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力
『壹』 羽毛球 如何正確發力
羽毛球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還是一名新手,那麼在羽毛球發力之路上,你要依次去體會羽毛球發力的三個最重要的要領:
第一點就是「松」:
發力「松」就是協調、輕松地發力,身體「松」是協調、輕松發力的基礎。
力量的傳遞其實就是一種帶動的感覺,身體越松,帶動效果越好,就如鞭子、軟繩越柔順,帶動的效果就越好一般,這種感覺就像沒有任何絲毫力量的浪費,力量就像流過你身體一般。
這就是為什麼身體協調發力首先要要求全身都放鬆,你才能感覺到你右腿蹬地的力量,這力量隨著你轉髖,下身正對網時,帶動力量傳到腰上,接著你順勢轉體(上身正對網),帶動力量傳到肩膀,隨即揮臂,轉腕,屈指,力量依次到你肘部、腕部、手部,最後傳到拍上。
慢慢、輕松地揮空拍體會這些感覺,將讓你對羽毛球的理解上升到另一個境界。
第二點就是「小」。
發力「小」就是發力動作的小,也就是善於運用小臂內外旋、閃腕的威力。
就如甩鞭子中手腕的那一猛停動作,實質上這就是一種起到倍增力量作用的方式,拿濕毛巾試試怎麼摔出響亮的聲音來,你就很快體會到手腕頓停的妙處了。
力量傳遞的過程中,如當力量傳到某個節點時,控制該節點猛然制動、加力(雖然這個動作很微小),但是一旦在每個節點都依次增強力度,那麼最後整個效果將是驚人的力量。
例如甩鞭子中手腕相當於整個力量傳輸中的某個節點,而手腕那猛一停頓的小動作其實就是倍增力量的作用,所以鞭子力度頓然加強,最後鞭梢猛然震動著空氣發出清脆的「Pia」聲。
所以最輕松、最有效倍增力量方式就是學會在力量傳遞的整個過程中,當力量到達哪個節點時,就在相應的關鍵節點依次增強力度,這樣不僅不會中斷力量的傳遞,也不會浪費絲毫力量,而且起到倍增力量的作用。
第三點就是「巧」。
發力「巧」就是對力量運用的巧,也就是善於運用手指發力。
實際上,羽毛球中的殺、劈、吊、推、勾、搓、擋等均靠手指的運用完成,增加手指發力的比重,可減少手腕發力的比重,讓動作更具有一致性和隱蔽性,做到輕巧的控制發力的方向、大小,可以巧用四兩撥千斤來變換球路,也可以巧助對方凌厲的殺球,彈指之間很小空間內瞬間發力將球反彈至對方後場。
發力「巧」的感覺是一種讓你很開心、想偷著樂的感覺,那是一種身體不用力卻手中忽然發出驚人力量,足以讓你對手頓感愕然,瘋狂地跑向後場救球。如果說運用手腕發力是將你身上的十分力打出十分力,那麼運用手指發力就是只需要你身上的一分力就發出十分力,因為它的奇妙之處運用你的手指形成強大的發力杠桿。
發力「巧」是一種對力量控制舉重若輕的感覺,是一種手指控拍運用存乎一心的感覺。
『貳』 羽毛球如何發力
羽毛球的發力技巧一般是按照放鬆、加速揮拍以及閃腕這三個方面進行的,具體如下所示:
1、放鬆
打球之前,整個人的身體要處於放鬆的狀態,處於一個蓄勢待發的狀態。最重要的是手腕放鬆,手指自然也會放鬆,這樣子揮拍才不會動作僵硬,動作才能做到位。
2、加速揮拍
揮拍動作是一個連貫突然的動作,整個過程是一個加速揮動的過程,要有爆發力。揮拍越快,對球的擊打力度就越大。
3、閃腕
閃腕是羽毛球動作的精髓,也是發力最關鍵的一環。就像是甩鞭子一樣,甩出之後,手腕突然停頓,不隨著揮拍方向繼續揮拍,此時停頓會使球的初速度極快。
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均可進行,男女老少均可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可以根據參與的人數,分為單打或者雙打。運動量可根據年齡、體質、運動水平以及環境場地條件而確定,長期進行羽毛球鍛煉,能夠加大肺活量,提高耐久力,以及加強肩周運動以及頸椎的活動,促進身心健康。
