部門,因此這些產業的絕對產量和產值不會萎縮。
你直接搜索高新技術就OK了
H. 應用技術領域指什麼
應用技術領域:
應用技術領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氣象,天文,地理,經濟學/管理學,工業,統計學,計算機技術,移動通信技術。
1、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4、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5、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人體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學科。它是生物學的應用學科,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從解剖層面和分子遺傳層面來處理人體疾病的高級科學。
I. 技術開發主要支持哪些領域
01.信息技術:指研製計算機硬體、軟體、外部設備、通信網路設備的活動,以及利用計算機硬體、軟體及數字傳遞網對信息進行文字、圖形、特徵識別、信息採集、信息處理和傳遞的活動。
02.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指為了生物技術本身的發展,就有關原理、技術、特種工藝、測試、儀器而進行的活動,以及利用生物技術為農、林、牧、漁、醫葯衛生、化學、食品、輕工等部門提供生物技術新產品而開展的活動。無特定目標或雖有特定目標但不是為促進生物技術發展而開展的有關生命科學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類內。
03.新材料: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研製的具有優異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新型有機合成材料、新型金屬和合金材料。包括為發展新材料就有關原理、技術、新產品、特種工藝、測試而進行的活動。
04.能源技術:包括能源問題一般理論,地區性能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石油、天然氣、煤炭、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能源(太陽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製開發與利用,節能新技術、能源轉換和儲存新技術等活動。
05.激光技術:激光器和激光調制技術的研製,及為了激光在工業、農業、醫學、國防等領域內的應用而進行的活動。
06.自動化技術:指在控制系統、自動化技術應用、自動化元件、儀表與裝置、人工智慧自動化、機器人等領域中的活動。
07.航天技術:有關運載火箭及人造衛星本體的研究及有關為了跟蹤、通訊而使用的地面設備的研究而進行的活動。不包括天文學及氣象觀察。
08.海洋技術:包括有關維護海洋權益和公益服務技術研究、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產業化、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海洋環境要素監測技術等活動。
09.其它技術領域:屬於技術領域,但不能歸入上述八類領域的其它技術活動。
課題活動類型分類及代碼
1.基礎研究:為獲得新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的基本原理和規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實際應用為目的。
2.應用研究:為獲得新的科學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研究。它主要針對某一特定的實際應用目的。應用研究通常是為了確定基礎研究成果或知識的可能的用途,或是為達到某一具體的、預定的實際目的確定新的方法(原理性)或途徑。
*區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主要標志:具有特定的實際應用目的的研究屬於後者。
3.試驗發展:利用從研究或實際經驗獲得的知識,為生
產新的材料、產品和裝置,建立新的工藝和系統,以及對已生產或建立的上述各項進行實質性的改進,而進行的系統性工作。
*區分科學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與試驗發展的主要標志:前者主要是為了增加科學技術知識、後者則是為了開辟新的應用(如新材料或新技術)。
*區分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即R&D)與其它有關活動的主要標志:具有創新成份的活動歸前者。
