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在哪裡
❶ 流星是從哪裡來
1、流星是分布在星際空間的細小物體和塵粒,叫做流星體。它們飛入地球大氣層,跟大氣摩擦發生了光和不同形式的熱,最後被燃盡成為一束光,這種現象叫流星。(如果沒有燃盡就是隕星)。
❷ 流星究竟是從哪來
流星體的質量一般很小,比如產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體直徑約0.5cm,質量0.06毫克。肉眼可見的流星體直徑在0.1-1cm之間。它們與大氣的相對速度與流星體進入地球的方向有關,如果與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過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體趕上地球或地球趕上流星體而進入大氣,相對速度為每秒10餘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彈出槍膛速度的10倍,足以與大氣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燒發光,形成流星而為我們看到。
生流星現象,而是以塵埃形式飄浮在大氣中並最終落到地面上,稱為微隕星.
流星通常是單個零星出現的,彼此間無關,出現的時間和方向也沒有規律,平均每小時可看到10條左右,稱為偶現流星(又稱偶發流星)。但是偶現流星在整個夜晚的出現頻數則不一樣:從統計上來說下半夜出現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較明亮。原因在於下半夜流星是由與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體和地球追上的流星體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現的流星則是追上地球的流星體造成的(可以用馬路上自行車流作比方)。
有時候在天空某一區域某一段時間內流星數目會顯著增多,每小時幾十條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流星雨。特別大的流星雨又稱流星暴。如1833年獅子座流星雨出現時每小時竟多達35000條(約每秒10條),景象甚為壯觀。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的結果,這種成群結隊的流星體稱為流星群。
❸ 流星究竟在哪裏
1.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譚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關。流星雨產生時,流星看來會像由天空上某個特定的點發射出來,這個點稱為「輻射點」,由於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因而得名。 2.雙子座流星雨 雙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現,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且流量極大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雙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該小行星由IRAS衛星在1983年發現,科學家判斷其可能是「燃盡」的彗星遺骸。雙子座流星雨輻射點位於雙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這段時間出現,它不但數量多,而且幾乎從來沒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過,是最適合非專業流星觀測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該彗星通過近日點前後,英仙座流星雨大放異彩,流星數目達到每小時400顆以上。 4.獵戶座流星雨 獵戶座流星雨有兩種,輻射點在參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現;輻射點在ν附近的流星雨則發生於10月15日到10月30日,極大日在10月21日,我們常說的獵戶座流星雨是後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會回到太陽系的核心區,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獵戶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現,一般11月8日是其極大日,Encke彗星軌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該流星雨,極大日時平均每小時可觀測到五顆流星曳空而過,雖然其流量不大,但由於其周期穩定,所以也是廣大天文愛好者熱衷的對象之一。 6.天龍座流星 天龍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現,極大日是10月8日,該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其極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較無月光影響,為觀測者提供了很好的觀測條件。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龍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現於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極大日。該流星雨是我國最早記錄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對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發的生動記載。彗星1861 I的軌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該流星雨作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學中也佔有的極其重要的地位!