『叄』 打檯球如何發力
這個問題應該是檯球初學者才會問的問題。一般發力擊球的情況分兩種:一是在打中八或者九球,十球的開球,二是初學者擊打稍遠一些距離的目標球時。
再來說一下開球炸球堆時的發力擊球。打中八,九球和十球時開球炸球堆需要運動員發很大的力。這時需要一根專門炸球的球桿,也叫沖桿。開球炸球堆時需要用到腰部的力量,這樣才可以使發力達到最大化,從而得到一個較好的開球效果。中式黑八的比賽中經常就出現一個選手「炸清」的局面,也就是開球炸球堆以後就一桿清台。九球,十球跟黑八的開球基本是一樣的,都需要選手用很大的力氣去把球堆盡可能的炸散以增加比賽的觀看效果。
『肆』 檯球桿怎麼發力
左手先做好支架(這個不用我說吧!!),然後右手就握住球桿,是握住,握的位置視個人身高,我的就握在離桿的金屬圈十多公分的位置,然後就是把你的大臂提到最高固定,而你的小臂就放鬆,小臂就像擺鍾一樣可以向前後的方向擺動,你先徒手練習,找一下感覺,小臂往後時是放鬆的,來回擺動幾次,
在小臂往後擺到伸直時,然後有意識的向前用力。基本上你按這樣的方法,去打檯球不用幾次你就會上手。即使你打不中,但你打得有力,也不會讓人感覺你是新手,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心,打不到不要怕別人嘲笑,其他人也是這樣過來的!
1.身體姿勢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兩腳分開略與肩同寬,(以右手持桿者為例)右腳蹬直,左腳彎曲,身體很自然地貼向檯面,這時你要感到兩腳和身體是很穩定的,沒有過分前傾或是後坐的情況,身體也沒有不舒適感,特別強調兩腳站穩以及身體舒適。
2.手架
首先,張開手掌按於檯面,手掌攏起,四指抓緊檯面,拇指緊貼食指形成一個穩固的v形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擊打過程中食指和拇指根部不得離開檯面,手形不能在任何時候鬆散。
3.握桿
很多人打球喜歡把球桿握得很緊,其實用手指輕輕握住球桿就行了。其實打檯球就像釘釘子一樣,如果你把榔頭握得很緊,那麼手腕也會隨之而僵硬,試想你會這樣去釘釘子嗎。
4.試桿(運桿)
在身體趴到檯面以後,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試桿,你應該保持握桿的小臂是放鬆且自然垂直的。然後把球桿盡量放平,這時你握桿的「拳頭」、下巴、手架和目標球應該是成直線的,然後,用你的小臂輕柔地帶動球桿做水平的抽動,使桿頭貼近母球的擊點,這樣反復試三四次使之感覺平順,注意節奏要掌握好,不宜過快。
5.瞄準
很多人在得到一個機會後就急於趴到球台上准備擊打,實際上這個時候你不妨走到台邊彎下腰看清楚正確的瞄準點。在你正確找到了目標球的瞄準點後,目光可以在母球的擊點、目標球的撞擊點和袋口之間來回,沒有硬性規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在出桿的時候目光是應該盯准目標球而並非母球更不是袋口,很多人在出桿後馬上就抬頭去看袋口,這是很不好的習慣,擊球動作還沒完成就提前起身抬頭,造成了擊球失誤。
6.出桿
注意出桿不要太猛,要逐漸加力,當桿頭到達母球的時候加到最大,這時你會體會到一種刺穿母球的感覺,這時不要立刻把桿抽回來要把力發徹底。
出桿細節:
1、水平持桿
持桿手任何的動作都是為了保證桿體在任何時候都是水平的,特別是強桿法要出很好的效果,這個是關鍵!
2、握桿要松
出桿最後時刻握緊保證桿不飛出去就行,其他時間都用手臂帶桿。
3、打點要准
瞄好的白球上的點一定要打准,這是極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很多桿法效果出不來,通常它是元兇!
