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什麼意思
① 歐盟國家是什麼意思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即歐洲經濟共同體、煤鋼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的統稱。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又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生效,歐共體演化為歐洲聯盟。現有15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創始國)、英國、丹麥、愛爾蘭(1973年加入)、希臘(1981年)、西班牙、葡萄牙(1986年)、奧地利、芬蘭和瑞典(1995年)。(下為歐盟旗幟)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現有15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15國總面積為333.7萬平方公里,人口3.76億,1999年盟內生產總值達84583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
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EC)。1951年,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在巴黎簽署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1957年,上述六國在羅馬簽署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宣告成立。1965年,上述六國在布魯塞爾達成協議,將以上三個共同體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
為了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1986年,歐共體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在盧森堡簽署了旨在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的《歐洲單一文件》。1991年,歐共體政府間會議在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簽訂了旨在使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和成立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也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1993年,該條約獲得所有成員國批准並生效,歐洲聯盟正式成立。
歐盟委員會是其常設執行機構,負責起草政策、法規、報告和建議,並保證歐盟的政令在各成員國暢通。歐委會是其唯一有權起草法令的機構,受歐洲議會的監督,其主要職責是:實施歐盟有關條約、法規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政策實施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歐盟日常事務,代表歐盟進行對外聯系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委員會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委員會的任期為五年。
1975年,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1996年,歐盟委員會發表了《歐盟對華(合作)新戰略》,1998年,歐盟發表了《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的對華政策文件。1998年4月,在第二屆亞歐會議期間,中歐舉行了首次領導人會晤,建立了中歐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確定中歐間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系。1999年12月和2000年10月,雙方分別舉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領導人會晤,為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氣氛。
近年來,中歐貿易額逐年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
2000年1至9月,雙邊貿易額為504.9億美元,同比增長27.1%,其中我出口284.2億美元,增長33.5%,進口2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9.6%。
進入九十年代,歐盟已成為中國吸引外資的主要對象,歐盟企業對華投資穩步增長。2000年1至9月,歐盟來華直接投資項目數為810個,同比增長21.62%,協議金額30.31億美元,下降4.17%,實際投入27.55億美元,下降10.30%。
歐盟是中國利用外國政府貸款較集中的地區。截止1999年年底,歐盟成員國及官方金融組織累計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協議金額約161.58億美元,占外國政府和官方金融組織向中國提供貸款總額的44%。
歐盟國家是中國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的最大供應者。截止1999年底,中國從歐盟成員國引進技術共10128項,合同總金額約542.8億美元。其中1999年,我從歐盟成員國引進技術1564項,合同總金額為87.64億美元,占我國同期引進技術總額的51.1%,
高於1998年的46%。
中歐雙方在培訓、科技、發展援助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如歐盟繼續為我培養高級翻譯人員,雙方合資成立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運轉良好。目前,中歐雙方在混委會下成立了經貿、科技、環保、能源和信息通訊技術5個工作組,使上述領域的合作機制化。2000年10月,中國貿促會與歐盟駐華使團、法國威望迪公司在京舉辦了由雙方50餘家信息技術行業公司參加的第二次中歐商務對話活動,朱
基總理、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希拉克和歐委會普羅迪主席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自1993年以來,中國接受歐委會及其成員國對華無償援助約計4億美元。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
1.理事會:決策機構,分為歐洲理事會(即歐盟首腦會議)和歐盟理事會(即部長理事會)。前者負責確定大政方針,每半年舉行一次例會,必要時召開特別首腦會議;後者負責日常決策,擁有歐盟立法權。理事會實行主席國輪值制,任期半年,對外實行「三駕馬車」(即現任、下任主席國和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理事會秘書長)代表制。
2.歐盟委員會:常設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共體條約和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歐盟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及負責經貿方面的談判。
3.歐洲議會:監督、咨詢機構,具有部分立法權。此外還有歐洲法院(仲裁機構)、歐洲審計院和經社委員會(咨詢機構)等機構。
經濟及內部建設情況
