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早期教育
很多家長,都知道對孩子的培育是需要從小抓起。而現在早教市場,琳琅滿目且收費高昂,早教就一定要去早教班嗎?家長如何在家裡給孩子正確的早教呢?
最後,早教,是一個非常宏大而寬泛的概念,並不是只有去早教中心上課才是早教,也不是必須教孩子學點什麼才是早教。而是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對於寶寶來說,良好的作息習慣是早教;開朗大方的性格是早教,喜歡閱讀是早教,喜歡玩耍也是早教……最重要的,是家長帶著愛和耐心陪伴孩子的親子時間。
Ⅱ 早期教育需要注意什麼
每個家庭中孩子都是很重要的角色,當然想要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健康和聰明,一定少不了的就是早期教育,早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那麼你知道應該如何入手嗎,一些教育的禁忌家長們還是要引起重視的哦,一起來看看這些介紹吧。
早期教育對於寶寶的健康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家長朋友們要採取正確的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指導和方向,不要一味的去採取一些錯誤的方法,這樣的話不僅得不到效果,反而會讓孩子有反感的思想和壓迫感。
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該怎樣進行早期教育
1、讓孩子多運動
孩子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的戶外運動,能夠使大腦接收多元化信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聰明運動包括兩大類:平衡運動、全身運動。平衡運動能夠進一步開發大腦潛力,而類似足球、跳舞等的全身運動,也能夠給大腦中樞提供良性刺激,讓孩子更聰明。只要父母願意多學習早期教育相關知識,平時多給孩子創造良好環境,孩子的小腦袋瓜就會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聰明。
4、培養孩子自主獨立能力
正常情況下,在孩子2歲之後,孩子心理上就有一種想要動手的慾望。讓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飯,不要怕孩子吃不飽,也不怕寶寶弄得到處都是,一直都堅持:怎麼吃飯是由孩子自己決定。
Ⅳ 如何進行早期教育
當早教在當代年輕父母中越來越熱的趨勢下,如何早教已經成為了關鍵問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未來,許多家長也有為孩子提供早教的心,但是因缺乏早教相關的知識而效果不佳。
早教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分階段進行的,那麼家長們實施早教的最佳時機究竟是什麼時候呢?面對眾多早教建議時,家長們感到有些無所適從。在此,小編們為各位家長們總結了一個早期教育中效率最高的時間表,家長們快快收藏起來吧。
咀嚼期:6個月
學習咀嚼的關鍵期是在嬰兒6個月大的左右。如果家長們錯過了嬰兒咀嚼食物的關鍵期,那麼有可能會讓嬰兒不想咀嚼食物。
一些家長可能會把米飯或麵包切成盡量小塊,這樣可以避免你寶寶進食被噎著。其實家長可讓寶寶自己去咀嚼食物,不必過於保護寶寶,你要做的則是在旁看著孩子不要發生危險就可以了。
辨大小:一歲左右
當寶寶9個月至1歲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年齡。可以教寶寶認識事物的形狀大小及多少,這是寶寶智能初級的培養階段。可以在生活中多給寶寶出一些選擇題「藍色汽車和黑色汽車哪個看起來更小?」
「哪個杯中的水更少?」其實寶寶的答案正確與否都不重要,而其關鍵在於可訓練寶寶在不同的事物做出比較判斷的思維方式。
學語言:2-3歲
寶寶2至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時期,寶寶學習語言的爆炸期是2歲半,寶寶詞彙和語法在這個階段是以往最豐富的。
寶寶從最開始的傾聽,到模仿學習,最後可自主表述,家長可以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經常和寶寶進行講故事和說話交流、經常鼓勵寶寶多說,對寶寶提問。父母為促進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時可選擇和寶寶進行一些情景的游戲。
作息習慣:2.5-3.5歲
形成衛生作息習慣的時期為兩歲半到三歲半歲,等到寶寶3歲左右時,你會發現寶寶已進入了關鍵的秩序期,因為他有其特定的生活作息習慣。
所以家長應抓住這個讓寶寶學習並形成良好的衛生作息習慣的好時機。教導寶寶生活中的日常禮儀和規范,訓練他們養成自律的能力。
視覺發展:4歲前