4、雙停
前後的停頓極為重要,能夠大大提高擊球的把握!後停是准備充分的信號,前停保證所有技術執行的完成度,就像籃球投出去為什麼要保持投出的姿勢直到進球。
5、穿透力
是以上要素的綜合體,以上都做到位了,自然就出來了,效果極好。
檯球出桿發力方式:
1、可以說這是打好拉桿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可以這么說,沒有好的發力就打不好檯球。
2、當你問別人怎樣打拉桿發力的時候,很多人會說加速度,延伸等等。這些都是對的,可都沒有說到點子上。發力是有訣竅的。
3、大家都知道,打好拉桿要應用運到手腕。可是怎樣來運用呢,一些回答都是放鬆。或者是甩腕,可以明確地說甩腕是不正確的。
4、好的,怎樣來運用手腕。這是需要來明確回答的問題!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先來描述這樣一個動作,「扇耳光」!或者說用手來扇扇。
5、是的,這就是很好的應用手腕的一個動作。當你扇的時候,小臂帶著手掌,並且在這過程中前半過程。小臂的擺動總是在手掌前面,只是在最後手掌超過了小臂。
6、如果手掌是和小臂一條線,後者在前面。你會發現不僅沒有速度,而且發力很死。
7、知道了怎樣更好的利用手腕的力量。現在就說一下,在持桿打球時候手腕怎麼來配合小臂的發力。
8、當你運桿至最遠點的時候,小臂和手腕是呈一條線的。這時小臂先擺動,手腕保持姿勢不動。使得手腕提前,握桿的手這時候是在小臂的後面。最後手腕跟進,手指握住球桿。9、這個過程中,手腕是放鬆的。是被小臂帶著走自然的擺動。
10、關於怎樣更好的打拉桿,需要注意的還有很多.包括,擊打點,還有延伸等等。
11、握桿放鬆,手指運桿,發力的時候手腕提前只要你掌握好了,出桿對你來說輕而易舉。
『伍』 如何使用羽毛球拍正確的發力
正確的發力一定要五個關節協作,五個關節一定要旋轉,五個關節的力量一定要從下到上一層一層疊加起來。「多關節」、「旋轉」、「疊加」三個要素是發力正確動作協調的三個基本要素,
1、發揮出身體的力量: 站立全力揮拍練學,將身體的力量發揮出來,盡量把力量甩出來,不要制在身體裡面,但要注意避免用力過大而受傷;
2、手掌握緊練學:正反、高低手揮拍握緊練學,體會握緊發力的感覺,將力量用到手掌和小臂;
3、旋轉揮拍發力練學:正反、高低手旋轉發力揮拍,將力量用到小臂和手指,注意發力先後的區別;
4、實戰練學:用球打牆壁來體會並檢驗發力正確性,正手高球發力,體會下壓,尋找擊球發力的感覺。
注意事項
1、擊球時,要乾脆,閃動擊球。但是,比起其他後場高球,要發更大的力。還有,拍頭要向前一點,略指向下,這樣會使球的角度比較深。除此之外,殺球時,要更用力收腹。這樣不僅會增加殺球的力量,同時也能幫助你回位。
2、學羽毛球發力要先將身體的力量釋放出來,將身體徹底放鬆,並知道自己的力量極限在哪,然後一步步尋找正確的發力感覺,將力量由身體而前臂,到手腕,再手掌,最後手指,一步步集中,一步步精細化,靈活運用各種發力動作並運用於實戰中。
『陸』 寸拳如何發力及其發力原理。
如果腳、腰、髖、肩、肘全部運用就不叫寸拳了,而且不可能達到急速出拳的目的。寸拳要以意促氣,以氣促力。
一、思維:通過長期練習,使反映→意識分析→出拳直接轉化為反映→出拳,也就是說省略掉大腦反映的時間,把表意識控制出拳轉化為潛意識直接出拳,不經過大腦分析,就像別人用手向我們的眼睛虛晃一下,我們無法控制自己不閉眼睛一樣就叫做潛意識反應;
二、訓練:軟訓練和硬訓練相結合,也就是打棉花沙袋和石子沙袋。還有就是打空拳,這樣練速度;
三、動作:拳與肩平、拳與擊打面上下左右成90度夾角;大臂與小臂之間形成0-5度夾角(為了防護自身肘關節不受後挫力傷害,但力度方面受損);旋轉出拳,由出拳初期的平拳到拳中擊打面的豎拳(很多傳統套路中都講究這點,普遍叫做日字沖拳,李連傑的《霍元甲》結尾中有顯示,但手法有些誇張。手槍子彈的彈道大家應該知道,是螺旋式的,這樣有助於速度及穿透力的提升);
四、快打快彈,講究快速出拳,然後,拳不是收回來的,而是彈回來的,就像彈弓、皮鞭
五、映像中攻擊目標不是擊打面,而是擊打面的後方,映像中把拳打穿對方,而非打倒對方;
六、多發展武術的多元化,比如:太極、詠春、拳擊、散打、黑市拳、人體結構、心理學、哲學
『柒』 投三分的時候,到底如何發力才最有效
隨著勇士球星庫里發起的一代三分球風暴,一直不被球迷喜歡的遠射技術突然橫掃野田!那麼應該如何訓練三分球呢?NBA射手格林談「三分球技術」。事實證明,每個人都不該開槍從喬丹、科比等NBA傳奇球星到雷·阿倫、庫里等王牌射手!相信老球迷們已經看了上百遍各種手勢教關於NBA球星的投籃方式了!但是對於投籃的力量訓練也不稀罕!但為什麼「苦練」投籃趕不上NBA球員的毛毛?NBA現役三分射手,猛龍總冠軍3D成員,而你,格林,談的是他在國內的發揮技巧。聽了之後覺得大家公認的拍攝方法都不對?「投籃靠手腕力量!」這絕對是籃球迷的共識!然而,在NBA季後賽投出最高的3分命中率(45.5%)和NBA歷史總決賽最精準的3分命中率的丹尼·格倫,卻不是一個「輪轉」射手!
