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問題大全 » 魚有哪些

魚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11 18:51:20

㈠ 魚有哪些種類分別是什麼

世界上魚的種類共約2萬余種,列舉一下如下:

1、鯽魚

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鯽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鯽魚的生活層次屬底層魚類。一般情況下,都在水下游動、覓食、棲息。在氣溫、水溫較高時,也會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覓食。

2、草魚

草魚一般喜棲居於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具有河湖洄遊的習性,草魚常成群覓食,性貪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魚苗階段攝食浮游動物,幼魚期兼食昆蟲、蚯蚓、藻類和浮萍等。

3、白鰱

白鰱,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鰱魚屬中上層魚,鰱魚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慢慢長大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並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和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

4、鱅魚

鱅魚又叫花鰱,生長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庫、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區域的中上層,濾食性,主要吃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如劍水蚤)等浮游動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藍藻類)和人工飼料,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

5、青魚

青魚習性不活潑,通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食物以螺螄、蚌、蜆、蛤等為主,亦捕食蝦和昆蟲幼蟲。在魚苗階段,則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

6、鱖魚

鱖魚屬兇猛肉食性魚類,性兇猛,常以其它魚類為食,幼魚喜食魚蝦,成魚以吃魚類為主,冬季停止攝食。常棲息於靜水或緩水域底層,冬季在水深處越冬,春季天氣轉暖後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覓食多在夜間。

㈡ 魚有那些

據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建德縣志》記載:硬骨魚類有青、鯿、草、鰱、鱅、鯉、鯽、鯰、鱧、鰣、石鮒、鱸魚、河豚、子陵魚、彈塗魚等。民國《蕭山縣志》記載:有鯉魚、鯽魚、鰱魚、鱅魚、青魚、草魚、鯿魚、鱧鱨(即黃顙)、舌鰨(比目魚)、沙鱧(土步魚)。沿海有四鰓者(俗名火哲頭),還有銀魚、鰣魚、鯰、鯔、鰻魚、鱖、鰷魚、鱭餐、鱵魚、嘉魚、梅魚(又稱梅公頭或日麋魚)、石斑魚、溪鱖等。

解放後,先後從國外和省外引進新品種近10種,形成規模養殖的有白鯽、革鬍子鯰、加州鱸魚、尼羅羅非魚、虹鱒魚、團頭魴(鯿魚)等。

據80年代初調查資料統計,全市有魚類142種,隸屬於12目31科。其中鯉形目分3科83種,占總品種的58.19%,鱸形目佔14.9%,鯰形目佔10.6%,其餘9目佔15.6%。主要經濟魚類有40餘種,養殖魚類中主要有鰱、鱅、草、團頭魴、三角魴、長春鯿、鯉、鯽、白鯽、尼羅羅非魚、黃尾密鯝、銀鯝、鯔魚、梭魚、鰻、荷包鯉、青魚等品種。

杭州水域天然魚類組成有三個特點:一是江河緩流性和湖泊定居性魚類,是魚類主體;二是錢塘江鹹淡水魚類眾多,淡水魚類有119種,河口性魚類有23種,其中洄遊性魚類有14種;三是運河段魚類有80餘種,僅次於錢塘江水系。東苕溪河床比降度大,溪短流急,多為山澗溪流性魚,有純淡水魚56種。

水域和水文條件的變化,給魚類種群帶來較大影響。新安江水庫自蓄水後,魚類種群從江河型向湖泊型轉化,光唇魚(即石斑魚)、刺紀(即軍魚)等山溪性江河魚類,多棲息於水庫支流的淺水區,由於上游兩岸施放農葯及炸、毒魚事件不斷發生,使這兩種魚類瀕於消失。新安江、富春江水庫先後建成,魚類洄遊通道被隔,鰣、鱭、鱸、鯔、鰨、鰻等河口性、溯河性魚類及珍貴水產品子陵魚在庫區絕跡或瀕於絕跡,䰾、魚骨、鯝等溪間性、河口性魚類因分布區域的變遷,在庫區消失或減少。新安江大壩至馬目23公里江段,據1958年建庫前調查有61種,1975年建庫後調查減少到39種。其中鮊、鱖、鯰、鱵等兇猛性魚類,因棲息條件得以改善,種群數量迅速增加。

