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能放多久
Ⅰ 中葯液放冰箱可以放多久
生活中有些疾病用中葯來治療的效果會更好,但是喝中葯的時候很多人會遇到一個中葯保存的問題,因為有些人熬中葯不方便就會選擇密封的中葯湯劑,這時候保存著非常重要的,因為保存的方法不當可能會影響到一些葯物成分,從而影響到治療的效果。那麼中葯熬好了以後放在冰箱可以保存多久呢?
1.中葯熬好放冰箱能放5至7天。但是熬好的中葯一般當日服用或者是隔日服用效果比較好。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如果是密封了的話,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葯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保存時間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如果有冰箱,可以存放大約5-7天,但是最好是5天之內服用比較好。
2.目前代煎的中葯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溫度越高葯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里,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葯液內澱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3.為了保證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葯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保存時間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一方面是因為湯葯煮好後,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溫保存,這會「加速」葯湯變質;另一方面,煎煮的葯湯里若含有全蠍、蜈蚣等動物類中葯或熟地、黃芪等糖分含量較高的中葯,也會影響保存時間。若發現葯液袋鼓起或葯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現象則屬變質,不可服用。
Ⅱ 中葯材有沒有保質期中葯一般能放多久
我們知道很多東西都是有保質期的,更不用說是葯材。西葯一般放置兩到三年就會過期,而中葯和西葯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不能相提並論。我們常說中葯是“葯食同源”,所以很多中葯的儲存和食物儲存是一樣的,但中葯又因其特殊的特點,又不能和食物一概而論。
在中葯的發展過程中,保質期這個名詞並沒有特別的提及,古人認為中葯並沒有嚴格的儲存年限要求,我們不能說放置了一年兩年的葯材就會比新鮮的葯材質量差,恰恰相反,在中葯裡面很多葯材還有“陳放”的要求,就像窖藏的酒一般,歷久彌新、愈陳愈好。
4、煎好的葯要當天服用
和乾燥的原葯材不同,煎煮好的葯材一般是不建議放置的,最好趁熱服用。所以古人煎煮葯材一般都是現煎趁熱喝,這樣才能發揮最好的葯效。
現在很多人為了方便都會選擇中葯代煎,一次就煮出一星期甚至更長時間的葯液,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中葯材的有效成分一旦被提取後就會變得極不穩定,各種復雜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很容易發生變化,或揮發、或分解、或氧化等等都不得而知,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葯效。
再者,一般中葯煎煮後不會經過消毒滅菌的處理,自然環境中的細菌病毒很容易在葯液中滋生,假如喝了變質污染的中葯,恐怕不但不能治病,還會損害健康。
Ⅲ 中葯放冰箱能保存多久
中葯放冰箱可保存3天。為了保證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葯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保存時間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一方面是因為湯葯煮好後,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溫保存,這會「加速」葯湯變質;另一方面,煎煮的葯湯里若含有全蠍、蜈蚣等動物類中葯或熟地、黃芪等糖分含量較高的中葯,也會影響保存時間。若發現葯液袋鼓起或葯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現象則屬變質,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的中葯湯劑,一般不建議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應超過3天,以免葯液變質影響健康。
Ⅳ 中葯的保質期有多久
沒有熬好的中葯的保質期一般為2-3年,如果是已經熬好的中葯夏天只能保存一兩天,其它季節能保存時間稍長一些,但最好是放到保鮮冰箱中保存。中葯如果是放置在器皿中冷藏保存,在3天之內需服用,否則很容易就會變質。這不僅僅會影響葯效,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傷害身體。
中葯保存時間的長短不但與保存方式有關,還與葯液的含量有關系。如果葯液中含有蜈蚣、蠍子等動物或含糖量較高,保質期就會相應的縮短。葯液保存的時間如果較長,需要在服用前檢查有無變質。真空密封保存的中葯,要經常檢查器皿保存的葯物有無出現氣泡等異常情況。
中葯保存注意事項:
1、防止發霉
如果將中葯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中葯表面會長黴菌,霉變後的中葯葯效降低,且會有毒副作用;如果將中葯放在太陽能直射的地方,中葯內部水分蒸發,外包裝的水分散不出去,也會導致葯物霉變。
2、預防蛀蟲
中葯長蛀蟲也是一個常見事,被蟲蛀的中葯葯效降低,若不小心食用了,人體還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尤其是散裝中葯,更易被蟲蛀。容易長蛀蟲的中葯有,北沙參、黨參、人參、當歸、黃芪、甘草等,含糖分高,易生蟲。
3、防止出油
葯材會有出油現象,多因為這類葯物的脂肪含量比較高,再加上中葯被放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那麼中葯表面就更容易出現黏稠、油狀的物質。這類中葯有,杏仁、柏子仁、桃仁等,都屬於高脂肪中葯。
4、防止散味
中葯大多都有很特殊的氣味,這些揮發性的氣味,是中葯治病的主要物質,一旦氣味變淡或氣味散失後,葯效就會明顯下降。這類中葯有,砂仁、檀香、豆蔻、薄荷等,都具有一定的揮發性成分。
5、防止變色
中葯也很容易變色,尤其是將中葯放在能夠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很容易變色,這樣中葯的內部成分就會發生改變,從而失去原有的葯效。這類中葯有,菊花、紅花、黃芪等。
Ⅳ 中葯保存的可以放多長時間
中葯分中葯飲片、中成葯以及丸、散、膏、丹等等。一般是五年。還有中葯顆粒等等。其實,幾十年也可以用,比如,礦物類葯物,動物類葯物,犀牛角、硃砂等等,人參、鹿茸五年都扔了,也不現實。所以要靈活運用,不要聽一些外行的條文,浪費國家的寶貴資源!
