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天乾地支怎麼算

天乾地支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5-30 13:22:31

㈠ 天乾地支是怎麼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對應的數字是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

申酉戌亥
對應的數字是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舉例說明:1998年演算法,最後的一位數8就是天干。
然後用1998除12得的余數就是地支。1998/12=166餘6,
那麼1998年就是戊寅年。

㈡ 天乾地支怎麼算

2019年4月16號是農歷己亥年戊辰月癸未日
2018年9月4號是農歷戊戌年 庚申月己亥日
2020年7月6日是農歷庚子年癸未月庚戌日

天乾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十天乾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
年月日都是

例如2018年是戊戌年
天干戊後面是己
地支戌後面是亥
所以2019年是己亥年

2019年農歷3月是戊辰月
天干戊後面是己
地支辰後面是巳
所以農歷四月是己巳月

2019年4月15日,對應農歷是2019年3月11日
這一天是壬午日
天干壬後面是癸
地支午後面是未
所以2019年4月16日(農歷2019年3月12日是癸未日)

如何計算天乾地支

首先得知道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配對就構成了天干、地支紀年的傳統紀年法。天乾和地支配合的記年順序為60年一個輪回,具體的順序為: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而且從上表可以看出,天干十年一輪回,地支十二年一輪回,當你知道某一年的天干、地支,就可以計算了,比如今年(2005年)是農歷乙酉年,1974年往前推
2005-1974=31就是甲寅年,2019住後推2019-2005=14,就是己亥年。還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以上例,31除以10餘1,把「乙酉」的「乙」往前推一位即得「甲」;31除12餘7,「乙酉」的「酉」往前推「七」位即得「寅」。明白了嗎?

㈣ 天乾地支的簡便演算法

天乾地支的計算方法:

(年份- 3)/10餘數對天干: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餘數是1即為甲;

(年份- 3)/12餘數對地支:如1894-3=1891 ,1891除以12餘數是7即為午,即1894年是甲午年。

天乾地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簡化後的天乾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十天乾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天乾地支的發明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天乾地支,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4)天乾地支怎麼算擴展閱讀:

天乾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春秋戰國時期又採用十二辰(地支)紀月,而十二辰紀時制度至遲西漢時已被採用。

西漢末始又用干支來紀年。唐以後,五代歷書月名開始注以干支,北宋時又將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紀時,至此年月日時分別全以干支注記,這就是干支歷(甲子歷),它是一種陽歷。

此外,干支注記時間的方式起碼還從殷歷開始,附加在各個朝代至今所制定的陰陽歷中,兩種歷法同時並用。

干支注記時間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軍白海入侵。」咸豐,皇帝年號;庚申,干支紀年。

天乾地支的主要序數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數字取代之後,人們仍然用它們作為一般的序數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僅用於羅列分類的文章材料,還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評級與分類。

在有機化學的命名中,1-10個碳原子的化合物用天干命名,如甲烷(1個C原子),乙烷(2個C原子),丙烷(3個C原子)以此類推……又比如乙烯(2個C原子),丁烯(4個C原子)。

㈤ 請問怎麼算天乾地支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因此又稱為「十天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乾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歷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干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㈥ 求天乾地支的計算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年份-3)/10……余數 余數為幾就數幾個
地支=(年份-3)/12……余數 同上
比如今年
(2013-3)/10……余數為0 數十個就是癸
(2013-3)/12……余數為6 數六個是巳

(6)天乾地支怎麼算擴展閱讀

來源淺考

相傳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

一些學者從中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中國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

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尚書正義》解釋說:「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干支是大橈創制的,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㈦ 天乾地支紀年法是怎樣計算的

計算方法如下:

  1. 天干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

  2. 地支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㈧ 天乾地支是怎麼計算的一天24小時是 怎麼表示的子時是什麼時候 從幾點到幾點啊

天乾地支的計算

首先要知道,天干序數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數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公元年數-3)/10的余數為干;(公元年數-3)/12的余數為支。

舉例:2018年是什麼年?

(2018-3)/10,余數是5,對應天乾的戊;(2018-3)/12,余數是11,對應地址的戌。所以2018是戊戌年。

一天為二十四小時,古代正好是十二時辰,因此形成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的換算關系,具體為深夜23點到子夜1點為子時,1-3點為丑時,3-5點為寅時,5-7點為卯時,7-9點為辰時,9-11點為巳時,11-13點為午時,13-15點為未時,15-17點為申時,17-19點為酉時,19-21點為戌時,21-23點為亥時。



(8)天乾地支怎麼算擴展閱讀

時辰由來

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古代中國人民(天文學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聽得周圍有細碎的聲音,低頭一看,原來是老鼠在活動。天長日久,古代中國人民發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於是,子時便與鼠聯系在一起,成了「子鼠」,並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

農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農家的大事。丑時(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牛與丑時聯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於是,虎與寅時相聯系,有了「寅虎」。

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於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系,便有了「卯兔」。

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雲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首不見尾」。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蒙蒙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如此,龍才會在辰時的霧中出現,龍和辰時相聯系,便有了「辰龍」。

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艷陽當空,體溫不恆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蛇最活躍的時刻,便是巳時。在造字時,「巳」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聯系在一起的。

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系,就有了「午馬」。

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正是放羊的好時光。於是,「未羊」應運而生。

十五點至十七點,申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里玩耍啼叫,人們聽到了,記在心裡,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系在一起,於是有了「申猴」。

十七點至十九點,酉時,太陽快落山了,家養的雞該回窩了,農婦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於是就有了「酉雞」。

十九點至二十一點,戌時,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隨他們的,是人類的另一個助手——狗。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系起來成為「戌狗」,恰到好處。

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主人很高興。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還得起身為它添食。亥時,自然與豬相連,於是有了「亥豬」。

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字與十二生肖相結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干支的起源:由古代星象特點演化而來。

北極星在天空中被視為天地巡察天界的座車,北極星的斗柄隨著天球周日旋轉或周年旋轉不斷變更指向,斗柄所指為斗建,斗建之機將時間和方位的概念納入了干支系統。

古代稱日為十,稱月為十二,干支又被稱為「日辰」,即十日十二辰,「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辰」。

古代天文學家觀測日、月、五星運行,將周天分為二十八星區,用以表示日、月、五星所處位置,且通過觀察星象變化來預測吉凶。

天文學中將黃道平面劃分為十二宮,十二宮與二十八星宿對應,各有其屬,所以一般認為干支學中的地支取象來源於二十八星宿的天文意象。

也有人認為干支是古代星官的名稱,古人仰觀天象,各月取一星象作為標志,這些星象就構成了十二支。

熱點內容
教師評職稱個人總結 發布:2025-08-27 07:13:07 瀏覽:719
教育營銷信 發布:2025-08-27 06:19:46 瀏覽:634
英語輔導五年級 發布:2025-08-27 04:49:21 瀏覽:464
二年級下冊數學角 發布:2025-08-27 03:31:32 瀏覽:239
同英語 發布:2025-08-27 03:22:12 瀏覽:916
教師師德自我評價50字 發布:2025-08-27 03:20:40 瀏覽:40
二年級搭配教學設計 發布:2025-08-27 01:51:33 瀏覽:571
教師培訓情況 發布:2025-08-26 21:53:50 瀏覽:320
數學二考研真題 發布:2025-08-26 21:43:04 瀏覽:215
卡通版老師 發布:2025-08-26 21:20:00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