4.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為解決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階段產生的新產品、新裝置、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新系統和服務等能投入生產或在實際中應用所存在的技術問題而進行的系統性活動。它不具有創新成份。此類活動包括為達要生產目的而進行的定型設計和試制以及為擴大新產品的生產規模和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等的應用領域而進行的適應性試驗。
*研究與試驗發展、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和工業生產活動三者之間的界限大致劃分如下:
①新產品的研製
實質性的新產品,即完全新的新產品或對現有產品的性能進行重大改進的設計、製造和試驗,是研究與發展活動。對引進(或購買)現成的技術成果(如專利、技術訣竅、圖紙和樣機等)進行復制或直接應用而形成新產品的過程,不是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而是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的應用活動。
②新工藝、新方法的研製
對新工藝、新方法的研製或對現有工藝、生產過程進行技術上的實質性的改進,是研究與試驗發展。採用國內已有的生產工藝或生產過程,而在技術上沒有實質性的改進,只是對採用的生產工藝或生產過程作適應性的試驗,不屬於研究與試驗發展,而是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活動。
③中間試驗
新產品、新工藝、新生產過程直接用於生產前,往住要進行中間試驗,以解決一系列的技術問題,情況比較復雜,對其是否屬於研究與試驗發展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進行中間試驗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從技術上進一步改進產品、工藝或生產過程或為此目的進行試驗以獲得經驗和收集數據,是研究與試驗發展;如果是為了進行產品的定型設計,獲取主產所需的技術參數,那就不是研究與試驗發展,而是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活動。
④試生產
試生產是在完成了生產前各項技術准備後,在正式生產前的"試驗性"生產,試生產的直接目的不是對產品或生產過程在技術方面作進一步的改進,而是為了使生產能順利地進行,因而既不屬於研究與試驗發展,也不屬於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活動。
⑤質量控制與檢驗測試
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及材料、設備、產品的常規檢驗、測試,不屬於研究與試驗發展,也不屬於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活動。原型檢驗測試和非商業性的試驗工廠(中試車間)中的檢驗測試,屬於研究與試驗發展。
③市場研究
既不是研究與試驗發展,也不是研究與試驗發展成果應用活動。
5.科技服務:與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有關並有助於科學技術知識的產生、傳播和應用的活動,包括:為擴大科技成果的使用范國而進行的示範性推廣工作;為用戶提供科技信息和文獻服務的系統性工作;為用戶提供可行性報告、技術方案、建議及進行技術論證等技術咨詢工作;自然、生物現象的日常觀測、監測,資源的考察和勘探;有關社會、人文、經濟現象的通用資料的收集,如統計、市場調查等,以及這些資料的常規分析與整理;為社會和公眾提供的測試、標准化、計量、計算、質量控制和專利服務,不包括工商企業為進行正常生產而開展的上述活動。
6.主產性活動:由於具備特殊的工藝設備條件,或掌握某種技術專長或訣竅,所進行的小量非常規生產。
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
1 電子與信息
101 電子計算機:超級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巨型計算機、高檔微型計算機(PC)、工作站、伺服器、便攜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及多媒體計算機、模擬機、工業控制機、網路計算機(NC)
102 計算機外部設備:新型存儲設備、新型顯示終端、新型列印終端、自動繪圖儀、坐標數字化儀、計算機板卡、智能化電源、自動掃描輸入設備、其它新型計算機外圍設備
103 信息處理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與系統、自動排版設備與系統、激光照排設備與系統、圖形、圖像處理設備、文字、語音、圖像處理設備、文字、語音、圖像識別設備、光電信息處理設備、印鑒、文字與圖像鑒別系統、其它親型信息處理設備
104 計算機網路產品:網路伺服器、網路終端設備、網路介面適配器、多協議通信適配器、網路檢測設備、其它網路系統專用設備
