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是哪裡
『壹』 大梁是哪個城市
大梁原為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現今為河南省開封市。
大梁城:
為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國將國都從山西安邑(今山西夏縣、安邑一帶)遷至儀邑(今開封市城內外西北一帶,春秋時期稱儀邑,處在衛國南部邊境),改稱大梁。這是今開封城創立之始,也是開封城定位於此地的開端。
遷都原因: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三家分晉時魏得到了今晉西南經濟基礎較好的河東地區。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變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軍事實力大增。因此,魏國在戰國初年就首先成為最強盛的國家。魏武侯時,魏國開始向南發展,並於公元前391年大敗楚軍於儀邑、榆關,魏國從此佔有了大梁地區。此後通過對楚國的戰爭,陸續佔有了黃河以南的廣闊土地,為後來遷都大梁打下了基礎。
由於魏國的領土主要在今山西西南部的河東以及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內一帶,東西兩部分呈啞鈴形。安邑在魏國西部,距東方太遠,經上黨(今山西東南部)通到東方,崎嶇多山,交通不便。因此,安邑不僅不便於控制東方諸侯,也不利於統治東部地區。如果再有像魏惠王元年公中緩作亂事件,韓、趙很容易攻佔上黨,截斷魏國東西兩部的聯系,使安邑陷於韓、趙、秦四麵包圍之中。
另在公元前340年,公孫鞅曾趁魏國10萬大軍在馬陵中了孫臏的埋伏之際,親自率兵攻打魏國,一直打到魏國都城安邑,迫使魏國與秦國講和。在這樣的形勢下,魏惠王為了避強秦之鋒芒,維持和鞏固魏國的霸主地位,更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因此,公元前364年夏四月初三日甲寅,魏惠王把都城從今山西南部的安邑,遷到今河南東部的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也從此開始被稱為梁國。
(1)大梁是哪裡擴展閱讀
開封市:
開封,古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
歷史沿革:
近代的考古發掘中,在開封的萬隆崗遺址中,在尉氏縣縣城西南的斷頭崗,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考古發掘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開封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夏朝(帝杼)曾在開封一帶建都232年,史稱老丘。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庄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大梁,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遷都大梁之後,他引黃河水入圃田澤(今鄭州圃田)開鑿鴻溝、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興,農業、商業得到極大發展,日趨繁榮。他還修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乃得稱霸於諸國,使大梁城與秦國的咸陽、楚國的郢都並列,成為當時國內最發達的名都大邑。魏國在大梁建都,歷六世136年。
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開封作為敗亡國的國都被降為浚儀縣,屬三川郡。「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
1948年6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11月成立開封特別市,省會地位不變。1954年10月,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開封改為省直轄市。1955年鄭州專區駐地遷至開封,改稱開封專區,1958年開封市委託開封專區管轄,1962年開封市恢復為省直轄市。
位置境域:
位於黃河中下游,太行山脈東南方,地處河南省中東部,東經113°52′15"—115°15′42",北緯34°11′45"—35°01′20",東與商丘市相連,距黃海500公里,西與省會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黃河,與新鄉市隔河相望。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開封市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鼓樓區、龍亭區、禹王台區、順河區、祥符區、尉氏縣、蘭考縣、杞縣、通許縣。
『貳』 古代的大梁是現在哪裡
大梁,是指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國都城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
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和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
秦王嬴政即位後,秦國對魏國的軍事壓力不斷加大。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兵引鴻溝之水淹灌大梁城,開封首次遭毀滅性水災,魏王假被迫投降,大梁城毀,魏國滅亡。
(2)大梁是哪裡擴展閱讀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夏中期為都,稱「老丘」,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計225年。
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
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
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後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建都史長達592年。
『叄』 魏國都城大梁是現在的哪裡
魏國都城大梁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西北。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攻魏,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國投降。《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三家分晉時魏得到了今晉西南經濟基礎較好的河東地區。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變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軍事實力大增。因此,魏國在戰國初年就首先成為最強盛的國家。
『肆』 魏國大梁是哪個城市
