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恐龍是從哪裡來的
從前有老天皮了一塊石頭石頭里頭蹦出來一塊恐龍化石然後恐龍化石又變火瞭然後生了好幾只好幾種小恐龍然後恐龍出來瞭然後這就是恐龍出來的原因
『貳』 我國的恐龍之鄉在哪裡
四川自貢。
『叄』 中國的恐龍分布在哪裡
主要分布在四川自貢、雲南祿豐一帶!
知識鏈接:1938年至今,在祿豐境內已發掘出土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個體120餘具,年代跨越侏羅紀早、中、晚3個時期。中外專家認為,祿豐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豐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區之一,是中國恐龍的原鄉。2004年祿豐被公布為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被美國《全球地理雜志》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肆』 恐龍一般生活在哪裡
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主要種類有:肉食龍鍾敏類、虛骨龍次亞目、原蜥腳次亞目、蜥腳次亞目、鳥腳亞目、劍龍亞目、甲龍亞目、角龍亞目、腫頭龍亞目。

(4)恐龍哪裡擴展閱讀:
恐龍滅絕的假說:
1、氣候變遷說
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2、物種斗爭說
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3、大陸漂移說
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4、地磁變化說
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伍』 恐龍是從哪裡來的
恐龍是怎樣進化而來的,科學家們在尋找和搜索。
也就是早期類型的初龍,與恐龍有較為可靠的親緣關系。那時的初龍是什麼樣子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它的代表--植龍吧。只需瞧上植龍一眼,就會明白它的外貌與鱷魚像極了,同樣是鎧甲護身,就連頭骨上也有鱷魚一樣的坑窪。
主要差異是植龍的鼻孔靠近雙眼,而鱷魚的鼻孔位於頭的最前端。植龍與鱷魚一樣是肉食動物,而它們的親族也有演變成植食性動物的,但無論是吃葷的還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龍類動物,身上都長有骨甲,身後都拖著一條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一詞是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
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在大滅絕中脫穎而出,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 ,這顯示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後代。
拓展資料: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陸』 恐龍生活在哪裡
白堊紀
龍最早發現於歐洲,以後在北美洲、亞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不斷地發現恐龍。1989年,又在南極洲找到了棱齒龍。這就宣告:在地球的所有大洲都有恐龍的蹤跡。幾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曾經是一個完整的大陸,恐龍可以自由地漫遊,所以在美國(北美洲)、葡萄牙(歐洲)和坦尚尼亞(非洲)都發現了蜥腳類的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