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

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

發布時間: 2022-06-01 16:01:03

⑴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賞析至少五句

⑵ 「春江水暖鴨先知」出自哪一首詩全詩是什麼

出自:蘇軾所作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全詩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⑶ 鴨先知春江水暖鴨先知能不憶江南是什麼意思

該句出自兩首不同的詩,具體意思如下:

1、春江水暖鴨先知。

意思是: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出自:《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作者:北宋文學家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是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2、能不憶江南?

意思是: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出自《憶江南三首》

作者:唐代詩人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3)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擴展閱讀:

《憶江南三首》創作背景

白居易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又先後擔任過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他後來定居洛陽,猶憶江南舊游,於是創作了《憶江南三首》。

關於作詞的具體時間,歷來說法不一。有說在白居易離蘇州之後;有說在開成三年(838年);有說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國維則說寫於「大和八九年間」。

這些說法,籠統簡單,缺乏事實根據。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詞,其小序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劉禹錫詞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初夏作於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⑷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全詩是什麼

全詩如下:

北宋蘇軾《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⑸ 有一首詩里有一句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首詩完整的詩是什麼

「春江水暖鴨先知,」此句詩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組詩《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全詩為: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為: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5)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擴展閱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於江陰。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

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又加入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⑹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全文是什麼啊

一、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作者】蘇軾【朝代】宋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二、譯文

其一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其二

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6)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於江陰。

二、作品賞析

其一

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詩的三四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

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艷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其二

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鮮為人知,實際上,第二首也寫得很好。第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只雁依依不捨,差點掉了隊。並且在下一句,把這幾只雁比作了「北歸人」,是非常形象的,這就畫活了景象。

詩到了第三、四句,就更進一步給大雁以人的情感。「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詩人的想像力是豐富的。大雁戀戀不舍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

⑺ 春江水暖鴨先知 什麼意思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思是:初春江水的回暖(的現象)被鴨子最先察覺。:

一、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二、翻譯: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拓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⑻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思是什麼急!急!急!

意思是: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作者】蘇軾【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8)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擴展閱讀: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賞析:

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甦,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⑼ 春江水暖鴨先知 出自哪一首詩 全詩是什麼

出自《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全詩如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如下: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捨,差一點掉隊離群。

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注釋如下: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鍾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9)什麼春江水暖鴨先知擴展閱讀:

詩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盪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

這句詩化用了唐人詩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虛虛草爭出」(《春雨後》),杜牧(一作許渾)「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徑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蘇軾學古而不泥,前人詩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觀察的積累,熔煉成這一佳句。

「鴨知水暖」這種訴之於感覺和想像的事物,畫面是難以傳達的,詩人卻通過設身處地的體會,在詩中表達出來。緣情體物又移情於物,江中自由嬉戲的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溫度的回升,用觸覺印象「暖」補充畫中春水瀲灧的視覺印象。

鴨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鳧水嬉戲。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溫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著密切關系的鴨子。

這就說明: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鴨下水而知春江暖,可與「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道理。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