魏國大梁是魏國的都城,現在位於開封一帶。大梁城位於今天的開封市區北半部及附近,因開封在歷史上多次遭受黃河的淤埋,是典型的黃泛區。
大梁城盡管無天險可守,但地處華北大中原三角洲尖端附近,自古為中原中心地帶。它東接齊魯,南控江淮,西臨嵩岳,北據燕趙,地理形勢非常重要。同時,由於地面平坦,沒有名山大川的限制,「諸侯四通輻輳」,對大梁的交通運輸提供了有利條件。
(4)大梁是哪裡擴展閱讀:
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魏氏的先祖是畢公高的後代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為封國在畢地而得姓。畢國在西周末期亡於西戎,其後裔淪為平民。畢萬正是畢公高的後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受到重用,晉升為大夫。
『伍』 汽車的大梁是哪一部分
大梁也稱車架,是汽車的基體,一般由兩根縱梁和幾根橫梁組成,經由懸掛裝置﹑前橋﹑後橋支承在車輪上。
車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承受汽車的載荷和從車輪傳來的沖擊。車架的功用是支撐、連接汽車的各總成,使各總成保持相對正確的位置,並承受汽車內外的各種載荷。
汽車絕大多數部件及總成都是通過車架來固定的,如發動機、傳動系、懸架、轉向系統、駕駛室、貨箱和相關操作機構。車架起到支撐連接汽車各零部件的作用,並承受來自車內外的各種載荷。
車身結構
非承載式
非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有剛性車架,又稱底盤大梁架。車身本體懸置於車架上,用彈性元件聯接。車架的振動通過彈性元件傳到車身上,大部分振動被減弱或消除,發生碰撞時車架能吸收大部分沖擊力,在壞路行駛時對車身起到保護作用,因此車廂變形小,平穩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廂內噪音低。
但這種非承載式車身比較笨重,質量大,汽車質心高,高速行駛穩定性較差。
『陸』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國都大粱是現在哪裡
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
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賁攻魏,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降。隋唐以後,又通稱今開封市為大梁(後改稱汴梁)。
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周朝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公元前344年稱王、至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共179年。領土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西部、河北南部。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稱為梁國。
(6)大梁是哪裡擴展閱讀:
戰國初期魏國的崛起
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
特別是文侯時期啟用吳起,採取武卒制,精選士兵進行訓練,建立了一支高度職業化的軍事力量,對魏國初期的強盛發揮了重要作用。
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國的變法工作和法制建設,影響了中國政治兩千年。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
魏文侯拜子夏為師,把儒的地位提到了從來未有的高度,達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後世帝王尊儒籠絡知識階級的開始。魏文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策略,為後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經驗是中華帝國的一個經典樣本。
『柒』 魏都大梁現在在哪裡
魏都大梁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部,最初建於公元前364年,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魏都地處於華北地區三角洲,是中原地區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在公元前225年,秦兵引水淹沒大梁城,從而被毀滅。
魏都大梁現在的地理位置
1、開封市西北部
魏都大梁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部,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公元前364年魏國魏惠王所初建,最初魏國都城為山西安邑,之後遷移到開封市西北部,也是開封城最初的地址。
2、定都優勢
魏都大梁地處於華北地區三角洲,屬於中原地區的中心地帶,因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為大梁的交通提供了便利,同時該地區有許多天然的水道,在當時成為了中原地區最富庶的位置。
3、都城水淹
魏都大梁最終被秦兵引水淹沒,從而城毀國滅,自秦國嬴政即位後加大了對魏國的軍事壓力,直到公元前225年,魏都大梁受到人為水災,從而毀滅,秦國將該地設置了浚儀縣。
『捌』 魏國的大梁是現在哪個城市
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 始祖為畢萬(畢公高之裔孫)。 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
公元前340年,魏惠王三十一年,經過商鞅變法,從而逐漸強盛起來的秦國,奪取了河西地區,魏國首都安邑完全暴露。於是魏惠王把都城從今山西南部的安邑,遷到東部的大梁。
魏國遷都大梁後,魏惠王曾多次興修大型水利工程,苦心經營大梁城外圍的水網。大梁水道縱橫,航運發達,促進了魏國與流域各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大梁在短短十幾年間,便一躍而成為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富甲中原的商業大都市。
(8)大梁是哪裡擴展閱讀
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魏國的始祖是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伐紂之後,姬高被封在畢,後代於是就以畢為氏。
畢國亡國後,畢公高之後畢萬入晉。事晉獻公,以功封於魏地,是為魏氏之祖。其後世為晉卿。晉獻公死後,四子爭位,是時畢萬之後魏犨隨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後,重耳返國立為晉文公,而令魏犨為大夫,是為魏武子,魏漸強。
『玖』 唐朝的大梁是現今的哪裡
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賁攻魏,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降。 隋唐以後,又通稱今開封市為大梁(後改稱汴梁)。(據《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