105
計算機軟體產品:系統軟體、支持軟體(中文平台軟體、軟體開發工具、工具類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等)、多媒體軟體(文字、數據、圖形、圖像處理軟體等)、事務管理軟體(MIS系統、金融、商業、財務、稅務、工商、辦公自動化、教育管理等)、輔助類軟體(CAD、CAM等)、模擬軟體與控制軟體、智能軟體(專家系統、機器翻譯系統等)、網路應用軟體(INTERNET、INTRANET等)、安全與保密軟體、系統集成軟體、其他應用軟體
106 微電子、電子
元器件:混合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電真空器件、新型半導體器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片式電子元器件、敏感元件與感測器
107 光電子元器件及其產品:新型激光器、激光調制器、激光全息照相系統和光存儲器、新型光電發光管、光電探測器、集成光學產品、平板顯示器、大屏幕與高清晰度彩色顯像管、微光、紅外及熱成像裝置
108
廣播電視設備:高清晰度數字彩色電視機、平板電視機與新型投影電視裝置、新型有線電視系統設備、高性能衛星電視接收設備、圖文電視系統設備、影視節目製作設備、全固態數字電視發射設備、數字音響設備、攝錄一體機、數字收、錄音設備、光碟及光碟機、大屏幕彩色顯示系統
109
通信設備:高性能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計算機通信及數據傳輸設備、數字移動通信設備、數字衛星通信設備、數字微波通信設備、高次群光纖通信設備、通信雷達設備、高性能傳真機、無強電話機、電子信箱、多媒體通信終端、無線與有線混合網通訊設備、綜合業務數字網通訊設備、網路系統互聯及集成技術產品、網路數據安全技術產品、網管技術產品
2 生物、醫葯技術
201
農林牧漁:應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及其他高新技術培育的優良農林牧漁新品種、新型獸用疫苗、新型農用基因工程產品、新型農用檢測、診斷試劑、新型農作物生長病蟲害防治產品、新型獸用、水產品用生長及病蟲害防治產品、新型高效生物飼料及添加劑
202
醫葯衛生:基因工程葯物、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單克隆抗體偶合類葯物、醫用單抗診斷試劑與試劑盒、酶診斷試劑及酶用試劑盒、DNA探針與基因診斷試劑、活性蛋白與多肽、醫用葯用酶、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氨基酸、抗生素等)、葯用動植物細胞工程產品、各類新型小分子葯物、新型化學合成、半合成葯物、採用現代制葯技術製取新型中葯及制劑、新型生物保健產品、海洋生物製取的葯物和有用物質
203 輕工食品:新型、高效工業用酶制劑、發酵法生產氨基酸、新型有機酸、微生物多糖及糖酯、天然色素及高檔香精香料、新型、高檔食品添加劑、新型活性微生物及製品、澱粉糖及其衍生物
204 其它生物技術產品:生物化工新產品、環境治理用生物技術及製品、高效分離純化介質、生物技術研究用新型試劑、生物技術提取稀有礦物質、標准實驗動物、新型生物、醫葯培養、製取設備
3 新材料
301 金屬材料:高純金屬材料、超細金屬材料、新型金屬箔材及異型材、非晶、微晶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大直徑半導體、新型
電子材料、超導材料、儲能材料、磁性材料、稀 金屬及稀土材料、高性能特種合金材料、金屬纖維及微孔材料、觸媒材料、表面改性金屬材料、生物醫學用金屬材料、貴金屬材料、特種粉末及粉末冶金製品
302
無機非金屬材料:高純超細陶瓷粉體材料、無機電子材料、高性能功能陶瓷、結構陶瓷、高性能陶瓷纖維、玻璃纖維、生物醫學用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剛石薄膜、超硬材料、人工晶體、特種玻璃、光學纖維、特種石墨製品、特種密封、摩擦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特種塗料、填料、高效過濾材料、高性能絕緣、隔熱材料
303
有機高分子材料及製品: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機硅及氟系材料、特種合成纖維、特種橡膠及密封阻尼材料、液晶材料、染整、造紙、皮革、石化、日化用精細化工品、有機塗料和膠粘劑、醫葯、獸葯、農葯中間體及產品、有機分離膜、生物醫學用高分子材料、有機光電子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
304 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及製品、樹脂基復合材料及製品、陶瓷基復合材料及製品、復合材料用增強劑
4 光機電一體化
401