Ⅵ 中葯熬好了放在冰箱可以保存多久
熬好的中葯放在冰箱中的保存時間,與中葯的保存方式、中葯的成分有很大關系。
如果熬好的中葯是用密閉塑料袋包裝的,放在冰箱內,在0℃-5℃下冷藏,保質期大概在30天,建議盡量在14天內服用,以免影響葯物療效。
如果熬好的中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容器盛放,一般建議當天服用,如果煎好不見空氣可保3天,如果中葯成分中含有較多的澱粉、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可能會更容易發生變質。若中葯屬於清熱解毒類,保存的時間相對長一些;如果中葯屬於滋補類,保存時間通常相對更短。
喝中葯時不能吃食物
1、忌食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屬於溫性食物,而一些清火排毒的葯物,會與溫熱食物相沖,而且,中葯本身會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再去食用辛辣的食物,我們的腸胃會受不了的。所以,在服用中葯的時候,一定不要食用辛辣食用。
2、忌食生蘿卜
由於生蘿卜具有破氣以及消食的功效,如果與中葯同食,會大大的削弱人參、黃芪等滋補葯材的功效。所以,在服用中葯的時候,萬萬不可食用生蘿卜,以免影響葯效。
3、忌喝濃茶
茶葉中所含的鞣酸,會影響人體對中葯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所以,在服用中葯的時候,最好不要飲茶,尤其是濃茶。如果非要喝的話,建議飲用淡茶,而且需要在服用中葯前後2小時後飲用,才會降低茶葉對中葯葯效的影響。
Ⅶ 煎好的中葯能夠放幾天
現在真空包裝(灌裝)的中葯湯劑常溫狀態下(5-25度)可以保存3-7天.超過25度以上保持24小時。低溫狀態下(冷凍)可以保持一個月。如果家裡沒有冰箱,你家那邊的天氣又很熱,那麼可以採用下面的方法延長保存期:一是把煎好的湯葯灌裝好以後,密封,家裡有水井的話,用袋把葯裝好,用繩子系好,吊放在水井的水面上部,葯與水面保持5公分為宜。二是包裝方法同一,但可以用別人家的冰箱幫忙凍一些冰塊,凍好後的冰塊打成小塊,把裝好的葯與冰塊一起放,密封一下最好;三是用涼水一直拔著,使葯完全浸在水裡,能保持三天。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Ⅷ 中葯熬好了放在冰箱可以保存多久
中葯煎好放入冰箱保存,一般不能超過三天,但是具體的保存期限也與中葯的成分有關,建議盡量是現煎現服,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葯物的成分,進而可以更好的治療疾病。
根據每種中葯性質不同,保質期也不太一樣,如果葯液內澱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快,建議冰箱冷藏不要超過3天。其他成分,不易變質的建議密封真空包裝,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度范圍內保存,不要超過7天。喝葯之前充分加熱,以免影響葯效。
以中國傳統醫葯理論指導採集、炮製、制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葯物,統稱為中葯。簡而言之,中葯就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並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葯主要來源於天然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葯、動物葯、礦物葯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葯物。由於中葯以植物葯居多,故有「諸葯以草為本」的說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葯 (中葯)
Ⅸ 買回來的中葯材能放多久
中葯可以放多久需根據中葯性質、類型,以及存放環境等因素而定,不可一概而論。通常情況下中草葯在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下可存放3-6個月甚至更長,而熬制好的中葯湯劑存放時間較短,中成葯則根據葯品保質期存放,切忌服用過期葯物。
一、中草葯:
1、葯材:若為採摘或中葯鋪購買的中草葯葯材,放於乾燥、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可保存3-6個月,部分可放置1年及以上。存放時間較長的葯材使用前需要觀其色、聞其味,以防發生霉變或生蟲,如發現異常則不建議繼續使用;
2、湯劑:若為已經熬制好的中葯湯劑,則建議最好當日或至多次日服用完畢,以免葯效降低。若患者因為工作繁忙而需要一次熬制較多湯劑,可將其用保鮮膜覆蓋後放置冰箱冷藏保存,超過3天後不建議再行服用。另外建議患者在葯店購買代煎的袋裝中葯,相對更為方便省時,代煎中葯密封保存期限在7-14天,但建議以不超過7天為宜。
二、中成葯:
中成葯包括丸劑、散劑、丹劑等多種類型,患者可根據購買日期和保質日期決定存放時間,一般在1-2年。如發現過期,需要避免服用,以免造成不適和身體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