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膜要揉多久
1. Beko倍科廚師機真的10分鍾就能揉出手套膜嗎
面和水的比例加得合理的話,10分鍾是絕對能揉出手套膜的。如果揉不出手套膜,先看看麵粉和水的量合理把控了嗎?檔位調節准確了嗎?不能全怪機器的呀。5月15日店鋪有聚劃算活動,到時可以觀望一下喲,入手不虧!
2. 請問為什麼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呢
沒有薄膜的話,那就是不是麵包,是烤饅頭
其實按照物理和化學的解釋來說,出膜是為了讓麵包中黏性最高的部分(就是麵筋的部分)揉出來,具有很強的拉力和黏性。這樣放入的酵母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才會被包裹在黏性很大的麵包的氣孔中而逐漸長大,體積變到2倍以上。如果不出膜,黏性沒達到,就很難包裹住而二氧化碳,也就體積難以膨脹,就會做出一團死面,就成了饅頭了
只要出筋了,即使不出手套膜也照樣可以做出不錯的麵包,手套膜會效果更好一些罷了
膜好像是叫植物蛋白,主要是為了更有彈力和為了發酵,據說如果再不停的揉,能把面揉成透明的,像膠一樣,而且能拉出很長的絲。
每次也能揉出那種大面積的薄膜,手工揉或者麵包機揉或者二者結合,但是很不結實,總是很容易扯斷的那種,我感覺做出來的麵包不松軟
要把面團多摔打下,薄膜固然重要,有筋度更重要。
只要出筋了,做出來的麵包真不錯,自己做的,材料真實,通常我是用打蛋器揉面,把材料按比例配好,先用筷子拌勻,再用打,低速檔,十分鍾就行了。
手揉的一般20多分鍾,做吐司從來沒有揉到過那種很大片的手套 但是口感還行 主要發酵也是麵包松軟與否的關鍵 只要揉到擴展階段了 不一定要完全擴展也能做出好麵包~ 而且我以前試過5分鍾麵包 不揉但是在發酵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出筋了的 也能很好的包裹空氣在面團內 做出來的麵包也是松軟的~
小貼士
1、和面的水一定要冷的,不然會促使酵母發酵,會影響出膜的,我之前一直不成功就是揉著揉著就覺得面團膨脹了,加上中途哄孩子,面團越是發酵的厲害,所以徹底失敗。
2、黃油最好先放到冷凍室凍成硬塊,這樣加黃油到面團的時候會讓面團降溫,不用擔心天氣太熱揉著揉著發酵起來; 其次,這樣黃油就是一點點的融入到面團,等黃油完全融入時,膜已經出來了,省事!
3、摔面是很好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方法,不知道怎樣摔的,就去看看《保羅教你做麵包》第一集。其實就是把面團摔兩下,它就變長了,然後疊起來,換個方向再摔!
4、希望愛麵包的廚友們都能把面團套手上……加油,親愛的們,只有自己總結了方法,才能得心應手!
3. 如何揉面能揉出手套膜
使用凱膳怡廚師機想揉出手套膜可以按照這個步驟: 以350克麵粉為例,您可以先用2檔先攪拌麵粉,可以防止麵粉噴濺,等液體混合麵粉,有顆粒後,再用4-5檔攪拌。一般7分鍾左右,手套膜基本上就成型了。盡量不要超過15分鍾,如果過度攪拌,面團的中心溫度過熱,反而會影響面團的口感。接著靜置一段時間發酵,就可以用來做麵包了哦。注意以上的攪拌麵粉的時間按您具體的情況適當可以調整,面團揉出手套膜,同配方相關。如果是歐式面團、法棍等面團,它們的手套膜就沒有甜麵包的面團那麼明顯。通常中點饅頭等的面團就不太會出手套膜,因為麵粉用的是中筋粉,濕度也不夠。因此成品就不會像麵包那樣口感松軟。
4. 廚師機揉一次面需要多長時間
Beko倍科廚師機,10分鍾就能揉出手套膜,當然,揉面的效率跟你放入的食材量也有關系。BekoChef K6採用的是渦桿傳動系統,結構更穩定,加上800w的直流電機,靜音且扭力大,揉出的面團Q彈有勁道。
5. 和面怎麼才能出膜
麵包不出膜怎麼辦?