㈢ 魚的名稱都有什麼

海洋魚名稱有帶魚、大黃魚、鰳魚、鯧魚、鮐魚、鮁魚、大馬哈魚、鱭魚、鰣魚等。

淡水魚名稱有茴魚、狗魚、江鱈、杜父魚、刺魚、雅羅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

在寒帶與亞寒帶海區分布的主要經濟魚類有鯡、鱈、鮭、鰈和鯖等;在亞熱帶海區分布的主要是沙丁魚、鯵和鮐;在熱帶、亞熱帶海區則分布金槍魚等。

中國的內陸水域不僅有豐富的鯉科魚類,並且有團頭魴、著名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鯪等優良養殖魚種。

(3)魚有哪些擴展閱讀:

各種魚類的營養價值

鯽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鯽魚油有利於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能。

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

墨魚: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等功能。是婦女的保健食品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能。

㈣ 魚的種類有哪些

鱖魚、黃鱔、鯉魚、鯽魚、鱘魚、鯊魚、大黃魚、鯽魚、草魚、白鰱、鱅魚、青魚等。
1、鱖是鮨科、鱖屬的魚類。體高,側扁,眼後背部顯著隆起。頭中大。吻尖突,吻長大於眼徑。眼中大,略大於眼間隔。口大,端位,斜裂。具一輔上頜骨。上頜骨後端伸達或伸越眼後緣下方,下頜突出。
2、黃鱔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以中國長江流域、遼寧和天津產量較多,產期在6-10月,以6-8月所產的最肥。
3、鯉魚鱗大,上齶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遊的習性。
4、草魚一般喜棲居於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具有河湖洄遊的習性,草魚常成群覓食,性貪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魚苗階段攝食浮游動物,幼魚期兼食昆蟲、蚯蚓、藻類和浮萍等。
5、青魚習性不活潑,通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食物以螺螄、蚌、蜆、蛤等為主,亦捕食蝦和昆蟲幼蟲。在魚苗階段,則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

㈤ 魚的名字有哪些

有石斑魚,魷魚,沙丁魚,帶魚,黃花魚。

1、石斑魚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魚類的總稱,隸屬於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輻鰭亞綱(Neopterygii)、棘鰭總目(Acanthopterygii)、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

㈥ 魚類有哪些魚

1、黃花魚

在夏季適宜吃的魚中,黃花魚營養豐富,新鮮的魚肉中蛋白質以及鈣、磷、鐵、碘等無機鹽含量都很高,而且魚肉組織柔軟,易於消化吸收。由於黃花魚的肉呈蒜瓣狀,其中沒有碎刺,最適合老人、兒童和久病體弱者食用。

2、鮐魚

鮐魚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易被人體吸收的食物;鮐魚體內還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擴張血管、防止血液凝結等作用;DHA對大腦細胞、特別對腦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長發育作用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

3、鮁魚

鮁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多種礦物質,其中尤以鈣質含量高。鮁魚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常吃鮁魚對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產後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食療效果。此外,中醫認為鮁魚有補養肺氣、止咳平喘功效,對身體虛弱、慢性咳喘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4、三文魚

三文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增強腦功能、防止老年痴呆和預防視力減退的功效。還含有一種叫做蝦青素的物質,是一種非常強力的抗氧化劑,能夠起到延防衰老,淡化色斑,美容養顏的作用。

5、多寶魚

多寶魚的食用價值很高。不僅骨刺少,口感爽滑甘美,而且具有潤膚美容、補腎健腦、助陽提神的功效。歐洲人喜將多寶魚做成「魚排」,我國尤其粵港等地則以鮮食的清蒸為主。

6、白魚

太湖白魚是遠近聞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為魚中上品,鮮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蘇州人吃魚,既重方法又重時令,在烹調方法上有蒸、燒、爆、熏等,在時令上有「三月甲魚四月鰣、五月白魚六月鯿」的說法。