寶寶好奇心很重,眼睛總是東看西看。寶寶正是通過不斷地發現、觀察來認知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寶寶的形象視覺發展主要集中在4歲以前,在嬰兒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觀察理解爸媽的表情了,已經可以走路的寶寶更是開闊了視野。
家長可以多帶寶寶外出,為寶寶指認他所看到的事物,另外家長也可以和寶寶一起玩找茬的游戲,讓寶寶在兩幅相似的圖片中找出差異,鍛煉寶寶的視覺發展。
學前年齡:4 -5歲
這時候家長可以鼓勵寶寶拿起筆來學習寫一些簡單的字。家長較為直接的方法就是為寶寶准備學字的描紅本,讓寶寶臨摹抄寫。
當寶寶能夠會自己寫字時,家長可讓寶寶嘗試著用簡單的文字記錄就像寫日記一樣,寫下今天所發生的有趣的事。當然,寶寶的能寫的字有限,家長可以坐在寶寶身邊,給他及時的幫助哦。
小編寄語:在寶寶的不同成長階段,對寶寶進行與其所處成長階段相適應的教育方法,就如同所謂的「對症下葯」一般,這樣的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適應性。此外,不同的寶寶有不同的性格特點,這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哦。
Ⅳ 如何在嬰幼兒時期進行早期教育
為什麼葯給嬰兒進行早期教育?大家都很熟悉,在狼群里長大的孩子不會說人話,其實孩子有很多潛在的能力,如果不利用就會退化,就像狼群里的孩子一樣。所以,早期教育,更多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的大腦神經產生更多的連接,讓孩子更聰明。在蒙氏教育里認為,孩子有各種敏感期,在敏感期內更容易習得某種技能,過了敏感期孩子再去學習就很困難,比如音樂。我們可以如何開展呢?
三、早教書籍推薦
媽媽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玩,可用參考金寶貝早教中心《親子益智游戲365》、《0-3歲媽媽是最好的 早教老師》
公號:懶豬媽咪早教,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父母要怎麼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了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現在的經濟條件讓很多家長為孩子進入真正的學習環境打下了基礎,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早教了。
所以紅媽建議給孩子聽一些悅耳的音樂,而且有研究表明,多聽音樂的嬰兒與一般嬰兒相對比,其眼神更加機敏,表情更加豐富,但是注意聲源不要離其耳朵太近。
三:增加嬰兒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這一點就是說適當的讓孩子接觸外界環境也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影響,1歲以內嬰兒都不會行走,但是也可以由父母帶著到屋外的環境接觸,多變幻環境,如商場、花園、動物園,增加他們的好奇心,為了發展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大人要經常逗引他們,教他們做簡單的動作,給他們講解看到的東西。
Ⅶ 早期教育有用嗎,對孩子如何進行早期教育
毋庸置疑,早教對孩子絕對是有用的。
早期教育的進行主要可以分為家中和專業場所進行兩種。在家裡家長可以准備些簡單動手的玩具,色彩豐富,功能簡單,增加孩子的動手機會,開發智力;另外可以准備球等讓孩子在玩耍中得到全身運動,當然家長也需要看一些早教方面的書,但這是為了學習別人的早教理念,再從寶寶自身出發進行教育,而不是簡單得照著書上的方法生搬硬套。家中培養實際上還不夠,所以我女兒差不多8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去上早教課,當時選擇的金寶貝育樂課和音樂課,主要培養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和親子之間的互動,音樂課則是培養孩子的樂感和節奏、也是開發智力的好方法。每周2次早教還讓孩子學會了與小朋友相處,對培養基本的社交能力很有幫助,這也是在家裡無法完成的。所以注意日常家中的教育,並結合專業的早教課程,孩子會更好的得到智力、體能等全方面的發展。我也這么認為的
Ⅷ 如何給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呢