先進製造技術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柔性製造單元(FMC)、柔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應用開發產品、變頻調速裝置、伺服控制系統及中高檔數控系統、新型數顯裝置、高性能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精密成型加工技術產品、高性能材料表面處理及改性設備、新型的激光加工設備
402
機電一體化機械設備:機電一體化的紡織、塑料、印刷、包裝、煙草、食品等輕工機械設備、機電一體化的工程、礦山、冶金等機械設備、新型的電力、石油、化工設備、特種運輸車、新型船舶等先進交通運輸設備、高檔家電產品、高性能汽車電子裝置及汽車關鍵零部件、先進的掃描成像系統
403 機電基礎件:高性能的機械基礎件、新型低壓、高壓電器、新型大功率電源、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新型專用泵、閥
404 儀器儀表:新型工業自動化儀表、高性能分析儀器和信號記錄儀器、新型測量、計量儀器、新型試驗機與模擬儀器、高精度新型感測器、先進攝影器材及縮微系統
405 監控設備及控制系統:中高檔可編程序控制器、集散控制系統、分布式控制系統、工業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電力調度與管理自動化系統、防火、防爆報警探測器及控制系統、防盜報警探測器及控制系統、交通運輸自動化監測與管理系統、新型電視監控系統、其它智能化控制器
406 醫療器械
:射線、超聲、紅外、熱成像、核磁共振等成像診斷設備、醫用生物化學檢測與分析儀器、生物電信號檢測及臨床監護設備、射線、超聲、激光、電磁波等治療裝置、新型中醫診斷與治療儀器、其它高技術醫療器械
5 新能源、高效節能
501 新能源:太陽能高效集熱器及發電設備、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大中型風力發電機、液化燃氣的存儲新型裝置、新型制氫和貯氫裝置、新型高能蓄電池、地熱、海洋能的應用裝置、其它新型高效發電設備
502
高效節能:高效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的大、中容量工業鍋爐、新型流化床工業鍋爐、工業窯爐的新型燃燒裝置、新型余熱回收裝置、高效蒸汽管網設備、新型節能風機、水泵、油泵、新型高效壓縮機、節能型空氣分離設備、節能型空調器、冷藏櫃、高效製冷機、新型高效電機調速裝置、逆變式電焊機、新型高精度可控氣氛爐、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噸位電弧爐、低損耗電力變壓器、照明電子節能產品、新型節能型內燃機、新型節水設備、節能計量儀器儀表與自控裝置
6 環境保護
601 大氣污染防治設備:高效能、多功能(除塵、脫硫、脫氮、防爆)除塵器、高效煙道氣脫硫及二氧化硫處理回收裝置、新型工業廢氣凈化回收裝置、汽車排氣凈化裝置
602 水體污染防治設備:城市污水處理設備、工業廢棄物處理、凈化及循環利用設備
603 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固體廢棄物分離、分選和處理設備、危險廢棄物的安全處理設備、城市垃圾的運輸和處理設備
604 雜訊振動、電磁輻射和放射性污染防治設備
605 環保監測儀器:環境大氣和氣體污染源監測儀器、環境水質和污染源水質監測儀器、固體廢棄物監測儀器、雜訊振動、電磁輻射和放射線監測儀器
7 航空航天
701 航空器:客機、運輸機、直升飛機、輕型、超輕型飛機、無機械推進器的航空器(包括滑翔機)
702 航空機械設備及地面裝置:航空發動機、機上導航設備、機上控制設備、地面導航設備、地面飛行訓練裝置、航空儀表、生命保障系統
703 運載火箭:運載火箭產品、運載火箭結構系統及產品、運載火箭動力裝置、動力系統及產品、運載火箭控制系統及產品、動載火箭能源系統、運載火箭測試設備、試驗設備、地面測控與接收設備、發射與控制設備
704 應用衛星:各類應用衛星、應用衛星結構系統產品、應用衛星動力裝置、動力系統及產品、應用衛星控制系統及產品、應用衛星能源系統及產品、應用衛星溫控系統及產品、應用衛星測試設備、試驗設備、應
用衛星地面測控與接收設備、衛星探測系統、衛星雲圖接收設備、GPS衛星導航儀、遙感設備、遙感圖像產品 705 探測火箭及其發射裝置
706 其他航空航天產品:熱氣球、充氣飛艇、港口雷達、測風雷達
8 地球、空間及海洋工程
801 能源、礦產資源的勘探:找油、找礦設備、微生物選礦設備、貴重金屬勘探設備、地下水、熱和其他能源、資源勘探設備
802 固體地球觀測設備:物化探新儀器、地震波、電磁波層析成像設備
803 大氣海洋觀測實驗儀器:大氣遙感、水聲遙測儀器、新型海洋大氣感測器
804 空間環境要素探測設備
805 大型工程、海底設施基礎穩定性勘探監測設備: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設備、海底設備防腐設備、邊坡穩定性監測設備
9 核應用技術
901 核輻射產品:放射源及生產裝置、中子、電子及輻照裝置、核防護材料及裝置、離子源、核輻照改性產品
902 同位素及應用產品:同位素產品及製品、同位素分離裝置、同位素檢測裝置、同位素生產裝置、同位素標記葯物(化合物)
