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
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 是什麼意思呀
1、二十弱冠
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
3、六十花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後稱年滿六十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時代、年紀、年歲。
4、七十古稀
古稀,指七十歲。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來稀少,由於古代醫學技術不發達,能夠活到七十歲的老年人比較少見,因此用古稀來形容七十歲。唐·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5、八十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
七十曰耄,頭發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鐵也。皮膚變黑色如鐵也。後用耄耋指代八九十歲。
(1)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擴展閱讀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男孩7歲稱韶年。
男孩10歲以下稱黃口。
男孩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男孩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7歲稱髫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女孩16歲稱碧玉年華。
女孩20歲稱桃李年華。
女孩24歲稱花信年華。
女子出嫁稱摽梅之年 。
⑵ 知天命之年指的是多少歲
天命之年是五十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2)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擴展閱讀
黃口:十歲以下。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從心之年: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⑶ "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
「知天命」代指五十歲。
一、解釋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二、出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逾 同:逾)——《論語·為政》
三、出處釋義
孔子說:我大約十五歲志於學習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認真研究歷史,用心學習《詩》、《禮》、《書》等文化。
三十歲時,我的學說已經建立了基礎,我也可以以我的學說立身於社會。
四十歲時,我已知道我的學說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雖聽到各種議論,也不疑惑動搖。
五十歲時,我已經明白道就是天。同時明白我是上天的僕人,上天交給我的使命就是修道、傳道。
六十歲時,一聽別人的話,就能准確的理解,並能辨別判斷他的話正確與否。如果他的話有錯誤,我也知道他的話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錯。而我的判斷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別人提出的問題,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歲時,天在我裡面,我在天裡面,天與我同在,天與我合一。因此能隨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規矩、法則。
(3)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擴展閱讀
人在各個年齡段的稱謂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來是紅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4.齠齔:兒童換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註:「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15歲。
10.束發:男子15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40歲的代稱。
15.知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50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後以「耳順」為60歲的代稱。
17.古稀:70歲。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70-80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80-90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頤:100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⑷ 知天命是多少歲 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
知天命,就是五十歲,也叫天命之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⑸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是什麼、耄耋指多少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來稀,
八十、九十耄耋、
一百歲期頤之年。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老人。
原文是: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為政》。
然而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易經的奧秘中曾講說,這幾句的話的另一種意思:」在人的十五歲時候決定學習的方向,三十歲的時候確定一生的原則,四十歲的時候對人生的目標不再動搖,五十歲的時候明白命運是自己造就的,六十歲的時候廣泛聽取多種意見,這樣到七十歲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絕對不會做出逾矩的事情。
(5)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擴展閱讀
論語 為政:
《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述。
⑹ 「知天命」代表什麼年紀
年齡達到50歲,就可以稱為知天命
。中國對人的年齡很有講究,30歲叫而立之年,四十歲叫不惑之年,50歲稱為知天命之年,60歲叫做耳順之年(又叫花甲之年),70歲稱為古稀之年,80歲以上稱為耄耋之年。
⑺ 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故知天命指五十歲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古代的年紀都有代稱,知天命之年是多少歲
天命之年是指五十歲。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出處:春秋時期、孔子《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釋義: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8)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擴展閱讀
黃口:十歲以下。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從心之年: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⑼ 知天命」代指什麼年紀
代指50左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