1.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容器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餐30分鍾,如果是冬天,不用放冰箱,放入冰箱的目的是,溫度越低越容易出膜;
2.30分鍾後,取出面團,全部撕成小塊,用刀切成小塊也可以,怎麼方便怎麼來。加上酵母,揉面團使酵母均勻的與面團融合;再將面團撕成小塊,放入鹽,繼續揉面,使鹽與面團充分融合;
3.搓面團,像我們在搓衣板上搓衣服一樣,來回搓,搓的程度到:取一小塊面團,看看是否有粗膜形成,展開的面團出現的破洞是鋸齒形的;
4.粗膜形成後,加入切成小塊的黃油,此時面團比較滑,黏手,沒關系,我們繼續揉,待黃油充分吸收後面團就會重新變得柔軟細膩不黏手。我們一直重復下面的三步動作,一般新手20多分鍾能夠出膜,老手10多分鍾即可揉出完美的手套膜;第一步:切(或者撕 )之後團成面團 第二步:搓 第三步:摔打(將面團舉起往案板上摔)
5.10幾分鍾後,檢查一下出膜情況,取一塊面團,扯成手套膜檢查,如果不容易破,如果出現邊緣光滑的洞,證明手套膜成功,如果出現鋸齒形的洞,在繼續摔打10幾下,再檢查,直到不易破或者出現光滑的破洞為止;一般情況15-20分鍾都能出膜,熟練後時間會更短;
6. 廚師機揉手套膜的配方
廚師機出膜的配方:出膜參考配方比:首先1檔攪拌2分鍾成團,換2檔攪拌13分鍾;待面團細膩有筋性加黃油;再用2檔攪拌6分鍾後出手套膜,整個過程,機器運轉時間在21分鍾。配料表,約500g麵包的量,麵包粉250g/糖30g/鹽5g/蛋液20g+5g,牛奶140g+5g,黃油20g,酵母3g。廚師機和面方法:揉面步驟:揉面之前先放糖,鹽雞蛋,再放麵粉,(如果需要放酵母,將酵母埋入麵粉中),最後放牛奶或者水。(最後放液體是為了防止粘盆,如果先放水揉面時會讓面粘到盆底。當放的水分過多的時候也會讓面粘到盆底)【1】使用1檔,約1-2分鍾,麵粉成團。(觀察面團濕度,可適當加點水或麵粉調節);【2】成團後用2檔,揉成較為光滑有彈性的面團。時間根據面團的大小和廚師機型號的不同不太一樣,一般在5-7分鍾左右,在面團抻開不太容易抻得很薄,抻得稍微薄一點就會被扯出很多裂洞的時候就可以加入黃油了【3】黃油加入後使用2檔,約2分鍾,面團從潰散到黃油被面團吸收,重新成形【4】使用2檔,約6分鍾,面團變得非常光滑有彈性,提起攪面棒觀察,這時候面團已經可以形成一層薄薄的薄膜。但是薄膜並不是特別堅韌,還是比較容易破裂。破裂的洞口呈不規則的形狀,而不是光滑的圓形。這個時候面團就達到了擴展階段。如果做大部分的甜麵包和調理麵包,這個階段就可以停止揉面了。【5】如果需要做土司,把面團拿到案板上摔揉20下,重新放入廚師機。使用2檔,約5分鍾,面團會達到完全階段。這個時候,面團可以抻開非常堅韌的薄膜,即使用手指捅,也不太容易捅破。即使把薄膜捅破了,破裂的洞口也會呈現非常光滑的圓孔
7. 用廚師機揉一次面多久能出手套膜
用廚師機揉一次面差不多二十多分鍾到三十分鍾左右就能出手套膜,不過麵粉不一樣放的油不一樣,廚師機性能不一樣,所以時間也不一樣。
8. 廚師機揉出手套膜要多久
廚師機揉出手套膜要15分鍾左右。
廚師機主要是用在中西式面點領域的一款可以揉面,打蛋,攪拌的多功能型廚房電器,是以皮帶帶動齒輪傳送攪拌力,廚師機的優點是省時省力、方便快捷。
功能:
基本功能揉面,打蛋,攪拌,一般做中西面點,尤其是西式面點,麵包的製作需要將面團揉出膜,這樣製作出的麵包口感上會好。
而是用人工揉面,有很大的弊端,費力,費時,夏季的時候容易面團還沒有出膜,便已經發酵了,失敗的幾率比較高,且比較浪費食材,廚師機的優點省時省力,方便,快捷,甚至非專業的烘焙新手都可以藉此做出可口的麵包。
9. 麵包機揉面,出手套膜要多少時間
大概45-60分鍾。