903 核材料:鈾及其轉化物(指天然鈾和低加濃鈾)、核燃料元件及組件、核燃料生產及監測設備、其它核材料
904 核物理、核化學實驗儀及設備:各類型加速器(含高壓倍加器)、各類型譜儀(含多道系統)、超鈾元素提取設備
905
核電子產品:離子及射線檢測、分析儀器、地質勘察及探礦核儀器(含測井核儀器)、國土資源普查(含地下水探測)核儀器、其它核儀器、核探測元器件
906 核反應堆及其配套產品:重水試驗反應堆及配套產品、微型核反應堆及配套產品、脈沖反應堆及配套產品、其它試驗反應堆及配套產品
907 核能及配套產品:壓水堆核電站及配套產品、低溫供電、供熱堆核電站及配套產品、高溫氣冷堆及配套產品、塊中子增殖及配套產品、受控核聚變裝置及配套產品、船用動力堆及配套產品、空間核反應堆、核電池
科技活動的社會經濟目標
1、農業,林業和漁業的發展:包括主要用於發展和支持這些活動的所有R-D。例如,它包括相關的化學品和機械(例如農業化學和農業機械)方面的研究工作,但不包括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包裝業方面的R-D,這些應包括在下面的"促進工業的發展"目標之下。
2、促進工業的發展:包括主要目標是支持工業發展的R-D計劃。核心部分是由製造也的R-D項目構成,此外還包括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餐館和飯店,銀行,保險和其他商業領域或一般工業領域的R-D。它不包括由工業部門為支持其他目
標(例如宇航,國防,運輸,通信領域)執行的R-D,雖然對有關的工業發展有重要的二次效應。對公共事業方面的R-D的資助也不屬於這一類,而應包括在相應的目標之下。例如,作為國家鐵路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進行一種新型鐵道車輛的研製,是為了發展運輸系統因而應規劃到"基礎設施的發展"這一目標之下,但以出口銷售為目的對類似的鐵道車輛進行在研製卻屬於"促進工業的發展"。同樣,為支持文化活動而進行的旅遊方面的R-D應包括在"社會發展和社會服務"目標之下,可是主要意圖是促進酒店和旅遊業繁榮的R-D應包括在"促進工業的發展"這一類別。
3、能源的生產和合理利用:包括各種形式的能源的供給,生產,保護和分配方面的所有R-D活動,但有關運載工具和火箭推進裝置的R-D應排除在外。必要時有關水能和核能的R-D應單獨列出。
4、基礎設施的發展:由運輸與通訊,城市和農村規劃兩個子類構成。運輸和通信包括:為了研究更好和更安全的運輸系統而進行的R-D(包括交通安全研究),所有通信服務方面的R-D(人造衛星除外),以及有關規劃和建立通信網的R-D。城市和農村規劃包括:城市和農村地區總體規劃,更好的住宅,社區環境的改善(例如醫院的位選定,隔音)等方面的R-D。後一子類的意圖是通過綜合規劃協調各種要素並創造出一種"總體環境"。
5、環境治理與保護:包括目的在於使自然環境"不受破壞"的R-D。涉及對大氣,水,土壤和地層,雜訊固態垃圾處理和輻射等各方面污染的防止及監測治理:污染的防止涉及目的在於對一些活動中可能引起的污染加以防止的R-D;污染的監測與治理涉及關於污染的原因,擴散和補救,以及污染對任何環境的影響方面的R-D。
6、衛生(不包括污染):這一類別包括為保護和改善人類健康而開展的R-D計劃。它包括:食品衛生和營養,醫學放射療法,生物化學工程,醫學信息。治療合理化和葯理學(包括葯物檢測和用於科學研究目的的實驗動物飼養)等方面的R-D,以及流行病學研究,職業病防止和葯物成癮等方面的研究。
7、社會發展和社會服務:這一類別涉及與社會和文化問題相關的R-D,包括諸如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社會關系,文化,娛樂和休閑,法律和秩序,消費者保護,工作條件,勞資關系,人力開發,公共管理,國民經濟,和平及其他國際目標。
8、地球和大氣層的探索與利用:這一類別包括對地殼與地幔,近海,大洋和大氣層的探索和利用。它不包括污染研究。農業目的的土壤研究或漁業研究。但包括氣象學方面的R-D(人造衛星所進行的氣象學研究除
外)。
9、知識的全面發展:這一類別包括所有有助於知識的全面發展但無法確定具體目標的R-D。它有兩個組成部分,即研究的促進和一般大學資金(CUF)。研究的促進指用於無法確定目標的R-D的所有撥款或支出。對這一類別按科學領域進行補充性分類可能是有用的。一般大學資金應包括來自國家教育部一般性撥款所資助的所有R-D項目。
10、民用空間:這一類別包括涉及空間的所有民用R-D活動(為軍事目的進行的各項計劃應包括在以下11"國防"目標中),其中包括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船及其動力裝置和地面控制設施(發射基地,導航,遙測和遙控指令)方面的R-D活動以及人造衛星和星際探測器,同溫層探測氣球,探空火箭等方面的R-D活動,運用宇宙火箭進行通信,氣象,航行,地球資源調查等也應歸入這一目標。
11、國防:這一類別包括主要為國防目的所進行的R-D項目,而不管他們的研究內容如何或是否具有次要的民用目的。判斷准則不是項目或產品的性質(或誰在資助該項目),而是他的目標。國防R-D的目標是為軍隊建造裝備或增強技術,包括為國防目的所進行的核武器和空間方面的R-D;不包括由國防部所資助的民用R-D(例如氣象或通信方面的研究)以及軍事機構承擔的民用研究項目,這類開支應盡量列入與其有關的各主要民用目標。
