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哪裡
1. 以色列的首都是哪裡
以色列的首都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2. 以色列首都是哪
以色列的首都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一神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以色列位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亞洲西部,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
(2)以色列在哪裡擴展閱讀:
以色列屬於夏季乾熱的地中海型氣候,從海拔2810米的黑門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線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處——死海,氣候區域性明顯,狀況各不相同。海岸平原夏季濕熱,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區域偶有小雪。在約旦山谷區域夏季乾燥炎熱,南方區域則屬半乾燥型氣候,白天暖熱,夜晚涼爽。
以色列是有著地中海型氣候,特徵為漫長而又炎熱、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對較為短暫而又涼爽、多雨的冬季。
以色列的氣候是由鄰近的亞熱帶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帶、與地中海東部沿岸的亞熱帶濕熱氣候所共同影響的,氣候的狀況在以色列國內各地也有相當差異,並且會因為各地高度、緯度、以及與地中海的距離而變化。
3. 以色列在地圖上的位置
以色列地理位置:以色列位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亞洲西部,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
以色列可劃分為4個自然地理區域:地中海沿岸狹長的平原、中北部蜿蜒起伏的山脈和高地、南部內蓋夫沙漠和東部縱貫南北的約旦河谷和阿拉瓦谷地。
北部加利利髙原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與地中海之間大小不等的海濱平原,土地肥沃,是以色列主要農業區。位於東北部的太巴列湖面積170平方公里,低於海平面212米,是以色列重要的蓄水庫。
東部與約旦交界處的死海面積1050平方公里,低於海平面417米,是世界最低點,有「世界的肚臍」之稱,湖中含有豐富的鹽礦。最高山峰為梅隆山,海拔1208米。主要河流有約旦河、亞爾庫恩河、基松河。
(3)以色列在哪裡擴展閱讀
以色列農業發達,科技含量較高,其滴灌設備、新品種開發舉世聞名。農業組織結構以基布茲(最早形式是集體農庄,其中居民沒有私產,沒有工資,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均免費。
後逐漸發展成為集體社區,現在也從事一些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和莫沙夫(通常是一個約60戶人家的村莊,每戶人家擁有自己的房屋和土地,自給自足)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蔬菜、柑橘等。糧食接近自給,水果、蔬菜生產自給有餘並大量出口。
4. 以色列首都真在特拉維夫嗎
未去以色列之前,我對以色列的首都在哪兒一直不確切知曉,只聽說國際社會公認的他們的首都是在地中海西岸的港口城市特拉維夫。但聖經里記載,以色列自從三千年前建立王國,就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第三任國王所羅門為他們所敬拜的耶和華上帝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殿,聖經列王記上里詳細記下了工程告竣後,所羅門王帶以色列民向上帝獻殿禱告祈福的隆重場面。耶路撒冷為國都的根就這樣紮下來了。之後雖然歷經戰亂,顛沛流離,甚至耶路撒冷陷落敵手,人民被擄異邦,飽經亡國之苦,但他們的心中始終懷念耶路撒冷,先知們在異國流亡時,仍將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上帝面前,禱告感謝,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矢志不渝。他們只要回到故土迦南美地,就一定以耶路撒冷為他們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經濟中心。而從1948年經聯合國同意建國,猶太人大批歸回故鄉後,就又恢復了這個傳統。然而,由於歷史的變遷,已在這個地區生活了一千多年的巴勒斯坦人(屬阿拉伯後裔),也將這里視為他們的家鄉,也將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首都和宗教中心。這就導致了以巴雙方的嚴重分歧。聯合國長期以來,都在倡導以巴和平,提出將耶路撒冷交由聯合國代管,以緩解雙方的矛盾沖突。那麼,現在,以色列的首都是否改建在特拉維夫了呢?2012年底,我們一行十四人來到以色列。前幾天的導游名叫阿冬,在加利利海邊,我們上了機動木船。剛進入船艙坐下,就發現水手們在前艙甲板揮動起鮮紅的五星紅旗,並奏響了我們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興奮的使勁鼓掌。這是我們第一次感受到以色列人對中國的熱情和友善。轉過臉來,我們才看見了船側那藍白相間、兩個三角重疊的大衛之星圖案的以色列國旗。風兒吹動著這面國旗,陽光輝映著阿冬的圓臉,我忽然說出:「請問,以色列現在的首都在哪裡?」「耶路撒冷!」阿冬斬釘截鐵地回答,「這是歷史,也是現實。」「那麼,你是說,目前耶路撒冷實際上是在以色列的掌控管理之下嗎?」「對!這才是真相,也才符合聖經。」「原來如此。」我似乎明白了什麼。等到了耶路撒冷、特拉維夫之後,我又覺得有點看不懂了,於是請教後半程的導游張教授同樣的問題,「以色列的首都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一言難盡。」張教授沉吟了一下,讓我回憶在耶路撒冷、特拉維夫兩地相關的城市建築。我似有所悟,除了宗教聖地集中在耶路撒冷外,還有政府機構總理府、國會、外交部等也在耶路撒冷。而特拉維夫的教堂不多,卻有各國的大使館、領事館在城內,也有「大屠殺紀念館」等大型建築。張教授再一解釋,我才真的了解到真相。原來,以色列民族從上到下,都一致將耶路撒冷視為聖城,為以色列的政治、文化、宗教和精神中心,為以色列的國家首都。但國際上卻只認特拉維夫為他們的首都,幾乎所有的建交國家,都將使領館設在特拉維夫這座高樓林立、現代化的繁華城市。然而有趣的是,一旦以巴發生交火和沖突,世界各大國的政要們則需飛往耶路撒冷去調停、談判,而不是特拉維夫。因為以色列的政府機構是在耶路撒冷。以色列首都的命題就這樣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曾提出讓以色列讓出耶路撒冷的一半給巴勒斯坦做首都,被內塔尼亞胡當場頂回,並斥責他「太糊塗,是美國唯一提出這種低級方案的總統。一個城市怎能分給兩個國家做首都呢?」首都問題是巴以沖突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全部。巴以問題有歷史淵源,而現今,巴勒斯坦是以色列的國中之國,而以色列國土又是處在大片的阿拉伯地區的敵視包圍之中,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況,非常復雜。目前,以色列與其接壤的約旦、埃及簽了合約,相對平靜。當然,以色列國力科技到國防軍事都很發達,巴勒斯坦望塵莫及。雙方逐鹿,以色列占絕對優勢。我們在那裡時,正好發生了軍事沖突,但我們在北方和中部游覽,絲毫也不知道。因為巴勒斯坦的榴彈射程近,只能在邊境騷擾,不影響以色列的國民安全,少數進口的武器,又多被以方攔截,難到縱深。盡管一度在以色列發生巴勒斯坦人的自殺式襲擊,可當以方修建好一道道長長的隔離牆,這種「人肉炸彈」的恐怖就極少發生了。