但是一般的麵包機標准程序裡面的和面時間是不一定能出膜的,所以你要先單獨進行10來分鍾的和面,然後再從新開始標准程序。
當然,前提條件是你的原材料沒問題,比例正確。
10. 做麵包時,手工揉面要揉多長時間
大概十幾分鍾把,揉到麵筋道就好。
手工揉面方法:
1 選擇單一的濕性材料配方。配方的濕性材料要盡量做到單一以及可以准確量化:比如,牛奶多少克,水多少毫升,剛開始最好不要用加了雞蛋的配方,因為雞蛋有大小,含水量也不盡相同,這樣無法量化,也無法根據配方對比自己麵粉的吸水性。選擇單一的配方則有助於之後的水分添加或者減少的控制,這樣更有助於成功。
2 分次加水揉面。因為不同品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相同麵粉在不同的溫度濕度下吸水性都不同的。不要一次性將所有的濕性材料全部倒入,一邊倒入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看不見乾粉,可以揉成不粘手的面團的時候就停止,餘下大概10%的水量,留著等會之後揉面的時候分次慢慢加。這種方法借鑒於CAROL,既能保證水不會超過麵粉的承受能力,也能有助於麵粉對水的吸收。
也就是慢慢把水倒入盆中的乾粉中並用手混合,當你的麵粉可以成團了之後就不要再加水了,把面團從盆移出到工作台揉成均勻的團,然後分多次、少量地把水加到面團上,每一次揉搓到水分完全吸收再加下一次,大概需要揉搓兩分鍾。打比方配方的總水量是200ML,180ML倒入麵粉,餘下的20ML分十次,一次加2ML,總共需要二十來分鍾就可以將所有的水分加完,這個時候面團已經差不多到了擴展階段,可以加入黃油了。
加水揉面的過程中也要時常停下來檢視麵筋的狀況:
a 如果水分沒有加完麵筋就已經擴展開來,那麼就可以就此停止,不用勉強把配方中的水加完,這時可以加黃油揉到完全;
b 如果水已經加完,將面團撐開的時候沒有撐開多大就破掉,而面團感覺有點乾乾的又不黏手,那麼就需要繼續加水。加水的時候還是遵循少量多次,加一次揉到充分吸收然後再加水,再揉……一直到面團變得光滑均勻有點點粘手但一拉就全部脫離手掌的狀態,摔打的時候可以一隻手甩出拉伸(如何甩打面團點這里),如同耳垂般柔軟,再檢驗面團,已經到了擴展階段接近完全階段的狀態了,這個時候可以加入黃油,然後一直揉到面團吸收完油分,面團變得更加柔軟有光澤,麵筋膜變得非常堅韌,這就是面團完全階段的狀態。
3 浸泡麵團。浸泡可以縮短揉面的時間,有的麵粉能夠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強,但是吸收的速度很慢,比如高筋麵包粉,加了配方中的水之後,立馬開始揉,還是覺得干,而且揉起來很吃力,後來慢慢加水,慢慢揉,有一次多加了比原配方多了50ML的水分才勉強到了擴展階段,而且還花了不少時間。把除去酵母和黃油的其餘所有干濕成分混合後靜置大概20分鍾左右,把配方中的水還是留大概20ML的樣子,再揉起來就變得比較輕松,膜也出的比較快。
4 手揉也是可能會揉過頭的。配合泡麵、少量加水和揉摔打的動作,出膜真的很容易,一般450G的面團20分鍾左右就出膜了。
第一、當水慢慢快加完的時候,要時刻提高警惕,停下來去檢視面團的筋度,加水的期間旨在讓麵粉吸水,爭取在水分加完的時候面團正好進入擴展階段,這樣再加黃油的時候揉到吸收正好達到完全階段。
第二、不要因為追求薄的可以透光的手套膜之類而盲目加水,面團揉過了膜也是很薄可以透光,但是完全沒有韌性很容易破。而且水分越大,揉過頭的幾率越高,所以,加水一定一定少量多次,並且,加配方外的水分的時候更要更少量地加。千萬不要苛求高水分,透光膜,因為有韌度的厚膜,即使破洞有不光滑,也比揉過了趴下的面團要好一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