❹ 流星雨一般發生在哪裡
流星雨
在太陽系中,除了九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外,還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體。小天體的體積雖小,但它們和九大行星一樣,在圍繞太陽公轉。如果它們有機會經過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幾十公里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其上面的物質由於與地球大氣發生劇烈摩擦,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引起物質電離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種成群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夜空中的一點迸發出來,並墜落下來的特殊天象。這一點或一小塊天區叫做流星雨的輻射點。為區別來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給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後出現的流星雨輻射點在獅子座中,就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還有寶瓶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單個出現的,在方向和時間上都很隨機,也無任何輻射點可言,這種流星稱為偶發流星。流星雨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
流星雨的規模大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它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范疇;有時在短短的時間里,在同一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的禮花那樣壯觀。當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數超過1000顆時,稱為「流星暴」。
有七大著名流星雨:
1.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譚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關。流星雨產生時,流星看來會像由天空上某個特定的點發射出來,這個點稱為「輻射點」,由於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因而得名。
2.雙子座流星雨
雙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現,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且流量極大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雙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該小行星由IRAS衛星在1983年發現,科學家判斷其可能是「燃盡」的彗星遺骸。雙子座流星雨輻射點位於雙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這段時間出現,它不但數量多,而且幾乎從來沒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過,是最適合非專業流星觀測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該彗星通過近日點前後,英仙座流星雨大放異彩,流星數目達到每小時400顆以上。
4.獵戶座流星雨
獵戶座流星雨有兩種,輻射點在參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現;輻射點在ν附近的流星雨則發生於10月15日到10月30日,極大日在10月21日,我們常說的獵戶座流星雨是後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會回到太陽系的核心區,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獵戶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現,一般11月8日是其極大日,Encke彗星軌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該流星雨,極大日時平均每小時可觀測到五顆流星曳空而過,雖然其流量不大,但由於其周期穩定,所以也是廣大天文愛好者熱衷的對象之一。
6.天龍座流星
天龍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現,極大日是10月8日,該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其極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較無月光影響,為觀測者提供了很好的觀測條件。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龍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現於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極大日。該流星雨是我國最早記錄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對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發的生動記載。彗星1861 I的軌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該流星雨作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學中也佔有的極其重要的地位
~~~~~
2005/10/02 中國公眾可賞四大天象
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劃過天際
蘇省天文學會向記者通報,10月份公眾可以觀賞日環食、天龍座流星雨、月偏食和火星接近地球等四大天象。