1998年歐盟15國國民生產總值約8.8萬億美元,區外貿易總額近1.8萬億美元,均超過美、日。歐盟高失業率、高稅負、高債務等結構性問題突出。目前,歐盟平均失業率為10%,失業人數約1600萬。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歐盟已建立了關稅同盟,實行共同外貿、農業和漁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建立了總預算制度。1993年1月統一大市場正式啟動,基本實現了商品、人員、資本和服務的自由流通。隨著1995年《申根協定》和1997年10月《阿姆斯特丹條約》的簽署,歐盟在加強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及內政司法合作方面取得了進展。1999年1月1日歐元如期啟動。首批歐元國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11國。2002年1月1日,歐元現鈔將開始流通。2002年7月1日,歐元將完全取代11國貨幣,成為歐元區統一貨幣。英國、丹麥、瑞典、希臘作為非歐元國也在積極向歐元區靠攏。1998年3月,歐盟與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和塞普勒斯6個首批候選國開始舉行入盟談判,爭取於2005年實現首輪東擴。(成員國貨幣本來是與歐元並行至2002年6月30日的,2000年上半年一次歐洲理事會上決定把成員國貨幣退出的日期提前到最遲2002年3月1日了;2002年不使用歐元的歐盟成員國除了英國還有瑞典、丹麥——網友You
Ren提供信息)
對外關系
歐盟與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關系,並締結了貿易、經貿合作或聯系國協定。目前有165個國家向歐盟派駐外交使團,歐盟委員會也已在126個國家及國際組織所在地派駐代表團。近年來,歐盟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調整了同美國、日本的關系,加強與俄國的合作。積極准備吸納中東歐國家入盟,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推動歐地合作,計劃與地中海沿岸12國於2010年建成歐洲-地中海自由貿易區。歐盟重視發展與亞洲和拉美國家的關系。1994年制定了《走向亞洲新戰略》,1996年和1998年在曼谷和倫敦先後舉行了首屆和第二屆亞歐首腦會議,並將於2000年10月在漢城舉行第三屆亞歐首腦會議。1999年6月,歐盟與拉美國家在里約熱內盧舉行了首屆歐拉首腦會議,並計劃於2002年在西班牙舉行第二屆歐拉首腦會議。
中歐關系
1975年5月6日,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1983年11月1日,中國與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至此,中國與歐共體實現全面建交。1995年和1996年,歐盟先後通過《中國-歐盟關系長期政策》和《歐盟對華新戰略》文件,強調應更加重視中國的作用和影響,採取「建設性接觸」的戰略,加強雙方在經貿及其他各個領域的合作與對話,並重申歐盟對華政策的全面性、獨立性和長期性。1998年,歐盟進一步採取了一些改善對華關系的措施:決定在聯合國人權會上不再提出或聯署針對中國的提案;修改反傾銷規則,將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中刪除;通過《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的對華政策新文件,主張提升中歐關系水平,深化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近年來,中歐政治關系良好,高層互訪頻繁,各級政治磋商活躍。中國領導人分別訪問了歐盟一些成員國。歐盟國家多數領導人先後訪華。1998年4月,朱鎔基總理在倫敦與歐盟主席國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桑特舉行了首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並發表聯合聲明,就中歐建立面向21世紀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系達成共識,將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化。此外,中國同歐盟及其成員國開展了不同級別的政治磋商和對話,中國人大和政協與歐洲議會及歐盟經社理事會保持了正常的交往。
② 歐盟是什麼意思
歐洲聯盟(英文名稱:European Union;法文名稱: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y,又稱歐洲共同市場)發展而來的,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荷盧比三國經濟聯盟、歐洲共同體、歐盟。其實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 ,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
③ 什麼叫歐盟國家有什麼意義嗎
歐盟國家即歐盟。
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歐盟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經濟一體化的逐步深化又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繁榮。2013年,歐盟28個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萬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3100歐元。
歐盟為世界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最大進出口方。歐盟對外貿易中,美國、中國、俄羅斯、瑞士為主要貿易夥伴。歐盟也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援助者,多邊貿易體系的倡導者和主要領導力量。
(3)歐盟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最新消息稱,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英國就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投票結果顯示支持「脫歐」的票數以微弱優勢戰勝「留歐」票數,英國將脫離歐盟。
2017年3月28日,在英國倫敦,行人經過英國議會大廈。經過9個多月的爭論和醞釀,英國政府定於本月29日宣布啟動脫離歐盟的程序,英國「脫歐」將由此邁出標志性一步。
2017年3月29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定於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程序,英國經濟將接受「脫歐」帶來的全面挑戰。
2017年12月8日消息,英國與歐盟達成歷史性脫歐協議,從而為貿易談判鋪平了道路。
2018年6月26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脫歐法案成為法律,允許英國退出歐盟。
④ 歐洲聯盟是什麼意思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是歐洲多國共同建立的政治及經濟聯盟,該聯盟擁有27個會員國,所以一旦注冊了歐共體商標,就會獲得27個國家的保護,這樣就省去了繁雜的在每一個國家的注冊手續。
⑤ 歐盟與北約的區別
歐盟是歐洲聯盟,北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由美利堅、西歐、北美組建。