㈦ 世界上都有哪些魚

世界上現存已發現的魚類約二萬六千種,海洋中生活著佔三分之二,其餘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國計有二千五百種.按照氣候的區域分類,魚類的分布情形是:
東南區:其中包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台灣和海南島等地。這些地區主要生長喜暖性魚類,品種繁多,代表魚類有鯪魚、卷口魚、中華鮁魚、東坡魚、花鰍魚、臘光長鰍、沙鰍、扁頭平鰍、爬岩鰍、平鰭鰍、小吻魚、長鰭鰭鯰、鬍子鯰、鰻鱺、黃鱔、斗魚、攀鱸等。主要養殖魚類為青、草、鰱、鱅、鯪、團投魴、鬍子鯰、羅非魚等南方品種。
江河平原區:其中包括長江中下游、黃河下游及遼河下游。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眾多的湖泊,是我國淡水魚類的主產區,天然水產魚類眾多而盛名,有青、草、鰱、鱅、鯉、鯽、鯰、鯿、鱤、團頭魴、烏鱺、鰻鱺等。太湖的銀魚、長江的的鱘魚、鮒魚、鱭魚產量很大。養殖的魚種有青、草、鰱、鱅、鯉、鯽、團頭魴、羅非魚以及一些鯉魚的雜交品種。
北部區:這里主產冷水魚類,天然水體盛產鱘魚屬、狗魚屬、哲羅鮭屬等魚類,如大馬哈魚、狗魚、香魚、雪魚、擬赤捎魚、八目鰻等是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魚類。人工養殖除青、草、鰱、鱅、鯉、鯽和團頭魴,還飼養紅鱒魚。 人工養殖場的防滲可以選擇HDPE土工膜。
西北高原區: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內蒙、青海、甘肅、陝西、山西等地。這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天然水體盛產中華弓魚、黃爪魚、裸鯉等,其他還有條鰍、江鰍等魚類。主要養殖仍與各地相同。
鯉魚
努瀾區: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雲南西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都流經這里,使東南區和西北高原區的魚類,通過江流共存於此,如鯪魚,中華鮁魚、東坡魚、平鰭鰍、沙鰍、條鰍、須瞅、鱸魚、黃繕、烏鱧、中華弓魚等形成東南區、西北區魚類群系混合的特點。主要養殖仍是青、草、鰱、鱅、鯉、鯽、團頭魴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鯉魚雜交品種等

㈧ 魚類有哪些

1、秋刀魚

秋刀魚又稱竹刀魚,由於其體形修長如刀,生產季節在秋天,故名秋刀魚。秋刀魚隸屬頜針魚亞目竹刀魚科秋刀魚屬。是飛魚(Exocetid)與鶴鱵科(Belonid)的近親。為表層洄遊性魚類,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如蝦類、卜足類、魚卵、橈足類等,尤喜蝦類。

2、青魚

青魚體長可達145厘米。體長為體高的3.3~4.1倍,為頭長的3.5~4.4倍,體粗壯,近圓筒形,腹部圓,無腹棱。背鰭位於腹鰭的上方,無硬刺,外緣平直。體呈青灰色,背部較深,腹部灰白色,鰭均呈黑色。個體大,最大可達70餘千克。

3、鯽魚

鯽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鯽魚的生活層次屬底層魚類。一般情況下,都在水下游動、覓食、棲息。在氣溫、水溫較高時,也會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覓食。成魚鯽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由於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採食的面廣。

4、鯉魚

鯉魚,中文別名鯉拐子、鯉子、毛子,紅魚。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褐色魚,學名Cyprinus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雜食性。

鯉魚鱗大,上齶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遊的習性。

5、草魚

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棲息於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草魚幼魚期則食幼蟲,藻類等,草魚也吃一些葷食,如蚯蚓,蜻蜓等。

分布廣,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至雲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區除外)。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等國家。

㈨ 魚有哪些種類

魚的種類有:

1、台灣馬口魚:

中華鱘是硬骨魚綱鱘科的魚類。常見個體體長0.4-1.3米,體重50-300千克;最大個體體長5米,體重可達600千克。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

㈩ 魚類都有哪些

1、魚的種類有鱤魚、羅非魚、鯰魚、草魚、鱅魚、鯉魚、鯽魚、青魚、鰱魚、鱔魚、秋刀魚、食蚊魚、鱈魚和比目魚等等。另外還有一些觀賞魚比如有神仙魚、斗魚、龍魚、金魚、小丑魚和鸚哥魚等。

2、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部分不同染色體數目的雜交的後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境,從淡水的湖泊、河流到鹹水的大海和大洋。魚類分為兩個總綱:無頜總綱及有頜總綱,無頜總綱包括圓口綱、甲胄魚綱,有頜總綱包括盾皮魚綱、軟骨魚綱、輻鰭魚綱,大多數魚類是終年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輔助身體平衡與運動的變溫脊椎動物,也有像非洲肺魚、彈塗魚、攀鱸能在陸地上長時間生存,以及黑魚、黃鱔、雀鱔靠單鰾呼吸,雖然大多數魚類是冷血動物,但很多鯊魚和金槍魚是半恆溫的,月亮魚則是恆溫的。

3、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36000多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大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以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