J. 高新科技有哪些
一般認為,高新技術包括六大技術領域,12項標志技術和9個高技術產業。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六大高技術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它們將在本世紀獲得迅速發展,並通過廣泛的實用化和商品化,成為日益強大的高技術產業。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為標志的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核心;以光電子技術、人工智慧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前導;以超導材料、人工定向設計的新材料為標志的新材料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以核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為標志的新能源技術也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以太空梭、永久太空站為標志的空間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外向延伸;以深海採掘、海水利用為標志的海洋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
六項高技術領域中的12項標志技術,是已經萌發但還遠未成熟的前沿技術。本世紀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將縮小,但由於高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強制性滲透改造了這些傳統產業部門,因此這些產業的絕對產量和產值不會萎縮。
(一)信息技術領域
信息技術是六大高技術的前導。主要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信息技術以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光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等。
當前信息技術主要表現在:
(1)集成電路。目前世界上1兆位和4兆位的動態隨機存儲器晶元已得到廣泛應用,16兆位的晶元也已產生。此外,光子集成電路和生物集成電路的研製開發也已獲得重大進展。
(2)電子計算機。目前世界上計算機的裝機台數超過一億,超巨型計算機速度已超過100億次。現在的計算機,類似人的左腦進行邏輯思維方面的工作。而形象思維方面的工作則要通過人的右腦完成。為解決形象思維問題,人們正在研製神經計算機和模糊計算機。神經計算機從微觀上以自底到頂的方式接近人腦,而模糊計算機則是從宏觀上,以從頂到底的方式接近人腦。
(3)軟體技術。信息技術主要由兩部分技術組成,即計算機硬體技術和計算機軟體技術。知識和信息的收集、存儲、整理、創新、傳播和應用等環節的運行,將以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開發與利用為前提。
軟體技術是各類計算機應用程序設計或編輯技術的總稱。目前軟體技術主要有四大類:
①根據計算和自身的結構和功能,為計算機設計成編輯指令性語言程序的軟體技術;
②為計算機操作、管理人員或編輯操作、編輯、檢索、調試、診斷、維護等程序的軟體技術;
③為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而設計或編輯計算機應用、專項程式控制、系統管理等程序的軟體技術;
④為各類用戶計劃或編輯知識信息資料,網上操作和電子讀物程序的軟體技術。
(4)通信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來,相繼出現了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和綜合業務數字網技術。
(5)激光技術。激光器是20世紀與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齊名的四項重大發明之一。以激光器為基礎的激光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現在已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能源動力、通信及信息處理、醫療衛生、軍事、文化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研究等各個領域,激光技術是正在走向實用化的高技術。