1、首先,要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育,不能讓老一輩教育,他們可以幫忙搭把手,但隔代教育不好。 2、其次,0—6歲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階段,基本決定人的一生,你會發現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大多可追溯到童年。 3、所以,關於早期教育,你首先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經常積極傾聽孩子並予以正面的回應,不要以為他很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他都懂的。 4、媽媽選擇好的繪本和故事講給他聽,每天都堅持,不在於孩子能夠學到什麼,而是內在的一種培養,孩子是能夠聽懂的習得良好的習慣和性格,並且能夠會閱讀的孩子將來會發展的更好。 5、要允許孩子塗鴉,收集孩子的各種作品,不要以為孩子這么小什麼都不懂,畫不好,其實孩子才是真正的畫家,充滿了想像力還創造力,等孩子大點,讓孩子自己畫「故事」,然後做成書籍,這是孩子的原創呢。 6、以上可能還涉及到0-6歲,0-3早期的話,我想更多的是要和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這點很重要。 7、父母教養對孩子很重要,你可以多看這方面書籍,一定要多陪孩子,即使每天上班,早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不要強迫孩子很早就學寫字啊等各種應試的東西,希望你的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也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到你O(∩_∩)O~
Ⅸ 怎麼樣正確的早期教育
許多的新爸新媽們都希望給自已的寶寶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求天才兒童的心理也存在,在這里專家指出:如果過分灌輸知識只會違背孩子大腦發育自然規律,兒童的早期教育不只是識字背詩,正真正的教育要有自然規律,進行科科學的改進。
在6月10日的中國優生優育協會主辦的學術論文報告會暨基因科學高峰論壇上,來自衛生、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就如何提高人口素質、實現優生優育各抒己見。與會人士提出:早教並不等於智力開發,如一味過分強調灌輸知識,將早期教育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只會違背孩子大腦發育的自然規律,不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
一、家庭教育是早教第一站
專家認為,正確的早教方法可通過刺激不同的感官來起到不同作用。比如,刺激聽覺可促進語言和記憶能力的發育;刺激視覺可促進注意力;刺激觸覺對運動技能的發育很重要;刺激味覺有利於學習和情感發育;刺激嗅覺有助於建立安全感等。
專家同時提醒,並不是將孩子托給專業的早教中心,便可換來聰明健康的寶寶。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開發子女潛能最重要的實施人。相比其他因素,家長的科學教養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大。
二、早期教育內容寬泛
湖南省瀏陽市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王好平已經指出,早期教育並不是單純地認識幾個字、會做幾道題、會背幾首詩。其內容相當寬泛,包括坐、爬、跳等運動功能訓練,認知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等。只有家長了解科學的養育技巧,嬰幼兒的健康與智能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在早期教育中,健康無疑是第一位的。嬰兒出生後的12個月內所學到的所有技能,都與腦的結構變化密不可分。家長只有遵循成長規律,方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行為習慣、處世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情商。
三、家長期望應以孩子為本
專家認為,而今早教市場五花八門,有的簡單地將早教等同於提前進行讀、寫、算等技能訓練,卻忽視了孩子的全面發展。過早確定培養目標、過早進行高強度專業訓練,到頭來會適得其反。根據西安托幼機構與保育院的調查顯示:嬰幼兒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高於中小學生家長,且年齡越小,期望越高。
近幾十年來的國內外研究表明,家長對子女期望的水平總體上與子女學習和成就呈正比。如何發揮家長期望的積極作用?托幼專家周方認為,家長期望應以孩子為本,父母可通過游戲等發現孩子的個體差異,制定相應目標;此外,還應以孩子的需要為本,如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引導孩子適宜發展,最忌不顧孩子實際、互相攀比,令期望目標難以實現,繼而挫傷孩子自信心。
做為孩子的教育我們做家長的要從身心和身體多方面綜合調整,不要一味的追求天才,追求識字背詩,有這種心理是非常不正確的,我們應該從本質上給孩一個綠色的童年,一個快樂的時光,健康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