歐盟一般指歐洲聯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北約一般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利堅合眾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利堅合眾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
歐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北約是二戰後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
(5)歐盟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曾被稱為北大西洋聯盟或北大西洋集團。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外長、國防部長組成,常設理事會由全體成員國大使組成。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希臘和土耳其於1952年、聯邦德國和西班牙分別於1955年和1982年加入該組織。
⑥ 歐盟是什麼意思
歐洲聯盟(德語:Europäische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s),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現擁有27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歐洲聯盟是歐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成員國已將部分國家主權交給組織(主要是經濟方面,如貨幣、金融政策、內部市場、外貿),令歐洲聯盟越來越像聯邦制國家。
雖然歐洲聯盟還不是真正的國家,歐洲聯盟本身也無權行使各成員國的主權,但里斯本條約第一條第八項(款)允許歐洲聯盟簽訂歐洲人權公約成為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
⑦ 歐盟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國家歐洲是一回是嗎
一、簡單的說,歐盟是一個地區性的、多個國家組成的國際間組織,而歐洲是一個地理名詞、地區名稱。
二、歐盟,即歐洲聯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歐洲理事會主席為圖斯克,歐洲議會議長為馬丁·舒爾茨。盧森堡前首相容克為歐盟委員會輪值主席 。歐洲聯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截止2014年歐洲聯盟的運作方式是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經濟上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實體(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為八大工業國成員),軍事上絕大多數歐洲聯盟成員國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
三、成員國有: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普勒斯、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瑞典、 英國。
⑧ 什麼是歐盟,什麼是歐洲共同體
歐盟(The European Union)的前身是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 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署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署旨在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條約(又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 1965年4月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又簽署《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 1967年7月1日,《布魯塞爾條約》生效,歐共體正式誕生。 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共體。 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成為歐共體第十個成員國。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增至12個。 1993年11月1日,根據內外發展的需要,歐共體正式易名為歐洲聯盟。 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 2002年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決定邀請馬爾他、塞普勒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十個國家加入歐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十國正式簽署加入歐盟協議。 2004年5月1日,十個新成員國正式加入歐盟。 2004年10月,歐盟25國首腦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署了《歐盟憲法條約》。這是歐盟的首部憲法條約,旨在保證歐盟的有效運作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順利發展。 2005年,法國和荷蘭先後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 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 2007年6月,參加歐盟峰會的27國首腦在布魯塞爾就替代《歐盟憲法條約》的新條約草案達成協議。 2007年10月18日,歐盟27個成員國的首腦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條約》的文本內容達成共識。 2009年10月2日,愛爾蘭舉行的全民公投通過了《里斯本條約》(俗稱《歐盟憲法》的簡本),清除歐洲一體化最大障礙。
⑨ 歐盟指的是什麼
歐盟是指歐洲聯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7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3種。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⑩ 歐盟是什麼意思a
歐盟委員會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之一。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體。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條約翌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上述6國又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合並3個共同體,統稱歐洲共同體。