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能感受到各國對中國人的接納和善意。我們到達死海,對岸的約旦一片祥和;到達耶穌誕生地伯利恆,所屬國土的巴勒斯坦也一路綠燈,絕不阻攔;以色列人更是好客的主人,提供各種方便和幫助。早在中國建國之初,以色列政府就是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這之後,中以關系一度曾陷入低谷,可是以方一直是罵不還口,直到雙方解凍,正式建交。因為以方堅信,中國和以色列之間沒有利益沖突,我們是朋友,和睦友好是必然的趨勢和結果。再上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受到希特勒法西斯殘酷迫害和殺戮,部分猶太人不得不要求轉到歐洲以外的地方避難。這時,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是中國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館的總領事,他頂著巨大壓力,為兩千多名猶太人簽發了進入中國上海的護照,使他們死裡逃生,這一義舉感動了世界,被稱為了不起的「生命簽證」,是大愛聖愛。中以兩國的傳統友誼得以發端並延續至今。以大愛聖愛擁抱世界,擁抱人類,才是融化堅冰(包括首都問題),消解一切疑難仇恨的唯一途徑和出路。
5. 以色列以色列在什麼地方什麼位置在中亞哪一個地方挨著周圍的國家是哪
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地區,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亞洲西部,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
以色列全國總面積為2.5萬平方公里,其中內蓋夫地區佔一半以上面積,達到1.2萬平方公里以上,以色列與埃及邊界長達220公里,與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區有51公里的邊界。為加沙地帶和約旦河部分地區。
1947年,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前面積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間,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戰爭中佔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80年代以後陸續部分撤出。現實際管轄面積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蘭高地、約旦河部分地區。
(5)以色列在哪裡擴展閱讀:
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猶太人遠祖是古代閃米特人的分支希伯來人。起源於約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
雅各帶領他的子孫前往埃及並旅居430年之久,約在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5世紀)離開埃及遷回到迦南地(現今之巴勒斯坦)。
公元前13世紀末遷居到巴勒斯坦地區。後被羅馬帝國征服,猶太人開始流亡歐洲。
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公元前十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之後分裂為南北兩國,北方是由十個支派組成的以色列王國,而南方是由大衛後裔世襲的猶大王國。
公元前722年和586年,這兩個王國先後被亞述人征服和被巴比倫人滅亡,大多數猶太人被俘虜到兩河流域地區,直到波斯帝國時期分批回歸。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該地區,後來以色列地區成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爭奪之地。
公元前167年~63年,以色列地區受馬加比家族統治。之後羅馬人龐培佔領巴勒斯坦,將以色列並入敘利亞省,又扶植了希律家族為代理政府。公元前一世紀末希律王擴建耶路撒冷。
公元66~70年,因羅馬人的暴行爆發了猶太人大規模起義,後多次遭到羅馬軍隊的殘酷鎮壓,耶路撒冷再次被毀壞,猶太人被趕出了故土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132年爆發了大規模起義,再次遭到了羅馬軍隊鎮壓。
經歷過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等古國的統治,猶太人在這一地區逐漸衰落並遭驅逐,散於全球各地,連中國的開封都有猶太教會堂的遺跡。猶太教最重要的兩本經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經也是在這段時期寫成。
公元638年,穆斯林從拜占庭帝國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之後數個穆斯林國家統治過這個地區,阿拉伯人從此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居民。後來分別被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國征服,在1260年至1516年間由馬木魯克統治,接著在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一個省份。
18世紀便有數波小型的回歸潮。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現了第一個大型的猶太人農場殖民區。猶太人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並且定居。隨著猶太居民的增多,他們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關系也日趨緊張。
1896年,中歐地區的奧匈帝國猶太裔記者西奧多·赫茨爾發起錫安主義運動(又稱「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號召全世界猶太人回歸故土,恢復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他召集了第一屆「世界錫安主義大會」,大會決議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成立,幫助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錫安主義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回歸浪潮(1904~1914年),約有四萬名猶太人返回定居。
1917年,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歸浪潮。
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
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國際聯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民族之家」。
在1929年爆發的一場巴勒斯坦暴動中,阿拉伯人殺死了133名猶太人。1922年,國際聯盟通過了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訓令」,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以後,世界各地猶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數場暴動發生。
1933年,納粹在德國執政,掀起第五次猶太人回歸浪潮。
1940年,猶太人已佔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回歸。