以上任何一個缺點都會影響我們投三分球的能力。當我們通過針對性的訓練來加強這些肌肉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外線投籃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無論是射程還是穩定性都會有質的飛躍。丹尼·格倫認為投籃的核心是臂力!投籃以臂力為主,但一定要學會配合腿力!你要學會用腿來調整「急停」和「接住跳投」的力量變化,這就是投籃的訣竅。格林說:手腕撥動只是長期訓練後自然形成的投籃習慣,不宜過度用力。
『捌』 鍛煉背闊肌,該如何正確發力
在人的身體中,背闊肌是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外側皮下的一個肌群,它也是人體全身最大的闊肌,呈直角三角形,上內側部被斜方肌遮蓋,以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外側唇後1/3。事實上,在日常的鍛煉中,背闊肌是大家非常容易忽視的一塊,其實鍛煉背闊肌也相當重要,如果背闊肌發達的話,會讓人的身形看上去更加挺拔。
這里,再簡單地介紹一下背闊肌下拉。事實上,寬握引體向上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方式,不過,對於初級健身愛好者來說,因為力量不夠卻無法去做引體向上,那麼坐姿下拉將是最好的替代動作,能讓初學者自己控制負荷重量。與此同時,鍛煉著訓練也可以方便選擇自己能夠掌控的重量。在鍛煉的時候,鍛煉者只需要坐在拉背練習機的固定座位上,然後盡心鍛煉即可,也是非常的方便。
總而言之,背闊肌的鍛煉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
『玖』 打檯球應該如何正確發力
這個問題應該是檯球初學者才會問的問題。一般發力擊球的情況分兩種:一是在打中八或者九球,十球的開球,二是初學者擊打稍遠一些距離的目標球時。
再來說一下開球炸球堆時的發力擊球。打中八,九球和十球時開球炸球堆需要運動員發很大的力。這時需要一根專門炸球的球桿,也叫沖桿。開球炸球堆時需要用到腰部的力量,這樣才可以使發力達到最大化,從而得到一個較好的開球效果。中式黑八的比賽中經常就出現一個選手「炸清」的局面,也就是開球炸球堆以後就一桿清台。九球,十球跟黑八的開球基本是一樣的,都需要選手用很大的力氣去把球堆盡可能的炸散以增加比賽的觀看效果。
『拾』 拳擊如何發力
兄弟,以下是泰森對一名拳擊手力量訓練的看法,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以前的拳擊教練總是告訴拳擊手,不要進行力量訓練,那會讓你四肢粗大,關節僵硬,在拳台上變成活動的靶子。幸好庫斯(庫斯·達馬托,泰森的啟蒙教練和養父)不這樣認為。力量和靈活性並非不可兼得,索尼·利斯頓(前重量級拳王,以力量著稱)能縱劈叉,盡管他的大腿有36英寸(1英寸=2.54厘米)。
用拳擊的眼光重新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首先是大腿,在拳擊的每一個動作里,大腿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務是在重擊時發力,絕對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樣啟動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勁打,那麼大腿的耐力對拳擊手並不十分重要。因此大腿該如何訓練就十分清楚了。以重擊能力著稱的重量級拳王的深蹲成績都在1000磅以上,我的最好成績是1017磅。訓練時目標非常清楚,就是增加重量,提高絕對力量,我從不做每組次數超過6次的練習。
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傳遞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產生很大的力量。腰部產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頻率更高,職業拳手的每一拳都應該充分藉助腰部力量。對腰部絕對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視。我通常用400~500磅(1磅=0 .45公斤)的重量,每組做6~10次。
脖子對於拳擊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樣的脖子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細又長,頭部被擊中時就會像梨型球一樣擺來擺去。脖子不主動發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他練粗。我用頭倒立、俯卧頸屈伸來達到這一目的,完全採用肌肉訓練法。這里我不關心重量和次數,只要能長塊就行。