(二)生物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體和工程原理等生產製品的綜合性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四個領域。生物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核心。它有兩個標志性技術,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生物技術不僅在農業和醫學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對環保、能源技術等都有很強的滲透力。
(三)新材料技術領域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發展或正在發展之中的具有比傳統材料更優異性能的一類材料。
新材料技術是高新技術的物質基礎,包括對超導材料、高溫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態材料、單晶材料等的開發和利用。它有兩個標志:一個是材料設計或分子設計,即根據需要來設計新材料;另一個是超導技術。
20世紀90年代新材料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復合化和智能化。
(四)新能源技術領域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現代的新能源技術按照其創新性和是否能夠再生或連續使用的性質可劃分為新能源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
核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是新能源技術的主要標志,通過對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為主體的傳統能源觀念,開創了能源的新時代。
(五)空間技術領域
空間技術即新型高科技航天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包括對大型運載火箭、巨型衛星、宇宙飛船等空間軍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空間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外向延伸,其兩個標志是太空梭和永久太空站。它不僅把高技術用於地球上,還把人類整體生存機構引向了外層空間。
(六)海洋技術
世界海洋總面積為36億平方公里,佔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800米,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資源和能量。海洋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其標志技術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除這六大高技術領域外,另外介紹一下環保技術和農業新技術。環保技術,主要是對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自然環境進行監制、控制、治理和保護的各類技術的統稱。農業新技術包括:①農業工廠化。農業工廠化是綜合運用現代高科技、新設備和管理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面機械化、自動化的技術(資金)高度密集型生產。它能夠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中進行全過程的連續作業,從而擺脫自然界的制約。②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發展中國家興起的,以採用農作物高產良種為中心的一場新技術革命。其主要內容是大規模地推廣矮桿、半矮桿、抗倒伏、產量高、適應性廣的小麥和水稻等作物優良品種,並配合灌溉、施肥等技術的改進。這一農業技術革新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因而被譽為「綠色革命」。國際玉米和小麥改良中心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在這一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貢獻。③持續農業。持續農業是20世紀80年代醞釀提出的農業發展新方向。持續農業是一種「不造成環境退化、技術上適當、經濟上可行、社會上能接受的」農業。概括地說,它是經濟、社會、技術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農業。中國的持續農業尚處於探索和初步實驗階段。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加強研究,二是建立實驗區,三是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