1944至1948年之間,愈20萬猶太人通過各種途徑輾轉來到巴勒斯坦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有60萬猶太居民。
1947年,鑒於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暴力沖突不斷升級,和平努力受到挫敗,英國政府決定從巴勒斯坦託管地脫身。
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33國贊成(包括美國和原蘇聯),13國反對,10國棄權,通過決議:
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阿拉伯國和猶太國),耶路撒冷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沖突。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分治方案的當日,大衛·本-古理安接受了該方案,但被阿拉伯國家聯盟斷然拒絕。
阿盟委員會高層下令對以色列的猶太平民展開為期三天的暴力襲擊,攻擊建築、商店、以及住宅區,緊接著猶太人組織的地下民兵部隊展開還擊,這些戰斗很快便蔓延為大規模的沖突,繼而引發了1948年的以色列獨立戰爭。
1948年5月14日,在英國的託管期結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國正式宣布成立,當天為以色列的國慶節。
在1949年1月25日全國選舉中,有85%的合格選民參加了投票,接著有120個議席的第一屆議會開會。兩位曾領導以色列建成國家的人成為該國的領袖,猶太人代辦處領導人大衛·本-古里安當選首任總理;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領導人哈伊姆·魏茲曼由議會選為首任總統。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聯合國的席位,成為第59個會員國。
6. 以色列地圖中文版圖片 以色列地理位置在哪
在地圖的左側。
以色列是一個位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國家,位於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又被稱為亞喀巴灣)。
7. 以色列的首都在哪裡
耶路復撒冷。
耶路撒冷是以制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耶路撒冷麵積只有126平方公里,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7)以色列在哪裡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耶路撒冷名稱的准確來源尚無法確定。在希伯來語中,Yelushalaim這個名字可以理解為yelusha(遺產)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詞。另一個比較普遍的解釋是它將《聖經》里兩個城市的名字結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
撒冷這個地名出現在《創世紀》14章,是大祭司麥基洗德的住處,他為來到這里的亞伯拉罕祝福。耶路的意思是「基石」或者「城市」,撒冷為和平,因而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之稱。
參考資料
網路-耶路撒冷
8. 以色列國於哪一年建立
以色列國於1948年建立。
以色列國於1948年5月14日建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根據聯合國決議建立的國家。
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52萬平方公里。1948-1973年間,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戰爭中佔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80年代以後陸續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區域位置
以色列位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亞洲西部,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又被稱為亞喀巴灣)。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以色列
9. 以色列地處哪裡其氣候類型是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世間平均水平的多少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又被稱為亞喀巴灣)。
以色列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大裂谷、以及內蓋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從北部的黎巴嫩邊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該地區土壤肥沃而潮濕,是農業和水果栽種的重要地帶。海岸平原的東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帶,高原地帶的北邊是加利利山脈的山丘,更南邊的地區是由許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區所組成的撒馬里亞山脈;再往南則是荒蕪的朱代(Judea)山丘地區。中央高原地帶的東部是約旦大裂谷,屬於長達6,500公里的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內的裂谷是由約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構成。內蓋夫沙漠由大約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組成,占據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積,在地理上內蓋夫沙漠是屬於西奈半島的延伸。
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攻克了約旦王國的約旦河西岸地區、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和埃及的加沙地帶(當時被埃及佔領)與西奈半島。以色列在1982年從西奈半島撤出了所有的駐軍和殖民地,並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沙地帶,不過西岸地區和加沙地帶的歸屬問題目前仍未解決。自從1967年以來耶路撒冷東部一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轄范圍之內,戈蘭高地自從1981年以來也屬以色列管轄,雖然它們都不屬以色列的正式領土。
以色列國的主權范圍,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攻克的領土,總計為20,777平方公里(1%水域面積)。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轄范圍內的領域,包括耶路撒冷東部和戈蘭高地在內,則是22,145平方公里,水面積不到1%。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領土,包括軍事控制和巴勒斯坦政府自治的西岸地區,則是28,023平方公里。
10. 以色列國家在哪裡地圖
位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國家,位於地中海的東南方向。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又被稱為亞喀巴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