哪個部位是拳擊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確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動,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緊張。發力時小腿要有良好的彈性,才能流暢地發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訓練關鍵是次數、時間。我用500磅做每組300次的提踵練習。據說阿里的訓練每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擊手的力量訓練中非常重要的4個部位,它們組成了人體堅實的軀干。你可能會對我把腿部歸入軀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軀干是完全一樣,它是軀乾的延伸,而且比軀干更重要。我喜歡研究動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龍、老虎、熊和袋鼠,它們都是非常強壯的動物,後者雖然沒有鋒利的牙齒,卻是自然界最好的拳擊手。結果非常一致,強壯的下肢、腰部和頸部是生存的最好資本。而且上述4個部位體現了4種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個部位,都能歸入其中的某一類。接下來,我們就要關注身體其他部位。
肩部是拳擊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動作都需要肩部。但這決不意味著你要把肩部練得像保齡球一樣。肩部並不是發力的部位,它的靈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應該像小腿一樣練習。最好的動作是側平舉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啞鈴和20磅的杠鈴,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組不少於200次。這樣你才能一直保持規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來了,結果可想而知。
拳擊手有一個部位可能是所有運動員中最發達的,那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強壯,才能耐住重擊。這個部位的惟一要求就是肌肉發達,仰卧起坐、仰卧舉腿、懸垂舉腿,需要什麼就練什麼。鋼鐵一般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帶。
背部是發力部位,但只是輔助的。對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這個要求實際上和肌肉訓練的要求很相似。所以,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闊肌。杠鈴劃船是最好的練習動作。
胸部的要求比較簡單,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發達些可能有好處,但也很少有人被擊中胸部倒地的。總之,這個部位要求更低。過分練它反而會給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礙。卧推作為發達上身的基本練習還是應該練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
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誤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發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動讓胳膊緊張,就越現得笨拙。胳膊應該像鉤子,而不是起重機,那是腿部該乾的事。對二頭肌和三頭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啞鈴,然後就開始數數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觸部位,很容易受傷。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較留意。啞鈴腕屈伸、握力器都是可以發達前臂的。很多傢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的多,這些傢伙肯定不是拳擊手。拳擊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細都行,但前臂一定要發達。
現在你看到了,每個部位都有不同的要求,按照要求練習,你才能成為優秀的拳擊手,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人。如果你在拳台上看到胸肌、胳膊、肩膀漲得像麵包的傢伙,盡管跳上去揍他們好了。但是如果你的對手大腿和腰部粗壯,腹肌像羅馬的鎧甲,脖子粗得像犀牛,那你就得當心了。了解對手的訓練,那更能說明問題。如果他能像千斤頂那樣做深蹲,像上了發條一樣做仰卧起坐,那他一定是個難對付的傢伙。如果他只是猛練卧推,或者經常照鏡子看二頭肌,那如果不是作秀,就肯定是門外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