歐盟第一次擴大是在1973年,吸收了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1981年的第二次擴大隻增加了希臘一國;1986年的第三次擴大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5年又吸收了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入盟。2004年5月1日又有10個國家成為正式成員國: 捷克、愛沙尼亞、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歐盟現有25個成員國和4.5億人口。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為: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首腦會議每半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和一次非正式會議,必要時還可召開特別會議。歐洲理事會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6個月。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歐盟目前正在醞釀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採取有效多數票通過的方式,只保留個別領域使用一致通過原則;取消輪流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國制度,改為設立任期為2.5年的常設主席職位。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的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及歐盟首腦會議和部長會議作出的決定;向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代表歐盟對外聯系並負責經貿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歐盟成員國明年增至25個後,如何分配歐盟委員會名額還在討論中。雖然最終方案尚未出台,比較集中的看法是委員會人數過多會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採取每個成員國各1個名額的辦法,或把人數減少到20人以下,採取輪流出任的辦法比較可行。
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其地位和許可權正在逐步加強。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議會1999年6月經第5次直接普選產生,議員共626名。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歐盟和成員國在執行各項法律法規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歐洲審計院負責審計歐盟及各機構的賬目,審查歐盟收支情況。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歐盟的會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元:歐盟的統一貨幣為歐元 (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歐盟的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歐盟委員會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1999年5月任職;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委員會由20人組成,法、德、英、意、西各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
委員會主席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委員會委員人選由成員國政府商議候選人後提名,按此方式提名的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並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然後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根據「馬約」,自1995年起,委員會的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1999年6月第5屆議會的議員共626名。
歐洲法院:設在盧森堡,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設在盧森堡,成立於1977年,由12人組成,均由理事會在徵得歐洲議會同意後予以任命。審計院負責審計歐共體及其各機構的帳目,審查歐共體收支狀況,並確保對歐共體財政進行正常管理。
附:歐盟理事會的決策表決機制:
作為歐盟主要的決策和立憲機構,歐盟理事會自誕生之日起,就傾向於盡可能採用「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實現決策。但這一機制在實踐中並不容易執行,特別是隨著歐盟成員國數量的增加,「一致通過」表決機制的運用越來越困難,於是就產生了「簡單多數」表決機制和「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其中「有效多數」表決機製成為歐盟理事會的主要表決機制。
一、「一致通過」表決機制
在一些意義重大的問題上,歐盟理事會採用了「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其范圍主要包括:外交與安全、內政司法、稅收、憲法事務、社會保障機制、能源、文化、工業和與發達國家簽署協議等。
二、「簡單多數」表決機制
「簡單多數」表決機制主要用於對程序性決定進行投票表決。歐盟每個成員國只有一票,一項決定以贊同票的多少決定是否被通過。
三、「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由來已久。1987年生效的《單一歐洲法令》、1993年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1999年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條約》都進一步擴大了「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的適用范圍。目前,在涉及內部市場、某些教育事務,以及環境、消費者事務和歐盟區域發展基金等問題時一般都會採用「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分為以下三種:
一、日前正在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在這個表決機制中,歐盟15個成員國視其在歐盟中地位和影響力的不同,分別擁有兩票到10票的表決權。歐盟理事會的總票數為87票,有效多數為62票。這種「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將運用到2004年5月1日。
二、擴大後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自2004年5月1日10個准成員國加入歐盟。至同年11月1日,歐盟理事會將使用過渡性表決機制。但從2004年11月起,歐盟理事會將採用《尼斯條約》中規定的新版「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即總票數為321票,有效多數為232票並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
三、正在制定中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正在制定的「歐盟憲法」對「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有更新,要求有效多數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和60%以上的歐盟人口。歐盟計劃從2009年11月起執行這一表決機制,但目前歐盟成員國和准成員國對該表決機制存在很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