10月3日的日環食是全年中非常壯觀的天象。這次日環食從大西洋北部開始,經過歐洲西南部的葡萄牙、西班牙,還有地中海,橫跨非洲的東北部,在印度洋上結束。在歐洲、非洲、亞洲的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日偏食,而在中國,只有西藏西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能夠看到。無法親眼看到日環食的公眾可收看網上直播。
10月9日的天龍座流星雨,是很少出現的天象。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北半球各地都可觀測到天龍座流星雨,最佳觀測時間是10月9日0時。
10月17日將出現月偏食。自從2004年5月的月全食之後,最近幾年都沒有月全食發生。10月17日發生的月偏食,中國各地都在可見范圍內,公眾用肉眼就能看到。
10月30日火星又一次接近地球。當晚火星的亮度為-2.3等,肉眼清晰可見,是業余天文愛好者觀測火星的好機會。
❺ 我們平時看到的流星,最後都去哪裡了
其實在地球上每年都可以看到流星雨,只不過有一些流星雨並不顯眼,所以大家都自動忽略了。再加上現在大部分人都住在城市裡邊,城市的燈光遮蓋了流星,劃過天空時的光。所以幾乎在城市裡頭的人很少能夠看到流星雨。小的時候在老家,夏天的時候喜歡在屋頂上睡覺,因為這樣比較涼快,有時候就可以看到一閃而逝的流星。現在想想還是十分懷念的。
除了成為隕石之外,大部分的流星都是在跟地球的大氣層摩擦之後,然後又離開地球。比如曾經十分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就是一顆小型天體在接近地面10公里的地方橫穿了地球的大氣層,然後安然的離開。但是卻在地面上造成了大爆炸,燒壞了大面積的樹木。
❻ 輝石流星在哪
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
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成為火所產生的光跡。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三種。大部分可見的流星體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在進入大氣層的速度介於11km/s到72km/s之間。人們通常為它賦予美好的意義,認為看到並對著流星許願就能實現心願。
❼ 流星從哪裡來
其實,太陽系內除了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際空間還存在著大量的塵埃微粒和微小的固體塊,它們也繞著太陽運動。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會使其軌道發生改變,這樣就有可能穿過地球大氣層。或者,當地球穿越它們的軌道時也有可能進入地球大氣層。由於這些微粒與地球相對運動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摩擦而燃燒發光,在夜間天空中表現為一條光跡,這種現象就叫流星,一般發生在距地面高度為80~120公里的高空中。而宇宙中那些千變萬化的小石塊其實是由彗星衍生出來的。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太陽輻射的熱量和強大的引力會使彗星一點一點地瓦解,並在自己的軌道上留下許多氣體和塵埃顆粒,這些被遺棄的物質就成了許多小碎塊。如果彗星與地球軌道有交點,那麼這些小碎塊也會被遺留在地球軌道上,當地球運行到這個區域的時候,就會產生流星雨。在流星中特別明亮的又稱為火流星。
❽ 流星會在哪
你問的問題很模糊,不知道是說流星呢來自哪裡還是在那裡看,或者其它什麼。
流星是來自太空的塵埃,在經過地球附近被地球引力吸引,在落入地球時與大氣摩擦產生高溫,燃燒。體積較大,沒有燃燒盡的落在地上,我們稱之為隕星。流星體都來自外太空,可能是宇宙塵埃,可能是小行星的撞擊碎片,也可能來自彗星,甚至是人造飛行器的碎片,都有可能。
哪裡都有,哪裡都能看到。時間,地點都不固定。沒有「一般在西方國家」這么一說。
理論上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看到流星的幾率都是相同的。但由於地球自轉方向和軌道方向的原因,早上在早晨,你所在的地點的方向和地球運行的方向之間角度較大(其實中午是最大的,但那個時候不可能看到星星),加上早上空氣的浮沉要比前半夜少,所以,通常早上看到流星的幾率要比晚上大的多。至於流星雨的活躍期,看到流星的幾率肯定要比平時大。但通常要等輻射點升起以後才能看到。而且不是在輻射點附近,要在距離輻射點45度左右的周圍看,是一個很大的范圍。
❾ 世界上有流星在哪裏可以看到
有呀!在夏天晚上時,流星比較容易看見,出現的也比較平凡。。
流星:是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塊(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圈同大氣摩擦燃燒產生的光跡。若它們在大氣中未燃燒盡,落到地面後就稱為「隕星」或「隕石」。流星體原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幾種。單個流星的出現時間和方向沒有什麼規律,又叫偶發流星。火流星也屬偶發流星,只是它出現時非常明亮,像條火龍且可能伴有爆炸聲,有的甚至白晝可見。許多流星從星空中某一點(輻射點)向外輻射散開,這就是流星雨。隕石是太陽系中較大的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後未完全燃燒盡的剩餘部分,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信息,是受人歡迎的不速之客。一般的流星體,密度都極低,約是水密度的1/20。每天都約有數十億、上百億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它們總質量可達20噸
❿ 在哪裡可以看到流星雨
理論上可以在任何地方欣賞流星雨,但合理地挑選觀測地點會提升發現流星的幾率。高峰期之前的幾天通常比之後的幾天要好。提前查看天氣預報,計劃出行日期和地點來避開惡劣天氣。
為了減少光污染,有必要去到鄉下或者附近的公園。如果你的選擇有限,就背對著路燈,並給你的眼睛至少15分鍾的時間來適應黑暗,這樣你就可以捕捉到更多較暗的流星,切記不要在等待的時候看手機!
流星可以出現在天空的任何地方,所以你能看到的天空越多越好。找一個能清楚看到地平線的地方,遠離樹木和建築物。雙筒望遠鏡和望遠鏡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它們會限制你能看到天空的大小。
英仙座流星雨是一年中最亮,最活躍的流星雨之一。盡管雙子座流星雨也有很高的時率。然而,它發生在北半球寒冷的12月。相比之下,暑假期間的英仙座流星雨更適合約上家人朋友一起觀看。
另外,在英仙座流星雨期間,也有很大的機會看到火流星(極其明亮),以及有著長長軌跡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